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瞬间火了章丘铁锅和青堤菜刀,以至一夜间“洛阳纸贵,章丘无锅”。工艺复杂,百年传承,手工锻造,技艺精湛,成了它们的代名词。
章丘铁锅制作时需要历经12道工序、7道冷锻、5道热锻,大大小小十几种铁锤工具,一千度高温冶炼,三万六千次捶打。青堤菜刀从一块1.2斤的毛铁,需要经过下料、安钢、打发火、打版子、热平、冷平、整形等70多道工序,成品后的青堤菜刀只有0.6斤重。可以说,真正经过了“千锤百炼。”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工艺
事实上,章丘铁锅在海外早就有知名度。2017年,伴随着“天猫出海”项目,章丘铁锅远销到美国、俄罗斯、埃及、加纳、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天猫启动的“中国匠人”项目共扶持了281个国内品牌,其中中国特色手工艺品牌张小泉、臻三环、那澜多好、畅陶成交量分别同比增长了50%、292%、110%和151%。
然而,由于传统工艺具有复制简单、传播快速、侵权频发等特点,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仿冒侵权。章丘铁锅臻三环负责人刘紫木说,“现在网上出现了很多冒充我们的店,甚至连图片都直接用我们的。”这并非首例,早在2014年网上就出现了以冲压锅冒充手工铁锅的现象,它们以超低价格迅速卷走客源,以至真正的手工铁锅店一度濒临倒闭。因此,对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成燃眉之急。
中国传统工艺面临三大尴尬
尴尬1:传统工艺人的烦恼
王氏父子的烦恼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行业的普遍现象。传统手工艺是历史累积的知识成果,是由成百上千的工匠智慧凝结的产物。许多传统手工艺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后,其创作的原始主体难以找到,这使得法律很难确定其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一旦涉及利益分配,便成了棘手问题。在章丘注册登记的锅具厨具生产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有16家,销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有500余家,而《舌尖3》播出的章丘铁锅为“臻三环”手工铁锅。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往往会导致人们心理的扭曲变形。
尴尬2: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臻三环”和“同盛永”都是济南同一家公司的注册商标,这家公司享有商标权。那么,如何全面保护章丘铁锅传统工艺?据了解,“章丘铁匠习俗”已经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对非遗的保护,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开。
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对于涉及知识产权的非遗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但是,这部法律偏重于行政保护,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尚缺乏有效衔接。如何通过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式,更有效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探讨。
相比章丘铁锅,青堤菜刀并不是“非遗产品”,但他们早在1983年就申请了“青堤”商标,期间经历了几次成功续展,看来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早就有了。然而,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请往下看!
尴尬3:保护期限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过了专利保护期,专利技术自动进入社会公有领域。商标的保护期限是10年,到期之前可以申请商标续展。著作权中财产权的保护期限通常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而传统工艺是需要世代流传下去的民族瑰宝,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矛盾如何化解?
传统工艺还缺最后一道工序:创新!
《舌尖3》讲述锅、刀、灶、案、笼、坛等器皿器具的这一集打头阵播出,出乎很多人意料。面对观众质疑,《舌尖3》这样回应:“即使冒险也要创新!”
电视节目创新,是一种冒险;传统工艺创新,是一种传承与发展。“振兴传统工艺”已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如何让优秀传统工艺继承和发扬下去?如何让它们与现代生产生活更好地融合?那就是:创新!“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更需要技艺的提升。
本院留言板
问:《熊孩子旅行》为什么被指侵权?
答:如果《熊孩子旅行》不侵权,那么,还会出来《小妖旅行》《CEO旅行》《猫猫旅行》,旅行地点可以是天堂、地狱、时空隧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