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古籍,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有字的商周甲骨、青铜器、石刻等都不具备“古典装订形式”,也没有流通功能,因而不能算作古籍。最早的古籍形式应该是简帛,此后有纸写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等多种形态。所谓古籍整理,“是对原有的古籍作种种加工,而这些加工的目的是使古籍更便于今人以及后人阅读利用”。中国古代的古籍整理工作,主要有校勘、辑佚、辨伪、注释、评点、序跋、目录等方式,而以校勘、注释为核心。若以文献载体、制作方式而论,则可以划分为简帛时代、纸写本时代、印本(含刻本、活字本、石印本)时代。

简帛时代

据史料记载,周宣王时宋国大夫正考父曾经“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经过正考父的校勘,《诗经·商颂》十二篇的篇次得以纠正。春秋后期文化下移,九流百家兴起,诸家藏书丰富,各有著述,古籍整理工作亦逐渐兴起。简帛时代规模较大且影响深远的古籍整理工作,当推孔子校订“六经”和刘向父子对国家典籍的整理。

孔子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曾经对官府所收藏的重要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进行校勘整理,或删定篇目,或调整次序,或勘定文字,甚至直接笔削修改,进行哲学化的阐释,并用以教育弟子。《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后代儒家学者十分强调孔子“笔则笔,削则削”的工作,因而说孔子“作《春秋》”“作《易传》”,甚至说孔子“作‘六经’”。其实,孔子的工作是有文本基础的,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的古籍整理,并不是空无依傍的创作。“六经”除了《乐经》已经失传,其余“五经”皆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

对古籍的注解与阐释,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孔子之后,“《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降至汉代,言说益夥,并且形成了传、记、说、故、训、解、解诂、章句等多种训诂方式。仅《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易》学著述,就已经多达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汉代经学昌盛,家法、师法谨严。其中古文经重视文字训诂,而今文经强调义理发挥,互相攻讦。东汉大儒郑玄打破今古文经学壁垒,遍注群经,集两汉经学之大成。其《毛诗传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被完整地保存于“十三经注疏”中,成为汉代文献注释的标志性成果。

纸写本时代

西汉人发明了纸张,较为粗糙,经过东汉蔡伦的改良而逐渐得以流行,出现了一段简帛与纸张混用的时期。东晋桓玄下令废除竹简,古代典籍才正式进入纸本时代。纸张成本低廉,书写容易,携带方便,大大促进了图书文献的生成、传播、整理和普及。纸写本时代的古籍整理,以文献注释的成就最高。

两汉时期的古籍注释,已经从儒家经典扩展到子书、史书和诗文,如高诱《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应劭《汉书集解音义》等。六朝至唐初,出现了所谓的“四大名注”,即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唐李善《文选注》。当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初孔颖达领衔编撰的“五经正义”。

南朝梁萧统编纂《文选》三十卷,收录先秦至梁代诗文名篇七百余首,颇具鉴裁。隋唐之际形成“文选学”,对《文选》的研习、注释、模仿蔚然成风,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李善《文选注》六十卷、五臣《文选注》三十卷。前者征引富赡,内容广博;后者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唐中期至北宋,五臣注流行;两宋之际,李善注又受到青睐。在刻本时代,除了单独的李善注、五臣注之外,还出现了五臣-李善注、李善-五臣注之类的拼合本,风靡宋元明清四代。

印本(含刻本、活字本、石印本)时代

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致力于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学者,成果丰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南宋朱熹的经典注释和岳珂的古籍整理与刊刻。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并,撰写《四书章句集注》二十六卷。该书摒弃唐代孔颖达等“五经正义”注疏烦琐的弊端,代之以清通简要、义理深刻的风格,成为南宋理学的代表性著作。明清以后的科举考试命题,大抵出自“四书”“五经”,而“四书”题皆以朱熹此书为准绳,影响巨大而深远。

岳飞之孙岳珂是南宋著名官员、藏书家。他设立相台家塾,对“九经”“三传”等儒家典籍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刊刻。与陆德明不同,岳珂使用版刻书籍(而不是写本)进行校勘。他以家塾所藏各种旧刻,“并兴国于氏、建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疏、建本有音释注疏、蜀注疏,合二十三本。专属本经名士,反复参订,始命良工入梓”。态度极为认真,搜罗版本空前齐备,并且延聘专家进行校理,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等,皆罗列条目,详审而精确,后世推为善本。中国古代的校勘学、版本学、刊刻学,自此确立。

元明两代的古籍整理相对萧条,成果不多,但也出现了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凌稚隆《史记评林》、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毛晋《六十种曲》等重要成果。降至清代,文字狱严酷,古籍整理却进入了鼎盛时期。经部如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陈奂《诗毛氏传疏》、焦循《孟子正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郝懿行《尔雅义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史部如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王先谦《汉书补注》,子部如郭庆藩《庄子集释》、孙诒让《墨子间诂》、俞樾《诸子平议》,集部如王夫之《楚辞通释》、王琦《李太白集注》、仇兆鳌《杜诗详注》、彭定求《全唐诗》、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丛书如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等,荦荦大观。

印本流行的时代,写钞本形态也没有完全退出,有时还会发挥巨大作用。清代乾隆年间由纪昀主持,耗时十余年编成的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因卷帙太大,未曾刊刻,只是抄写了七套,分藏于“北四阁”和“南三阁”,如今尚存文渊阁本、文溯阁本、文津阁本、文澜阁本,凡四套。《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中国传统古籍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清点、整理和总结。陆续参与其事的官员、学者竟有三百余人,他们从一万多种图书中选择大约三千五百种,进行细致的校勘、整理,并撰写提要。纪昀汇总各书提要并加以润色、修改,而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包括四库著录书提要三千四百余篇,四库存目书提要六千七百余篇,并且各部、各类之前都有部类概说,体大思精,纲举目张,是中国古代官修目录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既有体现国家意志的官方行为,如西汉刘向父子校勘、整理国家图书,唐代孔颖达等撰写“五经正义”,清代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等;也有反映个人兴趣的私人校理、注释与阐发,如孔子整理“六经”并用于教育子弟,宋代岳珂校勘、刻梓“九经三传”,清代学者对古代经典著作的辑佚、辨伪、注释、评点、考证等。古籍整理的方式多样,涉及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出版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为现当代的古籍整理、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THE END
1.中国戏曲的经典剧目《赵氏孤儿》十八世纪曾引起欧洲许多伟大艺术...5、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哪一个? 答案: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 6、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 答案: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写了60多个剧本。 7、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什么? https://gd.huatu.com/tiku/2658931.html
2.公基(6.1)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B.《汉书》C.《诗歌总集》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http://deyang.offcn.com/html/2013/06/624.html
3.论病历档案的重要性及其科学管理我国历代虽有大量的医案记载,但主要保存在各种医学著作之中。明代以前,已有医案专著出现,但数量甚少,且较简单。从明代起,医案专著明显增多。如1552年由江灌② 搜集编撰的《名医类案》是一部资料空前丰富的医案专著。他用二十年时间,把历代医家的验案以及经史百家文献中所记载的较重要的医案进行收集总结,分类编排,并...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456.html
4.美术概论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4、【判断题】《古画品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绘画理论著作。()5、【判断题】油性颜料是中国画的主要颜料为主。()1.17中国绘画中的的色彩观(上)1、【单选题】绘画“大抵精于设色,浓艳如生”的人是()。 A、汤垕 B、徐渭 C、韩熙载 D、边鸾2、【单选题】以下哪个机构收藏了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http://zunyi.ehqc.cn/ask/61_91.html
5.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政党制度的最高原则,基于共产党的领导在我国的极端重要性,它形成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最高原则。 【考生注意】这也是一个固定的知识点,必须记住。 20.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
6.精华区文章阅读虽然孔子未尝以善恶论性,但孔子之后的孟子主性善,而苟子主性恶。 贾谊生于孟荀之后,且是苟子的再传弟子,所以他必然要对人性是善是恶的问题有所表示。 从现存的贾谊著作看,尽管贾谊是苟子的再传弟子,但是他却明确表示过不赞成性恶论。他在谈到秦国的社会风俗和教育内容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其(指秦--引者)俗...https://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literal.faq%2FPeople%2Fban%2Fzhengzhi%2Fchina%2F3%2Fhan%2Fjiayipingzhuan%2FM.1147816406.E0
1.中国古代的第一部史书是哪一本它记录了什么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其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献。这些文献不仅仅是文字记载,更是对过去时代生活、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一种反映。其中,最早且影响深远的是《尚书》,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编纂成文的史书。 《尚书https://www.aceya.cn/li-shi-gu-shi/526165.html
2.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法医学著作是。()B. 腐败、陈旧性生物检材,残存的 DNA 分子含有长度 300bp 的 STR ,可能分型 C. 骨骼、牙齿和烟头等检材可能分型 D. 石蜡包埋的组织块不可能作出 STR 分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如何正确提取、保存和送检法医学物证检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我国最早的兽医著作是? A. 《神农本草...https://www.shuashuati.com/ti/c4189a4b1b3d4a608055df11a5f226d2.html?fm=bdbdse83547a73cb32f505a32c9462084c71c
3.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备考习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答案:E 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https://www.oh100.com/kaoshi/yishi/tiku/278773.html
4.人事行政岗位面试+笔试题(开卷闭卷20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汉书》 C.《诗歌总集》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https://yjbys.com/mianshi/mianshiwenti/34653.html
5.云南省首届彩云杯知识竞赛题答案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25.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 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 D《 葬花吟》 26.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https://www.unjs.com/z/11266.html
6.幼儿综合素质9学生看蚂蚁唱歌,老师呵斥体现了幼儿什么特性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尊重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追求学术成绩,忽视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文章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融入公平、尊重和理解的教育理念。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97523
7.历史地理学(精选十篇)2、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 3、不仅是我国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 4、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是东晋 撰写。 5、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专著是,其作者是北魏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b3t574.html
8.教育历史人物著作8篇(全文)21、康德:“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2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五段教学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hec9ndm.html
9.《农桑辑要》: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史鉴——中央纪委国家...《农桑辑要》: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我国先秦时期官修的《礼记·月令》包含着农业的内容,虽然不是真正的农书,但可以看作是官修农书的起源之一。唐朝的《兆人本业》则开创了政府官修农书的先例,载农俗四时种莳之法。但遗憾的是,这部著作已经失传。https://www.ccdi.gov.cn/lswhn/shijian/202401/t20240111_321536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