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那么你对建构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建构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柯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学习的含义

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国际体系的单位之间的建构关系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视角,国际体系的结构是社会性的,其要义是共有知识和文化,是观念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施动者之间的互动导致结构的形成,施动者造就结构而结构也建构施动者的身份和利益,进而影响施动者。

“建构主义”原本是1913年沙俄艺术家和建筑学家新创的词汇。十月革命后,他是一种重要的新艺术潮流。建构主义被普遍用来描述一种认识论立场,其内涵和最初的建构主义有了很大的区别,它被作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取向,重视客观世界乃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所以得名“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尼古拉斯·奥努夫在1989年首次使用这一术语。80~90年代,主流理论范畴内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辩论被普遍视为“范式间的辩论”的焦点。与此同时,非主流学派也不断的涌现,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且纷纷向主流理论发起挑战。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定义和内容产生了质疑。社会建构主义就是在这种争鸣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且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学派之一,建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奥勒夫、卡赞斯坦、考斯罗斯基、克拉托克维尔等人,其主要理论家和最重要的而是亚历山大·温特。

从总体上看,建构主义注重的以心理学为基础“把心态,期望,知识,信念等作为基本因素来解释行为”,代表了一种认知取向。它在对事物严谨逻辑的分析过程中,拒绝纯粹按照物质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努力寻找国际现象背后的心理和文化因素。然后观察现象和原因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强调心理和文化为基础的重要性,他主张以社会学的视角看待世界政治,重视国际中存在的社会结构,不否认物质力量的部分客观性,但强调规则在国家效益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指出行为体与体系结构间存在着的双向建构关系。他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有观念而不是有物质力量决定的;(2)有目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是由这些共有观念建构的,而不是天然固有的。

温特认为他的社会建构理论是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基础,以理念主义为本体论基础,以科学实在论为认识论基础,强调观念的重要意义,这是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基底。他不采取反思主义的“诠释性方法”,强调建立严格的科学研究议程,提出能够证伪的科学假定。从根本上说,社会建构主义承认客观存在的重要性,他反驳了一些认为建构主义是主观唯心论的批评。他认为,尽管建构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和客体间没有清晰界定,但他承认国家体系和国家这类社会结构的客观存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构主义是唯心主义是不正确的。建构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严格的科学研究议程,经过认真的科学验证,就可以获得关于社会的客观认识,建构主义的这一系列实证性的研究都坚持了科学认识论的原则。

THE END
1.建构主义要带我们去到哪里关于一个人是如何学习的,有三种公认的理论: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知主义(cognitivism)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第四种理论是联通主义(connectivism),讨论学习者如何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或许就是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进行过一项实验,他训练一只小狗,让它习惯...https://www.jianshu.com/p/8994c0a904ed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自教育学,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当如何适当的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https://www.meipian.cn/uyzh3wx
3.(三)建构主义理论18世纪末由于康德的思想得到飞跃性的发展,作为认知主义理论中最重要分支之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在《纯粹理性批判》(1781)一书中,康德和洛克一样提出知识来源于感觉,但他并不排斥理性,这种导向改变了一切,使人们得以超越经验主义者(以英国人为主)...https://xljk.zjgsu.edu.cn/2021/0430/c1501a51850/page.htm
1.建构主义的特点总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释,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学习就是与自己的对话,与书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老师的...https://www.ruiwen.com/doc/1386161758.html
2.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https://edu.iask.sina.com.cn/jy/2w3JUrNrP2h.html
3.2025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主观题(4)*二级*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从而用以解释新信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 (2)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https://www.shanxiangjiaoyu.com/zixun/20241127/38641.html
4.建构主义名著阅读 阿Q正传 老人与海 十万个为什么 中考语文分类题集 2024中考散文阅读下载 2024中考语文试卷| 语文知识 |文言专题 |现代文阅读 |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 |写作 |教育资源 |语文课件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者对知识本质的理解》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联系我们 赞助华语网 共享语文资源...https://m.thn21.com/e/tags/?tagname=%BD%A8%B9%B9%D6%F7%D2%E5
5.建构主义扩展阅读: ·建构主义 下载App,随时查阅万部工具书 超市地图 资源:杂志 | 图书 | 工具书 服务:注册| 充值 | 购物车 优惠 | 我的图书馆 客服:帮助中心 | 在线咨询 常用软件下载 新手入门 注册知网用户 为知网账户充值 如何购买出版物 如何阅读出版物 如何索取发票 阅读指南 安装阅读器 如何翻页...https://mall.cnki.net/reference/R2014097280022085.html
6.建构主义理念(精选十篇)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生成自我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从传统微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设...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1k0agb.html
7.社会建构主义(豆瓣)《社会建构主义: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内容简介:也许我们经常问自己,在所有的动物物种中,是什么使人类如此特殊?这个问题并不缺乏答案,其中包括:因为我们人类能创造语言、数学、工具、艺术、音乐和幽默等,而这些能力又都是其他动物缺乏的。但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为什么我们人类有这些能力,而动物却没有?作者认为,在进化的道路...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7161863/
8.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思潮,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149)。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最早的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经过多名教育学家进一步的讨论研究,使其得到丰富。(赵新伟)皮亚杰认为,知识即不是来自主... ...https://www.unjs.com/h/b/51798.html
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源自教育学,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当如何适当的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https://www.yjbys.com/file/jiangouzhuyixuexililun.html
10.第七章建构主义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建构主义的思维导图,包括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分类、当代基本理论观点、个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亿图脑图MindMaster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261846
11.关于“建构”理念和“现代建构主义”的探析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杂志收到的部分来稿里,常有"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文字,审阅中发现一些作者对"现代建构主义"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因为有些学者这么说就跟着写而已。一些作者提出进一步了解"现代建构主义"的需求,这是写这篇文字的缘起。目的是与教育一线教师一起交流探讨我们的教育改革应该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https://jyj.quanzhou.gov.cn/zwgk/ztzl/lszt/2004njyzyjspxcl/200405/t20040524_2203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