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面对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遇到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这场危机事件是对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一次重大考验。从现代治理体系来讲,政府、市场和社会是三大治理主体。由于各主体功能不同,在提供服务产品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短板。所以,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治理优势,相互弥补短板,系统、整体和协调推进,形成合力。公共危机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现代社会公共危机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快速性、复杂性来看,危机的应对和治理需要我们运用系统思维。在我国社会治理主体中,就是要坚持系统治理,即“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社会组织以其公益性、志愿性、灵活性等特征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发挥社会组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社会组织以及成员不仅仅是危机治理的对象,也是危机治理的主体。公共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应对危机,但有时会出现协调失衡、行动不及时等情况。社会组织的灵活性、民间性、公益性使得它能够协助政府及时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凝聚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抗击疫情。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国家要求抗击疫情的有效措施就是停工停产,减少人员集聚和人员流动,最大限度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除了各级政府积极落实这一重要战略举措,社会组织中的有关行业协会也有效发挥引领行业的积极作用。例如电影领域协会要求各院线、影院采取临时停业措施;旅游领域的行业协会要求各旅行社暂停经营团队旅游;有的汽车租赁行业协会为疫情期间出车的出租车补贴,支持驾驶员参与抗疫;粮食行业协会向会员企业发出保价稳市场的倡议,有效稳定粮食市场;等等。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的积极作用。当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紧的时候,同时复工复产也成为大趋势。中央要求,要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项工作。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央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各城市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方面社区起着重要的阻击作用。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志愿者生活在社区,生活在群众之中,在当前社区阻击战中,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积极配合基层党委政府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在参与社区防控中可以积极作为。例如,有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防疫知识宣讲,为社区居民提供防疫咨询,并深入社区排查疫情;有的社会组织调节物资的供销渠道,及时提供民众生活的日常和急需物品,保障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的商业协会联合平台资源,对入驻产业园的中小微企业、电商企业实施房租减免政策;有的社会组织给予企业必要的经济援助、弥补其在危机中的损失,启动复工生产;还有的社会组织在社区及时解决疫情中的人际矛盾和社会问题,助力恢复社会秩序。
〔向春玲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