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管理理论的演进:丛林与体系的整合

对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流派,研究者有不同的概括。如克劳德·小乔治概括了四个管理流派:科学管理、行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和数量学派。[1]168-182JanesF.Stoner等概括为科学管理学派、古典组织理论学派、行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管理理论的近期发展(包括系统方法、权变方法)。从纵向发展看,在管理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的不同学派,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更替的关系,后边的学派并未取代先前的学派,各个学派互补共存。

从横向看,同一历史时期也出现了多个学派并生的局面。哈罗德·孔茨在20世纪60年代初将当时的管理理论划分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数量学派六个流派或研究方法,由此导致了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

为克服或改变管理学学派林立的现状,一些流派和管理学家试图以一种理论体系来实现管理学各学派的整合,但丛林现象不但未改观,反而有增无减。20世纪80年代,孔茨再次对当时的管理学流派进行梳理时,概括出了11个不同的理论派系。管理理论丛林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能否实现对管理理论体系的整合?本文试对这些关系管理理论发展方向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管理理论体系整合的探索。

对管理理论的整合出自两个动机:一是为了管理理论的健康发展。管理理论学派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个学派独立为战,互相排斥,阻碍了管理学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没有统一和规范的管理理论又使人们对管理学的科学性产生怀疑。二是实现管理学科体系化的要求。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理论,管理学必须综合各流派的研究成果,使之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有效的管理科学。学习组织与管理理论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些有关组织理论与管理实践的零碎而杂乱的资料。出现在20世纪中期的现代综合思潮推动了管理学派综合、统一的探索。

(一)系统学派的探索。

系统学派没有将管理理论各个学派统一起来,主要原因是该理论本身难以进行应用。由于这一学派概念上的复杂性,管理人员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开放式系统学派没有指明影响组织内部活动的主要变量,也未能够识别出影响组织运作的环境要素。可以这样说,开放式系统理论学派只是一个时髦的概念性学派,其发展还不足以使之成为一种有用的综合理论框架。系统学派在20世纪70年代初趋于衰落。”

(二)权变管理学派的努力。

权变管理学派希望用“权变的观点”来统一管理理论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卢丹斯在1973年发表了题为《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的论文,提出要用权变管理理论来统摄其他各个管理学派。卢丹斯指出:“所谓的权变的路径,有时称为情境的路径,到现在仍只是刚刚兴起。也许1980年后,这条路径将能引导我们从管理理论丛林中打出一条出路来。”与系统学派的结果一样,权变管理理论在管理流派的统一上同样收效甚微。

(三)价值学派的目标。

随着20世纪80年代组织文化理论的流行,出现了一种用“价值观”的思想来统率管理学各个流派的做法。按照组织文化理论影响最大的《卓越丛书》(ExcellenceSeries)的作者之一汤姆·彼得斯自诩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企业界正在经历一场以他的主张为旗帜的“革命”,即“返回基点的革命”,而基点就是价值观的重新塑造。价值学派是一种“非理性主义”,这决定了它无法与传统管理理论相融合,其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整合走向失败成为必然。

(四)过程学派的成就。

1961年12月,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教授发表了《管理理论丛林》论文,详细地阐述了管理研究的各种方法,并认为存在着“管理理论的丛林”。孔茨教授先是承认每一种方法都对管理理论有一定的贡献,然后进一步指出:(1)人力资源方法和数量方法与其说是一种管理理论,倒不如说是管理者采用的一种方法;(2)过程方法能够包括和综合当今各种管理理论。过程方法最初由亨利·法约尔提出的,在他提出的行政管理的五个要素中,计划和组织是着重点。

就对管理理论各流派的整合而言,过程学派是最为成功的。对管理职能的探讨构成了几乎所有的主流教科书通用的管理框架。比如孔茨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及控制”,托马斯·P.罗宾斯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托马斯·S.贝特曼的“计划与战略、组织和人事、领导、控制和变革”。就这一事实而言,过程学派对管理理论的整合的努力是最为成功的。

二、管理丛林现象的客观性对于管理理论丛林的原因,许多学者作了精辟的分析。

孔茨在《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中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其一,组织、领导、管理决策制定等术语的用法及含义不同造成的“语义学丛林”;其二,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统一意见;其三,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先验而加以抛弃;其四,曲解和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其五,管理者不能或不愿相互理解。孔茨的分析侧重于技术和主观的原因,笔者就其客观原因进行如下总结:

(一)任务及环境的不同。

管理思想处于环境变革之中,同时又是环境变革的产物。科学管理理论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和组织劳动效率低下的产物。当时的经济背景是,社会需要提高生产率、提高工业产量,以满足人口迅速增长的更为基本的物质需要。提高劳动效率是管理的首要任务。当时可使用的人力资源状况是许多工人都是从别的国家来的移民或从农村来的农民。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泰罗从工厂的生产车间入手,以机械观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工人劳动过程的改进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一定时期的管理理论是对一定时期的管理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THE END
1.美国管理学家李维特认为,组织变革必须要认清变革的对象,在组织...美国管理学家卡斯特以系统方法为基础,提出组织变革应满足的要求 A.足够的稳定性 B.足够的持续性 C.足够的适应性 D.足够的革新性 E.足够的盈利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以美国学者李维特(H.J.Leavitt)为代表的信息中心学派,认为管理人员是一个信息中心,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接受信息、储存信息和发出信息。() 点...https://www.xilvedu.cn/gsp72sse.html
2.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 亚当 . 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 欧文的人事管理 ? 巴贝基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古典管理理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1210/08/51006_883168.shtml
3.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展望网络游戏新闻许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由于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形成不同的思路,从而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1961年,他提出了六个学派,到...https://news.17173.com/content/2005-5-23/n239_155724.html
4.河南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最早提出人性假设理论的是梅奥。 我国最早提出重视人际关系的是孟子,提出重视人的因素是控制。 12 、管理的职能的划分 管理的二职能:1 、综合计划、管制行为; 2 、在其下又设次级职能; 管理的三职能计划、组织、控制。也被称为管理具体职能,其中计划是管理者首要职能,计划职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着龙头作用。代表...http://www.lemedu.com/hnzsb/zsjj/8666.html
1.?首次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学者是。?首次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学者是___。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孔茨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对于授信申请人为预警黑名单客户的,对于授信申请人为单一法人客户/个人客户的,直接执行退出策略,即:不得新增提款且授信到期结清后( )内不得...https://www.shuashuati.com/ti/99082a5bc7b24e5f87c866398d4d171c.html?fm=bd474759e2ab8d9d24862714defb8f5260
2.传承中毉进化学的紧迫感和必然性攻克药费报了命也报了等诸多难题...(这是对发表在【全球报道网】【党政理论网】【中华人物榜-讲好中国故事】【环球新闻时报】【cctvcom中视网-文化频道】【新华资讯网】【大国风采网】【中华新闻网】【人民周刊网】【人民新闻网】【专家人物论坛】【国医百科网】【中国行业影响力人物网】【国际新闻网】【央视http://www.cuishengyikao.com/doc_24480257.html
3.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精选十篇)但是关于危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1915年莱特纳在《企业危机论》中首次提出危机管理, 1921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中提到危机的处理方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危机管理 (Crisis Management, CM) 这一概念。危机与不同的安全对象相关联, 产生不同的层次, 个人、家庭、组织、社会、国家乃至全球...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wa29e7.html
4.管原课后一测(第二章)7. 霍桑试验提出什么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系统管理理论 8.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的权力基础是() 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正式权力 9.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假设前提认为人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 ) 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 10. “管理理论丛林”是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的?( ) ...https://www.wjx.cn/xz/178518237.aspx
5.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 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https://doc.mbalib.com/view/4247b85b29ba30a13a663d86d5f41da5.html
6.管理学基础·考试·看云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X 理论和 Y 理论是由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 (Douglas M.McGregor, 1906-1964) 在他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X 理论指人...https://www.kancloud.cn/oscar999/exam/152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