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资源运用园本课程的案例研究》1
开题报告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本园地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问题亟待解决
1.地域资源种类杂乱,缺乏有效整合
2.班本课程良莠不齐,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薄弱
我们都知道地域资源经过开发,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甚至转化为地方课程,以满足不同幼儿园和教师的需要,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建立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体系。虽然我园主张班级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需求和特点自主选择地域资源开展班本课程,但其实很大程度上看似立足儿童视角的选材实则还是以老师为主导的选择与实施。因此,就容易出现班本主题内容选择的杂乱,同时由于开展班本课程对教师能力要求较
1天宁区2021立项课题《地域资源助推园本课程的的实践研究》组长:贾虹
组员:王翔、汪茹、刘闵珂、王静、王益、曹庆、周烨华、吴南萍、王晓霞、闻霞
高,以至于很多能力不足的老师只追求活动形式上的丰富新颖,而忽视了活动内容上的真实有效。那么这样借利用地域资源为名,走过场式的班本课程其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发展亟待满足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基于园本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
当我们将更多顺应时代和适应幼儿发展的地域资源纳入到我们的课程资源体系中,我们便具有了更加丰富且有力的课程驱动。我们在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域资源,将其转化为课程的要素,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条件保障。可以说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园课程的水平和效力。它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行而有效的教育实践,让教师能够发现更多的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2.基于教师资源观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梳理和整合地域资源与园本主题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分析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实现课程目标的关系,并预设课程产生的效果。这些思维的过程是一种对教育和教学所重新认识过程。教师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水平。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助于培养教师开放的思维和意识,使自己从资源的无意识状态向全面认识和积极开发转变。这种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地域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本课题的地域是指以幼儿园为中心、晋陵中路为主干线,北至奥体中心、南到青果巷、东至天宁寺、西到北大街,这四个方位内所涵盖的范围。
2.地域资源
一般指在一定空间内的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本课题的地域资源是以园所为中心辐射四个方位,一定范围内所涵盖的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如近园、红梅公园等;社区资源:如吕思勉故居、常州博物馆、青果巷等。为幼儿园主题课程服务,助推园本化课程深入进行的资源内容。
3.园本课程
一般是指幼儿园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形成的适合本园特点的课程。本课题中的园本课程以主题课程为基础,将地域资源运用于已有的主题中,从而进行深入实践和调整,力求实现课程的优化,并总结出具有辐射意义的园本课程实施经典案例。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地域资源”
针对地域资源与各领域活动的研究。其中有关于科学领域的研究,张肖芹曾依托上海张江的地域优势,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她通过前期踩点分析梳理科学基地资源库、带幼儿到科学基地直接体验、引入科学资源到幼儿园等方式提升了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探究的能力。[1]另外还有关于美术领域的研究,赵凤艳进行了农村地域资源与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她认为本土资源作为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特点及价值,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利用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景物等开展生趣盎然的游戏活动,能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家乡人民、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实现幼儿多元化发展。[2]
针对地域资源与园本课程的研究。耿焱紫在探究海边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利用与整合时提出,幼儿园园本课程与资源的整合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与资源直间的关系,并且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合理地整合,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才能打造出最具地方特色和幼儿品味的课程特色。[3]李莉在开展地域资源助力园本课程建构的研究中将地域资源建构了多种园本课程:以人文资源建构节令课程、环境资源建构亲子课程、城市资源建构科学课程、地域资源建构特色课程。[4]
(二)关于“园本课程”
在知网搜索主题“园本课程”共搜到3345篇中文文献以及18篇外文文献,从文献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园本课程的重要性。每所幼儿园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课程、园本化课程。关于园本课程的研究也从很早就开始了。从2001年虞永平教授的《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开始,国内对于园本课程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各式各样的园本课程拔地而起,从2002年起各地掀起了一阵“生态课程”“田野课程”等利用自然资源构建的园本课程热潮,到2010年起各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创建具有园所特色的园本课程。近两年,有关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始以优化、重建、整合为主。
针对园本课程的本质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和地方将会得到更多的课程决策权。形势的发展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中小学校对校本课程的渴望与期待,直接地感染着幼儿园教育。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园本课程的研究浪潮。虞永平教授在《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中阐明了校本课程与园本课程的不同,以及园本课程的含义。同时针对园本课程的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园本课程实践能凸现幼儿园课程的宗旨、园本课程建构可以磨练教师队伍、园本课程开发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园本课程的研究是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生长点。[5]华师大袁爱玲在《冷静思考园本课程的热潮》中分析了园本课程的一些现状问题,并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给出了四种定义。同时她认为作为园本课程的开发者,首先应明确课程的概念或内涵,树立科学的课程观,这样才能开发出先进的园本课程。[6]
针对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从文献资料中能够发现,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俨然成为了园所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各幼儿园都开始寻找自己的特色之路,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体系。如张颖通过生活中做的课程、幼儿学的课程、自然社会大课堂的课程、和谐统一的课程这四个方面开展了陈鹤琴“五指活动法”指导下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7]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现状研究、实践研究也成为了热点。莫雪梅以云南大理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他认为在园本课程的实践中一是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多层次多样化培训;二是要建立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管理保障机制;三是合理建构和优化园本课程资源结构;四是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积极作用;五是重视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开发。[8]
综上所述:
在园本课程的文献资料中对于如何开发、开发的价值、原则及策略都有一定涉及,这对幼儿园来说都是存在实际操作意义的。同时从资料中也能看出将地域资源用于主题性教学活动的案例研究越来越多,各园所积累的具有园本特色的微主题活动、课程故事也如雨后春笋般比比皆是。关于地域资源和园本课程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但现有的研究中大都是案例式的研究,或是地域资源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将其进行总结提升的策略研究较少。因此,如果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优化策略,那么对于园所进一步开发利用地域资源,推进园本课程实施也会更加有效、便捷。
本课题在研究时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本园的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根据本园的实际需求、发展需要来制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关于地域资源我们需要从小(幼儿园地理位置)入手,向四面辐射延伸进行挖掘。同时深入挖掘我们所欠缺的地方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资源内容,以文化滋养幼儿。关于园本课程我们则需要明确地域资源在园本课程中的教育价值,从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亲子活动、主题活动,积累有效的活动案例,并从案例实施的过程中总结出对园所进一步开发利用地域资源,推进园本课程实施有借鉴意义的优化策略。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与地域资源的体验、实践、互动中,增强幼儿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和了解,实现地域资源的育人价值。
2.提升教师的资源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丰富幼儿体验,形成具有班级特色和参考性的园本课程实施案例。
3.以资源地图为路径,归纳、整理幼儿园周边可利用地域资源,优化园本课程内容,建构园所特色资源库。
(二)研究内容:
1.基于地域资源运用园本课程的现状研究
虽然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园所已经尝试建构了自己的课程资源库,但实际开发和利用的效果一直不如人意,老师们对这些资源的盘活适用也存在很大的困惑。因此,我们首先需要针对我园已有的地域资源进行再剖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来了解我园地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总结出现在所面临的实际困惑。
2.基于地域资源运用园本课程的价值研究
3.基于地域资源运用园本课程的案例研究
研究思路图:
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园所特有的地理优势,教师积极开发本土化的地域资源,并将其纳入园本课程资源体系中来。结合主题活动,丰富并优化幼儿园园本课程。教师在实施主题课程的过程中,利用地域资源拓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
七、研究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将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方法去整理、归纳、发现园所周边文化资源,以更好的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化园本课程。其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具体研究现场,灵活运用观察及经验总结法。
调查法: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支持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的地域资源资料。
观察法:运用多种观察方式,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观察课程中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环境对幼儿的作用和影响等,同时反思在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
八、课题组织机构、分工和进度
(一)课题组主要成员及职责
组长:贾虹。负责课题总体指导、进度和质量掌控、定期检查总结。
副组长:王翔、汪茹、刘闵珂、王静。参与整体方案制定、任务协调、技术指导,负责子课题研究的组织和调控,定期召开子课题研讨。
成员:王益、王晓霞、周烨华、吴南萍、闻霞、曹庆。按课题任务分工和进度,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贾虹
幼儿园一级
常州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主持人,课题论证、方案设计,布置阶段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检查,中期评估和结题
王翔
立足园所管理,对课题研究阶段检查、调控
汪茹
实践研究
刘闵珂
王静
幼儿园二级
实践研究、资料管理
王益
周烨华
吴南萍
王晓霞
闻霞
曹庆
(三)课题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22.1---2022.3
2.实施阶段:2022.4---2023.8
分阶段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绘制“地域资源地图”,梳理周边有效资源,以多种方式呈现。再以一日生活和传统文化为经纬,结合课程资源地图建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引领幼儿在探索周边课程资源的活动中,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3.总结阶段:2023.9----2023.12
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提升研究质量,形成区域内“课程资源地图”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园本课程集”和课题研究论文集等系列成果。对本课题的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成果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集研究资料和成果,申请课题结题。
九、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地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
2022.4
娑幼地域资源汇编
地域资源库
2022.8
地域资源融入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方案集
2023.8
地域资源的园本化价值
论文
地域资源助推园本课程建设
2023.6
最终成果(限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地域资源运用园本课程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23.12
娑幼案例集
案例集
娑幼论文集
论文集
十、可行性分析
1.核心成员
具有一定经验的研究团队。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别为市区骨干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大都有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经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并在研究中取得市、区多项研究成果,青年教师也都是全区优秀的教师,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善于学习思考,积极实践研究。
2.研究基础
3.保障条件
(3)重视教师培训。根据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的专题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发挥专家作用。聘请市内、外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和指导,对课题进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以提高课题研究的专业水平。
(5)明确研究经费。在园所的支持下,安排足额的研究经费,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相信,我们能够通过专业引领、深入观察、组内研究、同行交流、自我反思、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真正使本课题研究能够开发与利用地域资源,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使幼儿园课程个性化、多样化,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幼儿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