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接触是比较频繁的,交流的机会也多,但并不见得一定是与家长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产生了教育的合力。因此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存在的问题,继而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否则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与家长关系破裂,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与家长沟通的理论认识

学术界对于沟通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共享派定义:强调沟通是双方对信息的共享;

2.交流派定义:强调沟通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双向互动;

3.影响派定义:强调沟通即是向他人施加影响;

4.符号派定义:强调符号(信息)的流动形成了沟通等。

从以上类型定义可见,沟通的核心定义就是信息的交流,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与被沟通者达成共识,这是沟通的最终目的。

沟通包括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人际沟通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沟通;组织沟通是组织中的各种沟通模式、网络和系统。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他与家长的沟通既属于人际沟通,也属于组织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得到家庭教育的全面配合,方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拉近班主任与家长的距离。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可以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的关心学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共同的爱,共同的目标,可以拉近家长和班主任的距离。这是前提与基础。

2.通过沟通,班主任与家长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有助于双方更好的完成自己份内的事,了解及明确自己的义务。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3.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有利于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乃至日后做人做事的真正内涵和全部外延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更正自己对教育内容、途径、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理解。

4.让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通过沟通,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习惯表现及学生的家庭结构,使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有助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无论何种沟通类型,沟通发生时,都会有四个要素发生作用:发送者、信息、接收者、回馈。当发送者在考虑要发出自己的信息时,他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感觉和态度等把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动作或是符号。通过语言、动作或是书信将信息发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在收到信息后也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感觉和态度等作出理解、考虑和反应,这种反应也要被转化为词语、文字或是动作等,通过语言、动作或是书写给信息发出者提供反馈意见。接到意见的发出者,再做出反应,以上过程就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重复。

由于标准不同,对于沟通的分类也较为复杂。但总体来看,主要分以下四类:

词语沟通指以词语符号实现的沟通。而借助于姿势、动作、表情、接触等其他非词语符号实现的沟通即非词语沟通。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大部分属于词语沟通,无论是面对面的交谈还是以书信、校讯通等形式沟通,都离不开词语。但以上提到的非词语符号,也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中起到了辅助促进的作用。

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场合中进行的沟通,而非正式沟通是指在非正式社会场合中发生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两种沟通。在班主任与家长的正式沟通过程中,如开家长会,约家长会面等,班主任对于各种沟通信息都会高度注意。会更准确把握沟通用词,并且十分注重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合作伙伴的姿态来对待家长。

在与家长的非正式沟通过程中,如放学碰见,路上偶遇等,沟通双方会更为放松与自然,沟通者对于词语和非词语信息的使用都比正式沟通随意和自然。

沟通模式包括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信息在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单向传递,具有传递速度快,信息发送者压力小的优点,但是缺乏互动过程,接受者不能参与沟通,不利于双方达成共识。双向沟通是指信息在发送者与接受者双向交换,接受者充分参与沟通,双方形成反馈意见,有利于双方达成共识。我们可以看出通常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大多数情况下是单向沟通,即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符号不一定被接收者所理解并进行再加工,未能再反馈给信息发出者,因此这种沟通模式就不是有效沟通,从而不能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三者之间的教育理念统一起来,未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一方面,尽管不少班主任已经意识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法、沟通形式,缺乏沟通策略和沟通技巧。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把教育学生的重任按校园和家庭“划清界线”,与家长“各负其责”。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学业或行为方面出现问题而把责任、罪过推给老师,怨恨老师。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成果不佳时,双方就容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加之双方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式、方法,有可能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可能有:

①家长工作忙,忙工作、忙生意等,从不主动与学校联系。

②家长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了。经常听到家长对老师说:老师,孩子我就交给你了,拜托了。或者说:我说十句也抵不上你一句,孩子不听我的,听老师的,请你多费心。

③还有的家长在家中确实管不住孩子,又怕孩子进入社会沾染坏习气,就送到学校,老师只要看住就行,学不学不重要,从而使这些孩子变成我们管理中最费劲的一族。

这些家长对学校工作求全责备,不允许学校和老师有丝毫差错。“孩子交给你了,出了问题我可跟你没完。”虽然这样的家长是少数,但也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情绪。

这类家长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是一致的,老师把在校的事实摆出来,他不认同,反而认为老师在针对自己的孩子。

与家长行进行良好沟通,首先要求班主任能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来倾听家长的声音,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感受到班主任是在真正的倾听他(她)的心声。班主任切忌摆出一种虚假的姿态,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出,不能让自己的声音在家长的内心激起涟漪,这种态度实际上是拒绝倾听地一种表现,家长会感受得到,从而阻隔双方的交流。

其次,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家长交往,做到不卑不亢,不可因为家长的权势而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也不可因为家长的地位卑微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把家长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来接纳。只有平等才有真诚的交流。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时,也要真诚,不可为了取悦家长而报喜不报忧,也不可为了达到使家长严管学生的目的而只报忧不报喜。报喜不报忧者的后果是纸包不住火,一旦家长发觉,会对你失去信任;报忧不报喜者,轻者挫伤学生、家长的信心,重者造成家长与学生的不和谐和敌对。这两者都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评价学生,将应该让家长了解的情况讲究策略但不失真实的告诉家长,与家长共商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时刻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同家长一样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既成人又成才。那么,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沟通措施呢?

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时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

一般见面部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班主任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学生。所以说话态度要谦和,语言要礼貌。班主任对学生要怀有一片赤诚之心。要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急,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平日和家长沟通时不要盛气凌人,好象自己是来传这“圣旨”的“钦差”,家长只是洗耳恭听的“臣民”,自己说一不二,家长必要的申诉一概不睬,好象这样才保持“严师”的尊严。其实,适得其反,只能给家长对班主任产生主观武断,心理素质不佳的印象。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多半是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切不可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达到体罚的目的。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指出过失,向家长提供合理的教育意见。

我们的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就是老师也不得轻易去“碰”。再加上经济生活的提高,不把老师看得很重,给班主任工作难上加难。即便如此,与表现差,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家长交谈,要坦然大方,开诚布公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不要说话吞吞吐吐,含糊其辞,生怕不给家长面子,好象班主任对学生无可奈何,有求于家长,只有请家长“帮帮忙”才能管住他似的。这样家长会觉得班主任性格懦弱,缺少经验,不可信赖,内心里瞧不起你。

班主任要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才能给人谦虚、诚实的形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家长也能体谅。不要炫耀自己,什么“你的孩子连校长都不怕,就怕我这个班主任”啊,什么“他想什么坏主意,我一看就知道”啊等等。家长就会想你如此神通广大,何必找家长;你未卜先知,何必调查研究。这样班主任的形象会大打折扣,过头话同样会损坏班主任的形象。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同时肩负着沟通家长和全体科任教师关系的任务,要力求褒奖科任老师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对教学能力强、知名度高的老师要着意宣传他们的教学成果,对经验不足的新教师,着重介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上进心,使家长充满信心和希望,不要说某门功课不好就是科任教师的责任,发生某件不愉快的事,又是某老师的错等等,转嫁责任会使家长认为教师之间不团结,师资力量差,甚至想把想孩子转走。

班主任实际家访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前,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品行、爱好、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都要胸有成竹,这样既能表现出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了解,又可以掌握讲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共鸣,使他产生仰慕之心。不要胸中无数,随意发挥,一会儿说学生某方面好,一会儿又说不够好,模棱两可,使家长捉摸不透。几次家访也不“接轨”,出尔反尔,自相矛盾。使家长觉得班主任太懒,无主见,工作责任心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把自己喜欢的学生说成一朵花,没有一点瑕疵,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说得浑身毛病,毫无可爱之处,会使家长对孩子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或导致棍棒教育,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敌视情绪。

孩子们正在成长,可塑性很强,对他们的评价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不要轻易说“你的孩子将来就算考上大学也不会有出息……”的话,也不要轻易断言某个学生“肯定考不好、学不会”,更不能说“你的孩子已无法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讲“只要……,你的孩子就会……”,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班主任教育好孩子。

在倾听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有效的倾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主要表现在:

班主任在听家长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询问的方式、探索的方式,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可以引导对方的谈话方向,获取班主任所需要了解学生在家庭当中各种表现的信息。

回应的目的是告诉对方你在听,同时确定对方完全了解你的意思。班主任在听家长说的时候,要不断地采用热词去回应对方,比如“啊哈”,“原来这样啊”,“我也这样想呢”;在回应对方的时候眼睛要注意对方,要不断地带思考性的对对方点头示意。

重述对方所讲的话一般用于沟通结束的时候,确定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既是为了澄清班主任和家长对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的理解是否一致,也是为了强调重要内容,表达对所讨论的内容的重视。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与家长沟通时,应该谦虚和蔼,讲究礼节,营造和谐气氛,这样才会缩短双方的距离,家长才会敞开心扉,切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同时不论家长的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文化高低,都要尊重与理解他们。尤其要对家长一视同仁。对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家庭困难残疾的家长要富有同情心;对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比较高的家长不要阿谀奉承,更不能提出无理要求。

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尊重学生家长是处好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请家长到校,都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因为学生犯错而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现在的家长其实也都希望能有一个引以为荣的子女,也都很爱面子,他们也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孩子出了问题已经使他们懊恼不已,这个时候班主任决不能越位训斥家长,把对孩子的气撒在家长身上。请家长来主要是解决问题,达成一致,做到一种来帮助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新的进步。

其次,要讲究语言的艺术。一般请家长或与家长联系时,基本上都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遵守纪律,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甚至打架、旷课、上网吧等等,即使面对这些学生的家长,也决不能对家长劈头盖脸地来一顿抱怨,决不能有丝毫的训斥。我们与家长谈话态度要随和,语言要婉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会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有利于学生问题的真正解决。

人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时候不适合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在家访之前,应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学生家中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家访。另外,不要到家长的单位造访,或在公众场合下向家长讲其子女在学校的缺点。否则,家长会表现出极不合作的态度,令老师无台阶可下,弄僵两个人的关系,问题就更难解决了。例如,学生在校表现出现了问题,需要家长到校进行沟通,班主任应该考虑到在大办公室谈这件事不太合适,最好换到没有人的接待室或者是在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这样就充分考虑了家长的颜面。家长表现出很合作的态度,此事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而又使其受到深刻教育的基础上得到了妥善处理。

①集中家长会。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开始、结束,为向家长传达班级管理计划或通报班级学生总体情况,学校或者班级往往要组织一次全班学生家长会议。有时采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方式,以解决班级学生或家庭教育普遍性的问题。

②分类家长会。择机把班级学习情况、性格、行为习惯或品质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按类召集家长会议,既有针对性、让家长有平等感,又便于家长之间敞开心扉交流沟通。

无论是集中还是分类召开家长会,大多情况下是由学校的阶段性工作所确定的。而班主任和家长,一般都是在执行上头拟定的主题而展开会议。如果大多数家长会,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布置,也就是说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那么长期下来,不仅会让班主任的工作失去主动性,家长参与家长会的热情也会逐渐消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家长会议题才能够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和提高家长的兴趣呢?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绝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在家长会上听到“老师介绍最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家长们也是带着学习的心情过来参加的,也是比较谦虚的。但是,家长毕竟是成年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的学习目的,因为他们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家长最欠缺的地方是在哪里一一最新的指导孩子的有效学习的方法。

这是班主任最机动灵活、便于操作的一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形式。

①到校沟通。

在班主任相对繁忙而家长相对空闲的情况下,为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把家长单独请到学校来,有的放矢地与家长进行专题交流、沟通。

②家访沟通。

(4)网络沟通。

(5)书信沟通

李颖,31岁,一位参加工作6年的年轻教师,本学期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李老师所接手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整体表现差强人意,各种习惯养成居于年级4个班级的中下游。面对50张陌生的面孔,面对任务艰巨的班级管理,李老师认为仅靠她这个光杆司令,累死也管不好。于是她想到了家长,50个学生就是100个家长,必须利用好这个资源。可是,怎么才能利用好这个资源呢?

开学初,她决定给每位家长写一封信,先跟他们打个招呼,让她这个班主任纳入家长们的视野之中。

每次发了信,她都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变化。三封信发出后,她发现,尽管她的信考虑很全面,但是每个家长对信的反映不一,有的强烈,有的冷淡,也有部分没有任何反应。因此相应地,学生有的进步明显,有的一般,有的如故。为了使那些无动于衷的家长有所行动,李老师又精心策划了一次家长会。她设立了“责任之星”、“爱心之星”、“学习之星”等八个奖项。在全体家长会上,李老师请获奖家长介绍各自的育人经验。

在这个新学期,她发现几个学生发生了变化,然而,班上很另类的那几个同学,依然我行我素,刀枪不入……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案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一些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现状与水平。

案例中班主任李老师采用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两种:书信和家长会。

李老师的做法至少有四点是值得肯定的。首先,班主任爱岗敬业。其次,班主任具有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为了得到家长的不断支持和配合,李老师不仅对已有的沟通渠道进行了改进,而且还对新的沟通渠道进行了探索。这点我们可以从书信内容的不断具体、深入以及家长会上优秀生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中感受到。再次,班主任努力去赢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意识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她先后通过三封书信来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她,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以得到家长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最后,班主任还注重在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搭建交流互助的平台,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这些做法密切了亲子关系,改善了家长的教子行为,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教师的有力助手。但是在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二,沟通要大处着眼,更要小处着手。班主任既要做大面上的工作,又要做深入的个别家长的工作。不能笼统地说明学生的大体表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学习成绩差的、行为习惯不好的、性格比较内向的等等,要采取走访、请来等多种形式与个别家长进行个性化的沟通,并给予具体的指导,继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案例向我们提出了班主任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家校合作水平,应如何不断地推进家校合作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的思考。

从上述三封信和家长会来看,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主要是以单向传递为主,双向沟通还没有形成,但已呈现出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双向或多向交流的发展趋势。概括说来,不同阶段的沟通呈现出三点变化:

1.沟通内容的变化。班主任由“打招呼”到学生方方面面的介绍(第二封),又发展到更有针对性的介绍(第三封),即逐步走向具体、深入;

2.由单向的汇报开始发展到多向的交流,即班主任和个别家长的交流(第二封)、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家长会)。

3.沟通渠道的变化。班主任不仅在逐步挖掘利用书信的渠道,而且又不断开发出新的沟通渠道——家长会。

第二阶段:协调配合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班级有其明确的目标,为了能够使班级目标得以实现,家长需要改变自己原来的计划,配合班主任一起工作,即班主任和家长具有共同的活动,但允许班主任和家长双方保持各自确立的目标、期望和责任,是一方寻求另一方帮助的过程。通常是班主任寻求家长帮助解决学生的某个(或某些)问题。

案例中,李老师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但由于没有提出明确的班级目标,因此使得一些家长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被称作“另类”的个别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应一起对个别生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调研,提出目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否则就会发生文中所提到的情况:个别学生和家长对班主任的一系列措施“无动于衷”“刀枪不入”。

1.班主任和家长在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上达成一致,共同开发活动;

2.为了实现班级目标,分配责任;

3.运用每位合作者的专门知识,一起工作去实现目标;

4.共享合作成果。目前这种合作层次还较为罕见,但是它预示着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发展方向。

如何使班主任与家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需要班主任对有效家校合作的条件性进行不间断的思考。思考的深刻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它需要班主任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找对适合自己的沟通策略,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以此保证做到让沟通的最大受益人——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THE END
1.家校沟通的艺术与技巧阿贵爸爸讲述了通过电话与老师沟通的经历。由于工作繁忙和文化水平限制,他很难抽出时间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解决了这一难题,让他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建议。 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家校沟通的新途径。小康爸爸通过QQ视频和电子邮件与老师保持联系,这种“...https://www.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106160.htm
1.家校交流与合作家校沟通,从心开始——家校沟通的技巧与途径.docx家校沟通,从心开始 ---家校沟通的技巧与途径家庭的美满、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安定,其根本在乎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是根本,学校教育关系到学生德能、学问之养成,社会教育是民族、社会治乱的关键,这三种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家校沟通,从心开始。在技巧上来说,...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14/8131140124004056.shtm
2.家校巧沟通,携手共成长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二、家校沟通的主要途径 1.建立家校联络簿 2.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家长会 3.理性对待临时性的会面 4.适时进行家庭访问 5.运用QQ群、微信群进行联络 三、家校沟通的方法技巧 1.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教师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尊卑、高低之别。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教...https://jzxx.yxjyy.net/index.php?r=space/org/content/view&id=68342&cid=25802
3.家校沟通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3篇)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可以把这些感想记录在活动总结。那要怎么写好活动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沟通活动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校沟通活动总结 篇1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11月25日上午,中沙中学开展家校协同育人活动。 https://m.ruiwen.com/zongjie/6246704.html
4.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精选15篇)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不仅应当诚恳,而且应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一定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密切,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此家校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怎样与家长沟通,直接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关系到教师的工作能否得到家长的肯定。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掌握了沟通的窍门才能为学生...https://m.jy135.com/guanli/153889.html
5.朔州教育大家谈:与家长有效沟通朔州频道家校沟通是树立学校形象和师德品牌的最有效途径。家校沟通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关键。在家校沟通中,双方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合作共赢,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家校沟通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沟通,而是要更加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寻找更好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https://sz.sxgov.cn/content/2023-10/17/content_13094692.htm
6.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结论 家校沟通是促进家庭和学校合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家长关切,定期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享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可以实现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https://www.jiangshitai.com/article/5572.html
7.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1.家校沟通的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家校沟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沟通观念淡薄。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至于家庭,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健健康康的就够了;②沟通频率较低。少数家长只在开学时与老师交流一次,以后就再也没与老师交流...https://www.gwyoo.com/haowen/171220.html
8.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的技巧(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一定无法避免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管理,而世间的沟通与管理一定都有着相关的技巧。本次,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哪些适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沟通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的技巧 篇1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小学生也往往倾向于听取班主任的意见作为班主任,要...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160622211641_340554.html
9.2024实习系列讲座之二——班主任家校沟通技巧2024年9月4日,英语教育学院在八角楼举办了题为《沟通有方法,教育有温度——班主任家校沟通技巧》的专题讲座,为即将踏上实习之旅的学生提供指导。此次讲座特邀新安中学(集团)初中部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爱华女士担任主讲嘉宾,师范系主任谢剑萍主持,学院全体大四本科生和硕士生现场参与。 https://see.gdufs.edu.cn/info/1136/11779.htm
10.沟通工作范文12篇(全文)1.4 沟通有助于护士提升工作能力, 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口碑, 提升医院形象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 也要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身为医院的成员, 应当主动与患者沟通, 解决患者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使其增加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为建立医院的好形象尽一臂之力。医院也应当重视这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81e22o1.html
11.家校沟通方面总结范文(通用8篇)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校沟通方面总结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https://www.unjs.com/fanwenku/399876.html
12.家校沟通机制(精选十篇)家长通常通过个人主观的概念对孩子进行指导, 传统概念的家校沟通, 只是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 或使用电话进行沟通交流, 无法深入进行交流, 受到时间、情绪等等影响较大。因此, 通常家长教育的科学性还无法保证。在网络沟通中, 通过QQ、微信平台, 教师分享家教的一些技巧与科学的指导, 通过讨论、聊天, 为家长和教师有一...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7gve0v.html
13.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15篇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https://www.gdyjs.com/lizhi/xinde/484433.html
14.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家校沟通指导手册》(试用本)第三章 全员导师制家校沟通常见途径. PAGEREF _Toc83283279 \h 9 一、家访... PAGEREF _Toc83283280 \h 9 (一)家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PAGEREF _Toc83283281 \h 9 (二)家长推拒老师上门家访,怎么办?. PAGEREF _Toc83283282 \h 10 (三)家访主要谈论的话题有哪些,如何切入?. PAGEREF _Toc83283283 \h...https://sxxx.qpedu.cn/jsfz/jshx/404439.htm
15.如何给家长沟通(15篇)多途径沟通 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如果双方都有时间,可以选择面谈。但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短信、电话、联系册、邮件、QQ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无论用什么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尽快解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 谈话技巧 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充分运用语言技巧。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https://mip.oh100.com/zhichang/6097016.html
16.家校沟通心得体会(15篇)②注重网络沟通。 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家校沟通合作是一条有利途径。利用“校讯通”平台进行短信交流,建立教师个人博客或班级据点或班级QQ群等现代化的交流通讯手段来进行沟通,并在这一过程中善于转变角色,不再是班主任而是家长、孩子的知心朋友或长辈,与他们平等交流。这既保护了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问题又很好地与学生进...https://www.yjbys.com/xuexi/xinde/430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