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汇总十篇

对隐喻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传统:一是修辞学传统,二是哲学传统,三是语言学传统。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后人把亚里士多德的隐喻观概括为“替换论”,其基本观点是,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词与词之间的替换。隐喻的哲学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但哲学家只关心隐喻与思维的关系,对隐喻的定义和范围都很模糊,对隐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不感兴趣。语言学中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本旺尼斯特(E.Benveniste)和英国的乌尔曼(S.Ullmann)。本旺尼斯特从符号学和语义学的区别出发,把隐喻作为一种词语的组合关系放在语义学中来考察,突破了传统修辞学把隐喻作为一种词汇层次的现象的局限,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话语现象。乌尔曼则从意义变化的角度来考察隐喻。他把隐喻看作是语言词汇意义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从心理学角度用相似性联想的理论来解释隐喻产生的基础。

1.2隐喻的本质及其认知观

总而言之,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从Richards(1936)开始,隐喻被认为是思想之间的交流(intercourse),语言中的隐喻被认为是派生的(derivative)。到了Lakoff和Johnson(1980)的《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隐喻更是明确地被认为是人类用来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隐喻被定义为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现在,隐喻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接受了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的观点。

2.隐喻认知与外语教学

2.1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机制

2.2隐喻认知与外语教学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音义结合的多层次的语码系统(王寅:275),而学习一门语言首要的事情就是对其词汇的掌握和实际应用(West,1930:514)。随着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发展,教学方法已经将重心从“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移。这种变革后的教学法以认知心理学为其心理语言学基础,更注重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以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加强对本族语的利用。也就是说,不论概念和语言是以什么样的模式储存在人的大脑中,是共享一套系统,还是两个独立的体系,母语都是已有概念的第一性载体(郭铭华:26)。就此看来,无论是母语的语言形式还是学习者习得母语过程中的经验都可以用于外语的教学。隐喻的普遍性决定了学习者可以通过对母语中隐喻认知方式的理解有意识地推理和感受存在于目的语系统的隐喻体系,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词汇的记忆、掌握、运用;隐喻的创造性使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拓展以目的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隐喻的差异性又使学习者能够在掌握共性的基础之上注意到两种语言深层次上的不同之处,促使其加强对目的语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历史的学习。

3.隐喻认知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3.1隐喻认知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广泛也最为人们所认可的是它对词汇教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它使人们认识到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这种联系的普遍性。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模式,隐喻化是大量词汇意义生成和扩展的基本方式,所以主要教学辅助工具,比如词典及其它扩展词汇的工具书的编写就应当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揭示这一过程,通过介绍词汇意义的演变,激活学习者的认知图式。因此,概念隐喻具有使学习者构拟推理规则的内在性或潜在性。所以如果词汇学习工具书可以根据概念隐喻模型处理词汇,学习者在习得词汇时就会形成推理规则,减轻学习负担,易于形成长期记忆。运用概念隐喻组织记忆模块进行同义词教学可使学习者了解词汇间的细微差异,同时建立起目的语言的系统观念。这有利于加强对目的语的深层认识。隐喻的生动性还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在乐趣中学习的境界。

3.2以隐喻为切入点的文化学习。语言的学习应重视文化的学习早已是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鉴于隐喻表达的相对性(即相对于隐喻的泛人类性,不同认识主体对相同的喻旨有不同的喻体与之对应)和语言的传承性,有必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对目的语隐喻的文化内涵予以介绍。每一种语言都有具体的隐喻化系统。了解、熟悉目的语的隐喻系统,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语言的表面意义及深层的文化内涵。隐喻与文化相辅相成,因此以隐喻为切入点的文化学习应作为二语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

3.4运用概念隐喻、语法隐喻知识根据具体语境需要对语汇进行组合,使表达更精确、更得体、更富于变化,对于写作教学也颇有裨益。

参考文献:

[1]Danesi,M.Theroleofmetphorinsecondlanguagepedagogy[J].RossegnaItalianadiLinguisticaApplicata,1986,(183):1-10.

[2]Derrida,J.MarginsofPhilosophy.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2.

[3]Ellis,R.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4]Lad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5]Lakoff,G.&Turner,M.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etoPoeticMetaphor.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9.

[6]Ortony,Andrew.(Eds.)MetaphorandThought.Cambridge:CUP,1973/1993.

[7]Richards,I.A.ThePhilosophyofRhetoric.NewYork:OUP,1936.

[8]Weekly,E.RomanceofWords[M].London:JohnMurray,1912.

[9]蔡龙权.关于把隐喻性表达作为外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10]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

[11]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12]姜亚军,张辉.国外隐喻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3,(2).

ZHANGNannan,LUANJibin

(HeilongjiangAgricultural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Jiamusi,Heilongjiang154007)

AbstractInrecentyears,innovativeteachingtheory,bigdata,advancedInternettechnology,cloudcomputingandotherInternetbasedteachingmethodsemergeinanendlessstream.Inordertomeettheneedsofthesocietyformodernteaching,toimprovethelevelofeducationinChina'smodernization,andenrichthemoderneducationalresourcestoprovideeffectiveprotection.Inthe"Internetplus"underthebackgroundof"Mu"hasarousedtheuniversalconcernofeducatorsandlearnerstostimulatestudentslearningenthusiasm,theimpactofforeignlanguageteachingmodeisonlytaughtbyteachersintheclassroomfortraditionallarge.ThecomparisonandReflectionontheteachingofMuandtraditionalteaching.HopetoexploreandexplorethewaytoadapttotheforeignlanguageeducationinChina.

KeywordsMooc;traditionalforeignlanguageteachingmode;comparison;research

崦诺耐络慕课教学模式的探究对完善我国网络教学模式研究有积极的意义。探讨慕课教学与外语教学相融合,对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与慕课模式进行深入比较,这些研究将对外语教学方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慕课外语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将取得更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1传统网络模式与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

2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比较而言具有的优势

3外语慕课与传统外语教学操作程序比较

3.1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3.2慕课外语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强调以全体学生发展为中心,然而在展开实际教学活动时与初衷背道而驰。为满足班级多数学生的需求,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基本采用一个方式。何况教师由于班级班额和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与此相比慕课中外语的学习论坛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平台上外语学习的问题得到解答,外语学习的学习经验得到交流。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探讨价值

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总体而言是根据院校学科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专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众多专业性学科领域中,高职院校培育人才局域一定的专业特殊性,而其培育人才获得的专业知识,也同样有部分内容具备着专业的特殊性。在此其中,专业外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借由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总结所得成果,均通过专业术语形式应用于受教者日常工作者,因此,专业外语学习,是确保从业人员行为专业性的重要考量。与此同时,专用外语并非独立存在,其与公共外语的有机结合,才是保证世界性专业交流的手段,因此,专业性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国内的自行发展,其应通过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学习,实现国际性专业交流,从而提升并革新现有技术,实现专业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中,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的新颖与先进,是保证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实现专业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故此,探究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对地域性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值得各大高职院校重视并研究发展。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存弊端

三、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策略

1.科学定位主体促事半功倍。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的过程中,科学定位主体是其教学目的落实的重点所在。就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殊性,及其专业需求的特殊性,教学主体的定位准确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实现专业知识的渗透与落实。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公共外语知识的了解,决定了其学以致用的程度。

2.时效教育手段促节时高效。保证了教学主体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教学手法将获得巨大的改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以自主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先学后教、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引入课堂。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疑问学习、情景体验等多种方法更为深刻的了解并认知所学知识,从而更为科学与合理的运用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

3.落实兴趣培养促成果凸显。科学的教学主体认知与全新模式的教学手段落实,将促进教育以学生兴趣培养为优先考量点,落实受教群体的外语兴趣培养,从而实现受教群体应用公共外语会话,采用专业外语学术交流。将兴趣这一老师引入外语教学之中,外语教学不再会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趣味学习方式,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实现兴趣培养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令专业外语不再冰冷,公共外语更为灵动,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生活化、常态化,从而扭转现行外语教学教育弊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教学策略的科学落实十分重要,尊重教育主体,科学教育手段,实现兴趣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是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

[1]杨志康.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就业需要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4:42-44.

外语是一门区别于其他种类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完全按照其他学科的方法进行学习,外语学习更重视实践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外语情节同样是学习的对象,这是外语学习智慧平台可以发挥的最大功能。通过智慧平台,学生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但从外语学生智慧平台的建设来说,还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质疑的是在未来的外语学习中,云服务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云计算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探讨

二、构建以云技术为依托外语教学平台的建设意见

三、以服务为目标的外语平台优势的分析

四、实践教学与平台功能的结合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从以上分析来看,构建面向服务的智慧化外语教学平台已经成为国际英语教学的大趋势,也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智慧化的英语教学平台可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使师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在交流中教师可提升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

作者:张银帙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一、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要求

《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学目的是培养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及国际交流。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于2020年编著的《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指出,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专业性三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思辨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学生语言技能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如何有机融合语言教学目标和思辨能力培养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教师共同探索的问题。

二、基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

(一)教学计划

研究生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注重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将语言知识积累当作教学中心,教学活动围绕识记、理解等低层级思维展开。经过反思和查阅文献,教改团队根据《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由原来的字、词、句等语言知识积累转为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及国际交流,教学中心由“学英语”转移至“用英语”。教改团队决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为英语基础技能自主学习,教改团队自主开发与《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配套的线上学习材料,包括授课视频、教学课件、讨论区、练习和测试等内容,学生可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线下教学为英语应用技能实践课,教改团队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需求,进行分级教学,共开设三种实践课:日常交流英语、英语写作翻译实践、学术英语写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产出实践机会,使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一系列高层级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课堂教学组织

得益于郑州大学核心学位课程硕博研究生公共英语的建设,2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及设备完善的微格教室可以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理想的环境。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也做出相应改变。课堂组织形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科普演讲、口头汇报等活动,在合作、讨论、表达、共享的氛围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则以辅导者、组织者、咨询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评价体系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将学习热情贯穿整个课程周期,而不是在期末考试前才开始投入,教改团队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两种评估方式各占课程成绩的50%。形成性评估分为两项:平时成绩及英语基础技能自主学习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参与度、随堂测试、小组活动、平时作业档案袋等各项内容分档评分,英语基础技能自主学习成绩由在线学习数据和线下测试成绩组成。为使考试在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终结性评估实施教考分离模式,教改团队采用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通用英语水平测试。

三、基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的方案实施

四、基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的结果评估

五、基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的反思

从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课堂内容的改革、课堂活动的设计,由讲授式教学向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转变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能够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然而在本次行动研究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师生比较低,这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化诊断不足,教师对个性化问题反思较少,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个性化帮助不足;计划内教学课时有限,一些可以锻炼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未能深入开展,需要通过举办多种课外活动,如英语学术海报展览、英语学术演讲、科技英语翻译大赛等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1]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杨庆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堂思辨能力培养途径初探[J].云梦学刊,2016(5).

[3]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与理论实践,2015(3).

[4]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5]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6]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7]蔡基刚.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2).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采用了更多新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译法、满堂灌的方法等,向以学生为主,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外语学习转变,通过教授学生适当的外语学习策略来促动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以授之以渔替代了过去的授之以鱼,这样有利于学生外语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学外语老师对外语的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可以使得大学外语的教学效果更好。

2.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的某种步骤和方法,使得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这就是学习策略。常规的学习策略包括认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学习者通过分析、概括、做笔记等方式完成学习的任务就是认知策略,学习者在进行分析的时候主动的对计划、评估的过程进行调整就是元认知策略,还有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策略,专家们称之为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并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调控,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我认为在进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策略就是认知策略,认识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大学外语的学习,可以使得大学外语教学的效果更好。

3.学习策略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意义

老师在进行大学外语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研究学习策略,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老师本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更好地学习外语的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学生外语成绩的提升。在进行大学外语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效率更高的学习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外语的方法,使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减少。

学生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而且非常符合自身特点与实际的学习能力的学习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外语成绩的显著提升。相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更合理的学习策略的选择。学生在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学习外语的基础和学习外语的能力来选择,而且选择学习策略的不同,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可以推动外语学习的、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

4.学习策略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4.1了解学生

外语老师必须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可以使得学习策略的指导有更好的效果。所以,老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有一个及时全面的了解,这样才可以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学生的困惑是在什么地方,这样老师才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策略指导,才有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这样对于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才有利于学生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好外语。例如,学生在进行外语的单词记忆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采用的都是死机硬背的方式,如果老师不及时的和学生沟通交流,就不会发现这一问题,不能做出具体的指导,所以老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这一学习方式,及时的做出学习策略的指导,要他们通过多读单词,掌握语感,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外语单词的学习与记忆。

4.2要善于观察和总结

4.3在外语教学的不同的阶段学习策略的应用要有所侧重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各个外语学习阶段的不同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应用学习策略要侧重不同的点,这样才有利于解决学生的薄弱环节,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外语成绩。例如,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因为其在初中高中都是在老师的要求监督下进行学习,而到了大学是自主的学习,所以学生可能不会很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因此老师要对学生对于元认知的策略进行更多指导性训练,让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这样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外语,有利于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的长远目标,这样也可以利于学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

5.总结

外语学习策略能够促使外语教学取的更好的效果,外语教学的过程与经验可以为学生选择更合适的学习策略起到很大的作用。外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学习策略,这样不仅能够使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取得很好地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显著提升,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更高。

科技进步与传媒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态,也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人类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在读图时代和媒介发达社会,语言由口头语言与书写语言的“一分为二”,发展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视觉语言的“三足鼎立”[1]。在这种环境下,当代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文字读写能力,还必须具备应用媒体的媒介素养以及“读图”和“用图”的视觉素养。所以,媒介素养和视觉素养的培养应当成为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成了当代教育中的一个紧迫课题。利用现有的课程框架,将视觉素养的培养与现有的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一、视觉素养教育及其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由上述视觉素养定义可见,视觉素养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括能够“查找、阅读、理解”视觉图像的内容,对图像的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更包括有效地“表达和创造”视觉图像的能力,是一种集理解、使用、表达、创造视觉信息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视觉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视觉评价能力,通过教育指导他们正确、合理地理解、积极地运用大众传播媒资源,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完善知识。[4]由此可见,视觉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

纵观各国的视觉素养教育研究和培养,除了开设专门的视觉素养课程之外,主要是在学科课程中整合视觉素养教育,这也是各国培养视觉素养的主要途径和趋势。从最开始主要通过艺术课、美术课或者是在信息技术课上来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发展到越来越多地将视觉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科专业学习或者纳入到通识教育中,比如语文、英语等课程中。这种整合性地课程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其视觉素养的水平。

二、视觉素养教育与外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原则上讲,在视觉素养教育与具体学科的整合中提倡不拘泥于具体学科或课程。近年来,已有一些国家或学校尝试在语文或者英语教育中进行视觉素养培养,比如新西兰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视觉素养教育,澳大利亚中学的英语课程等。在语言教学中整合视觉素养教育具有可行性,下面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分析整合的可行性。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帕维奥(Paivio)提出了长时记忆中的双重编码理论。他认为长时记忆可分为两个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语义系统。这是两个相互平行又相互联系的认知系统,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储存信息,语义系统以语义代码来储存信息。人的大脑对于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和记忆速度要好于语义记忆的效果和速度。也就是说,人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加工系统:一个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加工系统,另一个是以意象为基础的加工系统。这两个系统是来自经验并且在表述和加工关于非语言的实物、事件的信息和语言信息上有明显的区别。在联合使用大脑的两个加工系统时,记忆变得更容易。换言之,即当信息以言语和视觉两种形式呈现时,可改善记忆。[5]

双重编码理论为视觉素养教育和语言教育整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运用双重编码理论,可在教学材料中大量呈现视觉材料,提供双重编码,从而促进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可见,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视觉信息,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例如单词、短语、句式、句意等)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理解视觉形象来建构知识,使视觉素养的训练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相得益彰。

三、视觉素养教育与外语教学整合的策略

(一)制定适宜的整合教学计划

传统语言课教学主要教授学生口头语言、书写语言的知识和相应技能的训练,重点是书面语的学习及其读写能力的培养。视觉素养培养是要发展学生识别、分析不同媒介文本中的视觉元素、规则方法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技术的技能及信心。为了把传统的口头语言和书写语言与视觉语言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必须明确这三种语言之间的重要关系,确定语言学习以发展书面语言或者口头语言表达为重,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以下整合原则:(1)口语可支持和增强所有的语言学习;(2)阅读和写作是语言能力提高的中心;(3)视觉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是很重要的;(4)书面语言、口语和视觉语言三个维度互相支持和拓展。[7]教师应结合以上问题的考虑,明确整合的目标,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辅以恰当的视觉读写与语言读写相融合的技能教学,并进行多层次的意义解读,把看、听、说、读、写学习维度交融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将视觉文本隐含的主题意义、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挖掘出来,并让他们用显性的方式,即口语或书面表达将这些意义呈现出来或者进一步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提升他们的视觉经验。

(二)建设丰富的视觉学习资源

(三)设计融合视觉读写和语言读写的学习任务

在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视觉资源之后,就可以开始具体的教学实践了。罗双兰、于红卫、张舒予[8][9]黄滔[10]等在其视觉素养教育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建议。即在现有的语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融合语言素养、视觉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案和学习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并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在学科课程中进行视觉素养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途径。高校外语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视觉化教育资源,创设视觉化的学习语境,开发学生的视觉性思维和视觉语言,提高学生的视觉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使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更为全面的感悟。从而实现在外语教学中落实视觉素养教育的目标,又促进语言教学与媒介技术、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信息能力有效地融合。

[1]任桂平,倪文锦.国外语文能力的新视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36-39.

[2][4][10]黄滔.视听说课程框架内的视觉素养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77-80.

[3]罗双兰.解读美国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110-114.

[5]张倩苇.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2,(3):6-10.

[6]《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shtml

[7]EnglishintheNewZealandcurriculum[EB/OL].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的部分院校的基础医学院12级的医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医学人体解剖、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的医学教师有38人,而授课的对象为我院12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和麻醉等专业的医学生200名。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的切入点为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问题,在我校选取12级的200名医学生作为本次教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医学生实施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对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手段进行解剖和分析。总结在研究两个衔接和整合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本科公共外语课程设置中有针对性地加上基础医学英语教学的部分,通过形成性评估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在不影响医学生进行正常外语学习的前提下,校领导应该适当地安排掌握医学知识的外交为医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并且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为之后的双语教学的开展打好语言基础;对所选取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量化考核,采用统计学分析的软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处理,总计分析在不同阶段的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衔接的规律,这为双语教学能够较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支持;授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时,应该注重营造一个全英文交流的环境,统计分析和研究每个阶段双语教学授课的特点,通过评估量化表对公共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此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应该进行相互探讨及时解决,从而实现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的最终目的。

1.2.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对目前的一些解决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衔接和整合问题的理论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其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和访谈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教学主题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然后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原来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实施改革,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医学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程中去,并进行实践和取证来检验双语教学的方法,量化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总结本次研究的经验,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分析。2.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将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进行整合和链接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

3.讨论

3.1对医学生实施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衔接和整合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和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更是我国教学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并且在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中所出现的哑巴英语或者聋子英语的现象在我国已经是很常见了,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我国黑龙江省有一部分的医学院校通过自身的教学实验,把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进行衔接和整合后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要怎么样才能将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链接上,而且要链接好才可能让学生很顺利地从大学英语的学习氛围过渡到双语教学中去,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2]。

3.2对医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衔接和整合的作用和意义如今我国既懂专业知识同时外语相当厉害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很受欢迎,同时这种人才在我国还是很空缺[3]。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的第十二条中说明了要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在这种有利的大环境中,选取黑龙江省的部分院校的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的衔接和整合作为本次研究的视角,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如对大学教学中的公共英语课程对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医学生学习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总结每个阶段的公共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的规律,为成功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医学成才打下了较好的言语基础。参考文献:

[1]周丹.浅析双语教学与公共外语教学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1.1(22):199-201.

[2]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76):124-128.

一、对教学法的继承

后教学法又称后方法。它摆脱了教学法流派中推崇一种或叠加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取灵活、开放、动态的外语教学思想,吸取教学法中的合理成分,继承并超越了教学法。

几个世纪以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语言学者和外语教学研究者一直不断地钻研、探所各种教学法,以便提出更加有效的新理论为教学服务,其中外语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七大流派有:

(一)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二)直接法(directmethod)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audiolingualmethod)

(四)情境法(situationalmethod)

(五)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pproach)

通过对各教学法优缺的不断学习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发现共同的特点是忽略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事实上外语教学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具体教学环境,把握影响外语学习的种种变量,把教学法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据此原则,库马批判教学法,进而提出十个宏观策略(macro-strategies)。一是学习机会最大化,课堂教学是创造和利用学习机会的过程,其中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参与;二是意图曲解最小化,尽量减少师生之间的意图被曲解的可能性;三是促进协商式交流,鼓励使用目的语的有真实交际意义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四是培养学习自主性,指导学生发现掌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五是增强外语语感,不仅注意语言形式结构,还要注意语言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功能,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六是启发式语法教学,提供丰富的语料库并引导帮助学习者逐渐形成内化知识的能力;七是外语输入的语境化,提供语言输入的语篇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八是语言技能综合化,听、说、读、写技能综合全面发展;九是语言教学的社会性,注意语言知识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的结合;十是提高文化意识,鼓励语言学习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为基础,积极创设学习机会,参与课堂交际。

二、对教学法的超越

后教学法是kumaravadivelu于2001年提出的一个三参量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三个基本参量分别是具体性、实际性、社会性。他提出对待教学法的新思路。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经验理论化。

(二)三种身份(教师、学习者、教师教育者)重新定义。

参考文献:

[1]kumaravadivelu,b.macro-strategiesforthesecond/foreignlanguageteacher[j].modernlanguagejournal,1992.

[2]kumaravadivelu,b.thepostmethodcondition:(e)mergingstrategiesforsecond/foreignlanguageteaching[j].tesolquarterly,1994,(1).

[3]kumaravadivelu,b.towardapostmethodpedagogy[j].tesolquarterly,2001,(35).

[4]kumaravadivelu,b.apostmethodperspectiveonenglishlanguage[j].teachingworldenglishes,2003,(22).

一、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建材课本为主要根据,运用教师教材解析,以文本知识信息构建授课知识框架。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并因此取得了很大成效。近代以来,世界范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较通用的世界用语,其教学重要性更加显著。然而,英语作为一种听、说、读、写训练共同结合的学科类型,传统的黑板模式的单向授课方式已经一定程度上制约者外语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时期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而高效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也应运而生。

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质上,是将信息技术、资源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这种结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而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学习环境转化为情境真实的教学设计,使外语学习从被动型接收转变为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主动学习模式。

二、信息化教育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网络化背景下,外语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就目前高校外语教学而言,其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学生对新型的微课,慕课知之甚少,对精品网站与在线课程的查找与学习能力微弱。其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不力的影响。

1.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信息化教育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的产物,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应用策略。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不仅囊括文本资源,也涵盖大量的音频、视频、图片资源等,而外语课堂中,教师需要着重把握教学素材的有用性的筛选与甄别。比如,外语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听力能力的训练,就可以通过教师对历年优秀国家四六级、考研考题中选取适宜难度的方向,在课堂中进行听写训练。这种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模拟还原了真实的考试音频与周围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参与到外语学习中,同时也有效利用了专业的经典例题训练,更易从学生本身的知识层次出发对其教学。另一方面,当堂听力音频资源的播放,以及后续的解题过程,可以请学生互动讨论,用外语交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思考问题。

2.信息技术与教育视域的整合。教育是一项永序性的工作,其高校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以教学实用性与持续发展为主。从教育视域的层面而言,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加强调教学的具体动态过程,也更加追求教育的持续发展。其中,高校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资源砩杓谱罴训慕萄Х桨福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外语教学,为学生构建整合型的知识框架。因此,学校方面,就需要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对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升级,对外语教学软件的系统调配,以备教师能够顺畅进行系统操作,学生能够交互合作。

3.信息技术与学生能力的整合。高校外语教学更是在中等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更加重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转化成为了新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探究学习成为可能,也成为知识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多渠道的查找资源,收集资料、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从大数据、文本、图片等资料转换成为专业服务的知识信息。这一过程的难度较高,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与文本信息筛选、信息甄别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的要求较为严格,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极大的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自我问题意识与问题思考及解决能力。此外,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提高了学生文字处理、多媒体演示以及框架结构构建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操作不仅成为其外语学习的工具,也是后续工作学习的技能延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实质上也是一种“视觉教育”与“视听教育”,外语作为一种应用性与实践性教学学科,其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教育更重要。而当前新型的整合教育模式,打破了“课堂+课本”的局限,将学生从固定框架中解放出来,使自身成为了外语学习的探究者,与知识的追寻者,有利于助推学生能力成长。

三、小结

本文就信息化教育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展开了分析与探讨。其中,主要就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视域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生能力的整合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且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的配合与努力。

THE END
1.《美国大学英语写作》分享不是为了应用,仅仅是想对我英语写作这个弱项提高一下,学了一些概念知识,待会分享给你们。在表达时,还是要多阅读,多练习才能实际提高的,即使看完这本书对写作的实际应用不大,但对什么是写作等基本概念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我决定分享这本书。还有《风格的要素》,《十天突破雅思写作》,《风格的要素》介绍一些写...https://www.jianshu.com/p/12b529e03d2a
2.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新阅读教程.3“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系列”所有纸质教材都将转化为电子材料放在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不仅如此,平台上还有扩展阅读和教学测试的资源库,供学生拓展学习使用。2. 教学辅助模块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系列”教材的教学辅助课件,包括PPT、电子教案、教学观摩视频材料,以及移动终端学习平台,都将与师生共享。 3...http://www.fudanpress.com/showdetail.asp?bookid=13741
3.专题05阅读理解2019年高考英语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5阅读理解一、2019年高考真题I.应用文1.【2019·全国卷I,A】NeedaJobThisSummer?Theprovincialgovernmentanditspartnersoffermanyprogramstohelpstudentsfindsummerjobs.Thedeadlinesandwhatyouneedtoapplydependontheprogram.Notastudent?Gotothegovernmentwebsitetolearnaboutprogramsand...https://www.360doc.cn/article/65599567_852183632.html
4.2019年高考英语真题全国I卷阅读理解部分:全文英汉对照翻译+解析+...2019年高考英语真题全国I卷阅读理解部分:全文英汉对照翻译+解析+重点词汇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山东A篇一、原文部分NeedaJobThisSummer?要找暑期工作吗?Theprovincialgovernmen tanditspartnersoffermanyprogramstohelpstudentsfindsumm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0/0507/11/69849431_910721540.shtml
1.英语阅读理解100篇(基础篇)DedeCMS Error Warning! Error page:/mobile/?mid=3&aid=19009 Error infos: 无法使用数据库https://www.enread.com/mobile/?mid=3&aid=19009
2.大学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大学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以下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大学英语的阅读理解题以及参考答案,欢迎要考六级的同学阅读学习一下哦! 第一篇: In the last two hundred years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in the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goods. This is now also true of the building industry; for mechanizati...https://www.yjbys.com/edu/reading/107542.html
3.大学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大学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1 Americans spend their free time in various ways. America is a country of sports—of hunting, fishing and swimming, and of team sports like baseball and football. Millions of Americans watch their favorite sports on television. They also like to play in community orches...https://www.ruiwen.com/yuedulijie/8284748.html
4.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通用13篇)对于大学英语阅读,学会速读和略读很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很花时间。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 1 Swimming is one of those activities that can be learned early in life. Little children can learn to swim as soon as they walk. In fact, you...https://www.oh100.com/peixun/reading/166349.html
5.大学英语阅读理解12篇(全文)1 考试大纲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四级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题的要求为: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能理解字面的意思, 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能理解事实和细节, 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hojuswn.html
6.免费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三册课后阅读理解翻译题答案(全)PDF...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0 8 浏览量 2009-03-21 上传 评论 23 收藏 164KB RAR 举报 立即下载 开通VIP(低至0.43/天) 买1年送1年 大学英语 精读 第三版 COLLEGE ENGLISH 总主编 董亚芬 BOOK 3 上海外语教教育出版社 大学英语精读 第三版 第三册课后阅读理解翻译题答案 希望你用得上!绝非扫描...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shgbobshg/1130705
7.大学英语教学指南③.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材料;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 https://ggkb.ntit.edu.cn/2018/1112/c2948a23976/page.htm
8.15个国外在线英语学习网站及App推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资源在线学习英语,无论是要学习听、说、读、写,也不管你的程度是初、中、高级,按照网站课程安排,所提示的学习要领与指南,多用点心,多花些时间,循序渐进,也能学好英语。但是现在网络上各种英语学习网站层出不穷,教学课程种类繁多,完全不知道在哪个网站学习英语才最适合。国外有哪些学习英...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4669269
9.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英语分类汇编之阅读理解说明文议论文...名称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英语分类汇编之阅读理解说明文、议论文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4-06-13 20:59:04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阅读理解说明文、议论文2024年高考真题Passage1【新课标Ⅰ卷】Is comprehension the same whether ...https://mip.21cnjy.com/P/20589208.html
10.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项指标,具有较强健身、健美能力。 (4)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具备自尊、自信、自知、自警、自强、谨慎、坚韧执着、谦虚、沉着冷静和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https://www.hnwmxy.com/jiaoxuekeyan/jiaoxuebiaozhunfabu/rencaipeiyangfangan/2019_r/2020/0703/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