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十二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概念:传统学派、批判学派:传统学派注重如何传播,批判学派关心为何传播。

第一节历史描述

概念:

1.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始终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始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直接延续。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霍克海默在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一批地资本主义丑陋文明满怀厌恶和义愤的年轻思想家,便以此为阵地,用一篇篇冷峻严厉、入木三分的文字,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第二代领袖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

2.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二次大战后,马尔库塞留在美国。到六七十年代西方青年学生选择运动风起支涌时,他被奉为新左派的思想导师、精神领袖。人们甚至将他同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

3.霍克海默: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于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从此法兰克福学派出现。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他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两者之间本质区别是:①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②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合的顺从化结论;③而批判理论首先是要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④所以,批判理论作为一种否定的理论而出现的,传统理论则以肯定的面目出现。批判理论首先表现为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

4.阿道尔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5.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德国哲学家。

6.政治经济学派、社会—文化学派(题3)

7.针对传统学派的国际学术机构“国际传播协会”,批判学派也成立了自己的国际组织即“大众传播研究国际协会”。

1923年,德国法兰克福成立社会研究所。(歌德诞生地)

问答:

1.马克思主义自它产生以来迄今为止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十九世纪中期,可称为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即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称为列宁主义时期,它的显著标志是俄国革命。

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至现在,在这一阶段,

马克思主义阵营产生了极大的分化,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批判学派会首先在欧洲兴起:

60年代的欧洲,是个动荡的时代。作为“批判的武器”的批判理论大放异彩。

①这是传播学研究与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②其次,欧洲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是由欧洲传播的实践所决定的。

③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看,欧洲批判学派的兴起也是顺理成章的。

3.英国的大众传播批判研究分为哪两个主要派与中心?。

英国的两股学术势力:一是累斯特大学所属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心,以G·默多克和P·戈尔丁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用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探讨传播媒介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媒介的控制问题,着眼点在“经济”方面,又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派”。一是伯明翰大学所属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以S·霍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研究传播,将传播活动置于文化的背景中,把传播问题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考察,立足点在“文化”方面,所以,他们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学派”。

第二节内涵透视

1.物化:卢卡奇提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它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商品拜物教。

2.文化霸权: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是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只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之上。

3.意识形态:人们被幻想束缚,很难对生存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弗洛姆认为这种幻想是由“意识形态”造成的。意识形态的功能有:①制造并传播种种幻想和神话,从而把人们的思想淹没于其中;②把现在的真相压入到无意识中去,阻止人们去觉察事实的真相。

4.多元主义:多元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相对抗的。它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多元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所构成。在多元化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成员对某些社会价值和规范的共同意向,即所谓“广泛的社会合意”,而大众媒介无非是它的反映和表现。

霍尔指出,多元主义是虚伪的骗局,它掩盖了发达国家“经济资本和政治权力的集中垄断,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分配的巨大的不平等”。“广泛的社会合意”只是一种人为的虚构,是由大众媒介所编织出的一个美丽的童话。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所谓“社会合意”的反映和体现,传播媒介并不止于消极地传达新闻和信息,而是积极地从事着某种有意识的灌输活动,它在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5.“社会过滤器”:弗洛姆让为,任何来自生活的实际经验或体验在上升到意识的层面上之前,都必须首先经过“社会过滤器”。他把社会过滤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逻辑、社会禁忌。

7.异化: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盛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

THE END
1.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docx 203.39 KB0个论坛币 GDP和人均GDP平减说明.xls 27 KB0个论坛币 关键词:期末复习传播学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65506-1-1.html
2.2006年3月9日随笔档案弦月摘星2006年3月9日 阅读全文https://www.cnblogs.com/yuanweiming84/archive/2006/03/09.html
3.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一)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https://www.jianshu.com/p/1eb92de96030
4.传播学概论芸窗慕课传播学概论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学员人数:4人 ( 0人 )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老师 课程信息 评价 笔记 符号与意义 排序:最新笔记 暂无笔记记录 任课老师 李春雷 最新学员http://www.ycmooc.com/course/964/notes?lessonId=29165&sort=latest
5.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总本文内容选自达聪学习网(https://dacai.100xuexi.com/)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点在线阅读即可免费试看,持续更新中……点击获取资料 达聪学习网收录了各类考试真题、笔记、视频等复习资料,考研考证的同学可以点击对应分类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料或者直接点击搜索框搜索所需资料关键...http://dacai.100xuexi.com/SubItem/IndexInfoDetail.aspx?id=94d5c6bd-1a19-4e1f-aa55-0b1ae9edd230
1.传播学概论考研笔记(精选6篇)篇2:传播学概论考研笔记 这个月读了《传播学概论》这本书中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了解了大众传播的发展,什么是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传播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世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渗透到社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shdh0x9.html
2.《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传播学概论)书评施拉姆作为研究传播学的泰斗,他的书对于初学传播学的人来说就非常有价值。无奈遍寻各个书店和图书馆也找不到《传播学概论》这本书,只得每天对着电脑看电子版。虽然眼睛看得很累,而且电子版中还有很多错别字,但还是收获了很多。整本书语言轻松明快,通过大量的例子向我们娓娓道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感到枯燥,倒...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603641/
3.《传播学教程》详细笔记《传播学教程》详细笔记 郭庆光 育明教育高端辅导:状元集训班 一对一辅导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 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 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 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 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 P4-5 三,播的定义和...https://etcnew.sdut.edu.cn/meol/analytics/resPdfShow.do?resId=203785
4.传播学读书笔记(精选9篇)新闻传播学概论,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传播学要研究的内容及其传播的意义。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抓住个章节课本知识的重点话语,加一自己的理解及一些资料的辅助,就能大略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第5章的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它主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信息的社会作用、功能,以及传播...https://yjbys.com/dushubiji/188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