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物质+服务”为社会救助装上“最强大脑”

中新网西宁9月28日电题:青海西宁:“物质+服务”为社会救助装上“最强大脑”

作者李隽

28日早上10点,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的倪培根在礼让街街道办事处七一路西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智力残疾的儿子天舟带到社区和辖区居民一起参加包包子活动。见到熟悉的社区工作人员,不怎么爱笑的天舟挥着手露出久违的笑容。

“孩子20多年没有出过远门,9月份我们申请了能力提升服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去了互助扎隆沟,那天是中秋节,大家帮我把天舟连同轮椅一起抬进景区的那一瞬间,孩子开心的笑了。当时我也很高兴,感觉户外活动开动了孩子的大脑,现在我经常带他参加集体活动,这对他是有帮助的。”倪培根说。

同样在社区服务中心,与往常一样,李先玉早早来到社区,开始了一天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李先玉经营着一家理发店,自从加入西宁市方舟社会服务中心志愿者协会后,每周二、四都会去社区为低保户和残疾群众进行义务理发。

这些,仅仅是青海省西宁市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2020年10月,西宁市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在对现有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孤困儿童等社会救助服务对象基本生活全面保障的同时,西宁市大力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内容,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分层分类大救助服务改革新模式,努力实现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不断满足社会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

“物质+服务”为每个有需要的家庭量身定制不同的解决方案。为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助推“物质+服务”社会救助工作上新台阶,西宁市宜民社会服务中心成为西宁市救助服务人才的“加油站”。中心派遣337名专业人员到区、镇(街道)、村(社区)协助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保证了各区每个镇办、社区都有1名社会救助协理员。

“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精准救助让我们吃了定心丸,以后遇到困难再也不怕了。”家住西宁市城西区医财巷东社区的居民王翔说道。

城西区作为西宁市“物质+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信息平台试点单位,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集“申请、救助、服务、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救助平台,为救助服务安上了“最强大脑。”

城西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统计、经验决策向智能统计、智慧决策的转变,提升了服务困难群众的工作质效,做到了对全区救助服务工作形势与发展的精准把握。

在城西区虎台街道医财东社区,“心灵氧吧”里王翔和志愿者正在给46岁的齐瑞静进行心理辅导,以缓解她“看不见的需求”。西宁市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新模式,打造了城西区“心灵氧吧”工作站试点,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解决他们在生活、家庭、身体、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焦虑、抑郁、沟通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物质+服务’不仅是单纯满足困难群体对物质、对精神的‘硬需求’,而是要千方百计满足困难群体对尊严的‘软需要’。”西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与区划地名事务科科长张迎雪介绍,西宁市探索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四大类38项服务清单,让老百姓单点、民政部门派单、社会组织接单,目前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1000余人次。(完)

THE END
1.我市推行“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我市推行“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 ■融媒体记者 吴帆 通讯员 费行 陈烨旦 “我们项目的名称是‘共增能,谋未来,偕行共富路’,主要服务对象是枫桥镇在册的低保残疾人……”11月30日,诸暨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一楼大厅里,诸暨市益江南社会工作服务与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华钰莹站在讲台上,详细地介绍将与市民政局...http://zjzj.wenming.cn/wmbb/202112/t20211206_3329296.html
1.“物质+服务”让社会救助更暖心为了给张某提供更加全面且专业的救助帮扶,滴道区民政局还将他纳入了“物质+服务”重点帮扶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工力量,定期上门给他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慰藉等专业服务,鼓励他乐观面对生活。 据悉,近年来,滴道区民政局统筹民政、教育、人社、医保等17个部门形成救助合力,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https://epaper.shehuiwang.cn/epaper/zgshb/2024/06/21/A02/story/8662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