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的因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制度性因素
由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也不相同。在我国,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制度的确实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1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确实导致企业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缺乏必要的制度作为风险控制的约束性因素,必然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无从下手或者缺乏必要的依据,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不利于财务人员及企业的监督管理。
2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监督机制无法运行,从而严重影响财务运行安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缺乏必要的引擎支援以及后备力量约束,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确实或者无法运行。监督系统的消失使得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各种财务运行风险相应增加,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增高,发生财务运行事故比例增大。
3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和财务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整体管理数据的可信性降低,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风控监督,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也大大降低。进而导致整个企业财务系统数据失真,影响企业的外部信誉度,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度降低,阻碍企业发展。
建立符合企业状况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要求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将有利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及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层及企业决策层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认识和对于其基本知识的了解。
二、人员素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弱,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可以保证企业在财务运作过程中尽量规避及方案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转秩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再加之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使得整体上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尤其是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财务运行风险性的增加。
1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威胁,其中资金运行威胁尤为严重。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工作便利,中饱私囊,严重威胁企业资金运行安全。由于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导致的财务信息不透明及财务数据准确性降低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使得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2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执行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流程。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有意识的去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缺乏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导致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处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乏力的状况,这就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隐形风险。
3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进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水平必然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中财务问题的处理以及应对变化的市场情况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需要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配置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财务人员成长机制,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强对于高水平财务人员的引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引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梯队,保障财务人员的供给质量。
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和内部晋升机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符合企业要求和具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而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素质水准。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日常风险防控培训和引导,树立其对于风险防控工具的利用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专门督导人员,及时提醒和纠正其工作失误及问题,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控制意识。
三、结语
我国企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和成长期,再加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只有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财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漏洞和不足。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监控稳定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因素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运作均是在大的经济背景当中,必然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其财务健康程度和财务困境风险是否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就需要首先通过理论层面的假设论证和分析。
二、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选取我国非ST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将该公司前一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数据分析对象,并选取该公司的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作为预警指标。财务变量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成长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比率,非财务变量则为消费者物价指数、GDP增长率和M1年度增长率、加权平均一年其贷款利率。综合面板数据,以面板Logit模型作为分析和计算模型。经过模型估计结算,最终得出了非财务变量中的实际GDP增长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
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有效策略
(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卢永艳.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05:53-58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内涵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的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伴随财务活动运行全过程的,包括资金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是针对整个系统中面临的潜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的全程伴随管理。第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并分析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为主体目标实现提供保证。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复杂陛。企业财务风险既受市场外部环境的原因的影响也有企业经营者内部的原因。风险管理面临的不确定}生因素复杂多变,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有的容易预测,有的难以发现,这就使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为―项复杂的工作。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我国企业施行风险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改变。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和文化价值结构急剧更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加剧烈,企业面临的选择与风险越来越复杂。同时,国际资本尤其是直接投资方向已呈现出多元化、交融化和扩散化的趋势,使得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以适应国际竞争中风险扩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加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项必然要求。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在竞争环境越加激烈的情况下,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就意味着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财务活动一直在风险环境中运行的,风险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财务运行的各个环节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优化控制管理,科学采取预防性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质量,保证企业经济收入的稳定。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常常面临着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回收保障不足以及对收益分配的不科学等问题,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资金周转不畅通以及发展决策导向性不强等情况的发生。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推进企业健康发展。首先,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使企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开拓新市场,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更大发展。其次,风险管理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适应世界新技术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因此为了在实践中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降低损失,必须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外界因素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于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是造成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外部原因,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不但包括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包括债务人死亡等所带来的无法收回款项的风险。社会环境因素则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会产生物价震荡、成本变动等情况,从而影响到企业利润,甚至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
2、企业决策失误。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当前,依靠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为主的企业决策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从而使企业容易忽略规模扩张与加强自身管理的配套建设,难以适应市场弹性变化和多元化生产经营与投资结构的协调和控制,致使决策失误频频发生。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所导致的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此外,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对外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从而产生巨大的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强化科学决策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3、经济运行的客观体现。经济运行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性的内在特征,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是经济运行的客观体现。例如企业财务运行的筹资过程,需要企业以偿债付息和承担负债经营的风险为代价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然而负债经营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倘若企业资金流动性弱、资产变现能力不强,常常会致使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引发潜在的财务风险,
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4、企业自身建设的缺陷。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诸多,既有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自身建设的缺陷。第一,企业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潜移默化的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活动之中。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视不足。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对风险能力不足,都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第二,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资金的管理和分配不科学,致使企业抗拒风险的能力较弱,资金周转不灵,资源配置不优,从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第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和权益的比例结构失调,协调制衡作用不足。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手段,以及拓展财务风险控制手段,提高企业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努力使财务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意识形态的进步是应对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大潮流下处处潜伏着的各种风险对企业运营影响巨大,企业多元化发展方向更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重要性,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深化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内部职能,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有机配合。此外,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还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内部凝聚力,创造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防范风险的良好氛围。
2、建立财务风险顸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企业通过库存物资、资金收支结余、资产变现率、坏账金额等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经营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圃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识别的财务分析过程。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管理者可以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发现根源,预先准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因此,企业要确立适合自身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分析机构,现场实地观察企业生产运营和业务发展等具体情况,通过总资产净现率、现金流量预算、预期未来收益、销售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分析指标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防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想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认真分析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找出当前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1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1.1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中,受各种难以预测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难以确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风险和广义风险两种情况,狭义的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被称为举债风险,是指企业在举债过程中为企业的财务带来不确定因素,举债会为企业带来很多流动资金,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还债负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收益率和贷款利率不确定,企业的收益率有可能低于借款利率,从而引起风险,这种风险和企业的借款规模有关系,规模越大,则风险越大,如果负债过大,企业到期不能还款,就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受环境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分析,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风险、结算风险、存货风险等几种风险。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
1.2.2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财务风险即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不产生,财务风险的发生是随机的,同时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确定的,因此,企业要尽量严防财务风险的产生,在保证预期收益的前提下,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
1.2.3复杂性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市场外部环境因素、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可预测的原因、不可预测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各种因素,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1.2.4损益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则收益越大,风险越小则收益也越低,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企业的承受能力差,就会对企业的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2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竞争有直接影响。良好的财务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内控质量,提高企业的利润,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财务管理还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活动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并且变化多、不确定性强,任何一种外部环境的改变都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财务决策只能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只有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3.2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差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购买能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源流动性有很大的关系,资产流动性越差,则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资金;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资产能在不损失的前提下,快速变成现金。造成资产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有存活积压、资金匮乏、三角债严重等,如果企业的资产变现率低,就很有可能引起财务风险。
3.3企业缺乏盈利能力
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要想拥有良好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就需要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得利润,保证现金能长期、稳定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基础就越强,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发生财务风险的现象就越小,当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差时,就很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4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4.1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比较差
财务风险和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涉及到财务活动,都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要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监控。但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过于注重企业生产,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加上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进行财务核算,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
4.2没有针对性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存在问题,出现资产负债率高的现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成本比较高,投资项目不太明确,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比较差,导致出现财务风险后,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危害。
4.3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5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的措施
5.1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企业所有部门的责任,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宣传工作,提高各部门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5.2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5.3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并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从而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补救措施,当发生财务风险后,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5.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risk)一词来自于17世纪的欧洲,经过400多年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风险”已成为人们认识事物重要的内容和观点,尤其是经过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1世纪正在经历的全球金融危机,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刻。“风险”正使人们由“狂热”到“冷静”再到“理智”,“风险”使人类在处理事物的发展时更加成熟。财政也是有风险的,赤字巨大,入不敷出,冰岛差一点走上了破产之路,希腊和意大利政府也正因为巨额赤字而岌岌可危。我国长期使用财政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否也存在风险呢?从审计署历年公布的审计结果看,无论是最初的“预算审计”还是后来“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的财务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收入、支出、国有资产使用等方面,如何减少这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以及降低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预算风险值得研究和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是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管理中的风险有多层含义:一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好也可能坏;二是指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损失可能有也可能无;三是指偏差,即偏离预定目标的现象,其中主要指不利差异。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组织目标,它不涉及筹资、负债、盈利等问题,其非营利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财务资源的依法取得和使用,而不是净利润或每股收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应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它与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一定区别,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
财务风险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频生的因素较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只要按法定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即使出现财务风险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关,可以说风险意识淡薄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2)部门的责权利不十分明确。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其组织的目标不是为了增加组织自身的财富,也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使得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评价。因此,从财务层面讲,部门的责权利不明确,会产生许多风险,如预算执行无法合理规范,预算资金支出结构异化,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力下降,资金使用无绩效等。
(3)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很多单位内部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系统财务资源取得较为复杂,其内部各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上级主管单位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且资产的安全完整无法得到保证,而内部混乱的财务关系也极易导致系统内各单位的财务风险。
(4)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资产闲置、设备利用率低,从而给国家财政资金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此外,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科学,超支严重,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等因素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累积并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如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我们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研究和分析。
1.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定位
一切风险管理都有一个管理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也有自己的目标,它与企业追求盈利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本质的区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即实现资金使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它是进行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决定着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向。
(1)战略目标。基于自己的特殊使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满足社会公众服务的需要。
(2)运作目标。有效和高效地利用公共资源,确保预算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
(4)报告目标。及时准确编制和提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报告,并保证报告的可靠性。
2.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权责制衡原则、预见性原则和效益原则,不能简单套用企业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来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1)整体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全面地看待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的回报水平、外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收益,权衡利弊,即权衡风险与收益,制定总揽全局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2)全员参与原则。行政事业单位活动各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重大财务风险,所以应该在全体成员中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处理风险,防止产生重大财务风险。
(3)权责制衡原则。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除来自外部环境之外,还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因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能够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避免决策和执行“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及其引发的财务风险。
(4)预见性原则。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和发生要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环节要事先设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力求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从风险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及时有效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5)效益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财务管理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因而也应重视资金使用的绩效问题,争取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域的划分
风险管理理论告诉我们,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首先要划分风险域,以便落实控制与防范责任。风险域是指风险因素引起风险发生的范围。
从根本上来讲,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差异。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财务通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预算管理特点、财务活动特征等,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支出绩效风险、资金收缴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操作风险六大风险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风险域。只有对这些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更好地防范行政单位风险,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绩效。
4.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
(1)风险信息收集。收集与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相背离的重大信息。
(2)风险识别。通过收集的信息,识别组织面临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因素。
(3)风险分析。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计算,对财务风险的后果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预计,揭示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为多少,将在多大范围内发生,将造成多大的损失和影响等问题。
(4)风险计量。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综合考虑损失频率的高低及损失幅度的大小,将风险具体量化或者是将风险设定在某一个风险等级,从而确定是否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的程度的过程。
(5)风险决策。财务风险管理决策者在确定风险计量结果的基础上,将风险收益与风险控制所需成本进行比较,并结合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确定组织对风险的态度是作为还是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风险管理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来减少或消除风险,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5.财务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
在设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管理分析的信息使用者——政府、纳税人和管理者的使用需求,以资料获取—指标设置—指标处理—权重确定—指标预处理—模型建立—评价结果为设计的主线,在遵循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一般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设计行政事业单位共性的财务指标,而且结合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情况设置具有个性的指标,使指标体系的设计更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需要。同时,为保障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还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和约束财务风险的管理者。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研究的意义
由于当前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较少,更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我们只能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就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本身来讲,它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2)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可以督促系统内部各单位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机制,实现科学决策,合理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3)有利于实现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绩效,实现预算资金效用最大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4)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推动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4.
关键词:财务风险债务筹资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及市场快速变化,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经营风险难以避免,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风险实际上是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而企业在经营中大多数都是借入资金,负债经营成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策略,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企业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从财务风险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当前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衡量,进行适当的防范与控制进而将风险程度降至最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一)无力偿还债务风险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自有资金的不足,还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盈利。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二)利率变动风险
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股份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一般都来自发行股票和债务两个方面,其中,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商业信用)的利息负担是一定的,如果公司资金总量中债务比重大,或是公司的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就会使股东的可分配盈利减少,股息下降,使股票投资的财务风险增加。公司融资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当融资产生的利润大于债息率时,给股东带来的是收益增长的效应;反之,就是收益减少的财务风险。
(三)再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多种多样,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不同的财务风险成因也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防范措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性
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外部因素,随着市场原材料价格的疯狂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增加了企业运作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与预期收益相差甚远。另外银行利率的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同时也可能带来灾难,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在因素
1、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产生风险,而企业生产实际过程中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进行销售产品策略,企业应收账款急剧增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到位,直至成为坏账,资产严重流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系统论;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企业正确认识风险收益平衡规律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据风险收益原则,企业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面临高风险。激进的财务结构在为股东提供谋取更高收益可能性的同时,也使股东承担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高风险。无论是经营失败,还是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税法规定更具刚性和强制性,管理层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并不能在获取相同利益的同时完全规避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只能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二)有利于管理者树立更加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
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对比研究,重点分析风险特征与动因,促进企业完善对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与此同时,根据风险动因分析的结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企业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三)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二)企业税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比较
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同属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这两种风险。同时,两种风险都属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所产生的,符合收益风险均衡的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较低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导致企业采取更稳健的财务政策,耗费更多的资源在纳税活动中,导致企业取得更少的收益。虽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均客观存在,但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则更具主观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运营引发的资金运动风险,其客观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竞争程度和竞争对手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经营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投资者并不能考虑所有的风险,即使考虑了所有风险也无法完全避免全部的风险,这导致企业必然要面临部分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二)企业税务风险成因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五、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综合防控制度设计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基于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企业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应当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前确认风险因素,才能够提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企业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理论,识别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两种。其中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定量分析法则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数据支撑。对于报表分析,不仅要做静态的数字分析,还需要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通过各种指标来观察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搭建有效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提高企业风险协同防范能力
(四)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首先,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确保企业管理层遵照股东意愿合理控制财务风险。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确保企业资源分配利用合理,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一方面要有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对项目进行定量决策,不可随意定性判断。再次,在决策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资产状况合理配置投资资源,不仅要考虑投资机会和风险,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同时要匹配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最后,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机构、人员职责、风险管理程序等内容的规定,使企业通过制度来控制风险。
(五)完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
[1]曹德芳、曾慕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何庆光:$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经济与社会发展
[3]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财会研究
[4]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前言
1.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我们可以看成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当中,因为各种难以控制与难以预料的因素存在,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与财务收益有所差异。我们可以从财务风险所包含的内容出发,将财务风险划分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与狭义的财务风险。前者是指在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当中,因为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与难以控制的因素响,导致企业的实际的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有所差异。后者往往又被称为举债风险,举债风险是指因为企业举债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不确定性。
2.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自然因素的影响,因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不规律的,显不规律性,正是这种不规律性导致人们难以阻止与防范,如洪水、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从而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都遭受损失。
(2)市场因素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继续生存就离不开市场。但市场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市场价格的调整、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调整战略、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3)政治因素的影响,社会的法律制度与政治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一个国家的政治观点的发生了改变就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而战争的爆发将可能会引起油价上涨,从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利益减少,甚至可能因为战争的爆发而导致企业停产。
(4)内部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了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员工的素质。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越高,其抗拒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对与企业员工来说,企业员工的素质越低,其风险意思就会越淡薄,从而其对风险的驾御能力也就越差,这就可能导致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三、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第一个方面:要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首先必须从资金的日常管理过程做起,企业必须尽量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资金审批程序必须遵循三原则即效率高、回收快、收益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企业的有关部门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第二个方面:提升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使其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我们知道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与败,主观决策与经验决策这两种决策方法都可能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为控制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应该尽量采用内部收益率法与NPV法,而切忌主观臆断。
第三个方面: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和分析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不管是从广义的财务风险还是狭义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来看,企业必须重点防范的对象应该是融资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策略路径;建筑施工行业
一、加强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当前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现状
三、完善和提升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实施路径
(一)提高和加强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二)完善和变革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使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强有力的执行
(三)加大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杜绝监督形式化和书面化现状
(四)借助当前“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度
四、总结
加强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其自身在新经济环境下立足立业的基准点和保障。本文较为简要的总结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重点解析了和总结了当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涉及点,着重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和改革。
财参考文献:
[1]邵仲岩.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河北企业,2016(07):17-18.
[2]王庆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5(08):222-223.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评估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并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投资风险。保障企业并购案顺利进行对支持民族企业做大做强有重要意义,做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评估是关键。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评估的方法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的确定对风险评估准确性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估处理方法有:德尔菲法、故障树法、流程图分析法。传统的风险评估对现代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有重要启发。
(一)德尔菲法风险评估法又称专家意见法
该方法是最早的风险评估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该方法通过对各方面预测的问题和提供的资料,提供给个各个专家予以解决。在通过收集、整理起到对风险的预测。该方法是最早的风险评估方法,只能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故障树风险评估方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
该方法的思路清晰,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的风险评估。所谓故障树法风险评估就是将影响的因素利用树状图形分解,进而逐步找到影响因素的原因。故障树风险评估又称因果分析法,树图画的越细则更接近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真实原因。
(三)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法主要从经营活动的流程和环节逐项分析,发现潜在风险,找出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评估。流程图法在各行也的风险评估中曾也被广泛应用,根据各个流程环节间的逻辑联系制成作业流程图,是一种动态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
对比德尔菲法、故障树法、流程图分析法,传统的风险评估法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风险评估需求。企业并购是一项投入较大的投资活动,作为投资者必须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评估做科学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因此,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评估综合了三种评估分析法,建立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其内容为: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因素评估系统建立、风险评估。
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识别
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投资方面,针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因素,科学识别是做好财务风险评估的关键。结合企业并购的过程,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因素分为:定价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整合阶段财务风险。
(一)定价评估风险
企业并购的重要环节是并购定价,定价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并购是否成功。影响定价环节的因素有: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目标企业财务报表风险、未来收益预测风险、风险贴现系数风险。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企业市值有一定影响,而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准确对并购企业做出正确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企业未来收益预测本事就存在一定风险对并购企业的投资收益有一定的风险,风险贴现系数是否合理与定价有直接关系。
(二)融资风险
实现企业并购顺利开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影响融资的风险因素有:资本结构、融资成本、财务杠杆比率、筹资能力、辅助比率。融资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关乎到企业并购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成本的多少,财务杠杆的协调作用,合并企业的筹资能力等等都影响了并购资金能否及时到位,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
(三)整合阶段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后的过渡阶段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整合才能实现企业顺利过渡。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因素有:并购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并购企业理财风险、企业文化整合影响财务风险。其中并购企业的理财风险包括:盈利能力、资本运营状况、发展潜力。影响盈利能力的风险因素有:销售净利率、盈余现金保障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影响资本运营状况的风险因素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影响发展潜力的风险因素有:资本平均增长率、销售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
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评估系统建立及评估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评估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上的。以某企业的并购案为例,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评估系统及其应用如下:
(一)风险因素确定为:
一级风险因素为:A=[A1A2A3],A1为定价评估风险,A2为融资风险,A3为整合阶段财务风险。
二级风险因素为A1=[T11T12T13T14],T11投资者的风险偏好,T12目标企业财务报表风险,T13未来收益预测风险,T1险贴现系数风险
A2=[T21T22T23T24T25],T21资本结构,T22融资成本,T23财务杠杆比率,T24筹资能力,T25辅助比率。
A3=[T31T32T33],T31并购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T32并购企业理财风险,T33企业文化整合影响财务风险。
三级风险因素为T32=[I1I2I3],I1盈利能力,I2资本运营状况,I3发展潜力。
I1=[I11I12I13],I11销售净利率,I12盈余现金保障率,I13成本费用利润率
I2=[I21I22],I21存货周转率,I22应收账款周转率
I3=[I31I32I33],I31资本平均增长率,I32销售平均增长率,I33技术投入比率。
(二)风险因素风险计算
风险因素识别实现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多因素多指标的测评,并且将各个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在该系统里实现了统一。通过数学处理实现了对风险各因素做加权数学的科学计算,在将个风险因素综合计算总风险权值。
各因素计算公式为:R1=r1X1+r2X2+....+rnXn其中r为系统的测评指数,X为各因素统计学权重值。
综合风险因素计算公式为:R=λ1R1+λ2R2+...+λnRn其中λ为综合系统测评指数,R为各因素风险值。
(三)风险因素计算实证
以某企业合并案为例。通过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如下表:
通过数学统计学计算,得出各个因素的风险权重值,其结果如下:
A=[0.170.2820.195]
其中T1=[0.2330.150.20.077]
T2=[0.2330.270.1830.630.142]
T3=[0.2130.2190.073]
I=[0.220.1970.237]
I1=[0.20.2330.233]
I2=[0.1830.2]
I3=[0.40.2170.233]
计算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估R=0.17×0.4+0.282×0.3+0.195×0.3=0.212
企业并购中一级风险因素评估测量为[0.17,0.282,0.195]。
(四)风险评估
[1]杨瑚等.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