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从现有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是照搬照抄国外或国内其他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少从旅游企业、学生的条件和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等综合因素的需求角度考虑,有的理论学时太多而实践学时太少,有的根据本校的现有教师情况安排课程,因人设课而不是因需设课。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强调理论教学,脱离了酒店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客观实际,缺少专业实用性、实践性。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非常不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陷入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也很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更多的是在校内模拟的酒店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室内操作练习,未到酒店企业的前厅或客房等工作岗位,难以从酒店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缺乏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职业”还表现在缺乏较为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很多专业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我国目前已经出版和使用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还不明显,相当一部分专业教材基本上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的复制,教材观点非常陈旧,并且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训练,没有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例如,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述酒店的产生与发展,酒店的部门组成与工作职责,餐饮及前厅与客房管理的理论和原则,而真正讲述和探讨酒店具体部门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案例很少,很多学生到酒店实习或工作后发现课本的知识用处不大。此外,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前后关系递进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并且很多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
(三)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这些专业素养和经验技能的具备必须依托校内的酒店实训室和校外的稳定的星级酒店企业实习基地来共同完成。而我国现有的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和办学场地狭小等原因,现有的校内酒店实训室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摆台、甩单等模拟练习,而不能进行大的宴会设计、客人住宿安排等实战操作。因此,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训练很难达到酒店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由于多方面的条件所限,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还很不到位,还停留在形式上,诸如聘请酒店的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让学生到酒店参观等,学生只能从中获得较为肤浅的专业认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我国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办学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学校缺乏专门的与企业联系的部门,并且与酒店企业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同时,学校在办学体制及运行方式等方面还不能与酒店企业的要求相对接,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表面上,合作基础比较薄弱,校企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为了培养更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来优化教学。本文的研究是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
2混合式教学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
“前厅服务与管理”是高职森林生态旅游专业(高星级酒店管理方向)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下面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散客接待服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1教学分析
本文作者:张艺山达如罕单位:新疆职业大学旅游与管理学院
大一第一学期,学生主要学习餐饮运作与管理以及厨房食品操作与管理的内容,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大一的学生分为两部分实习,一半在学校的餐厅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一半在厨房的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这两部分学生再互换,大一的学生从进校就开始为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早、中、晚就餐服务,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进餐厅使用学校所发的模拟纸币在就餐后支付,这一大概的过程来自于严谨的系统化教学实训设计。
大二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除了完成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还要轮流担当餐饮或厨房部门的管理岗位,指导大一学生服务过程的投诉处理及菜单设计,此外还要完成一次特色的主题宴会的全程设计及服务管理任务。那么,日常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每天约6小时,上午下午各约三小时,前厅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预定、礼宾、接待、话务中心、夜审、主管的业务,客房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布草、客房清洁、公共区清洁、客服、洗衣房、主管的业务,系统设计的流程与大一学生经历的实训流程一样,这一流程也是模拟真时酒店的工作流程设计的。大三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超强责任性的,尽管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较少的实训内容就是轮流担任总经理的岗位,负责学校钥匙的管理,各部门运作情况的巡视监督等任务。下面我们探讨,如何保障这一实训模式的实施。
1.学院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情况及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与存在问题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国内学习一年,国外高校学习一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旅游专业下设有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专业生源皆来自全国各地,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实际,以素质教育与应用型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以致于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独立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将专科层次的培养计划直接搬过来,导致本科生未能与专科生拉开差距;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认为本科生应该更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本科生,完全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2)实践教学条件
旅游专业在学院内建有1个旅游软件应用实训室(包括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金天鹅酒店操作系统软件、汇锦酒店操作系统软件等);1个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前厅实训室与客房实训室相连);调酒实训室1个,与运动与营养学系共用形体房1个。另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个(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度假村酒店与广西金紫荆国际大酒店),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虽然条件设备与实践基地接近完善,但是专业内校外兼职教师偏多,沟通不多而导致以上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室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得很好,测试考试及格率高,但是参加工作后,伊始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践管理工作。
(3)课程设置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酒店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项目教学的组织
三、怎样实施
1.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项目教学的构建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所包括的项目内容和教学流程,明确项目任务和目标。然后,按人才培养方案选定项目——制定项目在酒店运行流程——项目运行——项目运行中的过程性评价——总结。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想要实习的工作岗位,然后对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定实习项目。项目选定后就要选取适合项目实施的英语教材。把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结合模块的特点和教学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搭配。根据模块任务设定项目内容,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成绩、喜好、性格以及岗位需求分派学生到各个部门。在既定的项目内容和岗位职责上进行教学,教学中能贯穿岗位专业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和英语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在完成项目教学的同时提升了自己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内容,深入了解酒店行业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业务学习能力。
一、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的考核流于形式。
因为酒店管理专业需要设计很多实训的内容,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些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考核方面就难以实现有效化。例如对酒店的前厅服务模块而言,一些高校并不具备酒店前厅的运营软件,因此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是进行模拟对话、填写单据以及礼仪礼节等方面的项目,而没有掌握酒店的前厅服务所需的真正技能。教师在考核学生的过程当中也难以做到严格要求,同时学生也抱着得过且过心理,导致实践考核分数基于教师感性认知而缺乏公平性。
2.教师实践技术的业余化。
二、基于市场需求建设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措施
1.强化基础职业教育。
本文作者:陈慧单位:佛山市顺德中等专业学校经管部助讲
教师的评价对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次小组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都要有及时、具体,且具有鼓励性、指导性的点评。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从是否积极参与、组员之间是否充分交流,工作是否负责,配合是否默契,表达是否清晰,必要的知识点是否均涉及,是否有细节亮点,是否有业务性错误等方面进行。当然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可以结合学生自评和他评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前厅》课程中,60名学生,5人一组,分12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自评分数占5%,教师评分占40%,其余11小组评分也各占5%,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综合算出最后得分,根据分数高低评选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等等,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最后老师还要进行总结,归纳各组活动情况的优缺点,同时启发学生去联想、对比和创新,引导学生去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酒店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教学更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所需。“实践出真知,实训育人才”。只要我们的教育能够从实际出发,坚持“教学与生产服务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现场“做中学,学中做”,师生之间愉快互动,老师能够给予及时、具体、全面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就能够愉快学习,轻松领悟,中职学校也就能够为企业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