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
在我国火锅按照地域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北派火锅(包括老北京火锅、涮羊肉火锅、羊蝎子火锅等)和南派火锅(川系火锅、粤系火锅、云贵系火锅等)。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火锅行业收入规模创近5年新高,达到5966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火锅餐饮收入将突破6000亿元,达到6164亿元。
注:此处为火锅店营业收入,不包括火锅底料、调料等的销售收入。
连锁化率来看,2019-2023年我国火锅行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从16.3%上升到23.6%。
从各线门店分布占比来看,2023年全国各线级城市火锅门店中,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火锅门店数占比较大,未来二三线城市的潜力较大。
火锅品牌来看,2023年,海底捞在新一线城市门店数占比30.9%,较其他线级城市门店数占比最大;呷哺呷哺一线城市门店数占比38%,较其他线级城市门店数占比最大;凑凑火锅在一线城市门店数占比38.9%,较其他线级城市门店数占比最大;朱光玉火锅馆在新一线城市门店数占比38.3%,较其他线级城市门店数占比最大。海底捞、呷哺呷哺、楠火锅等品牌都有超过50%的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上城市。
2023年全国部分火锅品牌各线级城市门店数占比分布情况
消费价位来看,2023年全国火锅赛道的主流消费价位为60-120元,人均消费价位在120元以上的火锅品牌不到一成;人均消费价位在60-90元之间最大,占比43.4%。为拓宽火锅品类的价格带,部分火锅品牌在往高端化、高质价比的方向探索。
西式快餐在我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接受度的提高,西式快餐产品不断丰富,高热量、低营养的西式快餐也日趋平民化。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为波动式增长,到2023年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为2680亿元,同比增长29.59%。
从品牌门店数区间分布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西餐行业门店数量5家及以下占比最高,为58.60%;其次为6-50家,占比为35.40%;而51-100家和100家以上占比则分别为3.80%、2.20%。整体来看,我国西餐品牌门店连锁化率不高,品牌门店数量区间多为5家及以下。
酒店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可分为连锁酒店和非连锁酒店两大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酒店数量共32.3万家,其中同一品牌3家(含)门店以上连锁酒店数约9.06万家,占比为28.05%;而其它非连锁酒店数约23.27万家,占比为72.04%。
餐饮业(catering)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近些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了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而根据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和江苏省的预制菜企业数量较多,平均超过6000家。
目前,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社区主导,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完全依靠市场模式运营;二是由街道或社区提供场所,对第三方餐饮企业减免租金,后者负责运营;三是由辖区内的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由社区志愿者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