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赏析八篇

1.教材的选用。教材的选用对于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笔者所教授的学生大都为国际合作课程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后会到国外学习,所以笔者选用的教材为国外编著的教材。笔者选用的是斯蒂芬A罗斯(StephenA.Ross)等编著的《公司理财精要双语教学版》[1]。罗斯的公司财务管理教材认可度教高的教材。首先,教材的章节设计合理,基本上每两章为一个主题,比如财务报表分析这个主题下包括财务报表的应用和现金流的计算,以及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这样的结构设置对于针对性的学习与练习也更有好处。其次,教材内含有相应金融计算器和excel的在财务管理上的使用教导,这样也能提高计算的效率。许多国际认可的资格考试,如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涉及到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是要求使用金融计算器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就使用工具计算,对学生将来参加相应的考试或是工作会有所帮助。

3.教学方法的设计。笔者对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并使用英文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材料,作业、练习及考试均以英语形式布置。注重教学互动,体现在理论教学与案例解析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这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网络教学方面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网络平台进行提问、讨论以及在线练习。

二、实践教学方法

公司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学者对如何增强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如张纯一(2010)[2]提出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作用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实践教学。

1.计算工具的使用。课程内容的每个章节都有涉及相应的计算,摒弃传统烦琐的计算公式,笔者注重的是计算工具的使用,主要是教授金融计算器和Excel在公司财务管理上的使用,这样有助于提高计算的效率。本课程选用的金融计算器是美国德州仪器的金融计算器(TIBAIIPLUS),课堂上配备相应的演示工具,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电脑投影,清楚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如何进行每步的操作。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相当重要,包括财务数据的整理、汇编和计算,通过利用教室的电脑和投影,可以直接给学生演示Excel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三、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由三个部分组成:考勤(10%)、作业(40%)和期末考试(50%)。这样的考核方式和比例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积累的重视,而不仅仅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在作业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以往作业以教材的练习为主,学生的视野也局限于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业改为以小组形式,以学习报告的形式上交。作业的内容围绕学习的主题进行应用与分析,如用所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分析一家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并进行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最后以英语学习报告形式提交,并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演示报告,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期末考试用英语出题并涵盖所学的知识,通过多种题型如选择题、概念阐述和案例分析等全面考核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从过去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教材的选用、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及考核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目前本课程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辅助教学课件等多种利用现代化技术的教学手段,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这些教学手段在应用的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其质量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SPOC;财务管理;混合式教学

一、SPOC模式下的教育过程设计优势

(一)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在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当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并且认为当前的教育领域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面也需要做出改革。教育信息化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混合式学习,能够响应教育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本身是数字时代的学习需求。未来学生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单一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应对更加困难的情境,获取知识比掌握知识更加关键[1]。

(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二、SPOC混合教学模式框架

(一)问题设计

(二)教学活动实施

(三)多层次交互设计

三、基于SPOC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

(二)课中阶段的综合设计

(三)课后阶段的针对性练习

课后阶段的针对性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提升已经学过的知识,因为财务管理涉及的知识点大多都是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所以教师在线上课堂中的教育内容应该通过线下阶段进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现实企业在发展阶段,往往会面临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财务案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现实背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企业在综合业务的处理方面应如何作出改进,利用SPOC平台为学生建立财务管理的专业数据库或习题库,根据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的考核内容对学生展开系统训练。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板块设置讨论区域和沟通区域,帮助学生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点,这对后续的内容掌握乃至职业资格考试等都非常重要[7]。在考核环节设计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以及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成果完成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结果。财务管理课程本身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性,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评估时可以以线上作业的准确率等作为参考依据,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而真实。

四、结语

基于SPOC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帮助每一名学生建立有序的教学计划,同时在问题设计实施、前期教学活动开展和交互方式的选择上更加科学和合理。无论是线上学习阶段、课内翻转阶段,还是课后提升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该根据教学要求设立阶段性的学纲,从而进一步发挥SPOC模式的优势。

[1]张萍香,连德亮.基于MOOC+SPOC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3):5.

[2]熊莉,戴维,马少晔.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的学情调查与课程设计: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4.

[3]朱忆琳,汪祥耀.SPOC视阈下会计双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上,2019(12):4.

[4]由晓霞.基于MOOC+SPOC环境下管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5):2.

[5]杜改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甘肃科技,2019,35(2):3.

[6]包晓岚,吴伟荣.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20(7):72-75.

收稿日期:2013-09-15

作者简介:陈建国(1957-),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可持续建设研究,(E-mail)。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工程管理;核心知识和能力

课程体系是指为培养人才所确立的目标以及依据这些目标所选择并加以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形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素。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优化课程体系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铸造办学特色以及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专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众多院校的探索和努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但是,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和挑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胡文发(2007)认为,国内工程管理专业长期沿用计划体制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缺乏创新[2]。金长宏(2005)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编写等方面有待改进[3]。杨建伟(2008)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存在专业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4]。因此,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管理专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1999年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体系(图1)[5]。

图1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但是,作为一个综合性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目前所包含的专业方向较多,开设院校的专业背景也不相同,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还处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之中[6]。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由于工程管理专业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成果,既需要工程技术背景,又要求管理、经济等学科知识,造成学生的知识普遍“杂而不精”。(2)课程体系的内容松散,结构生硬。部分课程类型设置、性质划分和学时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前后顺序衔接处理不当,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交叉较多[7-8]。此外,实践教学体系有待整合与完善,部分学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偏低,实践环节构成不合理[9]。

通过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和国内外高校对比发现,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够强,课程内容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存在知识点重复等问题。

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不容忽视。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根据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做好专业课程体系顶层战略分析与设计。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是教学体系的主体部分[10],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设计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进行,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关键,国内学者对各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从战略层面,刘降斌和李丞北(2010)认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是一项由理论到实践的复杂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整体功能;强化通识教育,拓宽基础;优化结构,突出素质课程;注重统合思维培养,设置课题中心课程;确立国际意识,开设国际性课程[11]。徐幼林(2008)、郑力(2008)提出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柔性化设计思想,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上应该实时更新、与时俱进,教学安排上应弹性化[12-13]。胡弼成(2007)则总结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呈现的三种形态:树状形态、板块形态和球体形态,为高校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参考[14]。

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模式由美国著名课程与教育专家格兰特提出,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的应用技能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分为:确定能力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具体的实施[15]。该理论在美国中小学及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广泛应用[16]。

ACCP是印度Aptech公司推出的培养软件人才的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实践能力,突出项目经验积累[17]。王庭之(2010)基于ACCP(AptechCertifiedComputerProfessional)课程理念,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为主线,采取“逆向设计”思路的“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新模式[18]。倪贵林(2011)利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19]。“订单式”是按企业要求“量身定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相应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孙根年提出了课程体系优化系统结构模式,论述了从“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递阶控制及三级优化思路[20]。

图2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以上理论和方法共同点在于从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展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也必然从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出发,但相比其他专业,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更加庞杂。所以,课程体系的设计还必须对众多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教学线,紧扣核心知识和能力展开,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培养任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提出了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开设课程及工程过程,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分析核心能力、课程逻辑关系和核心任务,形成专业教学线,然后分别研究每条教学线的核心知识与能力,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及构建

考虑产业的用人需求,结合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特征和实际条件,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按专业方向和工作性质分为两部分。以一条核心主线、两条扩展线,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题体系的核心主线,是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M)教学核心线;扩展线1是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为基础的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BLM)教学线,即向前向后拓展至项目开发管理或设施管理(基于PM的DM或FM);扩展线2是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和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课程族为基础,面向建筑业或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一)核心主线:工程项目管理(PM)教学

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对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组织、管理以及协调的任务也是最为复杂和繁重的。因此,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也是整个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以下从核心任务、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五方面探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体系构建。

核心任务方面,项目管理规划、计划和控制、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合同执行,以及项目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另外,设计阶段还包括对设计工作的管理;采购阶段还包括工程的承发包管理;工程施工阶段还包括工程建设组织;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还应完成对项目的验收管理。

核心能力方面,项目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控制、设计与工程变更管理、技术经济分析、法律规范与技术标准的贯彻、团队建设、全过程信息管理、建设手续管理等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另外,设计阶段还应具备编制设计任务书和组织设计委托的能力;工程采购阶段还应具备工程承发包模式设计,合同文本设计以及招投标组织的能力;工程施工阶段还应具备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工程合同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的能力;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还应具备组织工程验收移交的能力。

图3项目管理教学核心主线

此外,针对各个课程教学环节,需要设置实践环节。工程实习、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设计、大型项目建设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针对设计阶段的管理,还设置了测量实习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采购阶段还设置招投标课程设计和工程法律体制讲座,工程实施阶段还设置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二)扩展线1:项目全寿命管理(BLM)教学主线

扩展线1的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BLM)教学主线,是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基础上的扩展,即往前延伸的开发管理(DM)和往后延伸的设施管理(FM)课程体系,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建设项目前期的开发管理,或项目建成后运营阶段的设施管理工作(图4)。

图4教学扩展线1:项目全寿命管理教学主线

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教学体系和课程族的设计,是在项目管理课程族的基础上,增设开发管理课程族和设施管理课程族。建设工程项目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核心理念是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开发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策划、项目评价和决策,设施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设施物业的运营、维护管理和增殖。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的核心知识为可持续建设。开发管理的核心知识还有市场调研、项目策划、项目评估与决策、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立项等,设施管理的核心知识还包括设施管理以及项目运营等。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核心能力包括可持续建设管理。开发管理的核心能力有市场定位与项目功能分析、项目策划、评估与决策方法应用、可行性研究组织、设施管理的核心能力是设施管理。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专业课包括可持续建设、建设环境管理、财务管理等;开发管理专业课程还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策划、项目评估与决策、项目融资、工程经济学等;设施管理的专业课程有设施经营、物业管理、建筑维护维修(BS)等。

开发管理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调研、建筑市场调研、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设施管理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物业管理方案课程设计等。

(三)扩展线2: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是工程项目管理线和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线的扩展,是涉及建筑业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等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业管理或建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建筑业行业管理,或建筑企业管理工作(图5)。

建筑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包括行业管理、行政管理;核心知识包括建筑经济原理、产业组织、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等;核心能力包括行业组织与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经济、国际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的研究、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实践环节可安排建筑行业管理讲座等。

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知识包括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包括建筑企业管理与经营。专业课则有建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环节可安排会计大作业、企业管理讲座等。

城市建设管理核心任务包括城市管理、城市运营;核心知识包括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土地规划;核心能力包括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土地规划。专业课包括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与经济、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实践环节可安排城市建设管理的讲座等。

图5教学扩展线2: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不论是按照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分类还是按照行业特征进行分类,这些课程都是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因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着眼于全局、全过程管理,所以,行业的宏观知识和战术层面的知识也不可缺乏,但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应该以此为努力的方向,有所侧重。

基于上述专业教学体系与专业课程族群的深入分析,可以构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如图6所示。

图6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整体架构四、结语

[1]许四海.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群课程体系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5):77-82.

[2]胡文发,祁予.从课程体系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N].

[3]金长宏.对加强我国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基建优化,2005(4):79-81.

[4]杨建伟,姚传勤,韩佳.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持续改进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3-16.

[5]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89-94.

[7]陈威威,龚德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09,9(6):109-111.

[8]巩建闽.谁来编制课程体系――地方教学型院校课程体系编制主体行为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9(5):72-76.

[9]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10]项喜章,付晓灵,万文君,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J].交通高教研究,2002(2):55-57.

[11]刘降斌,李丞北.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基本原则探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2):65-67.

[12]徐幼林.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24-26.

[13]郑力.基于柔性教育的大学课程体系的新设计[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7(5):92-95.

[14]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三种形态及其设计[J].大学教育科学,2007(1):23-27.

[15]威金斯,麦克泰.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6]陈志澜,沈少来.“逆向设计”理论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9(22):32-34.

[17]范路桥,朱小平,吴教育,等.北大青鸟ACCP教育的特色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53-54,56.

[18]王庭之.ACCP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设计[J].职教论坛,2010(14):61-62,64.

[19]倪贵林.“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的探索――以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3):62-64.

[20]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86-90.

Curriculumsystemofconstructionmanagementspecialtyinuniversities

andcollegesbasedoncoreknowledgeandcompetence

CHENJianguo,LIUDeyin,LIXiuming,ZENGDali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P.R.China)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设计

1.问题导向教学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促进

问题导向教学不只是简单要求教师在课程讲解中设置若干问题,它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作者认为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性。课程中设置的问题应指向教学目的,切不可随意处之。在设置具体问题时,教师本人应明确该问题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提出的问题拟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盲目将问题抛给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具体的内容和具体解决的问题,或者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则教学效果将降低。如在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第二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进行讲解前,设置如下问题“检索近一年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等宏观环境方面的新动向,列举宏观环境的关键词,思考其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该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这些宏观环境对不同企业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或积极、或消极?对企业可能产生或短期,或长期的影响;强化学生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的环境扫描、环境监测意识。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会使得学生的思考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更紧密的结合。

其二,问题应注意难度的适当控制。浅显的问题,学生不屑回答;深奥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太直白或太深奥的问题,或者比较机械、枯燥的问题,都不是有效的问题,对课堂的教学指导意义并不大,还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延展性和引导性,难易程度应呈现阶梯状。导入的问题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一开始导入的问题过难而造成教学的被动。如在讲解企业国际化的含义和国际化动因时,先从相对简单、同学们有所了解的问题着手,让同学们“列举国际化企业的例子”,围绕这些例子,让他们解释“为什么你认为这些企业是国际化企业”,从而展开对国际化含义的分析;之后再让他们尝试分析“所列举的这些企业,它们为什么要国际化”,从而展开国际化的动因分析。从相对简单的问题着手,层层递推、步步引导,有助于逐步推动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其四,问题导入方式应多样化。问题的提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启发式、设问式、提问式、自问自答式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浅显的问题,可以课堂上当场提问、当场思考、当场作答。如在进行资源分析时,让大家思考“企业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资源?”、“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而言,哪类资源更重要?”。对于学生不熟悉的问题,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思考,有所感知。如讲解竞争战略内容之前,请同学们课前思考如下问题“京东商城如何实现低成本战略?”、“海底捞如何实现差异化战略?”

3.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相比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或案例讲述式的教学,问题导向型教学埘教师的课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问题导向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思考问题的过程。适当的问题,适时的抛出问题,这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教学思路保持清晰。教师需很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不仅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更要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手段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学点评案例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一、ERP沙盘实训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实施步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按照知识储备、计划决策、具体实施和检查评价四个步骤实施(张芳、陈伟,2011),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的具体如表1所示。

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者、建议者和陪伴者。采取案例法、项目法、情境法和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

2.ERP沙盘实训课程设计。ERP沙盘实训课程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和简单的案例分析有明显的区别,它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提供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让学生通过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核算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把握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指导下的ERP沙盘实训课程设计如表2所示。

二、ERP沙盘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主要能力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效果,本课程涉及经营企业运营决策的多个方面的内容:整体战略、产品研发、固定资产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沟通与建设等。要求学生在模拟经营的几年中,在客户、市场、资源及利润等方面进行一番真正的较量,最终获胜取决于企业各个方面发展的综合平衡,要顺利完成该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具体如表3所示。

三、教学设计内容的实施与思考

2.教师对市场需求富有变化的合理模拟。ERP沙盘实训课程中多能力培养之一就是对学生基于各种变化,能及时调整计划,寻求降低损失的方法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经营中,最富于变化的就是市场,所以任课教师除了可以沿用电子ERP沙盘系统中的市场订单情况,还可以在不使用电子沙盘而纯做手工沙盘,教师可以提前经过设计,模拟富于变化的市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市场从“饥饿”到“饱和”需要竞争时,企业经营战略上的调整。当然,在需求量无限大,企业生产多少,市场全都可以将产品购买的模拟设计中,教师要遵循一定的产品生命周期规律,越是高端的市场,越是高端的产品,毛利率越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前期决策时,尊重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研发策略。

3.教师恰当的适时点评。在ERP沙盘实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笔者通过多个教学班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其中恰当的适时点评是一个有效手段。点评可以是在年度经营结束后进行的定点点评,这种点评首先要求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先分团队进行总结陈述,然后教师点评。其次,还有一个重要点评是随机点评,主要在学生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抓住机会适时进行的点评,点评时,可以结合前期准备的案例,巧妙引入,保证点评效果,具体可以参考“教师课堂有效的教学案例设计”的内容。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ERP沙盘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探索积累还要长期进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实效。

[1]张芳,陈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2011年管理课程与工程国际会议论文

[2]黄娇丹,朱谱熠.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

[3]朱玲娇.巧用点评,提升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效果.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9)

[4]袁咏平.基于工作过程的ERP沙盘课程教学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

[5]刘秋民.基于工作过程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课程的探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财会教研室北京100000)

关键词:ERP沙盘;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效果;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是学生认知企业状况、了解企业管理最基本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管理学科、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理念。但是,由于一直以来传统的授课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直观”等弊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ERP沙盘模拟课程则采用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它基于ERP理念设计出可视化的企业经营过程模型,利用各种教具推演的方式模拟企业运营管理过程,展示了企业的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体现了管理的本质。通过对二者的知识点共性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利用ERP沙盘开展《现代企业管理》授课的新思路。

一传统的企业管理授课模式的弊端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人力资源、财务决策与分析等方面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课程,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授课环节与课程设计初衷严重脱节,学生也难以形成对管理知识的深刻认识和系统理解。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有:

(一)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授课方式还是以“课本+PPT”的讲解形式为主,附以简单的案例分析和毫无激情的课堂讨论,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在企业顶岗训练的经历,对企业基本状况不甚了解,对企业运营管理流程一无所知,所以对课本里的知识点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二)师主生辅,挫伤双方积极性高等教育的主体本应该是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环节设计大多依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由于大多数人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学生觉得老师自我陶醉,像讲“天书”,听不懂;老师觉得学生无动于衷,无反馈、互动少,似“对牛弹琴”,教学双方积极性都不高。

(三)重理论学习,轻素质培养

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递方向依然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创新的积极性。学科专业培养体系要求重视的一些能力,诸如领导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以在课本讲解过程中得以实现,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二ERP沙盘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授课形式

沙盘将ERP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其中,通过企业模拟沙盘推演,直观地展示仿真企业的运行状况,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沉浸于商业竟争,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市场活动中,体会企业运营管理的全过程,认识企业资源的有限性,深刻理解管理的内涵,领悟科学管理的规律,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

(一)沙盘设计理念

(二)授课形式

ERP沙盘模拟授课过程中,首先把一个标准班的学生分成6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企业的管理团队,每个团队有5~6名成员,分别担任企业的CEO、CFO、CMO、COO、CPO等角色,每个团队都拥有竞争起点相同的模拟企业——实际运营的沙盘模型,从事相同业务,构成竞争与合作关系。课程一般设置为6~8个经营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制订年度计划、进行财务预算、争取客户订单、进行生产运营、年末汇总经营成果、编制年度财务报告等环节。学员们要分析市场需求预测,博弈竞争对手发展动向,制定本企业的发展策略等,然后进行沙盘推演经营,每一年末还要编制三大会计报表,利用表中的经营数据分析经营业绩,改进策略方案,力争下一年更好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与ERP沙盘课程融合的教学亮点和优势

基于ERP沙盘模拟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使二者有了融为一体的基础和可能性,巧妙结合二者共性,搭建合适平台,必然能够展示课程创新的亮点和优势。

(一)教学形式直观生动、新颖活泼

ERP沙盘模拟利用物理沙盘为教具,盘面内容一目了然,企业的组织结构、各个经营管理部门“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同学们通过扮演不同的企业管理层角色,经营管理模拟市场中的仿真企业,实时的互动和强烈的代入感增强了体验式学习的效果。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枯燥晦涩的理论讲解,教学内容直观可视,教学组织形式新颖,课堂氛围活泼。

(二)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并且更加丰富深入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知识点,如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在ERP模拟沙盘运营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运用,而且通过体验式学习,体会市场竞争的得失,让学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对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有更加深刻的感同身受。

(三)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传统课堂上,尽管学生学习了很多管理知识和决策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实践平台,真正面对企业运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而在ERP沙盘模拟课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所学多门管理学科知识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于实践。同时,学生在团队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成长进步,在经营管理的合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ERP沙盘模拟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而且ERP沙盘模拟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超强的代入体验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沙盘运营过程融会贯通了各科知识,增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与理解,开拓了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的思路,历练了企业管理运营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管理素质,是培养企业管理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又一新方式,也为各类学校经济管理类知识的教学改革也提供了新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博,蔡志杰.ERP与企业管理创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04).

[2]周玉清等.ERP与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信息经济时代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对新型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改革,使得培养出的学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管理行为及其规律。工商管理类专业更强调其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实际外界应用的衔接,它的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是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及能力的重要手段。

工商管理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工商管理教育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现实中诸多方面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主要体现在:(1)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2)就业市场对学生迫切需求;(3)专业自身特点的实际需要;(4)学生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1当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一方面表现在主观认识上认为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的主要教学目标,而本科教学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具体在教学中就会重视理论教学、淡化实践教学,更谈不上突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只是通过增设与实践教学有关的课程或是在其它方面作部分的改变,忽略了实践教学中最本质的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些学校甚至将参加大赛能否取得好成绩作为衡量是否重视实践教学的标准。事实上,这类活动演变成工商管理类专业极少数学生和指导老师的个人工作和努力。

1.2课程和师资有待完善

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仍然偏重于理论与知识,难以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各项素质的系统培养。有时,实践课程甚至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有效的渗透和融合,不利于发挥出“1+1>2”的整体作用。实践教学由于囊括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师资队伍中缺乏拥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反过来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1.3缺乏完备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要明确来定义和衡量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高校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各方面价值的实现程度需通过完整的评价体系做出判断。如何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工商管理类学科成绩有效结合,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不影响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规范和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特别是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发展意义重大。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2.1目标层面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要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目标实现应该是分层次完成的,所以从目标维度,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为3个层次: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3个层次依次递进,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力呈现递阶提高。通过3个层次的训练完成整个培养目标。

2.3手段层面

在实践教学手段上,强调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融合,训练学生学会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解决管理问题。如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训练、ERP软件系统编制生产计划、BOSS软件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上手快、适应性强。

2.4空间层面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企业实际管理运作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管理视野。从空间维度上实践教学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内实验教学、校内独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课外科技活动。这些教学环节涉及从课堂到生产实践的教学。如课内实验教学主要在课堂内完成,一般是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训练。如在“现代生产管理方式”课程中设置了10学时的课内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瓶颈对生产计划的影响、工厂生产计划与调度存在问题等。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依据以上四个维度,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设计体系内容。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笔者总结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由3个层次4个模块组成,实现在学生培养的四年不断线。三层次包括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3个层次体现从基础到综合的训练过程。

3.1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3.2专业技能训练

3.3综合训练

包括企业经营模拟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与论文。企业经营模拟训练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所需管理知识进行企业管理决策,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在专业实习中学生通过分散实习,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管理工作,对所学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在毕业实习与论文阶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对实习单位管理实际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问题,自己拟定论文题目,在老师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学生的论文题目均来自企业实际。通过此环节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参加工作做好了准备。3个层次训练都强调以计算机为手段,突出现代化管理对人才的需求。

4个模块包括课内实验教学、独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合理设计课内实验教学方案,模拟实际环境的课程设计等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课外科技活动,如组织、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模拟竞赛――T0P-BOSS大赛、GMC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验创新氛围。

4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4.1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从事实践教学师资除了要有管理背景的外,还可以包括有工科、会计等知识背景教师,这样有利于工商管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另外,从事实践教学师资从年龄上是一支年轻有发展前景的队伍。

4.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团队老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对在实践环节中的“教练“作用达成共识,提出了“适度指导”的概念。发现在实践环节中,对学生指导多了,产生过分依赖,一遇到问题,不去思考就问老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相反,对学生指导过少,学生面对问题茫然无从下手,影响训练效果。一般老师们在前一阶段布置知识预习,并在设计和实习的开始阶段多介绍背景知识,有时用案例导入,如ERP课程设计,先介绍一个计划编制案例。这样学生训练效果明显。

另外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考虑学生差异。在指导、考核上分层次进行。如在运营管理的ERP课程设计中,设置完成不同模块任务的分数段,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向高成绩挑战。

4.3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实践环节训练中,有计算机模拟训练,有软件应用训练学生,也有管理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一般情况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课程上表现非常积极投入,知识掌握效果也非常好。

4.4愉快学习,严格考核

在各实践环节设计中,不仅强调知识的科学性,也强调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训练中,如模拟工厂实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一般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掌握知识程度是通过答辩来进行。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比较严格,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比较认真。同时通过答辩,老师的提问与讲解,也是学生一个提高过程。对于实习考核,采取全过程跟踪评价。为不断完善效果评价体系,本专业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撰写实习日记、实习过程跟踪单以及实习报告,并明确具体要求,实习结束由专业老师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揭示现实的现象或解答现实的问题。

4.5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

实习基地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专业基础类实习教学基地有可以利用校内实习中心。另外校方应该主动“走出去”,广泛地与企业建立实习合作关系,使学生综合训练得到保障。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与企业在学生实习、青年教师下基层煅练,联合进行科技开发、管理咨询服务和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校企双方只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密切合作,有利于双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语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2]王云昌,姚昌炯.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体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

【论文摘要】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能力提出特定需求,要求各高校在电子商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模式的几点创新。

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电子商务正在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企业已达到870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以浙江省为例,登记注册企业达35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9000多家,以每家大中型企业需要引进一名电子商务人才来计算,仅浙江省就需要近2万名。可见我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潜在需求是极其巨大的。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得到社会与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国内外大学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从6月20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没联席会议上了解到,截止到2003年10月,教育部已批准了全国154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三年时问就发展到如此大的办学规模,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任何专业都不可比拟的。在国外也是如此,以澳大利亚为例,截至2003年在澳大利亚的43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39所大学)中,象维多利亚大学VU、昆士兰州中心大学CQU这样既有电子商务本科和电子商务硕士专业的学院就有4所,另外有31所大学开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5所大学尽管没有开设本科专业,但设有研究生专业,只有3所大学没有提供电子商务本科或研究生教育。

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迅速增加,标准也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人才更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重点。我院在充分调查社会需求以及总结其他学院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双轨制创新教学模式.并提出通过整合内外资源,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电子商务专业特性

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l、复合中强调专业性

但是复合型人才并不等于是全才或通才,复合型人才同样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尽管电子商务涉及的面很广,但管理与技术是两个最主要的专业方向。企业或组织一般需要战略层、管理层与操作层三个层面的电子商务人才。战略层电子商务人才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层电子商务人才主要负责企、事业中具体的电子商务项目或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招标、选型、业务流程处理再设计和实施等;操作层电子商务人才的工作目标是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和手段做好传统的各项业务工作。这三个层面对电子商务人才尽管有不同的学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但从企业需求看,都可分为偏重技术或偏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性之一在于复合中需强调专业性。

2、实践性

近几年,对学生实践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子商务专业尤其如此。从就业市场看,几乎所有企业在招聘电子商务人才时都明确要求有实践经验。杭州某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主营电子商务B2C业务,其B2C业务在2003年达到1.3亿营业额,目前该公司是杭州电子商务试点单位,也是运营B2C业务公司中盈利最好的公司。公司的负责人提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要懂得如何在商务中运用电子商务新技术与新手段的同时,设计的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等。

从教育模式角度看,电子商务是集传统的商业营销理论与计算机网络于一体的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实践性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查衡量教学质量。

因此,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实践性要求就非常迫切。

二、各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

电子商务的专业特性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上要有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专业方向定位、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力量的提高等方面。

l、对不同的需求层次,各高校借助各自优势专业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在澳大利亚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中,有l7.94%电子商务专业提供lT技术与工程方向.41.03%是管理与商务方向.20.5l%提供双学位培养方式。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电子商务本科培养方向也主要有两个大方向:

(1)商贸经济与企业管理方向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商务活动能力”;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商贸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货币银行学、国际技术贸易、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等;

浙大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开设在浙大经济学院,所以浙大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基础就是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在主要课程设置中,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网络经济概论等一系列经济学院的优势课程:

清华大学在MBA专业中开设了电子商务方向,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背景的高级管理人才。课程则以管理学课程为主,如国际企业管理、管理会计、公司理财、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项目管理等。

(2)技术与系统开发方向如厦门大学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其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培养方向就是要求在同时掌握技术与管理知识基础上.“①能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开发基于Web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决策方案的模拟与优化;②注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过程重组(BPR)的实现,致力于研究管理过程的优化和信启I技术(特别是Intemet技术)对管理过程的支持——从事企事业单位中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与维护工作,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管理。”并可授予工科学士学位。

这些学校借助自身在lT技术领域的优势,主干课程开设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网络编程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EDI技术等技术类课程较多。

(3)多方向培养有的学校还设立多个专业方向。如西安交通大学,凭借学院综合实例,针对不同培养方向没置不同主干课程和培养方向。

2、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没置上有较高的挑战。初期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都是各利传统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简单数学组合。这种专业课程体系虽然具有多样性的优点,但这种“拼盘式”或“大杂合”的课程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复合性.是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

为此,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没协作组和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提议了l0门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基础/原理/导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网上支付与结算(网络银行与支付/金融与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经济法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法),建议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的选择6门主干课程。

3、强调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广泛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加强实验和实习两大教学环节。

对于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实验室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基地用于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培训,为他们将来的就业作铺垫.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湖南师大就与lT界企业共同联合,走教育、科研、实际应用一体化的道路。来建设完善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而浙大则将网络营销开设成创业训练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西安交大将建立全国院校首个开放式电子商务实验室。

4、教材的编写与师资力量更突出实践性和复合性要求

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受过多学科培训的专业人员与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培养一支能将信息技术与商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教师队伍,从而胜任对各类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的培养单靠一家高校是难以满足要求的,需要依靠高校联合的力量。这次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美电子商务高级论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上,大家讨论出一套高校联合、优势互补的网络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师资培训模式:l0门核心课程分别由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科研和教学优势的学校组织,每次针对性地培训一门。如在经济法与电子商务领域,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杨坚争教授是主要的权威,囚此,《经济法与电子商务》课程的师资培训就由上海理工大学承担。

三、浙江林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

l、培养方向定位——双轨制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兴趣应是我院确定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社会需要的是侧重技术或侧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见本文第一部分内容),而从学生的调查情况看,部分学生喜欢侧重技术,部分学生希望侧重管理。考虑到林学院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在本科之前,有3年的电子商务专科培养经验.同时.学院在工商管理与信息管理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教学软硬件力量.师资力量雄厚.我们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定位为双轨制教学模式。即开设电子商务和管理结合课程体系方向以及IT技术与电子商务结合的课程体系方向.学生在一年级基础课程结束之后.根据自身兴趣与能力,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方向。

(1)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平台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求具有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宽的知识面和理论基础,而且电子商务专业本身也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要非常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平台的搭建。高数、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对本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因此在高数、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要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强调基础,除了公共的必修课外,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中设置一定的专业外语、涉外英语、计算机高级应用方面的课程.做到本科四年英语与计算机应用基本不断线。

两个方向具有一些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基础、数据结构、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开发工具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经济、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及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明确自身的兴趣与优势方向以便更好地选择专业课程.并且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造技术和方法的平台。

(2)“全而提高,侧重培养”,课程设计中突出管理、IT技术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特色。

在技术方向,侧重电子网络与IT技术结合的课程建设,如网络数据库、网络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

(3)课程体系设置突出连续性、应用性与前瞻性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是要有连续性。如在第3学期开设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类基础课)后,在第4或第5学期继续开设网络营销课程.在第6或第7学期开设国际营销课程.将基础市场营销知识通过后两门课程与电子商务知识结合;另外在第5学期开设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后.在其后的学期中继续开设网络企业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生产管理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就可以在信息化生产与运作方式中得到运用。

课程的设置还应具有前瞻性。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都要紧跟这一发展趋势。作为大学毕业生,应对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有所思考与领悟,应有所创新,在教学方面可开设一些相应的前瞻性课程做引导.如虚拟企业经营、信息技术前台专题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搭建平台提高教师和学生实践性能力

电子商务复合性还表现在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性也是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我院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来实现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1)校内——利用模拟教学系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利用我院已经建立的技术与商务应用相统一的大型模拟教学软件,如电子商务模拟、进出口贸易模拟、ERP模拟等实训平台.以实训教学为主导课程.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与商业业务实际相融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方式为提高学生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与学的平台.增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校外——走出校园,充分利用浙江企业众多、电子商务环境较好的优势。

利用浙江中小企业众多的优势.产学研结合,与企业联合进行实际网上营销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师生的实践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咨询与培训,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的需求特点与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我院已经在考虑建立网络化的电子商务实习基地,利用这一平台,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的专业实习,这些实习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可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经济管理学院与临安太湖源镇合作也正在进行中。这一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目前,电子商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计算机、工商管理、法学、贸易经济等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对自己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但在电子商务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改善教学经验不足的有效方式是鼓励教师通过承担课题或深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去。深入调查研究、介入管理咨询等,才能快速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如果这些改革措施顺利的话.建议可以考虑对电子商务学生采取2+l+l教学模式。所谓2+1+l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在4年学习中,2年理论学习,然后是1年企业实践,再是1年的学校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电子商务专业。

3、教材、教学方法的创新

(1)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在教材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技术与管理复合的应用型教材;电子商务的教材编写也要注重实践性与理论的结合,不能仅仅是理论的脱离实际的阐述。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本科教学的许多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EDI与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国几乎无法找到2001年以后的本科教材出版。因此要及时组织教师编写一批应用型教材。

鼓励教师编写电子商务教材、教学案例、实验指导书。因为教学案例和实习指导书是电子商务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推动教师编写电子教材、案例、实验指导书,学校应资助教师深入企业,收集和撰写案例,并将正式出版的教学案例和实习指导书视为同等教材或科研成果。

(2)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采用多学科跨度、综合集成、面向对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中,要以创新为基点,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增加课程教学中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交叉应用,如课堂讨论、网上论坛、分析报告、专题讨论:

3)充分利用好已经建好的专业实验室,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模拟教学结合。特别是电子商务虚拟实验系统,将真实的应用环境搬到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中。这可以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视角对立,可以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开展网上讨论、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THE END
1.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案例有哪些财经成功因素:海底捞的成功在于其对服务质量的极致追求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公司通过培训员工、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海底捞还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方式增强了与消费者的联系和粘性。 这些企业案例表明,成功的差异化战略需要企业在产品、服务、品牌形象等方面与竞争对...http://www.covelit.com/caijingw/202410/t20241007_56041.shtml
2.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案例有哪些以下是一些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案例:一、苹果公司(Apple)差异化特点:苹果公司以其设计创新、高品质和独特的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高端、时尚和高科技的形象。其产品如iPhone、iPad和Mac电脑等,不仅在外观上独具特色,还在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成功因素:苹果公司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对消费者...http://www.alcatel-lucent365.com/index.php/n530-235.xhtml
3.海底捞基于顾客满意度的服务策略研究20210406002003.docxKeywords:Customer,Customer satisfaction,Service strategy 目 录 TOC \o 1-3 \h \u 1.前言论文研究背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开始逐步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向着多样化、细致化的方向转变,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历史、地域等。海底捞公司自成立后,在其董事长张勇的差异化服务战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406/5040300212003212.shtm
4.2024年外卖未来发展趋势2024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外卖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外卖行业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外卖行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外卖行业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外卖行业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外卖经营策略分析 一、外卖市场创新策略 二、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 三、外卖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第四节 外卖行业...https://www.cir.cn/3/17/WaiMaiWeiLaiFaZhanQuShi.html
5.战略与风险管理:战略与风险管理在线测试(每日一练)3、单项选择题 赫尔曼西蒙曾经在一本书中给一群企业命名为"隐形冠军",它们控制着自己的产品市场,但是它们都是中小型企业,仅仅针对某一特定购买群体、产品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它们采用的战略最有可能是()。 A.一体化战略 B.集中化战略 C.多元化战略 D.成本领先战略 点击查看答案 4、多项选择题 尽管都用于提供...http://www.91exam.org/exam/87-3896/3896464.html
6.差异化战略和案例课件.ppt第六章 竞争战略(二)差异化战略1a【导入案例】“海底捞”火锅店数量众多,竞争相当激烈。来自四川资阳的海底捞火锅独树一帜,以高质量的服务在全之地。海底捞火锅的高质量服务体现在就餐前、就餐中和差异化战略  产品差异化的主https://m.taodocs.com/p-708019071.html
1.海底捞成功的营销案例:从服务到品牌的全方位塑造:海底捞如何通过...海底捞作为一家知名的火锅品牌,以其卓越的服务和美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海底捞的成功并不仅仅局限于火锅,其成功的营销策略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海底捞成功的营销案例,探讨其如何从服务到品牌全方位塑造,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https://www.wenanmiao.com/22931.html
2.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以海底捞为例,企业战略,行业研报,研究报告...大。但是海底捞由于规模大、需求量多,在与供应商讨 价还价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其锅底和部分原材料源于子 公司,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获得价格优势。并且, 海底捞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采取差异化战略,秉承“服务 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始终为消费者提供温心、舒 心的服务,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2. 海底捞价值链分析 作为...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70912/
3.海底捞赚钱方法(海底捞如何赚钱)赚钱方法海底捞的赚钱方法主要体现在品牌化战略、优质服务、多元化经营、高效供应链管理、创新营销策略、持续的培训和人才发展以及合理定价策略等方面,这些赚钱方法的实施,使得海底捞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了持续盈利和发展。http://www.ixiaozhu.net/post/81663.html
4.“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案例二、差异化竞争战略 海底捞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质服务:海底捞以其出色的服务闻名,员工友好、热情,善于解决顾客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水平在餐饮行业中独树一帜,为海底捞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独特产品:海底捞的火锅汤料和食材品种丰富,口感独特,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同时,不断推出...https://www.yjbys.com/edu/zhanlueguanli/309318.html
5.海底捞火锅战略分析6篇(全文)经过对海底捞的关注和了解,发现海底捞火锅服务理论有值得作为即将进入服务行业中的我们学习和借鉴。海底捞火锅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作为基本经营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asw0bh5.html
6.战略规划与分析商业模式完全剖析,精准挖掘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分析是一个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运营方式、优势和劣势,识别机会和威胁,并支持战略规划和决策的关键工具。它有助于建立更有竞争力的商业策略,以实现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商业模式的定义和重要性、要素剖析、分析方法几个方面为入手,并为您分享商业模式创新工具和免费模板,助力成功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 https://boardmix.cn/article/what-is-business-model/
7.海底捞差异化战略PPT作品介绍:本作品海底捞差异化战略PPT,格式为PPTX / PPT,大小为1.6MB,页数为8页,作品内文字及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内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如果发现内容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客服,本站会及时给您进行处理。https://www.ppt555.com/ppt/show231646.html
8.海底捞差异化战略PPT作品介绍:本作品海底捞差异化战略PPT,格式为PPTX / PPT,大小为1.6MB,页数为8页,作品内文字及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内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如果发现内容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客服,本站会及时给您进行处理。https://www.555ppt.com/ppt/show231646.html
9.海底捞市场调查报告(通用6篇)为什么海底捞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杀出重围,风靡全国?这就不得不说它的“变态”服务和“把员工当亲人看”的管理模式。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做为基本经营理念,致力于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2rwz4mc.html
10.案例分析报告(精选22篇)首先,招商银行是首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利用体制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内率先成立准法人、准子银行模式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分行成立中小企业金融部实施专业化经营;其次,招商银行以持续的产品创新不断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需求,在国内率先开创买方信贷、提货权融资、订单融资、保理业务等一系列...https://www.ruiwen.com/word/anlifenxibaogao.html
11.西北地区餐饮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特别是以营养摄入、安全健康和便捷获取为特点的西餐,与以花色品种、味道口感和用餐仪式为特点的中餐,在互学互鉴中竞争日趋激烈,西餐本土化与中餐国际化融合发展成为行业趋势。本研究侧重国内学者对中国西北地区餐饮经济研究。 唐彩虹、张子涵等(2021年)提出产品整体概念的深化和品牌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新消费下地方餐饮需...https://www.chinahuizhanjie.com/index.php?c=show&id=2599
12.加速奋斗型组织进化,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体系?2万字...在业务形态方面,价值需求越集中,价值需求变化越小;价值需求越分散,价值需求变化越大。企业要应对逐渐从集中到分散的外部市场需求,这种分散并不是指客户在地理分布上的分散,而是指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差异性的分散和扩大,以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变化的程度和速度。 https://news.hexun.com/2020-04-24/20113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