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兴产业涌现及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够极大地提升新创企业度过生存危机进而实现快速成长的几率。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08年的创新调查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相较其他方面的创新能带给企业更大的价值;通用电气2016年全球创新风向标调查结果也显示,57%的中国企业家认为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是提升企业业绩的有效方式。尽管如此,追求商业模式创新而失败的新创企业数量却居高不下。例如,在共享单车行业,除了摩拜与ofo两家第一梯队公司,几乎所有二、三梯队公司的融资进程都集中在A轮或A+轮(钛媒体,2017),并且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更是频频陷入倒闭浪潮中。因此,探讨“为何有的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表现较好,而有的却较差”这一现实问题很有价值。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设
1.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
H1:商业模式创新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
2.资源整合方式的调节作用
H2a:稳定型资源整合方式负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
H2b:完善型资源整合方式正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
采用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的新创企业追求对资源结构加以持续性重组,这使它们能够借助新型资源结构建立起长久竞争优势(Sirmon等,2007),有效发掘出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一方面,强调资源重组意味着新创企业倾向于采用资源导向战略,追求独特且难以模仿的资源结构,而在该资源结构的支持下,创业者会有信心与热情去开发任何商业机会,带来新的交易类型,创造出更多价值(Paladino,2007)。另一方面,强调资源重组的持续性意味着新创企业致力于培育动态能力,使得竞争者无法完全且快速地模仿新创企业的资源结构,迫使它们成为追随者(蔡莉和尹苗苗,2009),从而能够维护好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先动优势,增强新创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使得较高的顾客购买价格容易长久保持,企业自身的交易成本压力也会进一步降低,提升新创企业从商业模式创新中获取更多价值的可能性。春秋航空是采用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实施的典型事例,作为国内首家采用低成本航空模式的公司,它通过机型统一化、取消免费供餐等方式为该模式提供了新型资源结构支持,目前已成为国内排名前十的航空公司。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c: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正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测方式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KMO为0.785,卡方值为1826.108,自由度为406,显著性水平为1%,在未旋转时共得到7个因子,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力24.28%,并未占到多数,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变量测量
为确保信度与效度,本研究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中的成熟量表来测量研究变量,并将它们统一设计为李克特5点量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商业模式创新测量借鉴Zott和Amit(2007)开发的新颖型商业模式量表进行测度,并参考Wei等(2014)、Guo等(2017)等学者的观点对题项进行了删减,用9个题项来测量。资源整合方式测量借鉴Yi等(2016)的量表进行测度。新创企业绩效借鉴Covin和Slevin(1989)的主观评价法来测度,要求受访者对近3年或创建至今(当企业年龄<3年时),企业在9个绩效指标上的表现满意度进行评判。另外,本研究还对性别、年龄、教育水平、企业年龄、行业、资产规模、地区7个控制变量进行虚拟设置,以提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
进一步,本研究运用Mplus7.0软件检验各变量量表的建构效度。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量表:χ2/df=1.163,RMSEA=0.034,CFI=0.991,TLI=0.988,SRMR=0.037;新创企业绩效量表:χ2/df=2.320,RMSEA=0.096,CFI=0.939,TLI=0.911,SRMR=0.044;资源整合方式量表:χ2/df=1.685,RMSEA=0.069,CFI=0.910,TLI=0.880,SRMR=0.069。另外,各变量测量条目与构念之间的因子载荷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并且都大于0.4的载荷标准。因此,这些量表的建构效度比较理想。
(二)假设检验
模型7是在模型2基础上加入了调节变量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模型8是在模型7基础上加入了商业模式创新与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交互效应的全模型。与模型7相比,模型8的解释力并未显著增加(ΔR2=0.007,p>0.1),说明商业模式创新与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的交互项对新创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假设2c没有得到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1.筛选样本检验结论稳健性
2.替换关键变量测量方法检验结论稳健性
(一)研究结论
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大,所蕴含的价值就越多,有助于为新创企业带来更多熊比特租金,提升绩效表现。该观点已得到理论与实践界广泛认同,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该观点。然而,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潜力发挥是有条件的,新创企业必须进一步借助相应的资源结构来有效发掘出其中的价值。本研究基于资源管理理论,分析了不同资源整合方式所塑造的资源结构对新创企业发掘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的支持效果,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稳定型资源整合方式负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与组织惯性研究结论相一致(Levinthal和Myatt,1994),当新创企业固守熟悉的资源结构而不愿意随机改变时,则意味着它们很难为发掘商业模式创新价值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使得商业模式创新所蕴含的价值无法被发掘,新创企业自身也会因此而落后于竞争对手,导致绩效下降。
最后,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对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未通过检验。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近些年来兴起的资源导向战略研究观点有所不同。根据资源导向战略研究,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强调不断引入大量新资源,并且倡导对新旧资源加以创造性组合,这能够极大地支持新创企业发掘出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取得较好的企业绩效(如Paladino,2007)。但是,本研究通过数据检验发现,商业模式创新与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的交互效应的系数是0.098,这是一个负值,虽然不显著,但是却与资源导向战略研究的结论恰恰相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有关,这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
第一,尽管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影响下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途径增多,但目前要想得到外部资源持有者青睐却仍然十分困难。2016年《中国创业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创业资金的80%都是个人所出,资金问题是制约新创企业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吸引外部投资者注资,但投资者对商业模式创新及价值潜力的评判却也非常苛刻。这意味着,新创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不断探索尝试创造性的资源整合方式会造成资源短缺,无法真正为发掘商业模式创新价值提供充足资源支持,如91外教、闪购网站Fab等虽然在创建初期拿到了巨额融资,但后期却均因荒废主业,战线拉太长,导致烧钱速度太快,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失败。
(二)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理论贡献方面,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表现,已有研究多从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资源来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给予解释,但仅是零零散散地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关键资源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效果,无法形成系统认识。实际上,关键资源并非单一对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持,而是会与其他资源相互关联,形成统一的资源结构来发挥作用。因此,从资源结构整体特性出发来分析其对商业模式创新绩效表现的影响更为合理。本研究基于文献梳理工作,并结合当前学者们关于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主流认识(Zott和Amit,2007;George和Bock,2011),认为良好的商业模式创新绩效表现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资源的多少,更取决于企业的整体资源结构是否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匹配。根据这些认识,本研究借鉴资源管理理论观点(Sirmon等,2007),分析了能够带来不同资源结构的三种资源整合方式对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这突破并深化了已有研究以简单的“资源数量决定商业模式创新绩效表现”为主导的理论解释逻辑,更详细地分析了企业资源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绩效表现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发展。
本研究可为实践提供如下启示:
第三,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一个试验过程(Andries等,2013),而当试验效果不佳时,创业者不要一味否定该模式,更应当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以助推商业模式创新为目标来配置企业资源。例如,成立于1999年的8848公司曾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者,盛极一时。然而,在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经济危机冲击下,受投资者干涉,8848抛却了核心业务B2C而改做B2B,这种业务及模式的大幅转变使其一蹶不振,迅速陨落。客观来看,京东自2004年逐步崛起的事实证明,B2C模式本身并没错,而且还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发掘这些潜力需要企业做好网络支付系统设计、物流配送体系搭建等工作来支持该模式有效实施,以实现用户安全、便捷地支付与快速收货,提升用户体验。
(三)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未来研究改进。一是样本总量不够多,可能会降低研究结论的代表性。未来研究除了进一步通过补充调研来增加样本数量之外,还可以将资源集中到少数几个行业展开调查,做“小而精”的研究。二是主要委托专业调研公司及委托孵化器负责人收集数据,与研究人员亲自调研相比,有可能会因理解偏差而造成测量误差。未来研究除了继续加强培训、提供参考资料、加强过程控制(如随访)、提升研究人员亲自调研比例外,还应当进一步精简问卷,并广泛征集创业者意见,对不易理解的表述加以修改。三是主要借鉴Zott和Amit(2007)开发的量表来测量商业模式创新,但该量表却主要是用于专家学者自己从事的内容分析编码工作中,因而可能增大创业者对于测量题项的理解难度。未来有必要强化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分析,开发商业模式创新测量量表,而结合Clauss(2017)的观点,以价值创造模块为引领,归纳总结不同模块内的具体业务活动构成是开发商业模式创新量表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