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五大家族

蒋横,东汉开国将领,东汉光武帝刘秀封其为逡遒侯,官拜大将军,任九江郡太尉,后被诬告谋反被杀,有九子,父死后,第七子蒋稔守灵,其余八子逃散江南。蒋横冤案平反后,光武帝追封其为九江侯,并将其九个儿子就地封侯,长子蒋颖为金华侯(今属浙江金华),次子蒋郑为会稽侯(今属浙江绍兴),三子蒋川为临川侯(今属江苏镇江),四子蒋耀为镇湖侯(今属浙江湖州),五子蒋渐为临苏侯(今属江苏苏州),六子蒋巡为卜亭侯(今属浙江杭州),七子蒋稔为平河侯(今属江西九江),八子蒋默为云阳侯(今属江苏宜兴),九子蒋澄为瓯亭侯(今属江苏宜兴)。

蒋枢,蒋横11代孙、蒋澄10代孙,东晋人,任吴郡太守,后迁居临海郡(今浙江台州),蒋枢是台州蒋姓始祖。

蒋显,蒋横31代孙、蒋枢20代孙,唐朝后期人,原籍浙江道台州,任浙江道明州(今宁波)监盐官。有一子蒋光。

蒋光,蒋横32代孙、蒋显之子,唐朝后期人,落居明州鄞县采莲桥蒋家带(今属宁波鄞县),是宁波蒋氏始祖,有二子蒋宗祥、蒋宗霸。

蒋宗霸,蒋横33代孙、蒋光次子,五代人,曾任两浙路明州(今宁波)评事(从八品),因评议不当被罢官,寓居明州应家山村(今属宁波宁海县桃源街道),后周显德年间(954-960)信佛,拜布袋和尚为师,人称摩诃居士,随布袋和尚云游三年,死后葬明州鄞县(今宁波鄞县)弥陀寺。有一子蒋浚明。

蒋浚明,蒋横34代孙、蒋光之孙、蒋宗霸之子,北宋人,历任溧阳县主簿(从九品)、大理寺评事(正八品)、户部员外郎(正七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贬谪无为军(今属安徽巢县)司户(从九品),死后因子贵赠金紫光禄大夫(正二品)。北宋神宗年间(1048-1085),蒋浚明迁居两浙路望县(即清朝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禽孝乡山岭村(在鄞县采莲桥蒋家带西南约80里),为山岭村蒋氏始祖。蒋浚明有七子,次子蒋璇在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中进士,官至中奉大夫(正四品),三子蒋琉在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中进士,官至宣奉大夫(正三品)。两宋年间,蒋浚明出了11位进士,山岭村号称进士村。

蒋仕杰,蒋横44代孙、蒋光12代孙、蒋浚明10代孙,元朝人,由宁波府奉化县禽孝乡山岭村迁居禽孝乡溪口村(山岭村西约25里,村北有山曰武岭,村南有河曰剡溪),蒋仕杰是溪口村蒋氏始祖,是蒋介石的16世祖。

蒋介石五世祖蒋凤星(生卒1695-1759),蒋横55代孙、蒋光23代孙、蒋浚明21代孙,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卒年64岁,有二子蒋继某、蒋继全。

蒋介石高祖父蒋继全(生卒1745-1791),蒋横56代孙、蒋光24代孙、蒋浚明22代孙,蒋凤星次子,生于清朝乾隆年间,配竺氏(1753-1802),卒年46岁,有一子蒋祁増。

蒋介石曾祖父蒋祁增(生卒1784-1824),蒋横57代孙、蒋光25代孙、蒋浚明23代孙,蒋继全独子,生于清朝乾隆年间,国子监监生,配毛氏(1783-1809,卒年26岁)、张氏(1788-1867,卒年79岁),卒年40岁,有三子蒋斯生(1803-1834,母毛氏)、蒋斯水(1808-1842,母毛氏)、蒋斯千(1814-1894,母张氏),有二女长女(母张氏)嫁榆林陈姓、次女(母张氏)嫁公棠唐姓。

蒋介石大祖父蒋斯生(生卒1803-1834),蒋横58代孙、蒋光26代孙、蒋浚明24代孙,蒋祁增长子,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卒年31岁,有一子蒋肇余(1825-1884)、一女蒋赛凤。蒋肇余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无子,过继堂弟蒋肇聪长子蒋介卿(蒋介石长兄,生卒1875-1936)为嗣,卒年59岁。蒋赛凤嫁溪口镇岩头村(在溪口村南20余里)毛凤扬,毛凤扬因病早逝,遗有一女毛阿春(与蒋介石青梅竹马,两人早恋)。

蒋介石二祖父蒋斯水(生卒1808-1842),蒋横58代孙、蒋光26代孙、蒋浚明24代孙,蒋祁增次子,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卒年34岁,无子,过继弟弟蒋斯千长子蒋肇海(蒋介石伯父,生卒1835-1883)为嗣。

蒋介石祖父蒋斯千(生卒1814-1894),蒋横58代孙、蒋光26代孙、蒋浚明24代孙,蒋祁增三子,生于清朝嘉庆年间,早年辛勤耕田,晚年在奉化县溪口镇(清末禽孝乡改为溪口镇,集镇设在溪口村)街上开设玉泰盐铺,主要卖盐、酿酒、大米等,家境逐渐富裕。配徐氏(1814-1885,卒年71岁),卒年80岁,有二子蒋肇海、蒋肇聪。

蒋介石伯父蒋肇海(生卒1835-1883),蒋横59代孙、蒋光27代孙、蒋浚明25代孙,蒋斯千长子,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入继二伯蒋斯水。配夏氏(1839-1862,卒年23岁)、王氏(1838-1927,卒年89岁),卒年48岁,有二子蒋周良(1857-1901,卒年44岁,母夏氏)、蒋周清(1865-1900,卒年35岁,母夏氏),有一女(母王氏)嫁奉化县萧王庙镇孙秉圭。

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生卒1842-1895),蒋横59代孙、蒋光27代孙、蒋浚明25代孙,蒋斯千次子,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国子监监生,工于心计、精明干练,人称“埠头黄鳝”。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退出奉化,玉泰盐铺重新开业,蒋肇聪子承父业,除盐、米、酒外,又兼卖菜饼、石灰等,并开钱庄办理存贷款,还曾与溪口镇毛颖甫(太昌盐酒铺店主)、萧王庙镇孙昭水(永兴行盐酒铺店主)、亭下乡孙惠祥(永利米铺店主)等合伙租船运货,成为溪口镇十甲富户之一。配徐氏(1846-1882,卒年36岁)、孙氏(1855-1886,卒年31岁)、王氏(1864-1921,卒年57岁),有三子蒋周康(即蒋介卿,母徐氏,出继堂伯父蒋肇余,生卒1875-1936)、蒋周泰(即蒋介石,母王氏,生卒1887-1975)、蒋周传(又名蒋瑞青,母王氏,3岁夭折,生卒1894-1897),有二女蒋瑞春(母徐氏,嫁溪口镇任宋村宋周运,生卒1874-1946)、蒋瑞莲(母王氏,嫁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竺芝珊,生卒1890-1937)。

2.蒋介石生平录

清光绪十三年(1887),蒋介石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镇溪口村,父亲蒋肇聪(时年45岁,生卒1842-1895)、母亲王采玉(时年23岁,生卒1864-1921)、祖父蒋斯千(时年73岁,生卒1814-1894)健在,祖母徐氏(1814-1885,卒年71岁)、伯父蒋肇海(1835-1883,卒年48岁)已去世,大姐蒋瑞春(母徐氏,生卒1874-1946)、大哥蒋介卿(母徐氏,生卒1875-1936)一出生,另有两堂兄蒋周良(1857-1901)、蒋周清(1865-1900)。

清光绪十五年(1889),蒋介石(2岁)长姐蒋瑞春(15岁)嫁奉化县溪口镇任宋村(距溪口村约3里)宋周运(粗通文墨,一生勤俭)。

清光绪十六年(1890),蒋介石(3岁)同母妹蒋瑞莲(1890-1937)出生。同年,长兄蒋介卿(15岁)结婚。

清光绪十八年(1892),蒋介石(5岁)同母妹蒋瑞菊(1892-1992)出生,但蒋瑞菊当年夭折。

清光绪十九年(1893),蒋介石(6岁)入村塾读书。同年,长兄蒋介卿(18岁)中秀才(郡庠生)。

清光绪二十年(1894),蒋介石(7岁)同母弟蒋瑞青(1894-1897)出生。同年,祖父蒋斯千(1814-1894)去世,享年80岁。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蒋介石(8岁)父亲蒋肇聪(1842-1895)去世,享年53岁。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蒋介石(9岁)长兄蒋介卿(21岁)主持分家,蒋介卿分得玉泰盐铺等产业,王采玉(32岁)及子女分得老宅房屋、24亩稻田、几百亩竹山和部分银号存款、商号投资,但王采玉(有两子蒋介石、蒋瑞青)对家产分配方案并不满意。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蒋介石(10岁)同母弟蒋瑞青(1894-1897)三岁病亡。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蒋介石(14岁)与溪口镇岩头村毛阿春(蒋介石父亲蒋肇聪堂妹蒋赛凤的女儿,蒋赛凤早年守寡,常带女儿住娘家)早恋,王采玉向蒋赛凤提亲被拒绝。同年,经溪口镇榆林村陈春泉(蒋肇聪大姑妈之子)说媒,蒋介石娶溪口镇岩头村毛福梅(时年19岁,1882-1939)为妻,毛福梅父亲毛鼎和(有二子毛怡卿、毛懋卿,二女毛英梅、毛福梅)开有祥丰米行、南货行。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蒋介石(15岁)正月初二去岳父家走亲戚,路上串玩花灯下午才到,被岳父毛鼎和怒斥。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8月,蒋介石(16岁)考秀才落第。9月,蒋介石去奉化县城新式学堂凤麓学堂读小学,妻子毛福梅亦就读于县城女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蒋介石(18岁)因在凤麓学堂闹事,转至宁波府箭金学堂(顾清廉1905年创办)读高小,妻子毛福梅从奉化县城女校辍学而去宁波陪读;顾清廉鼓励学生习知兵事,并说“青年欲大成求新,当出洋留学异邦”,对蒋介石触动很深。同年,蒋介石升入奉化县龙津中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4月,蒋介石(19岁)从龙津中学堂辍学,与同学一起赴日本就读清华学校(驻日公使蔡均1902年改办)。10月,蒋介石从清华学校辍学回国,在日期间结识陈其美(浙江湖州人,1906年考入东京警监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生卒1878-1916)。11月,村里将无主欠缴田赋摊派到富户,蒋介石(19岁)家中24亩水田摊派尤多,蒋介石参与抗粮被捕,后经岳父毛鼎和保释出狱。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蒋介石(20岁)考入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校址在直隶保定),习炮兵。

清宣统二年(1910),4月,蒋介石(23岁)长子蒋经国(1910-1988)出生于溪口镇。12月,蒋介石(23岁)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在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担任士官候补生,负责喂马等。

民国五年(1916),4月,蒋介石(29岁)参与江阴独立战斗,陈其美组织浙江起义失败;袁世凯派人给陈其美七十万元,让其出洋游历被拒。5月,孙中山回上海领导护国运动;袁世凯收买上海守军张宗昌,诱杀陈其美(38岁),蒋介石(29岁)闻讯赶来抚尸痛哭。孙中山(50岁)赶来流泪不止、手书“失我长城”,随后安葬陈其美;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赴山东抗袁。6月,总统袁世凯(57岁)病死,副总统黎元洪任大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宣布废除《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制定),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制定)和国会(1913年选出,任期1913-1919)。7月,南北议和,孙中山宣布中华革命党停止一切党务;广西督军陆荣廷兼任广东督军。8月,第一届国会正式复会。10月,戴季陶和蒋介石的共同情人津渊美智子(1894-1977)生下蒋纬国,被姚冶诚收养在上海。12月,中华革命军解散,蒋介石闲居上海,结交上海青帮领袖黄金荣(1868-1953)、杜月笙(1888-1951)。

民国六年(1917),4月,黎元洪升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陈炳焜为广东督军,谭浩明为广西督军。7月,孙中山(51岁)离沪赴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广东省长朱庆澜将省防军二十营(有5000支枪)交付孙中山,孙中山以此为基础成立援闽粤军,任命陈炯明为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出兵占领福建南部。8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9月,蒋介石(30岁)拟写《对北军作战计划书》(提出以长江沿岸为主作战地,先克武昌,再下南京,以江南为基地,直捣北京),上呈孙中山。10月,护法战争开打;蒋介石拟写《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上呈孙中山。11月,蒋介石赴闽参加护法战争。

民国七年(1918),1月,总统冯国璋下达对整个西南的讨伐令;孙中山(52岁)愤而登上“同安”“豫章”两舰,炮击广东都督署,惩诫桂系(陆荣廷)议和。2月,北洋军挺近湖南边界。3月,蒋介石(31岁)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受到陈炯明赞赏。5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离开广州前往上海。6月,南北签订停战协定。9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举为总统,冯国璋、段祺瑞同时下台。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盟国战败,协约国战胜;蒋介石主动请战,陈炯明任其为粤军第二支队司令,攻打福建福州。

民国九年(1920),1月,直系将领吴佩孚通电北京要求罢战北撤;桂系(陆荣廷)与滇系(唐继尧)因争夺驻粤滇军指挥权而公开内讧。4月,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大部分国会议员因不满桂系专制而离粤出走。7月,浙商虞洽卿等创办上海恒泰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第一家华人证交所,以证券、棉花、纱布为主要交易品种),张静江、蒋介石在恒泰号担任经纪人;徐树铮留少量兵力驻外蒙古,率军协助段祺瑞防守北京;直皖战争历时五天皖系溃败,段祺瑞通电辞职,直奉军队进驻北京郊区。8月,总统徐世昌解散安福国会,任命曹锟为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蒋介石(33岁)安排儿子蒋经国、蒋纬国在上海万竹小学读书,由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陈其美侄子)协助照料。9月,蒋介石担任援闽粤军前敌总指挥。10月,援闽粤军(总司令为陈炯明)攻占广州。11月,孙中山离沪抵达广州,宣布恢复军政府,重开政务会议,将粤军扩编为两个军,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粤军第一军军长,任命邓铿为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任命许崇智为粤军第二军军长。

THE END
1.宝岛行下图:民国时期白玉花鸟瓶,汪精卫于民国三十年赠予日本天皇家族的礼物 洪明丽女士捐赠的桃红珊瑚,形成约500多年。洪明丽是台湾绮丽珊瑚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向北京故宫和西藏布达拉宫分别赠送了名为“齐家兴邦”(重12.8公斤)和“至善天下”(重8.6公斤)的红珊瑚树,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这两株红珊瑚树早年从台湾流失到...https://www.meipian.cn/225m8iol
2.微博正文发表了博文《汪精卫家族世系》曾祖汪炌(1756--1832)。祖父汪云(1786一1844)。父亲汪琡(1824一1897)。生母吴氏(1852一1896)。叔父汪瑔(1828一1891)。长兄汪兆镛汪精卫家族世系 汪精卫家族世系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表字季新,别号精卫(亦为其笔名),历史多沿用其号,称其汪精卫。祖籍浙江山阴...https://m.weibo.cn/status/H2vAwflzz
3.《牢记:一个家族的抗战史》书汇本书作者沈宁,系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他拿起笔,记录下沈氏家族在抗战时期一个又一个令人心跳,令人流泪的抗日故事。 【编辑推荐】 在这本回忆录中,作者记述了嘉兴沈氏一族在抗战时期与日寇殊死抗争的历史;深情回忆了祖父陶希圣,堂...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627/c405073-28500187.html
4.转:真实的汪精卫专业自动化论坛了婚。汪精卫在日本参加革命后,汪兆镛经常来信训斥汪精卫忘恩负义,拿了朝廷的公费出国,到国外却干背叛朝廷的反叛之事。汪兆镛要汪精卫立即悬崖勒马,放弃革命回国为朝廷尽忠。其实汪兆镛也并非坚决反对汪精卫搞革命,只是怕汪精卫成为朝廷的罪犯后连累他们整个家族。汪精卫也明白长兄的用心,在清政府发出对他的通缉令后...http://bbs.gongkong.com/d/200606/120177/120177_1.shtml
1.品学兼优,一表人才,汪精卫令人惊叹的童年履历《汪精卫与现代中国》(1):汪精卫家族 汪精卫,很多人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很好,精卫镇海。实际上精卫是他的号,他本名叫王兆铭,字季新,是广东番禺人,祖籍是浙江山阴,生于1883年5月4日,清光绪九年,民国纪元前二十九年,癸未,三月二十八日。汪精卫是在广东三水县出生,家庭是在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区)豪贤街。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8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