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汪精卫

这一天,是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日子。上午9点半,在湖南路10号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大会的开幕式已经结束了。

按照惯例,开幕式结束后,中央委员们要离开大礼堂,到中央政治会议厅的门前合影留念。由于人比较多,合影需要分五排站立,大家互相谦让,互相换位,人声嘈杂,一片混乱。

坐在第一排的,是林森、张静江、孙科、戴季陶、阎锡山、张学良、张继这些国民党内的大佬,而正中的位置,空着。那个位置,是属于蒋介石的。人群站定,但蒋介石一直没有出来。

应该坐在蒋介石身旁的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决定进去请蒋介石出来。过了一会儿,汪精卫走了出来,身旁并没有蒋介石。

人群一阵小声议论。汪精卫向大家传达了蒋

介石的意思:蒋委员长身体忽然有点不舒服,就不参加合影了,我们自己拍就行了。

镁光灯闪过,摄影很快就完成了。大家纷纷转身,准备进礼堂的时候,一个人突然从记者人群中跳了出来,大喊一声:“严惩卖国贼!”,

然后从大衣中掏出手枪,朝拍照的人群连开三枪。一阵惊呼中,汪精卫倒在了血泊之中。汪精卫倒地,众人才反应过来:有刺客!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当时站在第一排的国民党元老张继。在众人还在慌乱的时候,当时已经53岁的张继,第一个跳了出来,拦腰死死抱住了开枪的刺客。

张继的这个行为让当时在现场的张学良印象深刻。在张学良后来的口述回忆录中,他这样说:“这个张薄泉(溥泉是张继的字)他怎么这么大胆子,那家伙拿着枪,他那个枪没有子弹了。有子弹他就把张继给打死了。

第二个反应过来的,就是当时站在第三排的张学良。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哎哟!这张溥泉,我就喊他。就下去帮他忙去了。我从前学过武,学过一点,不是学得很好,我就上去对凶手先给个绊脚,啪!他就倒下了,张溥泉就扑到了他身上。”

第三个反应过来的,是汪精卫的卫士。卫士掏出枪,对着刺客开了两枪。张学良后来对他这个举动充满怀疑:“这是汪精卫的一个卫士干的,打他一枪,踢他一脚。本来我们要把刺客抓住,因为这个差点儿没把张溥泉给打死,这个家伙过去就给他一枪。我说你怎么回事?张溥泉都抓住他了,你还给他一枪,你把他打死?我非常怀疑这个人,当时我在报告里说我怀疑这个人。要查处这个人,我说都要活捉了,你还打他干什么?”

这时候,诺大个场地,人都跑光了,连警察也跑了,只剩下张学良他们这几个人。

之后,看到刺客被擒,人又陆陆续续跑了回来。听到枪声,蒋介石也在护卫的簇拥下,走了出来。汪精卫的妻子陈壁君这时候也冲了过来,抱住在血泊中的汪精卫,哭着对蒋介石说:“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可以不干,为什么派人下此毒手?”蒋介石此时脸色铁青,一言不发。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活那个刺客。

当时负责抢救刺客的,是中医院的院长刘月衡。

按照张学良的回忆,当时刘月衡和刺客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你不要误会,别怀疑我,我是医院的院长,我不是跟你过不去的,是医生,是给你治病的。你现在不能活了,明天你就要死了。”“死就死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问问你,你死了你家人怎么办?家里有什么人,谁给你收尸?”

“我没有什么人。”

“那你老婆呢?”

“我干这个还要老婆啊?”

“你姓什么?”

“我死了你随便给我扔哪儿,叫狗吃了算了,我家没人。”这个垂死的刺客,思路清晰,口风很紧。

为了留个活口问出些什么来,蒋介石下令每小时给刺客注射强心剂——这是极其损害身体的,但那时候,蒋介石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过,凭借当时进场的通行证,刺客的身份还是很快被查出来了:他叫孙凤鸣,是南京晨光通讯社的记者。作为一名记者,孙风鸣为什么要刺杀汪精卫?

这还得从他自己的身世说起。孙凤鸣,原名孙风海,1905年出生于江苏铜山县一个贫苦农家,16岁随父闯关东。九一八事变之后,

孙凤鸣参加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在国民革命军序列里是一支比较特殊的军队,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奋起与日本军队真刀真枪干的,就是这支部队。这支部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要抗日,二是要反蒋。

孙凤鸣在十九路军一路做到代理连长,以枪法准闻名。后来因为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孙风鸣不愿意去,就脱下了军装。在放弃从军之后,孙凤鸣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后来被称为民国“百变刺客”的华克之。华克之原来是国民党的左派人士,后来因为一系列事件,走上了反蒋的道路。

1929年,华克之迁居上海,身边聚集了一群包括孙凤鸣在内对蒋介石不满的人,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他们下定决心要刺杀蒋介石。

没错,其实他们一直想杀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汪精卫。但要刺杀蒋介石,谈何容易?

思前想后,他们想出了一个点子——成立一家通讯社。1934年11月,晨光通讯社在南京陆家巷23号挂牌。社长为化名胡云卿的华克之,身份是华侨富商,总务兼编辑部主任是张玉华,采访部主任是贺坡光,而孙凤鸣,就成了一名记者。

别小看这家通讯社,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居然在南京有了“小中央社”的别号。在大家的帮忙下,孙凤鸣也很快成了一位名记者,可独立进出国民党各大机关、出席各种招待会——这就是他们成立通讯社的目的。在有了“通讯社”这块牌子做掩护之后,孙凤鸣他们一共策划过三次针对蒋介石的暗杀。

第一次是在1934年12月,当时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那是孙凤鸣第一次携枪采访,但由于当时人群拥挤,蒋介石等政要匆匆退场,孙凤鸣根本就没机会出手。

第二次是1935年春天,蒋介石在江西庐山主持军官训练团,华克之前去打探,但发现警戒实在太严,放弃了行动。

而第三次,就是他们得知国民党要在1935年11月1日召开四届六中全会。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孙凤鸣是自愿要求成为刺客的。其实孙凤鸣当时已经有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妻子,他的妻子名叫崔正瑶。他把妻子送去了香港躲避,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华克之后来回忆,当时孙凤鸣非常坚决,是以“荆轲”来自比的。

而当时,孙风鸣也是“铁血锄奸团”的成员。他的这个行为,也得到了锄奸团老大的认可和支持,那个老大,就是“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风萧萧兮易水寒。1935年10月31日,晨光通讯社的全体同仁在酒楼设宴为孙风鸣践行。孙凤鸣把一支心爱的“派克”金笔送给了华克之——那是他作为记者的随身之物,把这支笔送人,就代表他没打算活着回来。

第二天,因为通行证的问题,孙风鸣是在开幕式结束前十几分钟的时候,才匆匆进场的。进入会场后,他就进了厕所,从挖空的相机中掏出事先藏在里面的手枪零件,迅速组装完毕,放进大衣口袋,混进了记者人群。

不过,孙凤鸣没等到蒋介石。蒋介石的警觉性确实很高。当天他看到现场的场面非常混乱,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也有一种说法,说蒋介石对当天参会人员随便着装和没有纪律的场面很不满),随后就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参加合影。汪精卫进去请的时候,蒋介石还劝他也不要出去合影。

因为抱着必死之心,所以孙凤鸣出发前已经服食了大量鸦片烟泡。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所以最终选择向走出来的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开枪。

当时孙凤鸣一共开了三枪。第一枪射进了汪精卫左眼外角下颧骨,但这枪造成的伤害不大。第二枪打穿了汪精卫的左臂,问题也不大。第三枪是在汪精卫转身想逃跑的时候射出的,子弹从汪精卫的后背射入,射进了第六、七胸脊柱骨旁。经过几次手术,医生都无法从汪精卫体内取出这颗子弹,最终只

能让子弹留在他的体内。

因为孙凤鸣之前的身世一直无人知晓,而晨光通讯社的背景也无处可寻,所以蒋介石当时承受了自外界的很大压力——作为和汪精卫一直明争暗斗的人,他确实有作案动机。

但是,蒋介石有一万种暗杀汪精卫的方法,绝不会蠢到要在一个合影的公众场合来暗杀他。

当时蒋介石固然想抢救汪精卫,但他更想抢救过来的,是孙风鸣。蒋介石要申冤。

但是,孙凤鸣救不过来了。由于服用了大量的鸦片烟泡,再加上枪伤,孙凤鸣本身就已经危在旦夕,最关键的是,按照抢救医生的说法:他“没有任何求生意志”。

11月2日凌晨,孙凤鸣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一个老粗,不懂得什么党派和主义,要我刺汪的主使人,就是我的良心。”

孙风鸣去世的同时,一场对他“同党”的大逮捕也全面铺开。

晨光通讯社的贺坡光和张玉华虽然早已撤离,但最终还是被捕。

包括给孙风鸣发通行证的国民党官员,以前与晨光通讯社有过往来的人,也通通被捕,前后一共200多人被抓,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被上了酷刑,还有很多人在上刑后被杀害(贺坡光和张玉华虽然受尽折磨,但并未被处死,随着汪精卫后来投敌,两人先后出狱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虽然之前已去了香港,但为了搭救“刺汪”案被捕的朋友,又潜回上海,最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经历酷刑后不吐一字,最终被杀害。

唯一逃出的,是华克之。华克之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秘密战线上的一把好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公安部的一个司长。但后来受潘汉年案牵连,被捕入狱十一年,再监督改造十年。“文革”后,华克之被平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奔走,将孙凤鸣当年刺杀汪精卫一事的很多细节公之于众。

1987年,在华克之的奔走下,孙凤鸣被党中央追认为抗日爱国志士。孙凤鸣的家乡铜山县建起了2400平方米的纪念碑园。1988年。

孙风鸣的碑园开园,86岁的华克之赶到徐州,为当年的战友主持揭碑仪式。

在孙风鸣夫妇的大理石纪念碑上,有着华克之亲自题写的铭文。

致孙凤鸣的夫人崔正瑶的是:真州多佳丽,首推凤鸣妻。轻金重大义,志同始结褵。反对臣日寇,无惧血染衣。死者并非难,处死者难矣。凌迟无一语,闺中千古奇。

致孙凤鸣的是: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心向知音决,泪为生民挥。言重季布诺,技胜张良锤。精卫非精卫,替死此魑魅。功败于垂成,千古共心摧。

最后,说说孙凤鸣当时的第三颗子弹。那颗子弹,一直留在汪精卫的体内,每逢阴雨天,就隐隐发痛,使得汪精卫非常痛苦。

1943年,受尽折磨的汪精卫终于通过手术将那颗子弹拿出,却因手术压迫脊椎神经,下肢几近瘫痪。1944年1月,61岁的汪精卫病倒,送往日本做脊椎手术失败,最终在高烧昏迷中去世。关于汪精卫的死因,有很多猜测,但目前世人较多相信的,还是他死于“多发性脊骨肿瘤”,就是那个常年留在脊椎里的子弹引发的。

汪精卫的一生,经历过三次“刺杀”。

第一次刺杀,是1910年,27岁的他舍命刺杀摄政王载沣,那次刺杀使他名动中国。

第二次刺杀,是1935年,就是被孙凤鸣刺杀的这一次。这次刺杀,埋下了最终导致他殒命的病根。

第三次刺杀,是1939年,也是被刺。在越南的河内,戴笠派去的军统特务刺杀失手,误杀了汪精卫的政治秘书曾仲鸣。经此一刺,汪精卫恐怒交集,从此一去不回头,奔向汉奸之路。

THE END
1....成为汪精卫的秘书。1941年9月,他在随汪精卫接参考答案汪锦元,江苏吴县人。他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秘密情报员打入“汪公馆”,成为汪精卫的秘书。1941年9月,他在随汪精卫接见日本密使时,获悉日军将停止北进进攻苏联。之后,又发现侵华日军大量南下,海军舰艇回撤日本。他及时将情报报送延安。据此,中共中央对战局作出的判断是( ) ...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3188829.shtml
2.汪精卫后人:两名子女被判汉奸罪,次子77岁归祭,见父母跪像痛汪文恂在汪伪政府一直担任着汪精卫秘书的工作,帮助父亲整理文件,成了汪精卫的得力助手。在工作期间,她...https://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People/59062
3.汪伪政府十个汉奸,有一对夫妻一对翁婿一对连襟褚民谊,浙江人。医学博士,曾加入同盟会,是汪精卫连襟,抗日战争爆发,随汪精卫投敌,当了汉奸。1940年1月,被国民党开除出党。 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汪伪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驻日大使、广东省省长兼保安司令。签订汪伪密约,1946年4月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在苏州被枪决。 https://www.meipian.cn/2bpiizo8
4.汪精卫后人过的怎样?个个显赫但不敢回大陆,只因名声太大三女儿名字叫汪文恂,年轻的时候跟在汪精卫身边做秘书,给父亲整理文件之类的东西,后来去香港大学任教授,2002年去世。 小儿子汪文悌,在南京的陆军学校毕业,因为做汉奸被判了一年半的有期徒刑,后来到了香港工作,现在90岁了。https://kan.china.com/article/741893_3.html
5.追杀汪精卫始末陈恭澍等人以为汪精卫必死无疑,兴奋异常。谁知天亮后探听得知死者是汪精卫的秘书曾仲鸣。原来上午行动组追踪汪精卫的汽车,一场虚惊,曾仲鸣前来探询情况,当夜便留宿于大间室内。其实如果不是曾仲鸣来访,行动组发现大间无人,必然会到小间搜寻,汪精卫仍不免一死。所以说,巧合之中曾仲鸣成了汪精卫的替死鬼。 https://www.chinaqw.com/news/2005/1115/68/5610.shtml
6.第21章汪精卫叛逃,在飞机上饱受惊吓;戴笠派特务赴河内刺杀汪精卫老辣的龙云也是不动声色,并顺汪精卫之意,满口答应随汪精卫起事,并告诉汪精卫,他将派专机送汪精卫一行去河内。19日下午2时半,汪精卫、陈璧君、女婿何文杰、秘书曾仲鸣及副官、随从与先期到达昆明的**、陶希圣等一行10余人驰往机场。龙云亲自前往机场送行。飞机呼啸着腾空而起,飞向越南河内。https://m.book.tiexue.net/3G/Content2155862_0_1.htm
1.聂荣臻拒绝给汪精卫当秘书,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影视综视频花灯解彩老电影如斗的全新世界关注 电影总是老的好,回看过去思今朝,关注张灯老电影,看绝版老片!https://m.tv.sohu.com/v/dXMvMzY1MjgyOTgxLzMwMzU5Njg3MC5zaHRtbA==.html
2.打入汪公馆情报尖兵暗战南京中共地下党当上汪精卫秘书 汪伪政府成立后,汪精卫原先的日语翻译周隆庠当上了伪外交部次长。刚三十出头的汪锦元,成了新翻译的不二人选。 汪锦元祖籍苏州,出身名门。因为母亲是日本人,自小生长在日本,1929年回国后一直在日本人手下工作。汪锦元就职的伪国际问题经济研究所,便由汪精卫的亲信周隆庠负责。 https://www.rednanjing.cn/article/328/cid/
3.江苏红色特工档案·第十集汪锦元:潜伏在汪精卫身边的共产党员这座宅院是当时伪国民政府主席、大汉奸汪精卫的公馆。紧接着,从汽车里跳下几个身穿便服的日本宪兵,他们径直闯进汪公馆,在负责警卫该宅院的日本宪兵队的配合下,不一会儿带走了一位三十出头、白净清秀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汪锦元。汪锦元是汪精卫的随从日文秘书。他平时谦恭有礼,办事认真,深得汪精卫、陈璧君夫妇的赏识,...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426426.html
4.潘汉年案的关键人物胡均鹤:游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私家历史1955年,毛泽东做出逮捕潘汉年的决定时,此事的当事人汪、李两人早已死去,参加会见的汪精卫秘书陈春圃也已死了,唯一活着的胡均鹤正关在狱中,成了仅有的一个见证人。 李士群死了以后,汪伪撤销了“特工总部”,另成立“政治保卫局”,由原军统特务头子万里浪和胡均鹤分任正、副局长。以后,“政治保卫局”又分设了专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0722
5.汪精卫的全新史料——读王克文为《汪精卫与现代中国》写的序言这套书最珍贵的是首次公布的这套汪精卫“自传草稿”,这套草稿是由曾仲鸣的后人保管,经过何孟恒的详细鉴定确认是汪生前所写,总计六万多字。曾仲鸣是汪精卫的秘书,他16岁留学法国的时候就认识汪精卫,得到汪的教导,两人关系亦师亦友,其妻子方君璧家与汪家也是世交,因此汪曾两家多年相处亲如一家。1939年的3月21...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8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