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流量一旦回头,其品牌必然跟随受益。
这几天办公室一个90后小伙伴手机响起来【你爱我、我爱你】魔性的铃音。今天,我们用科特勒营销4P+波特战略,写写蜜雪冰城。
任何营销,离不开对于4P的理解既: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理解营销的核心在于理解4P,落地营销的核心也是落地4P。创意是营销的一部分,但不是营销的全部。
营销非艺术,而是技术;营销人不是艺术家,是手艺人。要手上有活、更要下手知轻重,不只是营销的专业知识,更要懂得且深刻理解经营与管理。经营包含了对企业方方面面的理解。首先是做个会经营的干部、其次是管理、再其次是专业。
很多品牌人做着、做着就遇到了职业的瓶颈。本质上不是营销专业上出了问题,是理解、认知营销这件事的顶层出了问题。
顶层思考就是职业的天花板,要想有质的突破,就要让自己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部分、局部。这个部分、局部不只是营销,还包括经营、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从更高的维度观照,才能照见更多的维度。
纵然,创意可以让你一夜出圈,但火不过3天;年好过、月好过,日子不好过。做为营销人,是要过日子的人。
凡关乎产品的问题都是大问题,没有营销做得好、产品做得不好的;营销从发现、满足需求出发,第一个落脚点就是产品。产品是一个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全部理解、理解的全部。从产品命名、包装设计、戏剧化购买理由呈现,哪点也离不开需求,哪点都要从需求出发、为需求服务。
(1)产品铁三角:命名、包装、戏剧化购买理由
先看看、听听产品在命名上、包装上、戏剧化购买理由上有没有、对不对、好不好、强不强。命名不只是产品叫什么,还包含企业做什么;不只是产品的问题、还包括对品牌的理解、及背后品类的思考。
(2)注意:产品自己不会说话,好包装,让产品会说话
产品包装是企业自有媒介,产品往渠道一放、往货架一摆,一排排、一个个,消费者先看到的是包装。产品的包装就是企业免费的自有宣传媒介。产品自己不会说话,好包装,让产品会说话。
(3)戏剧化表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戏剧化购买理由是:有关产品的核心利益、价值、差异化、特性的表达。仅仅平铺直叙地讲述事实还不足以打动人。必须让事实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并富有戏剧性地表现出来,才能够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降低沟通成本、提升传播效率。用一句话说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一杯奶茶可以30,也可以8元,问题是这个产品做给谁、为谁而做。产品既定位,做产品要围绕着目标人群的需求而展开,然后才有价格、渠道、推广的一以贯之的逻辑。
蜜雪冰城的目标用户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群,国内下沉市场人群是最大的基数。因此,除了三四线城市,大学城也是蜜雪冰城主要的渠道阵地。
为此在产品上,不同于喜茶、奈雪的茶等主打鲜果、鲜奶的新式茶饮,蜜雪冰城的产品主要使用果酱、奶茶粉等原料调配。另外,目前行业内自建物流的仅蜜雪冰城一家,这给蜜雪冰城的渠道拓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台保障。
从蜜雪冰城门店产品SKU数量来看,仅有30~40个,低于喜茶和奈雪的茶等高端茶饮品牌。在新品推出速度上,蜜雪冰城每季度只有1-2款新品,夏天主打柠檬茶,冬天主打奶茶,通过降低制作难度,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出杯率,这为蜜雪冰城放大渠道提供了特殊的企业基因。
从更宏观的维度理解价格,本质上所有的价格都应该出自对企业战略的理解,不懂战略、不碰定价。
3元一个冰淇淋,4元一杯柠檬水,很少有奶茶超过10元。蜜雪冰城的产品均价基本都在6、7元左右,而定位中低端的一点点之类品牌均价都要12元,更不用说喜茶、奈雪动辄一杯近30元高端定价。
喜茶、奈雪走高价锁定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CoCo、古茗定位中端,而蜜雪冰城则坚持低价+“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不言而喻。对多数人来说,花几块钱尝一尝总是可以的。如果,尝了发现还不错,或许就有可能成为常客了。低价——十几年来价格几乎没有上调,一下子就击穿了“用户心智”。
低价空位之所以存在,在于其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小镇青年从喝瓶装水、浓缩饮料到喝一杯奶茶,所谓的下沉市场在一个真实的消费动机中,也许并不意味着“下沉”反而是消费的“升级”——真正给商业带来价值的是需求与顾客的选择。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单纯的低价并不是战略,背后的低成本才是战略。由总成本领先而带来的低价优势,才能让你的组织形成战略级的优势(总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出自波特的竞争战略)。
2018年,蜜雪冰城共有超过5000家门店,2019年11月,门店突破7000家,2020年6月,门店达一万家,而到了今年十月,蜜雪冰城的门店翻了一番,突破了2万家。
万家门店,就是万家流量触达点,更是万家线上+线下的转化场。
渠道也称通路,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的流转过程。渠道竞争越激烈,渠道就越细、就越要求渠道往下走、往下沉。建立广而深的渠道,就是建立广而深的渠道关系、更是大而强的渠道政策——渠道是政权。
各品牌基于组织不同的要素禀赋,选择了属于自己不同的道路——问题是你是否可以围绕着品牌定位而建立起一整套运营配称,以使得你的产品(品牌)让消费者觉得很酷(喜茶、奈雪)、很值(蜜雪),而绝不是平庸。
2020年6月,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宣布全球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成为首个门店破万的茶饮品牌,随之带来的供应链及上下游的溢价能力反向加持了产品的低价,冰激凌、柠檬水可以复制,蜜雪冰城的价格却很难模仿。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蜜雪冰城的门店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49座城市,基本铺满了大半个中国;其中近60%的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硅谷教父杰弗里·摩尔,曾经对新兴行业最终的市场格局进行过有趣的阐述:不妨想象森林中有大猩猩、狒狒和猴子三种动物。体重达800磅的大猩猩是毫无疑问的霸主,森林所有的香蕉全部归它;狒狒不和大猩猩抢市场,做深专有市场;猴子常常结伴成群,但他们能活下来也就是靠捡大猩猩和狒狒不吃的小香蕉、烂香蕉。
问题就是如何跑出规模优势来,进而才有全产品线出击的成本优势。迈克尔波特,总成本领先强调: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没有规模就没有量的基础。
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单一要素最大化”,即企业应聚焦第一曲线的一个核心要素,重度投入资源,通过单一要素10倍速变化识别破局点,再将全部资源投入,让单一要素最大化,并且击穿阈值,需要的是创始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越重复就越熟悉,越熟悉就越喜欢,越喜欢就越购买。
事实上,那些成功的品牌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无论是图文还是短视频,都深刻而简单的理解重复这件事的重要性,从今年不过,不收礼、到怕上火,喝王老吉;从去屑,海飞丝、到恒源祥,羊羊羊,他们都不厌其烦的重复再重复,哪怕到了恶俗——即使恶俗,但真有效。
俗到极处,是雅俗共赏。
与在喜茶奈雪这类一线茶饮品牌高大上的路子不同,蜜雪冰城选择了接地气的“土”。
蜜雪冰城:刷屏B站的甜蜜蜜这首歌的原型是一首1847年的美国经典民谣《ohsusanna》(喔!苏珊娜),被华与华改编写后,“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再比如:喊麦小姐姐的金句,也是精心写成了押韵、土味的模样;福袋和其中的礼品,就是一元店的大众化商品;而情侣证,则迎合了许多恋爱中的青涩男女的需求。
蜜雪冰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品牌定位做组织资源积累、运营配称,从而建立了一套属于蜜雪冰城自己的行业低成本领先战略,店面数量越多其低成本领先战略就越成功、低成本领先战略越成功其店面数量就越多。
当蜜雪冰城率先在行业内突破2万家时,其左右手互搏的顶流功夫也修炼成功,从此江湖自成一派,蜜雪冰城派。
蜜雪冰城的成功也带来了大量的模仿跟进者,这并不会影响蜜雪冰城,反而会强化市场对于蜜雪冰城模式的认可。你要选择窄门,足够小,小到大的不值得一进。低成本战略-低价定价策略-规模优势-占领认知优势,让后来的永远在认知层面形成追随者印象。
基于下沉市场,聚焦成本领先战略,始终低价的市场定价策略,在消费能力有限,市场不饱和,竞争格局不大的三四线城市,蜜雪冰城以错位竞争(农村包围城市)、成本领先(终端规模、采购成本优势)打法,一步步打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商业是动态化的,品牌的发展需要应行业大势而变化,蜜雪冰城将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但这挑战不是来自于其他品牌的竞争,而是蜜雪冰城自身的奔跑速度——成为第一的路上你只能奔跑、成了第一你只剩下奔跑。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说的很详细,涨知识了
两个程序员在聊天:程序员A:“哥们儿,最近手头紧,借点钱?”程序员B:“成啊,要多少?”程序员A:“一千行不?”程序员B:“咱俩谁跟谁!给你凑个整,1024元拿去吧!”
666,学到了,收藏起来。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