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说|黄晓勇陈斯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3年11月5日,《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3)》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成果在京发布。现将《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3)》逐篇推送,以飨读者。

总报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报告

黄晓勇: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本皮书策划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能源安全和社会组织。

陈斯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才发展、社会治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关键词:社会组织;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其发展质量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2022年社会组织总体数量呈现负增长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89.13万个社会组织,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1.06万个,增长率为-1.18%。2017年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增长率逐年下降,平均每年增长率下降1.92个百分点,到2022年我国社会组织总量出现负增长(见图1)。

2022年我国社会组织总量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一目标要求下,中央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在这一引导下,社会组织不再仅仅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建设和提升。二是2022年我国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打击整治力度,继续加大对“僵尸型”社会组织的清理力度,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提高其整体质量和水平。大量非法社会组织被依法依规注销,“僵尸型”社会组织退出社会组织舞台。此外,2022年新冠疫情仍然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疫情使得许多社会组织面临诸多困难,如资金短缺、运营受阻等,从而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疫情也加速了社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显现,进一步影响了其整体发展。

(二)2022年社会组织发展特征

1.2022年社会组织类型发展情况

2022年,我国共有社会团体37.01万个,与2021年的37.11万个相比减少了0.1万个,增长率为-0.27%。截至2022年底,我国社会团体总量占社会组织总量的41.52%,与2021年相比,其占比略有回升,增加了0.37个百分点(见图2)。

2022年,我国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51.19万个,与2021年的52.19万个相比减少了1万个,增长率为-1.92%,这是自2008年以来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组织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超过50%,占比为57.43%(见图3)。

2022年,我国共有基金会9319个,与2021年的8877个相比增加了442个,增长率为4.98%,与2021年相比增长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基金会在我国社会组织总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底,基金会在我国社会组织总量中占比为1.05%(见图4)。

2.不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层级的社会组织情况

从我国不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层级的社会组织的数量来看,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民政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2302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0.26%;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53540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6.01%;地(市)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156301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17.54%;县(区)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679124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76.20%。从我国不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层级的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来看,2022年民政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幅度最大,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1.01%;其次是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0.33%。县(区)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数量下降幅度最大,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1.34%;其次是地(市)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1.01%(见图5)。

3.2022年社会组织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领域主要包括教育、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工商服务业、农业及农村发展、卫生、科技与研究、职业及从业者组织、宗教、生态环境、法律、国际及涉外组织等领域。从2022年我国不同行业社会组织的数量来看,教育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多。教育领域社会组织共28.08万个,占我国社会组织总量的31.51%;社会服务领域社会组织共13.91万个,占我国社会组织总量的15.60%。从2021~2022年我国不同行业社会组织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2022年,我国社会服务领域、体育领域、工商服务业领域、宗教领域、法律领域的社会组织数量有所增加;教育领域、文化领域、农业及农村发展领域、卫生领域、科技与研究领域、职业及从业者组织领域、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及涉外组织领域的社会组织数量有所减少。

(三)2022年社会组织区域分布情况

1.2022年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情况

2022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组织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社会组织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如图2所示。其中,江苏省的社会组织数量最多,共计79306个。其次是浙江省,拥有72116个社会组织。广东省排名第三,拥有71607个社会组织。排名前十的省份还包括山东省(66479个)、河南省(50700个)、四川省(44998个)、河北省(37924个)、湖南省(37738个)、安徽省(36900个)以及福建省(34628个)。

2.四大地理分区的社会组织分布情况

从2022年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社会组织总量来看,东部地区社会组织共计407428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45.83%,与2021年的46.17%相比下降了0.3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社会组织共计204071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22.96%,与2021年的22.49%相比上升了0.4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社会组织共计208812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23.49%,与2021年的23.64%相比下降了0.1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社会组织共计68654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7.72%,与2021年的7.70%相比下降了0.02个百分点(见图8)。从2022年四大地理分区社会组织增长速度来看,2022年仅有中部地区社会组织数量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0.88%。其余3个区域社会组织总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社会组织数量减少了7873个,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1.90%;其次是西部地区减少了3904个,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1.84%;东北地区社会组织数量减少了635个,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0.92%(见图9)。

二、2022年社会组织政策变化情况

(一)2022年社会组织发展中央层面政策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决定之年,在鼓励社会组织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方面,2022年2月15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了《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社会组织工作重心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逐步向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转变,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对接平台,认真做好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着力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合作机制,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体系。2022年5月7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进一步印发了《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品牌;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开展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

此外,为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助力就业方面,2022年7月8日,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要推动社会组织开发并稳定就业岗位,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推动社会组织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参与就业培训。在促进人才培养方面,2022年10月7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二)2022年社会组织发展地方层面政策

三、2022年社会组织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实现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党建作为保障。坚持党的领导能够确保社会组织发展方向正确、行动有力,同时也为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2022年,我国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共140462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15.76%,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5.92%(见图10)。

我国社会组织中中共党员共1754700人,占社会组织年末职工人数的15.83%,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1.71%。从不同类别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情况来看,2022年我国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数量最多的是社会团体,共有73517个,占建立党组织社会组织的52.34%,占我国社会团体的19.86%;其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共有64364个,占建立党组织社会组织的45.82%,占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12.57%;最后是基金会,2581个,占建立党组织社会组织的1.84%,占我国基金会的27.70%。与2021年相比,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数量增长最快的是基金会,与2021年相比,建立党组织的基金会增加了39.06%;其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与2021年相比,建立党组织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增加了5.84%;最后是社会团体,与2021年相比,建立党组织的社会团体增加了5.12%(见图11)。

(二)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五)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六)积极助力绿色生态发展

(七)持续优化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空间

(八)积极广泛参与全球治理

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党建引领指明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道路

党建引领指明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逻辑在于党的领导是政治基础,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引领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保障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环境。

第一,党建引领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基础。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党建引领是社会组织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也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第二,党建引领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党建引领可以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推动社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第三,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来保障其运行。一方面,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组织可以完善组织架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提升组织的规范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这有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党建引领可以促进社会组织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党组织可以在社会组织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组织内部的纪律和规范。通过党的纪律教育和实践,社会组织可以增强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防范组织内部的腐败行为。

第四,党建引领保障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氛围等予以保障。党的领导能够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资源。一方面,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为社会组织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可以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党建引领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合作交流,提升社会认可度。通过党组织牵头组织的各种交流会议、合作项目等活动,社会组织可以拓展人脉资源,共享信息,提高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社会组织和员工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二)聚焦重大战略布局社会组织发展领域

(三)新发展理念激发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活力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这些方面都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一是创新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社会组织也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组织均衡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社会组织应注重组织内部治理的协调发展,实现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应注重业务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此外,社会组织也应该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协调发展,实现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是绿色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公益项目,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参与国际绿色发展合作,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开放发展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和渠道。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拓展国内发展空间,加强与其他组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方式,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五是共享发展增进社会组织社会认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组织应该注重共享发展,增进社会的认同和支持,通过参与社会救助等方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倡导公益文化,引导公众形成公益意识。

(四)规范发展护航社会组织行稳致远

规范发展护航社会组织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履行社会使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规范发展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规范发展意味着社会组织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及时、准确地公开组织的信息,由此可以保障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规范的运作和管理,有助于确保组织的运作规范、透明,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使命,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

二是规范发展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监督社会组织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提高运作效率和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范化运作的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规范的管理制度、高效的运营模式和优质的服务能力使组织更具竞争力,有利于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规范化运作可以对其他组织产生示范效应,推动整个行业的自律与进步,也有利于社会组织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是规范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保持组织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规范发展可以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资源管理,社会组织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规范发展的保障下社会组织可以不断变革和创新,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党的领导下的有为政府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1.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2.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

3.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区域协同发展

4.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水平

5.建立社会组织有序退出机制

(二)有序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一是完善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党组织机构,完善组织架构,根据业务规模、党员人数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党支部、党小组等组织机构,确保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推进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包括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考核评价制度等。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和规章,确保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推动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融合发展。要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两者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要将党的建设和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管理运营等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工作。四是丰富党建活动内容。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党建活动,包括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学习培训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进行长远规划设计,提高服务的连续性

3.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增强自身影响力和认可度

一是树立品牌意识。社会组织首先需要认识到品牌对于组织的重要性和价值。品牌是组织的形象代表,能够反映组织的特点、实力和服务水平。社会组织需要重视品牌建设,从战略高度出发,将品牌意识贯穿到组织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二是明确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社会组织对自身服务的市场定位和价值定位,是社会组织在市场中树立独特形象的基础。社会组织在加强服务品牌建设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市场需求以及目标受众,确定自身的品牌定位,使服务品牌在目标受众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品牌建设,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务质量。社会组织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这包括注重服务的过程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服务效果的评估和反馈等。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服务品牌得到广泛认可和信任。

THE END
1.社区公基备考关于《慈善组织认定办法》的考点梳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会社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的实践直接影响了日后社会工作的方法。202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24年9月5日,民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关键考点吧! https://gs.huatu.com/2024/1031/1779439.html
2.社会组织形象是什么?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这些关键词,实际上都是社会组织形象的内容,社会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换一句话说,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组...http://b2cpush.zhihuishu.com/b2cpush/share/hotRecommendShare?baseId=402
3.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A.客观性 B.代表性 C.目的性 D.整体性 E.变动性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多项选择题 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是()。 A.民主政治 B.市场经济 C.人性文化 D.传播技术 E.地理...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767786.html
4.社会形象方面评价4篇.docx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形象的内容,社会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换一句话说,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显示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它包括社会组织的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 https://www.taodocs.com/p-782497328.html
5.2022.10.15社会自觉与印象管理库利,认为自我在社会互动中才能产生。其中想象起着重要作用,他用镜像自我来说明自我知觉的形成。包括三个方面,(1) 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2)个体想象他人对自己形象的评价。(3)上述两方面结合并产生自我感受或自我知觉。 2、自我知觉理论 Self perception theory. 主要阐释行为是否影响态度。 https://www.jianshu.com/p/7cd7718b45bf
1.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通用8篇)(一)环境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环境的特征包括: 1.可变性;2.复杂性;3.不确定性(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反作用 四、社会组织的形象 (一)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 产品形象、人员形象、建筑物形象、自我期望形象、虚假社会形象、实际社会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p35m2yx.html
2.公共关系1 起源 2 定义 ? 国际 ? 中国 3 基本特征 ? 形象至上 ? 沟通为本 ? 互惠互利 ? 真实真诚 ? 长远观点 4 功能 5 观念 6 作用 ? 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 对社会的作用 ? 对个人的作用 7 状态 8 活动 9 未来发展趋势 10 宣传 11 公关与广告 12 市场营销 13 与庸俗关系 ...https://vibaike.com/4001/
3.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内部复习资料(6)24.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将公众划分为ABC A、受欢迎的公众B、不受欢迎的公众C、被追求的公众D、顺意公众E、非顺意公众 25.检测公关效果的方法包括ABCDE A、公关形象效果检测B、公关年度工作报告C、公关社会效益评价D、新闻舆论分析E、公关广告效果测量 https://www.zikaosw.com/fxzl/glxl/23632.html
4.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组织形 象对社会组织来说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一个组织的形象如何, 会直接影响带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 织至关重要的任务,也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目的。 组织形象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组织形象的客观性。公众心目中的组织形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公众头脑中固有的,它是...https://doc.mbalib.com/view/c0d321be05c396001f9df18055a38f4c.html
5.[荐]公关的礼仪(一)公共关系含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和礼仪来协调关系、影响舆论、塑造形象、优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有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的社会科学和管理艺术。 (二)特征与作用:它具有客观性、公开性、双向性、情感性、共赢性、创造性、广泛性、规范性、整体性、长期性。公共关系...https://www.jy135.com/zhichang/1659217.html
6.下列哪些不是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准()【单选题】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不包括()。 A. 统计推断法 B. 趋势外推法 C. 因果模式预测法 D. 类比分析法 E. 专家系统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环境卫生(医学高级)>环境卫生综合练习考试题目 【单选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社会组织特征的是()。 A. 非人格化特征 B. 非合理性特征 C. 非道德...https://www.shuashuati.com/ti/09cdfe506dac46a29b191f9605480c42.html?fm=bdbds
7.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9篇)三是开展“员工互助基金”活动。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职工,组织人员到困难职工家中慰问,及时地予以关心帮助,让全体员工感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真正的成为“温馨之家”。 四是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动员私营业主慷慨解囊,回报社会,努力树立社会组织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几年来,镇社会组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困难职工40余...https://m.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101350.html
8.礼仪知识选择题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小编带来了以下几篇试题,不如一起动起笔来吧。 一、 单项选择题 ...https://mip.wenshubang.com/liyi/503173.html
9.推荐市场营销策划方案b、“a1”目标消费人群形象特征:“a1”针对的消费人群,主要是普罗大众,年龄在20——80之间,参与社会分工,但由于分工属性,经济收入比较有限。在这类人中,很大一部分对白酒情有独钟,又鉴于经济原因,少有机会享受定价高昂的高品质高档白酒。 2、心理特征: ...https://www.oh100.com/zhichang/698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