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2)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北方的祖先利用黄土层为壁体修建土穴,并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古人类
时期
概述
建始人
距今约200万年
中国已知最早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蓝田人
距今约110万年
北京人
距今70万~20万年
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北京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
人工取火,原始的宗教意识
(1)距今7000~5000年。
(2)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3)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以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的“彩陶文化”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
(4)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5)河姆渡人还是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6)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制造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彩陶、黑陶和印纹陶等。
(1)距今5000~4000年。
(2)代表: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
化。
(1)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
(2)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
(3)女娲和伏羲“蛇身人首”,伏羲画八卦,刻字代替“结绳记事”。
(4)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5)炎帝、黄帝战蚩尤,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6)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担任首领的。
(7)相传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8)中国数学的萌芽期可溯至4000多年前,据战国《尸子》记载:“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这说明当时已有“圆、方、平、直”等形状的概念。
(9)相传早在皇帝和蚩尤作战时,皇帝就首造指南车来辨认方向。
(1)启建立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3)到了夏代,又制定出以阴历正月为岁首的《夏历》,这是现代阴历的起源。
(1)商汤起兵伐夏桀,灭夏建商。
(2)迁都到殷,故称“殷商”。
(3)甲骨文:殷商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演变而来,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4)到了商周时代,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始使用阴阳合历,设置闰月以调整历差。
(5)商代甲骨文的自然数已经使用十进位制,而先秦的八卦学说是古老的二进位制。
(6)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7)商周时期,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1)周武王起兵伐纣,在牧野之战后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西周实行分封制,指定礼和刑。
(3)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时期。
(4)东周的后半期称为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
(5)秦国商鞅变法,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6)金文(钟鼎文、铭文):金文字画丰腴,体势凝重,《毛公鼎》《散氏盘》等铭文是其代表作。
(7)战国时期帛画《龙风人物图》,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
(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
(9)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其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古代神话传说而撰写的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
(10)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主要是哲理散文,以理论为主旨,结构精巧,修辞手法多样,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11)西周末年出现了专供贵族娱乐的艺人——“优”
(12)
《尚书》西周孔子整理成为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
《春秋》春秋编年体
《左传》春秋编年体左丘明以《春秋》为纲,既记言,又记事
①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道、墨、法、阴阳、纵横、兵、杂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春秋时的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③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老子》。战国时期的庄子,著有《庄子》。
④春秋时期的墨翟(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墨子》中。墨子提出
“兼爱”“非攻”“尚同”等很有价值的思想。
⑤春秋时期的孙武(孙子)是兵家的著名代表,著有《孙子兵法》;战国时期的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⑥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学家说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其他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等。
(14)孔子主张德政,“礼”和“仁”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15)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提出“性善论”,注重个体修养;主张施行仁政,强调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反对苛政。
(16)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出“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1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按季节种庄稼,不违农时,修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整套田间灌溉系统,都江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8)战国时期的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19)《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保存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中国又是每一次都拥有记录的唯一国家。
(20)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宿与体系,对后世发展颇具影响。
(21)春秋时,九九乘法口诀成为士人的普通知识,有了分数的概念。
(22)战国时,已发现了磁石吸铁和指示南北的现象,制造了指南器具——司南。
(23)西周及春秋时期,营造了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建筑的一次重大进步。
(24)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25)春秋战国时期,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
(1)秦国于公元前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2)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车轨、度量衡,修万里长城和驰道、直道。
(3)严刑酷法、焚书坑儒。
(4)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6)小篆:秦朝,笔画复杂,形式奇古《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
(7)秦汉时期出现了耦犁与耧车。
(8)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木构架结构技术已发展成熟。石料使用逐渐频繁。
(9)秦汉时期的陵墓形式为“方上”,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10)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上林苑是秦汉时期宫苑的典型代表。上林苑,还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三仙山,树立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1)楚汉之争,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2)西汉初期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从恢复走向发展。
(3)汉武帝还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4)西汉后期,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
(5)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
(6)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汉朝名存实亡。
《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
(8)草书:始于汉初,是隶书、楷书的快写,汉朝的张芝被誉为“草圣”。
(9)楷书:东汉末年,笔画平直,结构整齐,字体方正,既美观又便捷,融艺术与实用一体。。东汉末年的钟繇堪称楷书之祖,他和略后的王羲之合称“钟王”
(10)汉代著名的文学体裁是“赋”和“乐府”。“赋”是汉代最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汉赋名家有枚乘、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乐府诗集》是汉武帝时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骈偶化,即上下两句对仗。汉赋“铺采摘文”,只能诵而不能唱,远离了民歌的传统,因而失去了广泛流传的生命力,但其讲求对仗的形式却被后世的格律诗所继承并发展。
(11)
《史记》
西汉纪传体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位居我国二十四史之首
《汉书》
东汉断代体班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成为后世“正史”的楷模
(12)汉代在南方有了双季稻。在土地上多余的地方还推广轮作制。汉代还有龙骨水车,这是比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西汉晚期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13)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14)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15)东汉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代表作有《伤寒杂病论》。
(16)东汉华佗是位精于外科手术、针灸及内、妇、儿各科的名医,被誉为“神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全身麻醉施行腹腔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造了一套“五禽戏”,是古代健身操,在保健医学上有很高的价值。
(1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公认的较早的黑子记录。
(18)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地动仪。写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运浑天仪》等著作,奠定了我国天文仪器制造的基础。
(19)西汉时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修订的《太初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法。
(20)西汉的《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还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
(21)东汉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22)西汉时期,古人用丝絮制成薄片,叫作“絮纸”,这是我国造纸术的萌芽。
(23)汉时期,蔡伦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24)两汉人民首创“井渠”(坎儿井)法,这是在旱地采用的节水技术。
(25)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26)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
(27)东汉末年,张陵倡导五斗米道,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并亲自作《老子想尔注》解释《老子五千文》。
(28)东汉时釉陶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陶器开始向瓷器过渡。
(1)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三国鼎立。
(2)三国时期吴国的曹不兴是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
(1)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
(2)东晋偏安江南,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对峙。
(3)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四个小王朝,称为南朝。
(4)北方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不久又分别被北齐与北周所取代,史称北朝。
(5)行书:东晋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被后人称为“二王”,对后世书法影响甚大。
(6)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出现。
(7)东晋时的顾恺之专擅人物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大。“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徐干、阮瑀、应瑒、陈琳、刘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9)东晋的陶渊明是第一位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人”。谢灵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大量写作山水诗的作家。
(10)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辞》,分别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1)中国古代小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和笔记体小说极有特色,代表作是干宝
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13)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皇甫谧总结了前代针灸疗法的经验,著成《针灸甲乙经》,这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14)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大明历》和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历法
(15)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他还准确地提出了球体积公式的推算原理,被称为祖氏原理。
(16)魏晋时,纸张已普遍使用,成为我国的主要书写工具。
(17)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地学史上最系统、最完备的水文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地理学价值。
(18)魏晋南北朝时期,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19)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1)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
(2)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开凿南北大运河
(3)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
(4)隋唐时期,陶瓷业也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唐三彩是其标志,它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而得名,是我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精品。
(1)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
(2)武则天改唐建周。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玄宗后期,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5)唐朝的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有“张癫素狂”之说,两位均有“草圣”之誉。张旭的狂草作品有《古诗四帖》等
(6)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与元代的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7)行书: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也是书法史上的名篇。
(8)初唐的阎立本,专擅人物画,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等。
(9)中唐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风格奔放,注重线条笔法,有“吴带当风”之誉,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10)山水画隋唐时开始独立成画,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展子虔的代表作《游春图》就是其中的杰作。
(11)王维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奉为文人画的始祖。
(12)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李贺、刘禹锡等都是著名诗人。
(13)唐代散文也很有成就,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14)唐代宫廷专门设立“梨园”作为训练艺人的场所
(15)唐朝产生了传奇小说,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16)唐朝出现了筒车和曲辕犁。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他本人被尊为“茶圣”。
(17)唐太宗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医校,比欧洲早200年。唐政府组织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
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18)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总结了前代医家的医学理论和治疗经验,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其本人被尊为“药王”。
(19)唐代和尚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他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
(20)隋唐时,造纸手工业遍及全国,造纸的原料扩大到用藤和桑皮等。
(21)唐代宣州造的宣纸,非常适用于写字、作画、印书。
(22)雕版印刷术是在古代刻石和印章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唐朝日臻成熟,开始大量印刷书籍。刻印于868年的《金刚经》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23)唐代名医、炼丹家孙思邈在他的书中提出将硫磺、硝石、木炭制成药粉用以发火炼丹的配方,这说明最迟在唐初就已经发明了火药。
(24)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在军事上运用
(25)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木、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适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木构架技术的标标准,木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
(26)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
(27)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
格庄重朴实。
(28)唐朝,“以山为陵”,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
(29)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五代十国
(1)“五代”是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南方的前蜀、吴、吴越、南平、楚、闽、南汉、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
(2)五代与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词”,其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的柳永、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等。
(1)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建立了宋朝。
(2)燕云十六州被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占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占据。
(3)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势力联合北宋灭辽,后来金又灭北宋,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4)赵构在江南偏安立国,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5)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的主要成就也体现在行书上,人称“宋四家”。
(6)北宋时的画院日趋完备,“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之中,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
(7)山水画名家是李成、范宽、郭熙等,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是黄筌和崔白,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北宋民俗画推向了高潮。
(8)宋徽宗赵佶擅长工笔山水和花鸟。
(9)苏轼、文同的墨竹皆以意趣为长,米芾、米友仁父子则善于运用水墨横点,以表现烟雨迷蒙的景象,被称为
“米点山水”。
(10)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号称“南宋四家”。
(11)宋金时期产生了“杂剧”,包括各种滑稽表演和歌舞
(12)南宋时在浙江和温州产生了“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是一种由歌、念、诵、舞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南戏中的《王魁》《赵贞女蔡二郎》剧目家喻户晓
(13)
《资治通鉴》北宋编年体司马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14)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将儒学改造成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15)北宋医学家王惟一主持监制了两具刻有经脉腧穴的针灸铜人,作为针灸的教学考试之用。
(16)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早300年。
(17)宋代苏颂等人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和报时装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的一套动力装置“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18)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
(19)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其数量、质量达到了高峰。
(20)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1)宋代曾公亮等人所编著的《武经总要》中记载了最早的火药兵器,还列有三种火药配方。
(22)南宋时期,射击性的管形火器也被发明制造出来,如突火枪,这些火器实际上是现代枪炮的前身。
(23)北宋时期,出现了以人工磁化金属法制造的指南鱼和指南针。沈括曾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发现了磁偏角。
(24)南宋时,人们又把磁针安在刻有方位的罗盘上,使用更为方便。
(25)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当时数学、气象、地理、地质、物理以及冶金、机械、
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科技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6)宋代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出现总结建筑经验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
(27)现存宋代的建筑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其建筑特征是: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28)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
(30)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时期。其中以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最为著名
(1)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消灭西夏、金、大理和南宋。
(2)元朝设行省制度统治全国,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3)元代文人画盛行,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画家有赵孟頫和“元四家”
(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
(4)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
头马上》等。
(5)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综合性农学巨著。
(6)金元时期,出现了各有创见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大医学流派,他们被称“金元四大家”。
(7)元朝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9)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使拣字、排字、印刷都得以完善;随后又有了锡、铜活字,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印刷事业的发展。
(10)元朝的元大都按照汉族传统都市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长安城以来又一个规模巨大、规划完整的都城。进一步发展了各行各业的作坊、店铺和戏台、酒楼等娱乐性建筑。
(11)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江西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12)元代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1)朱元璋建立明朝,废除丞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和地方设三司等措施,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
(3)明朝中期以后,宦官专权,特务横行,吏治败坏,明朝走向衰落。
(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
(5)明代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派,以董其昌、陈继儒为代表的松江派等
(6)明代花鸟画派有以徐渭、陈淳为首的“水墨写意派”,以周之冕为代表的“勾花点叶派”;较有特色的人物画家是陈洪绶,代表作有版画《九歌》《水浒叶子》等。
(7)明中叶,南戏发展成为传奇戏,并出现各种不同的声腔,其中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对后世戏曲具有深远影响
(8)明清是小说创作的高峰期。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
(9)明代王明阳继承了宋代陆九渊“直探本心”的主张,强调知行合一。
(10)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11)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前代药物学进行了全面总结,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翔实的药物学著作。
(12)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详细记录总结了各地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明朝徐弘祖与王士性都是足迹几乎踏遍全国的旅行家。徐弘祖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熔岩地貌的人,他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的地理著作。王士性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三部地理著作。
(14)明清时期,明朝由于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明代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民间建筑也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瓦的生产数量质量均超越过去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16)明末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园冶》,并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17)明清时期的陵墓样式为“宝城宝顶”,即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
(18)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二)清
(1)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2)击败沙俄,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
(5)清代早期,“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
(6)江南有以石涛、朱耷(号八大山人)为代表的遗民画家。
(7)清代中期,在扬州出现了以金农、郑燮为代表文人画派“扬州八怪”,追求个性,力主创新,对近现代的绘画影响极大。
(8)清代,各种声腔所代表的地方文化争奇斗艳,形成了昆腔、高腔、柳子腔、梆子腔、皮黄腔五大声腔体系
(9)清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后,博采众长,形成了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京剧。京剧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有1300多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有《四郎探母》《武家坡》《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等
(10)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11)清朝于1723年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数字中的知识
一: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人还是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启建立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秦国于公元前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甲骨文:殷商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演变而来,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三国时期吴国的曹不兴是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离骚》。这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古代神话传说而撰写的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东晋的陶渊明是第一位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人”。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大量写作山水诗的作家。
《尚书》成为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位居我国二十四史之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成为后世“正史”的楷模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丝绸享誉世界。
西汉晚期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皇甫谧总结了前代针灸疗法的经验,著成《针灸甲乙经》,这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唐太宗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医校,比欧洲早200年。
唐政府组织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早300年。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前代药物学进行了全面总结,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翔实的药物学著作。
《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保存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中国又是每一次都拥有记录的唯一国家。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公认的较早的黑子记录
唐代和尚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
相传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西汉时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修订的《太初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法。
西汉的《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还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东汉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他还准确地提出了球体积公式的推算原理,被称为祖氏原理。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地学史上最系统、最完备的水文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地理学价值。
徐弘祖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熔岩地貌的人,他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的地理著作。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海域,是中国第一大群岛,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
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全长6300多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西湖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喀斯特湖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既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
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中国最深的湖泊。黄果树瀑布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
壶口瀑布有“天下黄河第一壶收”景观。
诺日朗瀑布位于四川省九寨沟,是大型钙华瀑布之一,是我国最宽的瀑布。
钟繇、王羲之合称“钟王”
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有“张癫素狂”之说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被后人称为“二王”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王士性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三部地理著作。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每一季有三个月,以孟、仲、季来表示。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江南三大奇石”: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竹素园的绉云峰。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掩,二是隔,三是破。
雁荡山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自西向东分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条大江的源头。
四:
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与元代的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四个小王朝,称为南朝。
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的主要成就也体现在行书上,人称“宋四家”。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号称“南宋四家”
金元时期,出现了各有创见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大医学流派,他们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
清代早期,“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
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以上四部小说统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望、闻、问、切“四诊法”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属于表扬的谥号有文、武、昭、穆等;
属于贬义的谥号有厉、灵、幽、炀等;属于表同情的谥号有哀、怀、愍、悼等。
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
蓝天、阳光、沙滩、海水(4S,即Sky,Sun,Sand,Sea)被称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历史上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四大名泉是:镇江中冷泉、庐山谷帘泉、北京玉泉、济南趵突泉。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江西鄱阳湖与湖南洞庭湖、江苏和浙江相邻的太湖、江苏洪泽湖、安徽巢湖并称我国五大淡水湖。
“奇峰、幽谷、秀水、深林、溶洞”被称为武陵源“五绝”。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称为“九寨沟六绝”
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徐干、阮瑀、应瑒、陈琳、刘祯)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唐代散文也很有成就,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八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症候。
春秋时,九九乘法口诀成为士人的普通知识,有了分数的概念。
引号与书名号:
金文(钟鼎文、铭文):《毛公鼎》《散氏盘》等铭文是其代表作。小篆:《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
隶书:《衡方碑》《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
草书:始于汉初,是隶书、楷书的快写,汉朝的张芝被誉为“草圣”。唐朝的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有“张癫素狂”之说,两位均有“草圣”之誉。张旭的狂草作品有《古诗四帖》等。
楷书:东汉末年,笔画平直,结构整齐,字体方正,既美观又便捷,融艺术与实用一体。。东汉末年的钟繇堪称楷书之祖,他和略后的王羲之合称“钟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与元代的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行书:以简易为宗旨,实用性强,便于流行,东晋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被后人称为“二王”,对后世书法影响甚大。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也是书法史上的名篇。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沛、蔡襄书法的主要成就也体现在行书上,人称“宋四家”。
战国时期帛画《龙风人物图》,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
东晋时的顾恺之专擅人物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初唐的阎立本,专擅人物画,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等。
中唐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风格奔放,注重线条笔法,有“吴带当风”之誉,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展子虔的代表作《游春图》就是其中的杰作。
王维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奉为文人画的始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北宋民俗画推向了高潮。
苏轼、文同的墨竹皆以意趣为长,米芾、米友仁父子则善于运用水墨横点,以表现烟雨迷蒙的景象,被称为“米点山水”
明代花鸟画派有以徐渭、陈淳为首的“水墨写意派”,以周之冕为代表的“勾花点叶派”;较有特色的人物画家是陈洪绶,代表作有版画《九歌》《水浒叶子》等。
西周末年出现了专供贵族娱乐的艺人——“优”。唐代宫廷专门设立“梨园”作为训练艺人的场所。宋金时期产生了“杂剧”,包括各种滑稽表演和歌舞。
南宋时在浙江和温州产生了“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是一种由歌、念、诵、舞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南戏中的《王魁》《赵贞女蔡二郎》剧目家喻户晓。
京剧中广为流传的有《四郎探母》《武家坡》《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传统京剧进行改编,编演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新剧目。
中国古代小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和笔记体小说极有特色,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唐朝产生了传奇小说,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春秋时的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老子》。战国时期的庄子,著有《庄子》。
春秋时期的墨翟(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墨子》中。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同”等很有价值的思想。
春秋时期的孙武(孙子)是兵家的著名代表,著有《孙子兵法》;战国时期的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学家说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其他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等。
孔子主张德政,“礼”和“仁”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提出“性善论”,注重个体修养;主张施行仁政,强调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反对苛政。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出“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将儒学改造成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明代王明阳继承了宋代陆九渊“直探本心”的主张,强调知行合一。陆羽被尊为“茶圣”。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即“天人合一”,用构成万物的“气”,把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认为“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东汉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代表作有《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佗是位精于外科手术、针灸及内、妇、儿各科的名医,被誉为“神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还创造了一套“五禽戏”
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总结了前代医家的医学理论和治疗经验,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其本人被尊为“药王”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新君即位,于
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一)乡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称为“大比”。因考期在秋天,故又称“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生员(又称
“庠生”,俗称“秀才”),考取者称“举人”,已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在京师的贡院举有。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个春天举行,故又称
“春闱”,也称“礼闱”。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主试的考试,地点在紫禁城的保和殿,考策问,亦称“廷试”。殿试按成绩分为“三甲”(三等):一甲:取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三人同称
“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上出身”;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唐代王维在辋川别业中养鹿放鹤,以寄托“一生几经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解脱情趣。茶叶、咖啡与可可现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
西湖龙井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说
太湖碧螺春原名为“吓煞人香”。后经康熙皇帝改名为“碧螺春”祁门红茶国外誉为“祁门香”
安溪铁观音俗称“观音韵”
君山银针芽身金黄,称为“金镇玉”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
茅台酒还是许多重大外事活动的见证人,因而被誉为“国酒”,“外交酒”
泸州老窖特曲酒以“醇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啤酒素有“液体面包”的美称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绿、褐色为基本釉色,它以造型生动、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现代最著名的“瓷都”是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并称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烧造历史最为悠久,位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之美誉龙泉青瓷具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
“哥窑”青瓷素有“紫口铁足”之称宜兴紫砂器享有天下“神品”之称
淄博雨点釉瓷又名油滴瓷,曾有“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珍”之说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成为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东海县水晶的储量、产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素有“水晶之乡”“水晶王国”之称、双面绣《猫》是苏绣现代作品的代表作
湘绣以狮、虎为代表作,有“苏猫湘虎”的说法
粤绣的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代表作有《百鸟朝凤》。
蜀绣代表作有《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熊猫》座屏和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作品《美蓉鲤鱼》
台湾珊瑚有“珊瑚之乡”的美称。
清乾隆年间定玉雕为“扬州八贡”之一,供宫廷享用,如《会昌九老图》《大禹治水玉山》等均为当年扬州玉雕珍品恒山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中岳嵩山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徐霞客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庐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武陵源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称。
黄龙有着“圣地仙境,人间瑶池”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写照。
武夷山人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五大连池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雁荡山:“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
青岛海滨:“青山、碧海、绿树、红瓦”
厦门位于福建东南沿岸,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三亚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热带海滨风光。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以雄伟险峻著称,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壶口瀑布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
钱塘江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
泸沽湖有“高原明珠”的美称。纳木错被称为“天湖”
诺日朗瀑布多级下跌,崖顶与崖壁上长满繁茂青翠的树木,水流丛林木中穿流下泻,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奇观。
福州市区温泉群占地5平方公里,有“温泉城”之称。四川卧龙以“熊猫之乡”享誉中外。
香港由香港、九龙、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离岛组成,素有“东方明珠”之称。
澳门是自由港,经济长期以来以博彩业为主,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有“东方蒙特卡洛”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