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一直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去年珠三角九市创新成绩如何?南都记者找来九市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盘点。
南都记者对比刚刚公布的九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下简称R&D)超过900亿元,占GDP比提升至4.13%。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16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4.1%,研发投入强度仅次于北京。而第二、三名分别为珠海的2.9%和佛山的2.7%,最低是肇庆,仅1.5%。
除了研发投入占比之外,在新增高新企业数量方面,广深领先其它七城:广州去年新增高新企业数量约4000家,而深圳新增的国家级高新企业数量为3193家,而莞佛中三市新增的高新企业数量为2000-1000家。
对于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预测
大部分城市都没有直接给出数据,但广佛除外——
广州R&D占比直接从去年的2.5%要提高到2.7%。与各城横向比较增幅较大,展示了研发向前超赶的进取心态。据南都记者了解,广州目前已经出台了专项工作方案,鼓励营收超5亿的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部门,正在抓住机会奋起直追。
佛山目前的研发基础较好,在连续四年工业技术改造全省投入第一的基础上,今年提出了R&D占比要超过0.1%的增幅,在高起点上依然没放松。
广东省R&D占比平均水平是2.6%
属中等水平还有上升的空间
专家认为未来大湾区城市至少都要达到4%
因为去年GDP统计方法改革
对各地研发投入形成了制度性的支持
省政协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从目前来看,整个珠三角地区深圳的研发投入最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4%,在发达地区都属于领先。“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大体上在2.6%到4%之间,未来我相信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地区,至少都应该达到4%。”
他同时分析认为,去年GDP统计方法改革也对各地研发投入形成了制度性的支持,“中国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中一项重要指标是GDP,这就意味着如果按照新的GDP统计方法的话,地方政府肯定要更多地鼓励科技创新类的研发投入,这也是这一统计方法所带来的一些积极的影响。”
珠三角九市研发创新看点
纵观各地报告,对于研发和创新都不吝篇幅,不过部分城市的表述偏宏观,多为列举完成的各项数据,如高新技术产值、新增专利数量、新引入人才数量等,对于本地的创新特色着墨并不多,如何立足现有基础、选择更符合实际的创新研发政策,对于这些城市而言仍是挑战。不过,九城中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表述,还是能够看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广州:主打生物医药科技
作为华南医疗资源汇聚的中心,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广州报告中也处处可见对生物医药研发投入的重视:在平台方面,国际生物岛被列为广深科技走廊中的重大创新平台,而生物医疗产业也被广州列入重点扶持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广州报告专门提到的去年获批的两大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均是生物医药类。
去年随着冷泉港实验室、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生物制药项目、赛默飞全球精准医疗体验中心、绿叶·新日本科学再生医学中心等国际一流生物医药项目落地运营,广州在生物医药科技方面正在逐步形成产业聚集。
深圳:打造世界创新之都
深圳报告提出了一句豪迈的口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创新之都。
在这句口号背后是深圳去年的成绩:去年获国家科技奖15项,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占全国1/5,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在85%以上、居全国第一。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93家,累计达1.12万家,新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3家、基础研究机构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海外创新中心7家。
在报告中,深圳也列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研发项目: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国家基因库二期、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健康科学实验室,工业母机、5G移动通信、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规划建设石墨烯产业基地,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等创新型产业。
珠海:突出知名企业创新贡献
珠海报告特别突出知名企业创新的贡献,指去年格力智能装备制造、泰坦新动力、云洲智能等科技型企业产值翻倍增长,丽珠医药、健帆生物、赛纳打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良好,纳睿达、四维科技、光驭科技等新兴企业加快成长。格力电器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烽火海洋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
此外,珠海报告还介绍了部分重点科技项目,去年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深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首批制冷设备、办公设备及耗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两个评议基地落地珠海。
东莞:通过智能化巩固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和地位
手机和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制造的核心产业,因此东莞报告也提出实施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系统建设计划,加快推进华为、OPPO、VIVO、紫光等重大项目建设,补强核心芯片、高端显示屏等关键配套,着力巩固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和地位。
对于其它制造业,东莞报告也提出要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培育300个以上改造应用项目,建设2-3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强化智能制造要素支撑,筹建国家智能制造装备监督检验中心,实施万名智能制造人才提升工程,力争3年内撬动融资支持100亿元以上。
佛山: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另一个制造业大市佛山在研发创新同样把重点放在工业改造升级上。
佛山报告提出,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坚持以技术改造、智能化高端化、拥抱互联网等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全产业链跃升。去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71.5亿元,增长39.4%,连续4年总量位居全省首位,累计超过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佛山报告另一个特点是对引进高校的重视,提出分别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共建全学段佛山校区,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建佛山研究生院,创建两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国家示范基地。
惠州:建设“广东硅谷”
惠州报告中提出了口号要建设“广东硅谷”,在口号背后则是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暨全国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2017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等活动。
惠州报告还提到,建成北斗开放实验室惠州分实验室。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顺利推进。设立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1个,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新组建省级工程中心59家。
江门:投资50亿建设人才岛
缺乏制造业基础和科研机构的江门在研发创新中把引进人才当作突破口。为此江门报告提出为大湾区聚集人才,投资50亿启动建设人才岛,加快环岛景观带升级改造、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
江门报告还提出大力实施人才政策,建立人才数据库,搭建人才交流对接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筹建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工匠讲堂,加快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入托、出入境等突出问题。
中山:引进清华、斯坦福等知名高校创新团队
中山报告提出,要对标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探索组建国际孵化器和加速器,引进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创新团队。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吸引香港、澳门科研团队落户中山。
在企业创新方面,报告提出将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支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推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全省百强。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中小微企业研发支持力度,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推动金融资本、科研院所与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对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肇庆:建设广东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
肇庆报告在研发创新方面非常强调教育的作用,提出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广东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加强省市共建肇庆学院,争取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获批升本,动工建设广东华商学院,大力支持肇庆医专扩容升本,加快推进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等本科院校落户建设,争取再新引进1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尽快推动高等教育规模质量上新水平。
不过,在研发应用层面肇庆报告谈得较虚,只提了一些长远的目标。如表示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机遇,以高新区、新区和正在谋划的空港经济区为核心,实施连片发展,主动对接先进地区创新要素外溢转移,积极构建“北京、广深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的创新产业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
采写:南都记者魏凯制图:张许君编辑:大乐
PS: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这是南都对2018年大湾区九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研读成果之三
第1篇紧锣密鼓!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一周年,广深等九城发力点找到了。
第2篇独家!从大湾区9市政府工作报告窥视各市前进路径及年度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