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端芬翁家楼:楼主和汪精卫老婆是同学

在广东江门,提起华侨建筑的代表作,各位肯定首推开平的碉楼和谢氏立园,殊不知,在台山市端芬镇,一处叫做翁家楼的建筑群,也极具艺术欣赏和科学研究价值,有关专家誉之为“江门市洋楼别墅建筑的典范”!去年底,该建筑群已荣升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用台山当地专家的话说,除了沾不了世界遗产的光,相较于开平立园,翁家楼并不逊色于它。

记者采访了解到,翁家楼之所以光而不亮,主要原因还是保护、开发和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不够。本文要呈现的,即是翁家楼楼主和翁家楼建设、使用过程中的故事;此外,文物部门在保护、管理和开发过程中遭遇的尴尬,也颇值得公之于众,以期引起上级部门和台山市民的重视。

楼主和汪精卫老婆是同学

据台山市博物馆馆长蔡和添介绍,文物部门曾经找到一位居住在端芬镇庙边模范村的老者翁老伯,当地人公认,他算是当时最了解情况的老人了,可惜年事已高、意识模糊了,只能通过他此前的回忆得知一些翁家楼的情况。

翁老伯称,翁家楼最早由翁瑞正兄弟建造,而这个翁瑞正,曾与汪精卫的老婆陈碧君,以及当时的大汉奸陈公博是同学。

翁老伯说,翁瑞正曾经在美国留学,是从国内的北大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的。他很有头脑,走之前从国内买了很多墨砚,到了美国便送给那边的乡亲。乡亲们觉得他会做人,因此都对他很好。学成归国后,翁瑞正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发动乡亲捐钱,在端芬庙边建了一所学校,原来叫达德学校,现在改为庙边小学了。

翁瑞正是先建了自家豪宅还是先建了达德学校?当地人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台山文物部门也表示有待考证,不过,最知情的翁老伯认为,翁瑞正是先建了学校,然后才建起自己家的房子。

既然和汪伪政权高层有那么近的关系,留美归来的翁瑞正,想必应该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吧?然而,翁老伯说,翁瑞正回国后没有在汪伪政府任职,而是在国民党台山县政府任“沙坦”(根据翁老伯所讲音译,专家查实后无此名)局局长,据说是管农业和田地的。

在“农业”局长任上,翁瑞正做得颇有成就,但做了不久,他就跑到香港去做生意了。翁老伯说,翁瑞正很有生意头脑,在香港和澳门都有生意,其中在澳门开了一个手电筒厂,在香港开了一家茶楼。也正是因为在香港、澳门做生意赚了钱,翁瑞正和三兄弟于1927年回家盖了留存至今的翁家楼。

据说,楼主翁瑞正有4个小孩。据翁老伯讲,翁瑞正的4个小孩和众孙,都是比较有成就的,其中大儿子的长子叫翁家灼,是香港著名的律师,曾任香港台山商会会长。

这座宅子的大门仍是锁着的

当初,为了建这座宅子,翁家还惹上了一起纠纷。原来,翁氏兄弟原本住在端芬庙边模范村不远处的下南村,建房时,四兄弟看上了庙边的宝脉山,但宝脉山北有个坟墓,是陈姓人家的,陈家是斗山人,据称当时在香港很有势力。陈姓人家对翁氏兄弟在此建房子很有意见,极力阻挠。

最后,还是由翁瑞正的岳父出面平息了此事。原来,翁瑞正的老岳父也姓陈,当时是香港台山商会的会长,人中有几分薄面。

然而,蔡和添馆长却告诉记者,目前台山文物部门只和翁瑞正的长孙翁家灼联系过,他已经70多岁了。翁家其他族人,有关部门一直没有联系上。

据介绍,直到1949年,翁家老夫人才最后从这所房子里搬走。家里其他人有名有事业,此前早已搬离这处豪宅,只留老夫人在此留守。

据翁老伯称,翁家长孙翁家灼小时候还在庙边小学上过几年学,大学据说是在上海交大念的。学成回家后,他还组织过保卫家乡的抗日民团。那时候,由于家境比较好,翁家灼经常向穷苦的乡亲们舍米舍粥。

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间,这家人没有回来过台山。改革开放后,华侨政策落实,房子归还给了这个家族,但他们没有接这个钥匙,因为不了解国内形势,担心政策会变。到现在,这个楼的大门仍是锁着的,去参观的人都是从后门进。这个楼曾先后做过大队部、小学和民兵营,经历复杂。里面的摆设都已经没有了,好在它门窗的铁栏杆不错,到现在还没有被破坏,只是有些生锈。

政府向房主归还房子后,尽管房主没有接钥匙,也没有打理过房子,但中途两次回来看过,而且现在也是由其亲戚代管,可见他们还是关心这个房子,毕竟,这是他们的祖屋!

亟待签订托管协议

尽管一再遇挫,台山市文物部门依然很想把这个项目保护、开发好,有关部门最近又在运筹,希望请有关市领导带队联系翁家灼先生,商讨政府托管的事。“找到楼主的后人,谈拢托管事宜是眼下的第一个重要问题。”蔡和添说,“翁瑞正的后代有160-170人,长孙只能是托管人的一个代表,要通过他去做其他族人的工作。以前,翁瑞正四兄弟每次回来都希望弄点钱,把楼修葺一下,保护好,可见他们都有保护好这些楼的心愿。”

政府托管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有义务保护周围的环境,二是争取上级的支持,争取立项保护。“目前,我们缺的就是和翁家代表性人物翁家灼先生面对面谈托管问题的机会。他是香港著名律师、台山著名乡亲,曾任过香港台山商会会长。我们不知道他的兄弟们是谁作主,只能通过他去跟他的兄弟们说。”蔡和添告诉记者。

保护开发方案振奋人心

据了解,一旦托管问题解决,台山政府即可实行早已成熟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方案。这个方案,听来颇为振奋人心。

蔡和添介绍,该方案将以翁家楼为龙头,以5公里为半径,力争辐射到周边范围较大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呢?台山文物部门通过普查发现,翁家楼东北边有个庙边华侨中学,是一处很漂亮的近代建筑。

西北边有一个原三合镇的侨圩,比开平赤坎镇小型一点,规模上相当于一个村委会那么大。据了解,在这一带,这样的侨圩非常多,与此同时,当地的农家菜也非常好吃。这附近还有一个村叫蓝田村,是台山比较有钱的一个村,游客去广海镇陆秀夫墓的时候,要经过这个村;遗憾的是,陆秀夫墓遗留下来的史迹比较单薄,但通过开发改造,还是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景点。

往南边走,华侨文物就更多了,离翁家楼3公里许就有一个平洲举人村,这个举人村保留了很多实物,特别是完整地保留了30多块旗杆石。目前,这些石块部分已被村民挪作他用。台山文物部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呼吁村民保护这些旗杆石。平洲举人村开发旅游的条件已经具备,该村还有意投资建一个功名园。该村另有一间很好的祠堂,最近听说又拿出100多万元建门楼。“现在,整个台山也只有平洲的门楼保留得很漂亮,是民国时期的!”说到此,蔡和添像数宝一样兴奋。

蔡和添还透露,关于翁家楼及周边景点的综合开发,目前已经有老板表示了投资意向。他说,端芬完全应该定位为一个文化旅游镇。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台山市要重视,一是经费要落实,二是恢复专门的工作小组,由市领导牵头抓这件事,最起码找香港的翁先生谈一谈托管之事,最好是台山市领导亲自出面疏通关系。

端芬镇翁家楼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庙边模范村,由台山籍旅美国、香港翁氏乡亲请德国人设计图纸建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于1927年至1931年,包括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3幢西式别墅和2幢二层高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翁家楼座西南向东北,背靠宝脉山面向新安小平原,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结构。别墅建筑楼前有石阶平台,墙身柱间辟有大玻璃窗,依然保留有外国制造的彩色玻璃,屋顶设款式各异的亭台楼阁,外观素雅的大色调与当地山水的自然景观十分协调。当地居民将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的建筑立面体型组合比喻为中国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的造型组合。

翁家楼造型独特、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台山华侨别墅建筑的典范。(曹乃付陈东辉)

THE END
1.李百超:金石不渝初心永在——中共广东党组织创建见证人刘石心...但当师复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态和决心,北上来到上海时,正巧与南来的汪精卫相遇。从汪精卫口中,师复得知南北议和即将实现,只得放弃了北上刺杀袁世凯的计划。他与彼岸、湘田一同到了杭州。杭州的环境相对安定,这样,师复就有时间去认真思考自己遇到和听说的那些问题,并经常与同志谈心,交流思想和看法。师复有...http://m.chinawriteronline.com/show/9402.html
2.2020年疫情热点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有人或许会说,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圈里,多少会欠缺些道德良知的束缚。那么,在当今社会其他领域中呢?比如,在传播人类文明的新闻界,部分摄影记者又怎样从事着他们高尚的新闻工作? 少年家中的房子被洪水冲走了,少年和母亲绝望地痛哭。摄影者离母子二人不到半米,不停地冲他们喊:“抬起头来,看这儿!”却没人给他们送上食...http://www.gaokao.com/e/20200313/5e6b847a59131.shtml
3.上海弄堂里老房子的故事转发@弄堂三姐...来自树鳕上海弄堂里老房子的故事【转发】@弄堂三姐夫:上海每一栋老洋房,都有传奇故事,长宁区少年宫,上海滩数一数二的煌煌大宅,故事更是连篇累牍。我只讲我的所见所闻。愚园路1136弄31号,且不说它的成因,旧政府交通...https://weibo.com/1912302433/MxObLbIhq
4.『经典连载』《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百花齐放来在凤翔县后,服务团就住在西街天主教堂内,男生住在教堂大门西边的三间房子内,女生住在教堂大门东边的三间房屋内,屋内没有床,都是稻草地铺。 服务团到达时...郝鹏举逃出去后,就到南京投靠了汪精卫,先是担任伪军事训练部次长、伪中央陆军将校训练团教育长,后来,汪精卫在徐州成立淮海省,由郝鹏举任省长。 唐西园被胡宗...http://www.huibangqyh.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966
1.繁华深处:住在上海风情的脉络里永不拓宽的街道,与不断生长的房子 城市在扩张,而上海却保留了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 近乎偏执的坚持,出于对时光深处那片历史的敬意。上海的底色在一条条狭长脉络被定格,潮流的生活则沿着城市狭长轨迹不断生长。 驻扎在建国西路的尚街LOFT和8号桥,常年出现在“星尚”等时尚节目的镜头下,已成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两...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51482
2.2023年4月10日新书推荐–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资源中心但历史的赌局从来不按牌理出牌,日本人的威胁一天天迫近,上海青帮来了,汪精卫的人来了,江湖翻江倒海,而南爷心底的秘密炸弹也仿佛随时会引爆…… ...书名:《大风吹过少年时3:跳房子》 ◎作者:许友彬 ◎出版:青岛出版社 ◎索书号:868.756/2(3) ◎藏书地点:13楼书库D区 ...https://www.chonghwakl.edu.my/library/?p=7445
3.我曾经生活在“哥伦比亚生活圈”新华路336号 上海民族乐团这幢两层法式花园洋房,原是汪精卫的得意门生、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防最高会议秘书曾仲鸣于20世纪30年代建造居住。曾仲鸣后成为汉奸,在逃亡河内的途中被刺杀。 1946年初,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由美国再度来华,在上海组建“民航空运公司”。他于1947年与陈香梅在虹桥路美华村结婚后,租住了这幢...https://www.douban.com/note/788432720/
4....20世纪3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周恩来利用上海一家医院,建立了适于党的领导人会晤的可靠的秘密地点47。从1928年11月到1931年4月,即由于顾顺章叛变不得不紧急放弃这一秘密接头地点之时,这里差不多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地方48。“生黎医院”位于闹市中心四马路(现福州路)“天蟾”舞台后面的447号。医院设在这幢房子的楼下,楼上由熊瑾玎、...https://www.archives.sh.cn/datd/slyj/mzjd/202209/t20220923_66741.html
5.在上海武康路上的这幢老房子里,狄德罗石膏像纪晓岚自画像曾...该寓所后落入孔祥熙之手。“宁汉合流”后,汪精卫曾居住于此。1933年,段祺瑞南下抵沪,也曾寓于此处。 后来,武康路393号的主人是李石曾。李石曾,河北高阳人,其父为晚清军机大臣李鸿藻。1902年,李石曾赴法留学;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巴黎分会;同年12月,与吴稚晖、张静江在巴黎组建世界社。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15813
6.GeraldPaintingMoments涂摹瞬间第2页Mr. Jamie说,一般人大概很难想像创业公司 CEO 的工作有多难,你的公司在烧钱,说不定只剩下 6 个...亚罗说,今年,各路商家已经用上了这种招数,为的是让自己的促销活动秀出群伦,跟那些铺天盖地的“...人们在租房时,通常不仅想找到好房子,也想拥有好邻居和好社区。过去人们常常去租房地点实地考察一番,而...https://geraldblog.wordpress.com/author/jsyn8/page/2/
7.民国很黑哒,大家不要萌他——关于民国的一些资料——按照这种说法,日本是否还应该尊重古代盖房子要埋人柱祭神的传统,每盖一座摩天大楼就往地基里活埋一个少女下去?在她的书里,还写了一个反映农奴“忘恩负义”的故事。大致上就是在某一年的冬天,有一个奴隶女娃的家里没有了粮食,全家都快要饿死了,只好偷偷潜入到她家的庄园,偷吃仓库里的食物,结果手脚不够...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5/01/337616.html
8.郭开郭开https://330476.com/tag/%E9%83%AD%E5%BC%80
9.上海新华路游玩攻略简介,上海新华路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间/照片/...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设计了这些房子,当时他正因为设计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成为了上海数一数二的设计师。 329弄36号,坐落着邬达克大师...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将其改名为察哈尔路。1947年以靠近凯旋路的一座小寺庙“法华禅寺”(至1959年时仍有道士住持)及其北面的古镇法华镇改名为法...https://you.ctrip.com/sight/shanghai2/1791084.html
10.校友故事:(1902年杭州府中学堂肄业)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选报,不久,资方的赵祖德先生(他的别字和我相同,都叫彝初。见面,我称他彝初先生,他叫我彝初兄。后来我改为夷初。)想再办一个刊物,和我商量,就出了一份《新世界学报》,编辑写文的是我的老师(陈黻宸先生)和同学(汤、杜),不免要带点革命思想给读者了,但是真也“微乎其微”,因为刊物虽办在上海的外国租界...http://www.hz4zjd.cn/article/detail/id200559615092338789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