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2022年中国水产捕捞行业分析,产业总体向好发展「图」
一、概述
水产捕捞是指使用捕捞工具捕获经济水生动物的生产活动,是水产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按照水域的不同,水产捕捞主要可分为淡水捕捞和海水捕捞两大类,其中海水捕捞是最主要的水产捕捞方式,世界海洋捕捞产量一般占总渔获量的九成左右。
水产捕捞的主要分类
二、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
水产捕捞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2、下游端分析
水产品加工作为渔业生产的延续,是链接渔业生产和流通的纽带。由于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的逐渐减少,使得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125.04万吨,同比增长1.64%。其中,海水加工产品1708.81万吨,同比增长1.76%;淡水加工产品416.23万吨,同比增长1.15%。
2015-2021年中国水产品加工量情况
三、行业现状
1、产值规模
水产捕捞产业作为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也随之不断增长。从产业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水产捕捞产业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21年行业产值规模为2640.28亿元,同比增长1.5%。
2015-2021年中国水产捕捞行业产值规模情况
从产值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水产捕捞行业产值分别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山东和福建,2020年合计占比超60%。其中浙江省占比为23.84%,江苏省占比为14.59%,山东省占比为14.32%,福建省占比为13.52%。
2020年中国水产捕捞行业产值区域结构分布情况
2、产量
从产量方面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渔民减船转产的稳步推进及休渔、限渔政策顺利实施,保护修护了我国渔业资源,使得我国水产捕捞业产量呈逐年下滑态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水产捕捞产品产量为1295.89万吨,同比下降2.2%。
2015-2021年中国水产捕捞产品产量情况
从产量结构分布来看,鱼类是我国水产捕捞最主要的细分种类,2021年产量占比达68.82%。其次为甲壳类和头足类,占比分别为18.53%和5.47%。
2021年中国水产捕捞产品产量结构分布情况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我国水产捕捞产品产量占比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省、福建省和山东省,占比分别为24.96%、16.66%和16.12%。
2020年中国捕捞水产品产量区域结构分布情况
3、渔船情况
2015-2021年中国渔船数量及增速情况
4、远洋捕捞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使得水产品特别是深海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大部分无法由人工培养、养殖,仍需人工出海捕捞。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远洋渔业装备和实力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极大的促进了远洋渔业的发展,其在我国水产捕捞产业比重也随之持续上升。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远洋捕捞产量为224.65万吨,同比下降3.03%,占水产捕捞总产量的17.34%。
2015-2021年中国远洋捕捞产品产量及占比情况
四、驱动因素
1、政策规范行业发展
2、消费量持续增长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4.2千克,较上年增加0.3千克。
2015-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情况
五、重点企业
2018-2021年中国水产捕捞行业重点企业营收对比
六、发展趋势
1、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远洋捕捞业成为行业发展重心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我国居民水产消费增加,水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虽然因资源保护政策,我国水产捕捞业产量持续下滑,水产品生产行业中心持续向水产养殖行业转移,但就目前市场上许多深海水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且大部分无法由人工培养、养殖,仍需人工出海捕捞。同时,据我国政府2022年颁布的《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来看,我国将持续推动远洋渔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综合来看,未来我国水产捕捞行业发展中心将持续向远洋捕捞业偏移,以满足下游持续增长的水产品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