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1月14日电题:预交学费拖延不退线下“停摆”线上开张——多地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调查
新华社记者郑天虹、廖君
公布“黑白名单”小作坊式培训机构停业
《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各地纷纷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重拳整顿。
广州已完成对8562家校外培训机构的排查摸底,并“一家一策”建立台账。上半年以来,广州先后5次开展全市集中执法行动,清查809家校外培训机构,其中停业整顿83家,限期整改403家,公布“双有”“双无”机构名单,便于群众监督。
武汉市教育局也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与此同时,武汉市还重点查处了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等行为。今年以来,武汉市教育主管部门已受理在职教师违反师德师风问题29起,查实并处理5起公办学校教师在外开办培训班行为。
严查之下,一些作坊式的培训机构纷纷停业,一些校外兼职办培训班或在培训机构任教的公办学校教师大大减少。广州天河区某小学生的家长王女士说,孩子以前报的英语培训班是一个公办学校老师办的,这个学期因为“风声太紧”停办了,孩子只能转到其他机构去补习英语。广州越秀区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公办学校来兼职的老师少了,继续兼职的也要求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预交的学费拖着不退
而对于“一对一”的培训项目,更是若干课程“打包”收费。为了降低单个课时的费用或获得更多赠课,家长少则一次性交纳两三万元,多则一次性交纳10万元,覆盖两三年的培训费用。
因为停办,有家长找培训机构要求退费,大多数培训机构表示因为是打包折扣价,不能退;也有的含糊其词,家长退费一直未果。
收费新规对一些培训机构的生存和扩张带来影响。“过去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一次性收取半年、一年甚至三年的学费,一些净利润不太高的企业靠着预收学费,做高利润。有的机构为了上市融资,推出不少一次性收取几年费用的产品,把报表做得好看,以便在资本市场获得较高估值。不允许跨年度收费,如果严格执行,原有的经营模式肯定难以为继。”业内人士说。
线上培训泛滥无序带来监管难题
除了机构,还有那些被取缔的或生存困难的小型校外培训机构的全职老师,甚至有个别在职公办学校老师加入其中。
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线辅导属于近年来的新兴形式,目前教育部门还没有明文规定,监管还属于空白地带。开网课的老师和参加网课的学生都是开放式的,可能来自全国各地,单一的地方监管不能全覆盖。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