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1)股票投资收入: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会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二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2)作用: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2)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5、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1)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我国,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1)形式: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的制约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3、①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②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4、财政的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5、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财政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收入越多,意味着国家可以更好行使国家职能(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当国民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各方面分配比例合理前提条件下,这一说法才能够成立。不能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越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的生产扩大和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6、税收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7、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8、增值税:(1)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4)作用: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市场竞争
2、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①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③由于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禀赋不同,导致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3、局限性(消极作用):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3)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a.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b.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方法):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5、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形成合力。
国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使失信者得到相应的惩罚。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提高全体公务员素质,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政府,打造法治政府、信用政府,作社会诚信的表率。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维护企业的信誉、形象。公民:公民应提高自身素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7、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原因):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1)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