活动准备:图片画面:小白兔蒙着眼睛,小青蛙躲在石头后面。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问:
①图片上有谁?(小白兔和小青蛙)
②小白兔的眼睛呢?(蒙住了)
③小青蛙在什么后面?(石头后面)
④小青蛙为什么要在石头后面呢?因为它们在玩捉迷藏游戏。
⑤集体学说:捉迷藏,真好玩。(请个别孩子学说)
2.教师、家长、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游戏。
附歌曲:《捉迷藏》
1=C2/4
5556|5-|5556|5-|
阿姨不见了,阿姨不见了,
咦!阿姨出来了。
照镜子
编号:豆A002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个别指导、亲子互动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知道镜子的用途。
活动准备:每人一面小镜子
1.教师讲解、演示。
教师出示镜子,并做照镜子状,问“老师在干什么?”教师边照镜子边述说在镜子中看见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把镜子对着某一个孩子,让他也看看镜中的自己,激发其他孩子照镜子的兴趣。
2.孩子玩游戏。
每人一面镜子,请孩子自己照一照。教师提醒孩子可以对着镜子的自己笑一笑,亲一亲……此时家长可参加到游戏中来,和孩子一起照照,说说五官的用处,眼睛可以用来看东西,鼻子可以闻闻味道,耳朵可以用来听音乐故事,嘴巴可以说话,还可以吃饭。
3.孩子与家长一起玩游戏“看谁指得快”,进一步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听音辨动物
编号:豆A003
组织形式:亲子互动、集体教学
活动目的:1.巩固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
2.能用耳朵听动物的叫声辨认动物。
活动准备:1.猫、狗、鸡、鸭、羊的图片孩子每人一套。
2.几种动物叫声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以及它的叫声。
教师依次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叫的?”分别认识并模仿它们的叫声。然后,教师放动物叫声的磁带给孩子听,让孩子将动物与动物的叫声对应起来,教师可问孩子:“这是谁在叫?它是怎么叫的?”让孩子模仿小动物叫。如孩子说对了,教师便将这个动物出示给孩子看;如果孩子说不出,老师可以出示图片给予提示。
2.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
教师发给每个家庭一套动物图片,家长说:“宝宝,我们来做个听声音,找找小动物的游戏。”家长可以放磁带,也可以自己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请孩子在图片里找出小动物,孩子找对了,家长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此动物的一些特征,孩子说得好,家长可以给其鼓掌或亲亲、抱抱。
注意事项:所选用小动物必须是孩子熟悉的。
喂小动物吃食
编号:豆A004
活动目的:1.知道并能进行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的匹配。
2.喜爱小动物,愿意一边喂,一边说。
活动准备:1.小猫、小狗、小兔的图片各一张。
2.小猫、小狗、小兔的毛绒玩具各一个。
3.篓子三只。
4.教具:小鱼、骨头、萝卜人手一套。
1.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观察。
教师出示小猫、小狗、小兔的图片在黑板上,让孩子认一认,让孩子将动物的名称与动物相对应,教师提问:“宝宝,你们认识了许多动物,谁能告诉老师,它们最爱吃什么?”教师与孩子讨论,小动物们最爱吃什么,每讨论一个动物,就把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放在图片的下面,并对小动物说一说:“××,请你吃××。”
2.教师请家长与孩子做“喂小动物吃食”的游戏。
教师说:“小朋友,老师请来了三位客人,你们看看,谁来了。”教师分别出示玩具小猫、小狗、小兔,引导孩子向小动物们问好,教师接着说:“客人来了,我们请它们吃点东西吧。”教师发给每个家庭一套教具(小鱼、骨头、萝卜),让孩子喂小动物吃食物,家长提醒孩子,一边把食物放进小动物面前的篓子里,一边对小动物说:“××,请你吃××。”
猜猜它是谁
编号:豆A005
活动目的:能仔细观察并记住和猜出动物的正确位置,训练观察力和记忆力。
活动准备:1.贴绒图片:小熊、小狗、小兔。
2.孩子每人一套小羊、小兔、小狗、小鸭、小猫的卡片。
1.教师拿出小熊、小狗、小兔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孩子说说动物的名称。
教师把图片一一翻过来,教师手指一张图片问孩子这是谁,孩子说对后,教师把图片翻开,并拍手鼓励,接着教师分别指另两张图片,问孩子这是谁,说对了,教师拍手鼓励。
教师变换图片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次游戏。
2.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教师把卡片发给家长,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好,家长把卡片摆开让孩子观察并记住某一动物卡片的位置,然后一一翻过卡片。家长说一个动物的名字,孩子就从中找出一张卡片,孩子如找对了,家长可亲亲孩子,待游戏玩熟悉以后,可以让孩子操作图片说出动物名字给家长猜。游戏可反复玩2—3次结束。
注意事项:让孩子猜的动物卡片的数量可根据孩子水平灵活决定,如果孩子一开始猜三张片有困难,可从两张开始,慢慢增加。
送小动物回家
编号:豆A006
类别:智能发展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亲子互动
活动目的:培养倾听习惯,会用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材料:动物玩具(鸭,狗,兔),红黄蓝色的方形大盒个一个。
1.老师带领宝宝,在室内地上,窗台上,柜子里寻找小动物。找到后,请宝宝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和小动物玩玩。
2.老师要指导宝宝按自己的指令,将小动物放回小动物家中,如把小兔子放到红色的家中,把小狗放到黄色的家中等。在活动中,家长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宝宝放错地方。游戏可反复进行,鼓励宝宝将所有动物都送回家。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引导宝宝认识颜色,如宝宝的毛巾是黄色的,宝宝的水杯是红色的,这个玩具是红色的,要结合物品认识颜色,避免单纯的辨认颜色。
哪个动物不见了
编号:豆A007
活动目的:引导宝宝口齿清楚的说出图片上小动物的名称,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活动材料:有动物图案的木块玩具,每个宝宝三块。
1.请宝宝告诉老师木块上的图案是什么小动物。
2.引导小朋友记住这些小动物。
3.请宝宝闭上眼睛,拿走一块木块,宝宝睁开眼睛,看一看,想一想,说出什么动物不见了。
注意事项:1.老师可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增加或减少小动物的数量。
2.回家可利用宝宝的玩具或家中宝宝熟悉的物品玩耍此游戏。
藏藏找找
编号:豆A008
活动目的:锻炼观察能力和记忆力,鼓励宝宝大声说话。
活动材料:宝宝熟悉的物品3—5件。
请老师拿两件物品放在宝宝面前,鼓励宝宝仔细看一看,说一说物品名称。然后,请宝宝闭上眼睛或背过身去,拿走其中的一样物品,请宝宝看一看,什么东西不见了,并说出物品名称。如果宝宝回答正确,老师可以逐渐增加物品数量,重复游戏。
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活动准备一些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宝宝分别猜一猜:是什么颜色的图片什么图片的形状的图片不见了,并说出他们的名称。
奇妙的口袋
编号:豆A009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目的:引导宝宝根据指令,通过触摸找寻不同物品,提高触觉分辨力。
活动材料:大布口袋,质地不同的玩具,用具等。
1、老师带领宝宝把喜欢的玩具,用具等分别装进布口袋里,并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名称。
2、老师把宝宝的眼睛蒙上,请宝宝听一听,老师说想要什么东西,然后宝宝就从口袋里拿出什么来。一定要提醒宝宝,听清老师想要的东西。老师说的时候,尽量把物品的质感说出来。如“毛茸茸的玩具”“光滑的苹果”“硬硬的纸盒”等。
3、当宝宝拿对时,老师一定要及时表扬与鼓励,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和对游戏的兴趣。
都有什么用
编号:豆A010
活动目的:了解物品的用途,乐意运用语言交流。
活动材料: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
在桌上放好纸杯,碗,剪刀,胶棒,毛巾,牙刷,水彩笔,钥匙,手帕,指甲刀等宝宝经常用的物品。让宝宝说一说,找一找,“用什么剪东西”“用什么画画”“用什么擦脸”“用什么开门”等,请宝宝帮妈妈找一找桌上没有的东西,如,“外面下雨了怎么办”“妈妈要擦桌子,要拿什么”等,既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也体验到帮助大人做事的
认认指指
编号:豆A011
组织形式:集体游戏、亲子互动
活动材料:常见的动物卡片
1.和宝宝一起看图片,请宝宝说出图片上是什么小动物。
2.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动物,可以用动作提示,帮助宝宝回忆。
3.游戏。听到小动物的名称时,拍拍手。请宝宝注意听老师或家长说的话,当说到动物时,就拍拍小手;如果说的不是动物时,就可以摆摆手或不拍手。如:衣服(不拍手)------大象(拍手),汽车(不拍手)------飞机(不拍手)-----------猴子(拍手)等等。
2.也可以换宝宝说话,老师拍手。
听音辨车
编号:豆A012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集体游戏
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能辨认出几种常见的车
2.知道开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活动准备:事先录好的磁带及录音机。
1.教师演示。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听听磁带里有什么声音。”教师放录音,听完后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与孩子一起回忆听到了什么,鼓励孩子大胆地回答。
教师再次放录音,和孩子边听边说什么车开来了,并鼓励孩子学学车是怎么叫的,还可以说说车有什么用处。如:火车是咔嚓咔嚓开的,火车的车箱一节一节的,可以坐人;飞机是嗡嗡嗡叫的,上面可能坐许多人,还可以用来装货物。……
2.发挥想象力。教师让孩子想一想,还有什么车,它们又是怎么叫的。
3.组织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注意事项:平时可利用散步、游玩等机会,让孩子多看、多接触,丰富有关经验。
扑克分类
编号:豆A013
活动目的:巩固宝宝对数的认识以及点数能力,发展宝宝的辨别能力,并初步学会配和。
活动准备:2—10的同色扑克各两张活动过程:
1、妈妈、宝宝手中各一叠2—10的扑克各一张,妈妈先摆一张,再请宝宝找一张和妈妈数字一样的扑克放在该数字,妈妈再和宝宝一起点数图案进行验证。
2、请宝宝先摆一张,妈妈随意摆上一张询问宝宝是否正确,并请宝宝帮忙订正,反复进行,注意及时表扬宝宝。
说物品的用途
编号:豆A014
选择一些孩子熟悉的物品,如“茶杯”,“梳子”、“刀”、“剪”、“牙刷”等,让孩子逐个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食指点数
编号:豆A015
幼儿数数口手不一,所以应教孩子用食指点着数子或实物点数,先训练从1到3点数,示范按数取1—2件物品,如“给我一块糖”,“拿两块积木给爸爸”,更重要的教幼儿分类、比较等数概念。
编号:豆A016
适用年龄:34—36个月
活动目的:1.初步学习耐心地拉拉链。
2.能说出口袋里装的物品名称。
活动准备:
1.把两块花色相同的布裁成20厘米×30厘米的方块,三面用线连起,一面缝上拉链,成口袋。每人一个。
2.一些小积木,小汽车,图书等装在每个口袋里。
1.教师出示一个口袋:“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个口袋的袋口上有什么?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口袋吗?”
2.“这是一只奇妙的口袋,你们想知道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吗?如果知道,就要想办法把拉链拉开,就知道里面是什么了。”教师请一位孩子示范拉拉链。
3.教师请家长将装着不同玩具的口袋交给孩子:“请小朋友自己将口袋的拉链拉开,看看口袋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4.孩子学习拉拉链,拉开后,孩子可将里面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并说出是什么,然后让孩子玩一会,再让孩子将这些东西装入口袋并将拉链拉上。
5.家长带孩子与同伴交换口袋,再进行练习。
1.孩子练习拉时,碰到困难不要包办,让他自己尝试。如孩子确实有困难,成人可拉开一个小口,再让孩子操作。
2.家中有些包上都有拉链,平时家长可在包里装些玩具、糖果让孩子进行训练。然后再学习拉衣服上的拉链,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
鸡妈妈的孩子在哪里
编号:豆A017
活动目的:1.能高兴地参加游戏,感受与父母共同游戏的乐趣。
2.愿意唱歌和表演,初步感知对唱的形式。
活动准备:1.小椅子若干张。
2.幼儿每人一个小鸡头饰。
3.可操作的“鸡妈妈找小鸡”图。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猜猜它们说了什么?”
2.教师范唱歌曲。“听听它们到底说了什么。”
3.幼儿学唱歌曲。“我们也来学一学它们,鸡妈妈是怎么唱的?咯、咯……小鸡是怎看唱的?叽、叽……我们跟琴来学唱。”
4.与父母玩游戏。孩子带头饰躲在椅子后,父母唱1-7小节,幼儿站起来唱8-1小节,父母走到孩子面前亲一亲他。游戏可反复进行。
注意事项:游戏熟悉以后,可请一位幼儿做鸡妈妈,也可让幼儿分组扮演妈妈和小鸡对唱。
附:歌曲鸡妈妈的孩子在哪里
333|3512|3-|123|3-|23|2-|
咯咯咯,我是鸡妈妈,我的小鸡在哪里。
333|3532|3-|1223|3-|23|1-‖
叽叽叽,我是鸡娃娃,妈妈的孩子在这里。
点数
编号:豆A018
继续结合实物练习数数,小孩子能亲口一致地点数1—3后,继续训练按数拿取,如“给我1块”,“给我2块”或“给我3块”等,反复练习,如确实无误再练
按外观分类
编号:豆A019
把小孩“百宝箱”内的玩具倒出来,让宝宝按照玩具的颜色、大小或形状逐步学习分类,首先以颜色分类,先将红色的挑出,再将黑色的挑出,渐渐就可以分出混合的各种颜色。进而学挑大小,从红色中挑大的,再从别的颜色中挑大的,各种颜色再分大小两堆。然后在每堆中挑出圆形、方形、三角形、使孩子学会按外观分类。
数数
编号:豆A020
当小孩能背数1—10之后,要养成记物数数的好习惯,以巩固数的概念。并开始训练序数,如数1时,放1块积木、数2时,放2块积木,提问“1和2相比哪个多”,启发小孩说出2个比1个多,2比1大,照此训练到5,还应教他复述5位数(如27058。45296)
分类
编号:豆A021
组织形式:亲子互动
能按吃、穿、用、玩等用途将日常物品分类。挑出哪种不能吃,如在“香蕉、桃子、桌子、梨”,孩子会敏捷地指出“桌子不能吃“。又问”毛衣、长裤、鞋、娃娃哪种不能穿?“孩子会指出“娃娃不能穿”。家长可以提出上述类似的问题,让孩子将物品的用途分清楚,以提高分辨能力。
吹泡泡
编号:豆A022
活动目的:1.练习拉手走圆和四散跑的技能。
2.根据儿歌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3.能与同伴一起认真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吹肥皂泡工具一套。
1.吹肥皂泡。
教师拿起肥皂水和吹具玩吹泡泡,边吹边问:“泡泡吹出来了!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吹时允许孩子抓。吹过一会儿后又问:“老师吹了那么多泡泡,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吹泡泡好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也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好吗?”
2.集体玩游戏。
教师和全体孩子一起手拉手成一个圆,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孩子走圆,先拉手往前走成一个小圆,再拉手往后走成一个大圈,最后慢慢将双手拉直,念到“泡泡吹炸了”时,全体孩子放开手四散跑动。游戏重新开始。
附儿歌:《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小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吹炸了。
什么会飞
编号:豆A023
活动目的:培养观察和辨别能力,学说短句:“××会飞。”
活动准备:1.会飞的小鸟、蝴蝶、蜜蜂、飞机等贴绒教具。
2.不会飞的小兔、小狗、小猫、汽车等贴绒教具。
1.教师打开盖布,说:“呀,小朋友看,这些都是什么?”教师和孩子一起指认并说出贴绒布上的小鸟、蝴蝶、蜜蜂、飞机、小兔、小狗、小猫、汽车的名称。“我们来看看,哪些是会飞的呢。”再次一一认识。
2.玩游戏,下面我们来玩一个“什么会飞”的游戏。教师示范,来到贴绒板前,拿下一个会飞的东西,并说:“飞机会飞。”讲完后,把飞机贴绒交给教师,教师问:“说得对吗?”如果对了,就全体鼓掌,就这样挨个地请小朋友去拿和说。
春天到了
编号:豆A024
组织形式:个别指导、集体教学
活动目的:学习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图片画面:草绿了,花开了,蝴蝶,小鸟都飞来了,小朋友们手持网兜捉蝴蝶。
①“图片上有谁?”(小朋友)
②“地上什么开了?”(花开了)
③“谁飞来了?”(蝴蝶、小鸟)
④集体学说:“花儿开了,蝴蝶飞飞,小鸟叫叫。”
⑤“小朋友,你们知道花为什么开了?”孩子答不出,可请家长回答。(春天到了)
⑥集体学说:“春天到了。”
2.教师朗诵儿歌,孩子欣赏。
3.教师带领孩子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分别请孩子上来跟着教师念儿歌。
注意事项:本活动最好在春天进行。
附儿歌:“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蝴蝶飞飞,小鸟叫叫,春天真正好”。
认识鹅
编号:豆A025
活动目的:能认识鹅,知道鹅会游水,喜欢吃青草。
活动准备:1.鹅游水挂图一幅。
3.嫩青草若干。
1.看图谈话学做动物。出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学发“鹅”音。它在干什么?学习“游水”,“鹅游水的样子是怎样的?大家起立,学一学”,家长带孩子一起学鹅游水后回原位。
2.教师学鹅的叫声引出活鹅。嘎嘎嘎,谁来了啊,真的鹅来我们班做客了,大家欢迎小客人。”教师把笼子移近,让每个孩子看一看,提醒孩子注意鹅有一身白白的毛,一个长长脖子,还有一张扁扁的嘴巴,一双红红的脚掌。让孩子把看到的东西告诉家长。
3.喂鹅吃青草。教师抓住鹅的一个特征(或叫声,或头转来转去)说:“啊,鹅在说肚子饿了,要吃东西了,鹅喜欢吃什么呢?”教师把小草发给每个孩子,轮流喂鹅吃青草。提醒孩子看看鹅是怎么吃的,吃得高不高兴。吃了一会儿后,教师说:“鹅吃饱了,它谢谢小朋友,你们该怎么说?”提醒孩子讲“不用谢”“鹅说它想妈妈了,要回家了,和小朋友再见。”提醒大家说:“大白鹅再见。”结束。
1.如果鹅叫了,教师应及时提醒孩子倾听和模仿鹅的叫声,如不叫,就不必学。
2.教师在发草时可请家长帮忙,以便尽快把小草发给每个孩子。
3.轮流喂草时,尽量减少等待。
4.家长应提醒自己的孩子,拿到草后要保管好,把草玩掉了,就喂不成了,鹅吃不到草就会不高兴。
5.如果本活动内容过多,可以分成两个活动。
6.学鹅游水时可配上音乐。
7.活动结束后,提醒孩子把地上的草拾干净放到指定的地方。
认识迎春花
编号:豆A026
活动目的:1.知道迎春花是在春天开的,知道迎春花的外形特征、颜色。
2.学词汇:迎春花。
活动准备:实物迎春花
教师带孩子到迎春花树旁。
1.教师与孩子共同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花?”教师告诉孩子这是迎春花,请孩子学说。教师引导孩子观察迎春花象一个小喇叭,请孩子学学喇叭是怎么吹的。教师告诉孩子迎春花是春天开的,它想告诉小朋友春天来了。
2.欣赏儿歌“迎春花”。
“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喇叭。
嘀嘀嗒嗒,嘀滴嗒,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3.教师总结。
春天到了,迎春花开了。迎春花是黄颜色的,象一个小喇叭,告诉小朋友春天来了。
注意事项:家长平时可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看看,感受季节的变化,丰富有关经验。
如果…
编号:豆A027
与孩子面对面坐下讲故事或讲动物画片,不断提问并引导小孩回答如果……后面的话。例如:“龟兔赛跑时,小兔不睡觉就会怎样?小兔子乖乖如果以为是妈妈回来把门打开就会怎么样?”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孩子学会初步推理。
神秘袋
编号:豆A028
活动目的:刺激宝宝触觉的灵敏度,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以及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宝宝熟悉的四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小玩具,不透明布袋一个。
1.把四种小玩具放入布袋内,抽紧袋口。对宝宝讲明要求,老师说出玩具的名字,宝宝把手伸进去取,但不可以看,只能用手摸出来.
2.老师先说一个简单的容易摸的玩具的名字,然后再逐渐提高难度等宝宝熟悉以后,可以从说名字过渡到只说其中一件玩具的特征。
我说你指
编号:豆A029
活动目的:1.熟悉五官的位置和名称。
2.提高反应能力。
老师和孩子面对面坐着,由老师随意说出一个五官的名称,孩子孩子快速用手指出来,如果指错了,就被刮一下鼻子。
1.老师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可逐渐加胳膊等身体个部位器官的名称。
2.动员家长参加这个游戏,气氛会更好,可以让孩子说出五官的名称,大人们指,孩子需要仔细观察快速判断出谁错了,提高反应能力。
手指游戏
编号:豆A030
组织形式:亲子互动、集体游戏
活动目的:发展宝宝的语言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活动过程:家长和宝宝自由围坐成圈,边说儿歌边竖手指头。儿歌说到最后一句时,家长与宝宝顶头。
注意事项:说儿歌时要慢一些,要适合宝宝的动作情况,逐步加快。
附儿歌:
儿歌
大拇哥,二拇弟,
三中指,四弟弟,
小妞妞,去看戏,
手心手背手腕胳膊肘。
两盏灯(指自己的眼睛),
香油罐(指鼻子),
小饭碗(指嘴巴),
大蒲扇(两手做扇耳朵状)
找影子
编号:豆A031
活动目的:培养观察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材料:宝宝熟悉的各种动物图形,硬纸板,水笔
老师当着宝宝的面,在硬纸板上摆放动物图形,用水笔沿着动物图形的边缘画好,取下动物图形后,并将硬纸板上的图形涂上黑色。老师边画动物边提问宝宝: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使宝宝乐于用语言表述对动物的认识。画两种动物即可。此时,老师只让宝宝看看硬纸上的动物图形,请宝宝猜出动物名称,说出动物的特征。说对了的,在纸板上把相应的动物图片一一放上。
可打乱顺序让宝宝观察。鼓励宝宝说出动物的名称,叫声,习性等。
欣赏成人撕纸
编号:豆A032
类别:感统训练
活动目的:喜欢看成人撕纸,产生对撕纸活动的兴趣,并愿意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1.16开蜡光纸若干张。(信纸大小)。
2.色彩鲜艳的挂历纸裁成32开,(普通书本大小)每个孩子两张。
3.小篓子一个孩子一个。
1.欣赏教师撕纸。
“我有一些漂亮的蜡光纸,我不用笔、不用剪刀,只用把手它变成许多小动物,看我是怎么变的。”教师用蜡光纸撕出各种动物的形象贴在黑板上,激发孩子兴趣。家长可引导孩子看看教师撕纸的动作。
2.教师每撕一个形象,都要让孩子猜猜、说说教师撕的是什么。
2.家长带幼儿初步感知撕纸的乐趣。
家长拿出挂历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给幼儿看。家长问孩子“想撕吗?”让孩子动手撕撕玩玩,并说说自己撕了什么。指导幼儿将撕下的彩色纸片放入篓子里。
1.这是撕纸的第一次活动,让幼儿随便撕,幼儿喜欢就可以。
2.便于撕的动物有:兔子、大象、老鼠、蛇、小鸡、小鸟等;还有云彩、雪花和雨点等。
折手帕
编号:豆A033
活动目的:1.能有兴趣地进行折叠活动。
2.学习边对边的对折。
活动准备:与孩子人数相等的手帕,教师另活动准备一条大手帕。
1.“变魔术”游戏引起孩子的兴趣。
“今天教师要来个魔术,我这里有一块手帕,等小朋友闭上眼睛,听我数一、二、三,手帕就会变小了。”教师将手帕对折成小正方形给孩子看。
2.教孩子折手帕。
请家长将手帕给孩子,让孩子将手帕铺在地上。教师将大手帕边对边地折一道。家长督促孩子也跟着折成长方形,并请孩子说说现在手帕象什么。接着,教师再将长方形对折成小正方形。家长让孩子跟着教师做,并提问:“瞧,手帕变小啦,想想变小的手帕象什么?”
3.让孩子练习,请孩子把手帕打开,重新折,家长在一边指导,要求边对边。孩子可以在完成之后随意折自己喜欢的东西。
4.展评孩子的作品,比一比谁折的小手帕最整齐。
1.活动之后应教育孩子,手帕能帮助大家做很多事,小朋友要爱护手帕,每天把它折好放进口袋里,并经常督促孩子做到这一点,这样既使孩子练习对折,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让孩子随意折手帕时,限于孩子的能力,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投球进洞
编号:豆A034
组织形式:个别指导、分组活动、亲子互动、集体游戏
活动目的:1.练习投球动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1.每人一个小球。
2.两只高30厘米,长和宽50厘米的纸箱。在纸箱上挖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洞。
请家长将两只纸箱并列放在活动室的中间,教师在离纸箱10厘米的周边各画一条横线。请全体孩子站在横线后面,发给每个孩子一个球,告诉他们球投到洞里。教师每次请两个孩子投球,投准了,大家拍手鼓掌,没投准,继续投,直到投进为止。全体孩子投完以后,请家长将纸箱中的球倒出来,孩子每人拿一个球继续投。游戏可反复玩。
长高了、变矮了
编号:豆A035
组织形式:分组活动、亲子互动、集体游戏
活动目的:1.练习踮脚和下蹲动作,发展平衡能力。
2.学习按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1.比高矮
请一名家长与教师站在一起,教师问:“我们两人谁高,谁矮?他怎么会变矮了?”孩子回答后,教师踮脚,并举起双手。“现在我又长高了!这游戏好玩吧!它叫长高了,变矮了!”
2.玩游戏
全体孩子站成一个圆圈,彼此之间离开一定的距离。教师站在圆圈中间说“长高了!”请全体孩子踮起脚尖,举起双手。“变矮了!”孩子将双手放下,随即蹲下,游戏开始,教师讲慢一些,并检查每个孩子的动作,请家长帮助指导。当孩子逐步掌握后,可加快节奏,训练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注意事项:有些孩子双脚踮不起来,成人不要勉强。
小鸟进窝
编号:豆A036
活动目的:1.练习走、跑,发展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2.增强同伴间的亲密情感以及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用大积木在场地一端围成一个鸟窝。
2.每两人一把椅子,分散地放在活动室两侧。
1.跟教师学小鸟飞。
教师指着积木围成的鸟窝说:“这是小鸟的家,每天早晨,鸟妈妈都要带着小鸟出去捉虫吃,累了就回家休息,吃饱了,它们就和鸟妈妈在草地上玩游戏。”“小鸟怎么飞呢?请小朋友跟教师一样将手伸平,双手上下摆动。手动得慢,脚就慢慢走。手动得快,脚就跑。”教师边说边做,孩子跟着学。
2.小鸟飞。
“今天,我们玩一个‘小鸟进窝’的游戏,我当鸟妈妈,你们当小鸟。我们一起飞出去捉虫吃吧!”说完,教师带着孩子在场地上自由地飞来飞去,时而蹲下来捉虫吃,玩过一会儿,就对孩子说:“天黑了,小鸟赶快进窝吧!”于是教师带着孩子飞回了家。
3.玩“捉迷藏”游戏。
休息片刻,教师又以鸟妈妈口吻说:“小鸟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来玩一个“捉迷藏”游戏吧!小鸟们,你们赶快飞出去躲起来,妈妈一会儿就来找。”待全部孩子躲好以后,教师就`故意东找找,西找找,随后将他们一一找到。集体拍手表示高兴。小鸟又在场地上飞了片刻,在鸟妈妈带领下回到窝里。
注意事项:1.教师在带领孩子玩游戏时,要适度掌握活动量,飞一会儿就放下双手休息,做吃虫子动作。
2.在玩“捉迷藏”游戏时,每把椅子旁可躲2-3人,请家长帮助孩子躲起来。
手的操作
编号:豆A037
继续练习手的精细技巧,如用面团示范捏成盘子、碗、勺等,鼓励小孩子模仿去做。
定形撕纸
编号:豆A038
用缝纫机把纸扎出一定形状,按照针孔撕纸,使之出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让宝宝学做。
走“平衡木”
编号:豆A039
继续练走“平衡木”,牵着孩子一只手,让他在15公分宽的木板上走,渐渐放手自己走。
走S平衡木
编号:豆A040
活动目的:
走S型平衡木需要孩子在行走活动过程中及时地调整步伐,增强孩子身体平衡能力。
1、利用俱乐部的设施,鼓励孩子走S型平衡木。
2、在地上画S线,请孩子踩线走。
踩老鼠
编号:豆A041
活动目的:发展幼儿下肢动作灵敏、协调。
活动准备: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一端拴上一个布袋,做为假设的老鼠。
成人捏着绳子的一端不断地抽动,使布袋在地上不停地跳动,好象老鼠在跑动。成人可以对幼儿说:“老鼠是个坏东西,快用脚去踩死它。”幼儿踩着了,要鼓励幼儿“踩得好”。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注意不要让幼儿太轻易地踩着“老鼠”。
抓尾巴
编号:豆A042
活动目的:1.练习四散追逐跑。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躲闪能力。
活动准备:每两人有一条自编的布绳或纸绳。
1.教师与家长玩游戏。
请家长在身后将一条自编的纸绳塞在裤腰上当尾巴,家长在前面跑,教师在后面抓家长尾巴。你跑我追,直到抓到为止。
请家长和教师一起将尾巴塞在被请到的孩子的裤腰间,另一半孩子去抓。游戏开始,有尾巴的孩子在前面跑,另一半孩子在后面追、抓尾巴,被抓掉尾巴的孩子可以继续去抓别的孩子的尾巴,直到全部抓完。然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3.孩子与家长玩游戏。
以同样方式可让孩子抓家长的尾巴,家长抓孩子的尾巴。但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速度和孩子的活动量。
看谁能捉住我
编号:豆A043
活动目的:1.练习四散跑和改变方向跑。
1.教师与孩子玩游戏。
请一名动作发展较好,跑得较快的孩子在前面跑,其余孩子四散追捉,直到捉住。休息后,可换人继续玩。
2.该游戏的人数可多可少,在必要时,家长也可参与游戏。
绕物跑
编号:豆A044
活动目的:1.练习绕障碍物跑,发展动作的灵敏、协调性。
2.活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小椅子八张。
1.将八张椅子摆放成两竖排,两排间相隔两米。每排有四张椅子,每张间相隔一米。椅背朝向第一、三张相同,第二、四张与第一、三张相反。
2.教师带领全体孩子一个跟着一个从椅背方向绕过第一排的四张椅子,再从第二排的第四张椅背旁绕到第一张椅背,最后跑回原处。
3.请一名家长带领全体孩子继续绕着椅背跑,孩子较熟悉后,可让孩子自己绕椅子跑,反复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孩子自己绕椅从第一排绕到第二排时,很容易错方向,教师和家长应在旁指路。
找椅子
编号:豆A045
活动目的:1.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跑。
2.在活动中反应较灵敏、动作较迅速。
活动准备:1.小鼓一只,鼓槌一根。
2.每人一张小椅子。
将比孩子人数少一张的小椅子摆成一排,椅子背靠背放置。全体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围在椅子旁,教师敲鼓,孩子围着椅子转。鼓敲得慢,孩子走,鼓敲得快,孩子跑。鼓声一停,教师随即讲“快找空椅子坐下来”。没找到椅子的孩子暂停游戏。请家长拿掉一张椅子,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依次听鼓玩游戏,直到剩下两名孩子,一张椅子,谁先坐到椅子为胜。游戏可反复进行。
1.游戏时,一定要鼓声停止以后才能找椅子坐下,不能抢先坐下。
2.游戏中,随孩子人数的减少椅子也应逐步减少。
3.游戏熟悉以后,教师不必提醒,只要鼓声一停,孩子随即去找椅子。
荡秋千
编号:豆A046
活动过程:在俱乐部跳蹦蹦床,扶宝宝从跷跷板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或坐在跷跷板的一头,大人压一头,训练平衡能力及控制能力。
跳高
编号:豆A047
练习跳跃动作。将10厘米高的小纸盒放在地上,让孩子跑到近前双足跳过去。反复练习,要注意保护他。
跳格子
编号:豆A048
在单足站稳的基础上,训练单足跳,也可以教小孩从一个地板块跳到相邻的地板块,熟练后玩跳格子游戏。
踢小球
编号:豆A049
与小孩一起玩球,拿小方凳当做球门,在距球门一米处示范踢球入门,鼓励宝宝学踢球入门,成功了,给奖励。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
编号:豆A050
如用钝餐刀将馒头片切开,自己用勺吃饭不洒在外面,自己用手拿小杯子喝水或把一个水杯中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时不洒不溢,以及学拿儿童剪刀纸条,与小朋友进行穿球子比赛等。
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
编号:豆A051
示范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或三角形,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模仿;
练习用筷子夹花生米放到盘中;
添补图画中缺少部分(例如:给图画中缺头发的女孩子画上头发,给缺鼻子的男孩子添上鼻子等)。
捡豆粒
编号:豆A052
将花生仁、黄豆、大白云豆混装在一个盘里,让孩子分类别拣出。开始训练时,你用手帮助他捡黄豆,随着熟练,应让他独立挑捡。
宝宝拉车
编号:豆A053
活动目的:1.练习四散跑,发展动作的灵敏协调性。
2.能与成人玩合作游戏。
全体孩子站在活动室一边,双手曲肘身体两侧,空握拳似拉车状。家长在孩子身后,伸出双手轻扶孩子肩膀代表坐车。教师发出口令后,孩子在前面跑,家长在后面跟,四散跑动。家长提醒孩子朝空地跑,以免相互碰撞。玩过片刻即休息。游戏可反复玩。
布娃娃
编号:豆A054
类别:语言发展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个别指导
活动目的:丰富词汇:笑哈哈,抱抱你。
活动准备:布娃娃每人一个
1、教师出示布娃娃: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布娃娃)布娃娃今天要和我们一起来玩,大家拍手欢迎。
2、教师指着布娃娃,向孩子提问:
①布娃娃的眼睛长得大不大?(大)
②她的头发什么颜色的(黑的)
集体学说:儿歌“布娃娃、布娃娃,大大的眼睛黑头发”。
3、谁想来抱抱布娃呢?教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布娃娃,教孩子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4、全体孩子抱着布娃娃,跟着教师一边指着布娃娃,一边说:“布娃娃、布娃娃,大的眼睛黑头发,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大大的眼睛黑头发,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蝴蝶
编号:豆A055
活动目的: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愿意在同伴面前表演。
活动准备:1.蝴蝶头饰若干。
2.《化蝶》音乐磁带。
1.蝶头饰,引起幼儿兴趣。“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歌曲
①教师演唱歌曲,请一些家长戴上头饰表演蝴蝶。“爸爸、妈妈变成蝴蝶了,看看这些蝴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②幼儿听教师一起唱歌,家长表演。“蝴蝶听到小朋友唱歌会表演得更好,我们一起来唱吧。”
③幼儿与家长一起边唱边表演。“请小蝴蝶找朋友唱歌、跳舞吧,蝴蝶爸爸、蝴蝶妈妈看一看,哪些小蝴蝶表演的最好。”
3.放磁带《化蝶》,幼儿听韵律和爸爸、妈妈一起自由跳舞。
注意事项:提醒幼儿用好听的声间唱歌,不叫喊。
附歌曲:《蝴蝶》蝴蝶
1=C4/4
︵︵
55653|55356-|55653|53212-|
蝴蝶蝴蝶身穿花花衣,飞来飞去在一起,
11233|66563-|65653|53231-‖
你喜欢我来我也喜欢你,唱歌跳舞做游戏。
说出反义词
编号:豆A056
家长先举例,如大人说“大”,孩子答“小”,跟着说出上、高、长、瘦、前、左、里、黑、软、深、远、快等的反义词。如果答不上,就可以替他说出答案,或者再解释词义。也可以让孩子当老师,让孩子提问,家长作答。或者父母和孩子三个人玩,轮流提问和回答。
表达
编号:豆A057
小小香蕉
编号:豆A058
活动目的: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香蕉
1.小朋友,你们都吃过香蕉吗?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弯弯的)对了,香蕉弯弯的,象不象一个会弯腰问好的好宝宝呢?
2.今天,老师就来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儿歌的名字叫《小小香蕉》,“小香蕉,有礼貌,弯弯腰,问个好”。
3.教师出示香蕉让孩子观察,并且说:弯弯腰。教师请全体孩子起立,学弯弯腰的动作,教师再次念儿歌两遍,小朋友轻声跟念。
附儿歌:《小小香蕉》“小香蕉,有礼貌,弯弯腰,问个好”。
小飞机
编号:豆A059
活动目的:1.获得经验:飞机在天上飞
2.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纸折小飞机人手一架
活动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飞机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这是老师折的飞机,飞机会怎么样?”(会飞)教师将纸飞机轻轻一掷,使飞机飞起来,并说:“小飞机飞得高,飞到云里找不到。小朋友说说看,飞机在哪里飞呀?(天上飞)天上有云,如果飞机飞到云里去那可就找不到了吧。”集体学说:“飞到云里找不到。”
2.家长玩纸飞机,教师念儿歌,孩子轻声跟念。
3.孩子自己掷纸飞机。
附儿歌:《小飞机》“小飞机,飞得高,飞到云里找不到”。
唱歌
编号:豆A060
组织形式:分组活动、集体教学
活动目的:初步会念儿歌
活动准备:图片画面:树上一只小鸟张着嘴在唱歌
1.出示图片:小朋友,图片上有谁呀?(宝宝)树上有谁呀?(小鸟)他(它)们两个张着嘴巴在干什么?(唱歌)可是,小鸟是怎么唱歌的,你们知道吗?集体学说:小鸟唱歌,叽叽喳喳,那宝宝是怎么唱歌的呢?集体学说:宝宝唱歌,啦啦啦啦。
2.教师完整地念儿歌两遍。
3.请几个孩子一批批到前面跟教师一起念儿歌。
附儿歌:《唱歌》“小鸟唱歌,叽叽喳喳,宝宝唱歌,啦啦啦啦”。
听词模仿动作
编号:豆A061
不断地说出各类能表现动作、表情的词,让孩子模仿,如“洗衣服”、“开汽车”、“笑”、“哭”、“唱”等,也可以大人做动作,让孩子说词语。
木偶戏“迷路的小鸭子”
编号:豆A062
活动目的:1.进行初步的安全教育。
2.培养大声说出妈妈,爸爸和自己的姓名的能力。
活动材料:1.木偶:鸭妈妈,小鸭,兔子,小猫,小猪各一个
2.木偶台子一个,小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请宝宝看木偶戏“迷路的小鸭子”,让宝宝说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姓名。说对的宝宝,给一张小卡片做为奖励。
故事:小猪报幕:请看木偶戏“迷路的鸭子”。
小兔子出场:啦啦!啦!今天天气真好,我到草地上去游玩。
小鸭子:(发出哭声)。
小兔子:咦,这是什么声音呀?原来是小鸭子呀,小鸭子你怎么啦?
小鸭子:我走丢了,找不到家了。
小兔子:别哭了,我送你回家。你知道你家在哪么?
小鸭子:不知道。
小兔子:那你的妈妈叫什么?
小鸭子:叫妈妈
小兔子:你的爸爸叫什么?
小鸭子:叫爸爸。
小兔子:那你叫什么?
小鸭子:我叫妈妈的宝宝。
小兔子:你不知道自己家住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我怎么帮你找啊?
小鸭子:(发出哭声)
小猫:别哭了,别哭了,让我想一想。啊!有了,我们一起喊谁丢了宝宝,他的妈妈听见就会来了。
小猫,小兔子:谁丢了鸭宝宝?谁丢了鸭宝宝?
鸭妈妈:我丢了鸭宝宝。
小鸭子:妈妈。
鸭妈妈:好孩子,下回可不能乱跑了。
小猪:小朋友们,小鸭子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么?快来告诉我,说对就有奖励。请大家说说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姓名,说对的,小猪发给一张小卡片。
金锁锁银锁锁
编号:豆A063
组织形式:分组活动、亲子互动
活动目的:1、在游戏中理解应答语言的意义,体验韵律的节奏。
2、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
家长两手十指的指尖合龙,掌心分开成“A”形洞内,伴随歌谣游戏开始:“金锁锁,银锁锁,大门关上快躲躲”说到“快躲躲”时,宝宝要立刻将小手从父母的掌心中抽出来,“咣当当”父母双手合十以示大门被锁上。
宝宝的小手如果被夹在父母掌中为败,反只为胜利。如宝宝的手没被夹住,则宝宝可用两手攥紧父母合十的手指问“金锁锁,银锁锁,爸爸妈妈捉不捉?”父母答“捉”,宝宝要把小手藏起来,想办法不让父母捉到。如父母答“不捉”,游戏可以重新开始。
游戏是通过语言应答维持的,因此父母和宝宝的行为动作都要遵从语言的提示:如“咣当当”一词说出来,父母双手一定要夹紧,并可说“跑不了喽”之类的语言,调动孩子想挣脱出来的愿望,使他在较量中,体验挑战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假如孩子比较小,说与做不能比较成功的配合,可以先玩游戏的后一半,让孩子做为主动的一方,使他能通过观察父母的表现,形成间接应对经验。
编号:豆A064
活动目的:鼓励宝宝大声说话。
活动材料:废旧报纸或纸卷等,胶水
家长和宝宝一起用报纸卷个纸筒,并用胶水粘好。家长拿一个纸筒放在嘴边,让宝宝把耳朵放在纸筒的另一端,妈妈轻轻的说话,让宝宝听并作出回答。让宝宝感知声音振动带来的乐趣。玩时还可以互换角色,宝宝说,妈妈听。
注意事项:把家长和宝宝的纸筒连起来,加长纸筒,鼓励宝宝大胆的说话。
小猫小猫爱游戏
编号:豆A065
活动目的:鼓励说儿歌,训练动作的快速反映能力
妈妈双手叉腰,坐好。宝宝站在妈妈身后当小猫。并把小手插进妈妈的腋窝里。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儿歌。当说道“悄悄走到外面去”的时候,宝宝要立即把手抽出来,妈妈要立刻夹住宝宝的双手,如果夹住了,游戏就重新开始。如果没夹住,小猫可以去外面做游戏。听到猫妈妈的叫声,赶快回到妈妈的身边。
注意事项:妈妈为了保持宝宝的游戏兴趣,可以故意捉不到宝宝,鼓励宝宝说儿歌。
老猫睡觉醒不了,
小猫时时往外瞧。
小猫小猫爱游戏,
悄悄走到外面去。
六一儿童节
编号:豆A066
活动目的:1.理解歌词,学会唱这首歌。
2.感受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1.儿童过节时唱歌、跳舞的图片。
2.彩带若干条。
1.教师告诉幼儿六一节就要到了。请家长和幼儿谈话:“什么是六一儿童节?”六月一日小朋友要干什么?六一到,大家的心情怎么
2.出示图片,观察图上的人在干什么。“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庆祝六一节的?”教师范唱。
3.幼儿学唱歌曲。要求:用欢快的声音唱。“我们的六一儿童节也快到了,我们也来庆祝吧。”
4.教师带幼儿用彩带边做动作边唱。
5.幼儿分组用彩带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注意事项:1.本歌曲适合在六一儿童节前教,可作为节日演出。
2.幼儿用彩带表演时,要纠正拿彩带的方法。
附歌曲:《六一儿童节》
1=D2/4六一儿童节
3155|5-|6513|2-|2123|565|
六一儿童节,大家多快活,我们庆祝节日,
6532|1-|3234|565|6532|1-‖
跳舞又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跳舞又唱歌。
森林音乐会
编号:豆A067
活动目的:看图学说:“有……还有……“,提高说话能力。
1.画面:森林音乐会,小熊打鼓,大象吹喇叭,小猫弹琴,青蛙唱歌。
2.酒瓶、小铃、小鼓等玩具的总数与孩子相等。
3.录音机磁带。
1.看图说话:“春姑娘来了,小草绿了,花儿也开了,森林里开音乐会了,你们看看,谁来了?”教师展示《森林音乐会》的画面,让孩子认认,拍拍,说说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还有谁,在干什么?例如:有小熊,在打鼓,有大象,在吹喇叭,有小猫在弹琴,还有青蛙在唱歌。
2.教师说:我们也来开个音乐会好吗?发给每个孩子一件打击乐:如小铃、小鼓、酒瓶等,跟随音乐敲击,音乐结束,敲击结束后,请每个小朋友讲讲自己是敲什么的。
3.小结:我们的音乐会也开得很热闹,把乐器收起来,以后再玩。
我想玩××
编号:豆A068
活动目的:学讲表达自己要求和愿望的句子:“我想玩××”。
活动准备:各种玩具物品,如小汽车、积木,图书等若干。
1.“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和图书,你们想玩吗?想玩的话,就到老师这里来,但是要跟老师说:我想玩××,说了老师就会给你,知道吗?”
2.孩子逐个来到老师面前,想玩什么就对老师说:“我想玩××。”孩子拿到玩具后,可自由玩一会儿。
3.老师让孩子把玩具送回到老师那里,再让孩子重新选择一遍,并说:“我想玩××。”
复述故事
编号:豆A069
教孩子看图说话。开始最好由妈妈(老师)讲图片给他听,让他听并模仿妈妈(老师)讲的话,逐步过渡到提问题让他回答,再让孩子按照问题的顺序练习讲述。
反义词配对
编号:豆A070
与孩子一起看画片或实物,教大小,冷热、高低、胖瘦等反义词,鼓励他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的,反复练习。如“爸爸的鞋是大的,我的鞋是小的。”“爷爷很胖,妈妈很瘦”等。
猜谜语
编号:豆A071
与小孩子玩猜谜语游戏,注意用物品的特征编谜语,先让幼儿熟悉物品及特征,然后再猜谜。
老公公回家
编号:豆A072
类别:情感训练
活动目的:1.练习身体前倾走,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初步懂得热爱和尊敬老人。
1.示范老公公走。
教师将一手放腰背后,一手曲肘放胸前,弯腰学老公公走路,走了一会儿问孩子:“老师象谁一样走路?”“老公公年龄大了,走路不方便了,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走得也慢了。”边讲边走。
2.全体孩子学老公公走。
“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老公公走路。”说完带领孩子学着,请家长提醒孩子身体稍前倾,走片刻后问:“老公公走路,累不累?那怎么办呢?”孩子自由发言。“对!我们可以扶着老公公送他们回家。”
3.送老公公回家。
请家长学老公公走路,教师问:“这些老公公要回家去了,请小朋友扶着他们,把他们送回家吧!”送到活动目的地,老公公谢过孩子,孩子摇手,讲“不要谢”!
注意事项:该年龄孩子还没有发育好,不会弯腰,只需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