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继2021年第二季按年增长7.6%后,于2021年第二季按年增长5.4%。考虑到今年首三季的实际数字,政府预测2021年香港GDP实质增长为6.4%。
零售业销货额以名义计,于2021年9月较去年同月上升7.3%,2021年8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较去年同期上升11.9%。
劳工市场逐步改善,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2021年7至9月的4.5%下跌至2021年8至10月的4.3%。
香港货物出口继2021年9月按年上升16.5%后,于2021年10月较上年同期上升21.4%。
2019年
2020年
最新
人口,年底(万)
752
747
--
本地生产总值(GDP)(亿美元)
3,647
3,447
2,713a
人均GDP(美元)
48,938
46,701
GDP实质增长(%)
-1.7
-6.1
+7.0b
通胀(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变动%)
+2.9
+0.3
+1.5c
失业率(%)
2.9
5.8
4.3d
零售业销货额增长(%)
-11.1
-24.3
+8.0b
访港旅客人数(万)
5,591
357
6.3a
访港旅客增减(%)
-14.2
-93.6
-98.2b
a2021年1–9月;b2021年1–9月与上年同期比较的变动;c2021年1–10月与上年同期比较的变动;d经季节性调整,2021年8–10月
2.策略性地位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019年,香港服务业占GDP93.4%。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20年,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输出地,排名较去年上升两位。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于2020年吸纳的直接外来投资达1,192亿美元,全球排第三位,排名仅次于美国(1,563亿美元)及中国内地(1,493亿美元)。
在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方面,香港在全球排第四位,金额达1,022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内地(1,329亿美元)、卢森堡(1,271亿美元)及日本(1,157亿美元)。
国际结算银行三年一度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由2016年4月的4,366亿美元,增长44.8%至2019年4月的6,321亿美元。
香港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资料,2020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5%。
截至2020年底,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五,上市公司数目达2,538家,总市值达6.1万亿美元。2020年,香港交易所的新股集资额达51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
香港是亚太区重要的银行和金融中心。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自2010年,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航空货运机场。香港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之一。2020年,以货柜吞吐量计算,香港在全球排名第九。
香港凭藉与中国内地以至全球各地的紧密连系、雄厚的科研实力、世界级的大学,正在迅速发展为创新及科技中心。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0》,香港于全球排名第十一。
3.近期政府措施
2021年施政报告
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这个都会区将会是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建设新田科技城,新田科技城连同深圳科创园区将组成深港科创合作区,成为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支持港交所在征询市场意见后,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制度。
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
通过「商业数据通」,利便中小企向银行融资。
建设「智慧港口」、发展高增值物流及海运业务,以及加强与大湾区内外的连系。
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中央将积极考虑促进粤港两地人才流动,特别是便利居港的外籍人士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商务、科研、交流访问等活动的有关安排。
2021-22年度财政预算案
推出大规模的逆周期措施,涉及超过1,200亿港元,包括预留95亿港元支持企业,以及动用360亿港元向每名合资格的香港居民发放总额5,000港元的电子消费券等
向香港贸易发展局拨款3亿7,500万港元,增强举办线上活动的能力及进行数码化
向「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注资15亿港元,提高企业资助上限至600万港元,扩大资助地域范围
于未来五年发行合共约1,755亿港元的绿色债券,并计划发行绿色零售债券
资助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香港上市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
中央政府于2019年2月18日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将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连同澳门、广州和深圳,香港将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其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并强化其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
4.主要经济指标
5.对外贸易
货物贸易
(按名义价值计算)
2021年1-10月
亿美元
增减%
总出口
5,114
-4.1
5,035
-1.5
5,127
+26.7
本产出口
61
+3.1
-0.6
82
+70.4
转口
5,052
-4.2
4,974
5,044
+26.2
进口
5,661
-6.5
5,474
-3.3
5,513
+25.5
贸易总额
10,775
-5.4
10,509
-2.5
10,640
+26.1
贸易差额
-547
-439
-387
服务贸易
6.投资流向
根据香港政府调查显示,在2019年底,香港吸纳的直接外来投资存量估计为20,752亿美元。
这些直接外来投资有一大特点,就是许多投资都是在税务天堂设立的无业务经营公司间接转移回港的资金。
7.贸易政策、贸易关系及贸易条约
贸易关系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始会员
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成员
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PECC)的成员
亚洲发展银行(ADB)的成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成员
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的非正式会员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属下贸易委员会(OECD)的观察员
贸易政策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不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但4类应课税品除外,即酒类、烟草、碳氢油类及甲醇。
任何人士均须在输入/输出货物后14日内向香港海关呈交准确及完整的进/出口报关单,豁免物品除外。
转运货物的船务、航空及货运公司,如能够符合若干条件,在工业贸易署登记后,可获豁免办理转运货物所需要的进出/口许可证。
自由贸易协定
已生效的自贸协定: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中国香港与新西兰紧密经贸合作协定》
《中国香港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香港与智利自由贸易协定》
《香港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中国香港与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香港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香港与澳洲自由贸易协定》
已完成谈判的自贸协定:
《中国香港与马尔代夫自由贸易协定》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是内地与香港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CEPA的主体文件于2003年6月29日签署。随后,两地不断加入更多开放措施。CEPA涵盖四大范畴:
2018年12月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在「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外,引入以产品在香港的附加价值为计算基础的「一般规则」。
透过优化原产地规则的安排,CEPA涵盖所有原产自香港的产品,除内地禁止进口的产品外,均可享有零关税优惠进口到内地。
在CEPA框架下,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多个服务领域享有优惠待遇进入内地市场。
2014年12月,在CEPA框架下签署的《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率先在广东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2015年11月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在开放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包括把大部分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开放措施推展至内地全境实施。
关于修订《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修订协议)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协议订明更多开放措施,包括撤销出资的最低比例要求以及放宽多个重点服务领域的资质要求。
投资
在CEPA框架下,《投资协议》于2017年6月签署。该协议扩大了市场准入承诺至《服务贸易协议》没有涵盖的非服务业,并为服务业及非服务业引入投资保护的义务。
经济技术合作
在CEPA框架下,《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于2017年6月签署。该协议整理和更新香港和内地之间在22个范畴经济技术合作的内容。
8.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香港是中国内地重要的转口港。据香港政府统计,2020年,53%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59%则以内地为目的地。
据中国海关统计,香港是中国内地继美国、日本和韩国之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20年占全国贸易总额的6.1%。
香港也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目的地。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截至2020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达14,385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流出56%。
香港也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截至2020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431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为4.9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80%。自1993年,内地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在香港集资超过9,347亿美元。
截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的金融机构中,共有14家持牌银行和5家本地代表办事处在香港经营业务。
2014年11月,沪港通推出,成立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是中国开放资本市场迈向双向开放的重要一步。
2016年12月,深港通推出,其原则及设计大致与沪港通相似,为两地股市互联互通增添一条新渠道,有利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发展。
2017年7月,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上线,以促进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