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实战总结(转)郑文亮

关键词: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软件度量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对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的认识

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指的是保证项目满足其目标要求所需要的过程,它包括编制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过程。

2.1质量计划编制

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宗旨是:“质量出自计划,而非出自检查”。只有做出精准的质量计划,才能指导项目的实施、做好质量控制。

1)流程图:

显示系统的各种成分是如何相互关系的,帮助我们预测在何处可能发生何种质量问题,并由此帮助开发处理他们的办法。

2)因果分析图(也称鱼刺图):

质量计划确定后,按照其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各责任单位就必须按照PDCA质量环的要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它可分为监测和控制两个阶段:监测的目的就是收集、记录和汇报有关项目质量的数据信息;控制就是使用质量监测提供的数据,进行控制,确保项目质量与计划保持一致。

质量监测分析时,对于已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应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制定后,应对质量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收尾包括项目评估和项目终止两个阶段。项目收尾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内容。

项目质量评估不仅仅是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还包括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的质量评估。项目质量评估看起来属于事后控制,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试图抓住项目质量合格或不合格的精髓,以使将来的项目质量管理能从中获益。

项目终止阶段,是在决策项目终止后,检查项目文件资料完备,包括项目施工质量验评表、竣工报告等,同时进行项目总结。项目总结是一个把实际运行情况与项目计划不断比较以提炼经验教训的过程。通过项目质量计划和总结,项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将得到完整的记录和升华,成为“组织财富”。

项目质量管理的难点

2.3对软件质量保证的认识

2.3.1有关SQA的理论

我们都知道一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成本、进度、质量;良好的项目管理就是综合三方面的因素,平衡三方面的目标,最终依照目标完成任务。项目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有时对这三方面的平衡策略甚至成为一个企业级的要求,决定了企业的行为,我们知道IBM的软件是以质量为最重要目标的,而微软的“足够好的软件”策略更是耳熟能详,这些质量目标其实立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所以用于进行质量保证的SQA工作也应当立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这个角度思考SQA,形成对SQA的理论认识。

软件界已经达成共识的:影响软件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人、过程、技术”。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三个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

(1)质量重要

(2)规模较大

这是CMM产生的原因。它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尤其侧重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方法”,并且引入了“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可以说这两个思想是CMM背后的基础。

上面这些内容形成了我们对软件过程地位、价值的基本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引申讨论SQA。

2.3.2生产线的隐喻

如果将一个软件生产类比于一个工厂的生产。那么生产线就是过程,产品按照生产线的规定过程进行生产。SQA的职责就是保证过程的执行,也就是保证生产线的正常执行。

抽象出管理体系模型的如下,这个模型说明了一个过程体系至少应当包含“决策、执行、反馈”三个重要方面。

在很多企业中,将SQA的工作和QC、SEPG、组织级的项目管理者的工作混合在一起了,有时甚至更加注重其他方面的工作而没有做好SQA的本职工作。

国内现在基本有三种QA(按照工作重点不同来分):一是过程改进型,一是配置管理型,一是测试型。个人认为是因为SQA工作和其他不同工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下面根据经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说明。

QA和QC,两者基本职责;

QC:检验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是产品质量检查者;

QA:审计过程的质量,保证过程被正确执行;是过程质量审计者;

注意区别检查和审计的不同,检查:就是我们常说的找茬,是挑毛病的;

对照上面的管理体系模型,QC进行质量控制,向管理层反馈质量信息;QA则确保QC按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活动,按照过程将检查结果向管理层汇报。这就是QA和QC工作的关系。

在这样的分工原则下,QA只要检查项目按照过程进行了某项活动没有,产出了某个产品没有;而QC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如果企业原来具有QC人员并且QA人员配备不足,可以先确定由QC兼任QA工作。但是只能是暂时的,独立的QA人员应当具备,因为QC工作也是要遵循过程要求的,也是要被审计过程的,这种混合情况,难以保证QC工作的过程质量。

QA和SEPG,两者基本职责。SEPG:制定过程,实施过程改进;QA:确保过程被正确执行。SEPG应当提供过程上的指导,帮助项目组制定项目过程,帮助项目组进行策划;从而帮助项目组有效的工作,有效的执行过程。如果项目和QA对过程的理解发生争持,SEPG作为最终仲裁者。为了进行有效过程改进,SEPG必须分析项目的数据。QA本也要进行过程规范,那么所有QA中最有经验、最有能力的QA可以参加SEPG,但是要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如果企业的SEPG人员具有较为深厚的开发背景,可以兼任SQA工作,这样利于过程的不断改进;但是由于立法、执法集于一身也容易造成SQA过于强势,影响项目的独立性。

管理过程比较成熟的企业,因为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机制已经健全,SQA职责范围的工作较少,往往只是针对具体项目制定明确重点的SQA计划,这样SQA的审计工作会大大减少,从而可以同时审计较多项目。

另一方面,由于分工的细致化,管理体系的复杂化,往往需要专职的SEPG人员,这些人员要求了解企业的所有管理过程和运作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统筹全局的进行过程改进,这时了解全局的SQA人员就是专职SEPG的主要人选;这些SQA人员将逐渐的转化为SEPG人员,并且更加了解管理知识,而SQA工作渐渐成为他们的兼职工作。这种情况在许多CMM5企业比较多见,往往有时看不见SQA人员在项目组出现或者很少出现,这种SEPG和SQA的融合特别有利于组织的过程改进工作。SEPG确定过程改进内容,SQA计划重点反映这些改进内容,从保证有效的改进,特别有利于达到CMM5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国外的SQA人员为什么高薪就不难理解了,也决定了当前中国SQA人员比较被轻视的原因;因为管理过程还不完善,我国的SQA人员还没有产生这么大的价值。

QA的职责就是确保过程的有效执行,监督项目按照过程进行项目活动;它不负责监管产品的质量,不负责向管理层提供项目的情况,不负责代表管理层进行管理,只是代表管理层来保证过程的执行。

2.3.3SQA和其他工作的组合

有的企业为了更好的监督管理项目,建立了一个角色,我取名为“组织级的监督管理者”,他们的职责是对所有项目进行统一的跟踪、监督、适当的管理,来保证管理层对所有项目的可视性、可管理性。为了有效管理项目,“组织级的监督管理者”必须分析项目的数据。他们的职责对照上图的模型,就是执行“反馈”职能。

QA本身不进行反馈工作,最多对过程执行情况的信息进行反馈。SQA职责最好不要和“组织级的项目管理者”的职责混合在一起,否则容易出现SQA困境:一方面SQA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过程执行者对SQA人员抱有较大戒心。

如果建立了较好的管理过程,那么就会增强项目的可视性,从而保证企业对所有项目的较好管理;而QA来确保这个管理过程的运行。

2.3.5SQA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2.3.5.1计划

针对具体项目制定SQA计划,确保项目组正确执行过程。制定SQA计划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有重点:依据企业目标以及项目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

明确审计内容:明确审计哪些活动,那些产品。

明确审计方式:确定怎样进行审计。

明确审计结果报告的规则:审计的结果报告给谁。

2.3.5.2审计/证实

依据SQA计划进行SQA审计工作,按照规则发布审计结果报告。注意审计一定要有项目组人员陪同,不能搞突然袭击。双方要开诚布公,坦诚相对。审计的内容:是否按照过程要求执行了相应活动,是否按照过程要求产生了相应产品。

2.3.5.3问题跟踪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项目组改进,并跟进直到解决。

2.3.5.4SQA的素质

过程为中心:应当站在过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保证了过程,QA就尽到了责任。

服务精神:为项目组服务,帮助项目组确保正确执行过程。

了解过程:深刻了解企业的工程,并具有一定的过程管理理论知识。

了解开发:对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了解,能够理解项目的活动。

沟通技巧:善于沟通,能够营造良好的气氛,避免审计活动成为一种找茬活动。

THE END
1.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内容: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第三版)而报考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地属于报考的组织设计理论。但是在报考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https://www.233.com/hr/gls/fudao/20140707/094535485.html
1.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自考27.管理过程理论强调( ) 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D.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28.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 ) 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https://m.educity.cn/zikao/61236.html
2.智能管控审判流程节点的实践与探索BPR理论强调以流程为改造对象,聚焦流程最优化目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实现管理的功能集成,其与智能管控审判流程节点事项办理具有同向性。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需管控流程节点事项的确定应做到4个转变:(1)由人工契合向技术契合转变;(2)由判后阶段向整体流程转变;(3)由事项分散向事项集聚转...https://www.yczy.gov.cn/article/detail/2023/03/id/7190482.shtml
3.变革型领导理论10篇(全文)结合本案例和变革型领导的理论, 变革型领导可以激发下属员工的工作动机, 结合员工个体因素, 培养下属员工的工作能力, 通过对组织远景的共同创造和宣扬, 在组织内营造起变革的氛围, 在富有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推动组织的适应性变革, 团结组织内部。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dplj9vr.html
4.理论与实践的“合一”:一个全方位管理学者的创业历程本文希望通过包容的“中国式”理念审视管理学者及其学术工作。笔者十分强调这种理念的优越性,并以此理念阐述了一个学者如何发展一个以研究为中心、各方面平衡发展的职业生涯。相关文献已经讨论过学术领域兴起的过程(Hambrick和Chen,2008),本文在此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学术创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提出一个综合模型,...https://qks.shufe.edu.cn/mv_html/j00002/201903/63a1cf46-9835-4cf0-80ac-5897b08b5ac3_WEB.htm
5.绩效管理HR百科人力资源名词解释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https://www.rsxq.com/baike/701/
6.理论网综合而言,数字化时代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了对学员和教学过程的精准监控,同时注重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智能推荐、在线交流等手段,促进学员与管理者、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朝着更为科学、精细、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全过程管理,既强调对学员学习全程的监管,...https://www.cntheory.com/zydxgjxzxybk/gbjyyj/zdwztj/202403/t20240328_63951.html
7.企业管理实践报告(精选10篇)旧的管理观念一旦进入管理者的潜意识,就容易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清理干净,所以,因地制宜的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度是一个正常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勇气去自己调整或自己否定。 5、公司管理制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责、权、利明晰。因此,作为新建企业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后...https://m.ruiwen.com/gongwen/baogao/794416.html
8.干货来了,10种常见的公司变革管理模型详细解读最新资讯这一模型是最早真正强调变革体验强度的模型之一。一方面,领导者可以利用变化曲线来培养自己的同理能力,了解员工应对变革的心理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员工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一理论,认识到自己在变革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是完全正常的,从而获得安慰。 但它并没有解决如何实施变革的问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并没有将更广阔的情绪反应...https://m.36kr.com/p/dp1735976051162376
9.质量管理体系学习心得(精选16篇)作为一个公司领导,首先要不断更新经营思想,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督促各级领导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理论,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同时还应重视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其次要清楚地确定正确的质量方针、目标,并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贯彻实施;重视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奖惩分明,激发职工重视质量、生产优质产品的...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10114212018_65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