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豪德小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相对匮乏,部分家长把孩子的教育责任推向学校,不主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面对问题时会做出偏激行为,导致满意度不高。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导致孩子的认知和价值观不统一,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学习成绩无法保障。基于以上现状,该校对家庭教育工作尤为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多途径入手提升家校共育合力。
一、具体做法
(一)扎实高效开展各种家庭教育工作,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1.家长课程,教学相长有方法。该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教师特长和家长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按时开设家长课程。课程开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教师授课的单一形式,家长到课率均达到95%以上。家长课程开课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开课材料完备并装订成册。
2.《牵手两代》、“幸福路上”分期学。充分发挥“幸福路上”app家庭教育视频和《牵手两代幸福路上》的作用,组织家长分年级每月一主题集中学习,学习过程中拍照并写出收获,发现优秀做法在家长会、家长课程开课时组织交流学习,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既解决了家长只下载、订阅不学习现象,又解决了《牵手两代》订阅难问题。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转变家长教育理念,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从“茫然”到“坦然”。
(二)发展家校共育有效途径,提高家校共育服务水平
1.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让家委会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学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制定了家委会章程,建全制度,确定工作职责,定期对家委会成员进行补选和改选。学校家委会在张红主任的带领下,参与学校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通过家长值班护导、家长驻校、校园开放日、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定期组织座谈,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同时也让学校了解家长的思想动向,拉近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家长和学校达成教育共识。
2.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卡”,通过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进行互动评价,让家庭教育渗透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角落。
(三)以“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培养家校共育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郭春红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包括该校和分校的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将家庭教育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和班级管理团队绩效,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和交流,提升家庭教育队伍业务水平。
工作室成员每月一次教研培训,根据家长课程《牵手两代,幸福路上的课程,分年级备课磨课,实行同课异构。积极参加区级父母大讲堂宣讲活动。上学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分别参加临朐和潍城区的父母大讲堂宣讲活动,其他成员现场观摩学习,形成专兼结合、具备指导能力的家校共育指导教师队伍。
(四)家校联系四步法,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五)拓展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活动体系
1.结合传统节日和“四大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孝道、安全、文明礼仪、红色传承以及生命教育,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和做人的品德,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策划,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便于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研学旅行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家长提供见证孩子成长的机会,拉近家长与孩子内心的距离,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潍坊市科技馆、青州古城、临淄齐文化古都、高密国防教育基地、临朐地质公园,诸城恐龙博物馆,处处都有孩子们留下的足迹,既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又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目前亲子活动已经形成了该校家庭教育的一大品牌。
二、取得成效
1.家长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上学期满意度期为98.43%,2019年10月底,该校家长满意度达到99.35%。2018年惠民热线5次,今年截止到目前为止,只有1次。
2.家长整体素质和思想觉悟提高,定位慢慢发生改变,学校开展工作不再费力。以家长值班护导为例,从原来的需要班主任安排、动员,到现在的家长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组织活动时,由原来的班主任邀请家长参加转变为家长抢名额参加;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出现问题推卸责任散布负能量,转变为发现问题积极反馈,主动献计献策。家长们由原来的旁观者转变为学校的一份子。
3.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了做人的品德,懂得了感恩、孝道,在家主动做家务,在学校行为习惯更加文明,礼仪、纪律、卫生、路队秩序井然。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端正,教学成绩普遍提高。
4.因为家校教育步调一致,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统一,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学生心理问题明显降低。
5.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各级各类比赛中,孩子们的能力充分发挥,成绩与2018年比较大有进步。体育节、艺术节、传统文化节、科技创新节、演讲比赛、机器人大赛,处处都有孩子自信的身影;在区爱家系列活动比赛中,多名学生和家长获一、二、三等奖;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也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如该校家长值班护导工作在《省农村大众》、《现代教育报》发表,区级课题《家校共育工作重点及实施策略的研究》顺利结题。
6.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长迅速,从2018年9月至今,组织宣讲校级家长课程84节,区父母大讲堂宣讲2节,老师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案例编辑成册。
三、启示与反思
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提高家校共育合力,家长的观念是关键。今后,该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将继续开展后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深化研究,探寻好的途径,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
2.加强名师工作室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满足家长需求,用专业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
3.挖掘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特长,家长互相传帮带,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继续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程、家长沙龙和父母大讲堂活动,创新家校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家校教育空间,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效;
5.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摸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向,进一步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参与,为形成家校互动,共建教育平台的办学特色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