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8万余人。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业态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已经与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深度绑定,成为当下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才能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新业态群体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业态如何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2020年11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保就业”指明了方向。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新业态群体就业领导机构
加强政策研究,出台与时俱进、补齐新业态群体短板的政策规定
发挥齐抓共管作用,当好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店小二”
营造良好环境,激发新就业形态群体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要树立新就业形态群体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已成为新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爱岗敬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食其力,在促进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他们和其他劳动者一样值得尊重;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在各自行业和各自领域争当排头兵做出的不平凡贡献,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并纳入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表彰评比行列;要积极推荐优秀从业人员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等人选,让他们和其他劳动者一样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以不断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增进全社会对新业态群体的理解与支持。
(作者系南通理工学院研究员、市老科协副会长、市老干部智库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