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深供水工程与粤港关系的发展演变

东深供水工程的肇端与粤港关系的缓和

除了限制粤港居民自由往来外,边境事件亦层出不穷。1949年10月至1951年6月,港英当局“即有军用飞机233批、420架次侵犯宝安县领空;大鹏湾、深湾活动的港英舰艇及水警轮不断向中国巡逻艇挑衅”。1953年9月9日,“一艘未悬挂旗号的英国炮艇直向中国巡逻艇驶来。中方两次警告对方停航,对方不予置理,继续冲向中国巡逻艇。中国巡逻艇当即开炮,该炮艇负伤逃离,随即有两架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向中国巡逻艇俯冲扫射,并窜入内伶仃岛上空。当地守备部队开炮射击,英机即行逃去”。1954年6月,“港英海军上尉史伦等9人驾船在大鹏湾撞入三门岛海面被扣,中南军区司令部发表公告,广东外事处函告港英当局认领。英国在日内瓦和北京就此事两次向中方道歉”。1958年5—8月,“连续发生香港英国军用飞机侵犯宝安县上空”和“侵入珠海县外伶仃岛上空”事件。中国外交部多次“照会英国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和港英当局立即停止这种挑衅活动和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香港长期缺水,传统观念认为多筑水塘可以解决饮水问题,但修建水塘在干旱时期仍不能解决香港淡水缺乏的困境。早在1895年,因为干旱少雨,香港实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制水”,但因水荒不严重,香港人依然没有改变修筑水塘可以解决饮水问题的观念。直至20世纪50年代,香港人口激增,“1951—1961年间人口增长111.4万人,增幅为55.3%,年均增长率高达4.5%”。1959年,“在香港的出口贸易中,港产品的比重已经上升到69.9%,超过了转口货物的比重,是香港实现工业化的标志”。香港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日益紧张,特别是遇上天旱就闹水荒,港英当局严格控制用水,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如1950年,香港有4次“制水”,每天只供水12小时。1956年5月的“制水”,隔天才供水3小时。干旱、缺水问题长期困扰香港,制约其发展。随着人口与日俱增带来的压力,再加上频繁的干旱,50年代香港时常出现断水和分时段供水的现象,港英当局虽斥巨资改造了城市供水系统,采用海水冲厕等方式来缓解水资源的匮乏,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淡水缺乏的问题。

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粤港关系的发展

香港获得广东供水后,虽缓解了用水压力,但仅依靠深圳水库蓄水仍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供水需求,尤其是在干旱季节。面对缺水困境,港英当局虽积极采取措施,但效果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内地的支持与援助成为解决香港水荒的关键,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提上日程。双方就供水问题的频繁交流促进了粤港关系的发展。

(一)香港缺水困境及早期应对

(二)东深供水工程的启动与建设

1963年下半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厅拟订东深工程供水方案。12月8日,周恩来在出访非洲路过广州时,陶铸、陈郁、林李明等中共广东省委领导以及省水利电力厅厅长刘兆伦等向周恩来汇报关于兴建东深供水工程问题。周恩来听取汇报后表示同意,“指示国家计委从援外经费中拨出3800万元人民币作兴建此项工程的专款,并指示物资部门大力支持”。当时,国家刚经历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就投资千万元兴建东深供水工程,可见祖国对香港同胞的关切。为研究尽快解决向港九供水的具体问题,“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派出刘兆伦、杨可忠、叶明华3人与港英当局派出的毛瑾、罗彤、孙德厚3人进行两次商谈。经双方友好协商,对有关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并定名为东江—深圳供水灌溉工程”。东深供水工程由广东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规划和设计,是我国自行规划设计、制造设备、安装施工的一项工程,从东江取水,在深圳水库原有水源条件下增加可靠水源。该工程于1964年2月动工兴建,1965年1月建成,3月1日开始供水。

在东深供水工程建成通过验收后,根据粤港双方代表于1964年4月22日达成的协议:“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将于一九六五年三月一日开始供水给香港九龙地区,每年可供水六千八百二十万立方米(折合一百五十亿英加仑)”;如港英当局“需额外增加供水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将视供水设备能力适当增加,额外增加的供水量由双方代表另行协议决定。供水期由每年十月一日至下一年六月三十日,共九个月,水费标准为每立方米人民币一角”。工程建成后,日夜奔腾、滔滔不绝的东江水带着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流入香港千家万户,为香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东江水被香港同胞深情地誉为“生命之水”。

(三)供水合作推动粤港关系发展

东深供水工程的扩建、改造与粤港关系的深化

(一)东深供水工程的三次扩建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港英当局不断提出增加供水要求。1978年9月,粤港双方协议“自1982年以后,每年停水期由原定的8、9月份改为3、4月份,解决了供水与灌溉用水高峰的矛盾,从而扩大供水能力,使年供水量由1.68亿立方米增加到1.82亿立方米”。1979年香港人口增加到492万多人,为了解决用水困难,港英当局已先后建造18处贮水塘和1座海水淡化厂,但水源仍不足,“海水淡化成本则比东深供水费高6倍”。因此,港英当局“再次提出远期增加供水要求。经双方会谈后于1980年5月14日签订《关于从东江取水供给香港、九龙的补充协议》。协议规定:自1983—1984年度供水2.2亿立方米开始,逐年递增3000—3500万立方米,到1994—1995年度达到年供水量6.2亿立方米”。为此,东深供水工程必须进行第二次扩建。二期扩建工程在原有供水工程的基础上沿原线扩建,1981年10月开始施工,1987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工作,“每年对香港供水能力增至6.2亿立方米,相当于1965年供水能力的9倍,相当于1978年一期扩建工程完成时供水能力的3.7倍”。

为确保对港供水,东深供水工程又于1990年9月开始第三次扩建,1993年12月竣工,“工程建成后年供水能力可达17.43亿立方米”,“相当于首期工程供水能力的10倍,其中向香港、深圳的年供水能力分别为11亿立方米和4.93亿立方米”。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次扩建后,由于香港常年雨量丰沛,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开始由定量供水改为弹性供水,即水量是可以每年变化的,由粤港双方具体商定。

(二)东深供水工程的改造

(三)深化粤港合作

自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以来,粤港双方水务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逐步形成特定的会晤机制。“1979年以来,每年最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磋商供水量、水价、水质等问题。1989年以来,建立每年召开两次粤港运行技术管理小组会议制度,协调供水计划安排、水量控制、水质保护、技术交流合作等事宜”。进入21世纪后,粤港两地就供水问题已形成常态化的人员往来和考察交流。

改革开放后,粤港两地人员交往进一步密切。1982年8月19日,香港总督尤德访问广州,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省长刘田夫等人会见尤德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发展粤港经济合作交往等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1987年8月28日,香港总督特别顾问钟逸杰一行访粤,与广东省有关负责人就粤港两地经济建设情况和今后发展规划、设想等交换了意见。改革开放促进了粤港两地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粤港两地在投资领域开始合作,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1979—2000年广东吸收香港直接投资累计718.77亿美元,占广东同期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72.74%”。在吸收香港投资的同时,广东也依靠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在香港不断扩大投资。1995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为粤港经济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加强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两地经济与人员往来。

此外,粤港两地在科研、边界管理、环保方面的合作亦日益密切。1997年香港回归后,粤港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两地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合作水平,形成了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

东深供水工程与香港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

东深供水工程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副主席、港事顾问霍英东先生曾深情地说:“如果没有东江水,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安定,香港就会变成‘臭港’,东江水对香港的经济腾飞和600万市民的生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香港的平稳过渡将起到很大的作用。”50多年来,东江水带着广东人民的情谊、带着祖国母亲的关爱,犹如“血液”般源源不断输入香港,密切了香港与祖国的联系,使香港与内地形成了血脉相通、水乳交融的关系。

(一)东深供水工程密切了粤港关系,促进了双方人员来往

(二)东深供水工程密切了香港与内地尤其是广东地区的经济交往

(三)东深供水工程密切了香港与内地的血脉亲情,促进了香港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流入香港千家万户,解决了香港同胞饮水困难,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东深供水工程的肇端深圳水库建设开始,粤港双方对供水问题的交流和互动,成为双方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的重要突破口。为进一步解决香港同胞饮水问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东省主持修建了东深供水工程,大大缓解了香港缺水困境,使香港同胞感受到祖国的关怀。在对港供水问题上粤港互动增多,带动了两地人员流动、交通改善和经济往来,促进了粤港关系进一步密切。随着香港用水需求的增多和保障水质的需要,东深供水工程历经三次扩建和一次改造,加之内地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唇齿相依、水乳交融的关系。因此,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发展的历程既是粤港关系从紧张到缓和、从发展到深入、从交流交往到交融的过程,也是香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香港同胞增强了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逐渐与内地建立起心心相连、命运与共的精神纽带,香港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作者简介:程强强,博士研究生,暨南大学历史系;夏泉,研究员,暨南大学历史系。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4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THE END
1.[朝闻天下]《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助力内地...《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助力内地成为香港最大贸易伙伴。https://tv.cctv.com/2022/07/02/VIDEyBnCjXSM3SYJUzEzh1TV220702.shtml
1.欧阳辉——大陆与香港:深层次命运共同体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功能,是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主要窗口。贸易视角下,香港是大陆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衡量,2018年大陆与香港的双边贸易额为3105.59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46230.4亿美元)的比重为6.72%,仅次于欧盟(6821.64亿美元,14.76%)、美国(6335.19亿美元...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5765.html
2.香港明明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他们回归多年,却还在使用港币?大陆...在这种情况下,港币实际上成为了美元的替代品,当国际交易用美元结算不方便时,便会用港币结算,因为用港币结算后,拿着这些港币去找香港的三大银行,总是能兑换成美元。 香港回归后,大陆政府并没有对其经济制度进行干涉,所做的唯一行为则是设立了一份两地之间的货币互通规则,暂时解决了人民币和港币之间的关系,也使得大陆...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D9PBFP05568712.html
3.香港和内地的税务关系:合作共赢的税收桥梁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一直以来都与内地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在税务领域,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合作也非常密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优惠政策。本文将重点探讨香港和内地的税务关系,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首先,香港和内地之间存在着一项重要的税收协议,即《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关于避免双重征...https://www.hkgtzx.com/a/51897.html
4.香港特首:楼市无意“减辣”务实看待与内地关系——中国青年网同日,梁振英还表示,国家“十三五”规划为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多机会,“一带一路”也给香港很大发展空间。社会应实事求是,务实看待香港与内地的关系。 梁振英指出,过去很多工程和经济发展计划,均有泛政治化阻力。特区政府配合国家发展大计,推行令香港受惠的政策或措施,被人视为香港“被规划”。即使在世界各地经...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603/t20160322_7764203.htm
5.香港和内地的农业银行信息相关联吗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金融会作情形。香港作为中国内地的特殊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拥有独立的金融体系。然而,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金融会作非常密切。依据《香港与大陆关于树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香港和内地之间实施了金融会作机制,包含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货币互换、金融机构相互设立分支机构等。https://www.hangtunggroup.com/54344.html
6.中国经贸概况香港贸易发展局经贸研究与香港的经贸关系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中国统计年鉴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来自香港的实际使用投资金额累计达15,703亿美元,占全国总额55.9%。 香港也是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目的地。《202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内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资额累计达15,887亿美元,占对外直接...https://research.hktdc.com/sc/article/MzIwNjcyMDYx/
7.上观对话前特首梁振英严峻形势面前,香港每个有权力有责任...我们要走在形势的前面,把这些问题预防好、处理好。后遗症包括教育问题,现在被捕的犯事人中三分之一是学生,以及本地学生与内地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包括香港与内地居民间关系问题、民生与经济发展问题。还有就是香港的对外问题,我已经呼吁很多次,香港商会要到世界上说好香港故事,不能只有反对派的广告产品。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89599
8.内地户口香港身份怎么办理?2024最新香港户口落户条件解读!如果你刚了解到香港身份(香港户口),应该有很多疑问,比如内地户口怎么转香港户口?有哪些方式?内地户口和香港身份可以共存吗? 咱们今天就来讲讲! 现在落户香港的方式挺丰富的,有香港优才、专才、高才通、进修、一般就业政策、科才计划等方式,其中优才、专才、高才通和进修是主流方式,因此,咱们(香港身份笔记)公、号今...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2060446&efid=xXhwfaRptyi7QRAwGI40Kw
9.香港人可以在大陆做公证吗?解读香港与大陆公证制度的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在内地发展事业或生活。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法律事务,如公证,香港人是否可以在大陆进行公证呢?本文将对香港人在大陆做公证的可行性进行解读,并探讨香港与大陆公证制度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香港和大陆的公证制度。在香港,公证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司法机构负责管理和监...https://www.gtzxhk.com/a/58746.html
10.经贸协议香港品牌香港目前已签订七项国际自由贸易协议,并与中国内地签订一项名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协议。https://www.brandhk.gov.hk/zh-cn/%E5%9C%A8%E6%B8%AF%E8%90%A5%E5%95%86/%E7%BB%8F%E8%B4%B8%E5%8D%8F%E8%AE%AE
11.中国内地与香港夫妻财产认定制度的差别导读:内地存在夫妻共同财产制,因此凡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不管是以谁的名义出资,也不管房产证上写的是谁的名字,一般均视为夫妻共同财产。香港的婚姻家事法律中却规定,以夫妻一方名义和一方个人金钱购买的房产,无论在结婚前还是在结婚后,一般来说登记在谁名下即为谁所有,另外一方配偶是无权享有一半财产权...https://www.64365.com/zs/15212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