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规划分析(精选5篇)

竞争情报与一般的经济信息相比,具有的以下特征:(1)保密性。企业获取的竞争情报关乎企业的切实利益,一旦被他人甚至竞争对手所知,就会损害企业的利益甚至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另外,竞争对手的信息也具有保密性,其战略动向不会明白地写在会计报表上或是公告上,这需要企业的情报人员自行去挖掘。(2)谋略性。竞争情报不像其他的经济信息那样浮于表面、易于获取,而是需要依靠情报人员非凡的情报嗅觉和分析能力,有时候甚至需要透过事件表象去发现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对情报人员的洞察力、创新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竞争情报的功能

首先,竞争情报有助于企业对宏观市场状况、竞争对手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客观的了解和认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败”,对各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状况而猝不及防的状况,是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保障。其次,当企业想自主地做出有关投融资、并购等决策时,参考竞争情报,能使企业对决策的可行性、实施决策后可能发生的状况有一个合理的预计,以便企业决定是否要实施某项决策。最后,大量搜集竞争对手企业和龙头企业的竞争情报可以使企业及时学习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生产方法、经营策略,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1.对情报搜集模块的需求

2.对情报分析模块的需求

3.对情报服务模块的需求

4.对情报反馈机制的需求

情报反馈模块在整个情报管理体系中,起着推动企业情报工作不断发展完善的作用。情报反馈模块应该做好各模块人员的绩效统计,包括信息采集量统计、信息采纳量统计,并依据企业采纳建议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情报管理模式、情报搜集和分析方式、情报服务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从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建立出企业特有的强大的情报分析网。

5.对庞大的情报数据库的需求

情报数据库的构建起着对过去搜集到和分析出的全部信息的集合作用。公司内部的情报库应该遵循保密性原则,可以采用网络信息系统管理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纸质文件档案馆的形式,便于对后续的情报工作提供数据和方法上的借鉴。情报信息应该像企业的财务信息一样有专人看管档案、有专人管理系统,构筑出为公司战略决策服务的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三、发挥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1.管理层高度重视情报工作

情报部门的设立不应是“应景”或者“随大流”,也不应为完成某阶段性任务而设置临时性情报部门。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内心认同竞争情报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懂得任何决策都不是凭空做出的,都是需要大量情报信息做支撑的。

2.提高情报工作者对决策的参与度

情报部门不应是独立于公司整体的边缘部门,公司应该委派更多的情报人员代表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会议中来。情报人员须在决策会议上为公司决策提供即时的纠正与建议,并深入了解企业管理者对公司发展宏观目标的期许,以便后期搜集更有利于公司成长的竞争情报。

企业战略规划一般流程是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到战略控制,是一个渐进螺旋式调整上升过程,整个过程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划分为以下八种主要类型。

客观事件不确定性风险

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不以企业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如何,主观能动性怎样,结果既不可控,也无法达到精确预测。就像在同样条件下,多次进行同一试验或调查同一现象,每次所得结果并不完全一样。抛硬币虽然只有两种结果,但无论怎么精确,我们都无法完全控制落地朝向。911事件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很难通过事先分析预测进行风险规避。可以看出,客观事件的不确定风险对企业影响面非常广而且深,这是所有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难点和重点。客观和适应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战略规划原则。

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分析而言占有很高权重。按照休考尼特的观点,市场的不确定性可以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市场前景清晰明确。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获取有关信息,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对前景进行精确预测,提出应对战略;第二层次是市场有几种可能的前景。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清晰和离散的,尽管分析有助于确定结果出现的概率,但人们很难预测会出现哪个结果,从而影响战略决策的实施;第三层次是有一定变化范围的前景。在这一层次,人们只能确定未来情境大致的变化范围,这个变化范围是由一些有限的变量确定的,实际结果可能存在于此范围中的某一点,不存在离散的情境;第四层次是市场前景不明。在这一层次上,不确定环境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使得环境实际上无法预测,这种情形很少出现,但确实存在。当然,不同的人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认识和分析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也会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建议使用休考尼特的方法展开分析更有效。

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战略规划者的主观不确定性风险

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战略管理者的主观不确定性风险普遍存在。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会得出不尽相同的判断,有时甚至迥然有别,其差异事先往往难以预见。这种主观不确定性的根源是人的有限理性和认知模式的差异性,战略分析和决策者受其先天个性、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文化特质、习惯、决策偏好,甚至分析决策时的情绪影响,判断结果会存在差异。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隐藏在暗处的顽石”,平素习而不察,浑然不觉,却时时刻刻在发挥影响和作用。主观性经常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各执一词现象。战略规划者的主观不确定风险一般是很难规避的,这才使得更多企业不断提高对战略规划者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要求,以尽可能降低此类风险的影响。

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战略实施和控制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是客观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前期分析判断使用的数据信息在当期已经改变,或者要素之间的重要性和关联性变更。其次是决策与执行信息传递有效性差异,上令下达准确度存在高低。另外,即便客观环境和任务是明确的、可预见和可控的,决策指令也是清晰的、正确而坚定的,但由于普遍存在的随机干扰、偶然事件、突发、信息时滞或不可抗力,联结决策与执行、愿望与结果的过程,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制定方案时,通过对环境的深入研判,努力做到情况明了、工作细致、措施有力;同时,凡事留有余地,做好预案,以防不测。在实施方案时,既恪守原则,不折不扣;必要时又灵活机动,相机行事。

工具方法的局限性风险

战略规划系统的不确定性风险

【关键词】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战略有效执行思路途径

为确保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地发展,不仅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逻辑思维来制定企业战略,还必须确保企业战略的有效执行。企业战略和有效执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制定企业战略是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步,而能否成功有效地实现企业战略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文拟通过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战略有效执行的研究,为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科学制定企业战略的思路

1.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生产价值链和管理价值链)进行分析,也包括对企业内部组织流程进行诊断。可以采用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框架,并且从生产和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价值链对客户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认识企业在价值链上各环节的相对位置,识别企业的相对竞争状况,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各个环节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企业内部的能力重大提升方向。

第二,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外部环境的特点,认识企业未来发展构成重大影响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外部因素,了解企业运营所处的外部发展机会和所面临的挑战。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等。

2.制定企业的中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在通过对制定总体战略目标与思路在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认清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内部优势和劣势之后,即可制定企业的中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以统一全体企业的工作思路,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中期战略目标要结合企业运营的实际环境及企业的发展远景来制定,为进一步确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关键措施奠定基础。

3.编制战略措施规划

二企业战略有效执行的途径

1.建立健全战略管理组织与制度

企业应成立企业战略发展管理委员会以统一决策和协调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大事项,组织企业战略目标与思路的制定、中期年战略规划的编制及年度战略重点计划的制定,统一协调企业战略的各项实施工作,组织和协调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的资源配置,推进企业战略的有力执行。组织开展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课题研究等工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2.注重战略、预算及绩效管理的有效衔接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由战略分析、制定、执行和评估控制等环节构成的管理闭环,战略管理在企业运作的“神经系统”中起着“大脑”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分别由预算及绩效的制定、执行、控制与调整、考核等构成管理闭环,这两个管理体系位于战略管理大闭环的战略执行与评估的环节上。加强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的衔接,强化其相互间的支撑并发挥其综合效能,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战略管理与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企业的战略落实,确保绩效指标与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形成由目标到行动,由行动到控制,由控制到结果的完整闭环体系,确保企业向既定目标前进。

3.加强战略实施的评估

三结论

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清晰正确的企业战略,正确描绘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思路,做好战略措施规划的滚动编制。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后,更重要的是强有力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自己的企业战略。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再好的决策,再宏伟的战略,也毫无意义。只有既制定了良好的战略,又能有效地实施这一战略,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将战略“落实”,使战略管理与实际运营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企业上下达成战略共识,使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在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融入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快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桂玲.企业战略管理的模型化研究—从执行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7(8)

[2]高新慧.平衡记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具体实施[J].湖南农机,2007(7)

[3]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BostonConsultingGroup.Seniorexecutiveannualinnovationsurvey[R].BostonConsuLtingGroup,2009

[5]〔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产生的,管理会计的诞生为会计管理、控制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职能是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建立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重:如果企业仅仅将眼光局限在企业内部,满足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能立于不败之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如何实现统一?显然企业只有熟悉外部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尽可能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一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变革上,便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以下简称SMA)概念。他认为:SMA“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以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他将SMA定义为:“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之后,他又在一系列的论文中,强调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竞争地位。他认为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部环境,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

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不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这不仅避免了管理会计中大量的复杂计算,而且将着眼点放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上。当企业的产品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时,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追求长远的发展利益,便代替了追求当期利益最大化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焦点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这就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只致力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部化倾向,真正将企业置于市场信息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3.战略成本。在传统制造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成本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主,间接成本比重较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日趋普及,迅速提高了企业自动化程度,这使企业成本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直接材料,特别是直接人工的比重不断降低,间接成本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多数企业间接成本已占到产品成本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随着成本中制造费用比例的剧增,传统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受到挑战,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成为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计算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并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有关成本资料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属性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质量成本、目标成本。

关键词:企业;战略分解;战略实施;战略计分卡

一、引言

(一)战略管理和战略实施的流程

战略规划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对战略管理定义为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即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两部分;将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划分为:资料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他认为企业要从组织、管理与领导方面来保证战略得到认真贯彻。安德鲁斯为现代战略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商迎秋,2011)[2]。我国学者王志强(2006)[4]将战略管理过程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战略实施是由多个要素相互关联形成的立体框架,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得出“战略共识、战略协同和战略控制”是构成战略实施的三大衡量要素(Weathersby,1998;Karami,2005)[4]。对战略实施流程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学者是Hrebiniak,L(1984)[5],他认为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者会将战略目标分为一系列的更小的任务,以有利于战略的实施,即战略分解。Pearce和Robinson(2003)[2]也强调了战略分解的重要性,对战略实施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即细化、调整与控制。

(二)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三)战略有效实施的障碍

LawrenceG.hrebiniak(2006)[11]通过研究得出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障碍包括:企业无法及时应对战略环境的改变;战略的不可实施性;缺少战略实施的主导;部门、单位间缺少信息共享;责任不明确。我国学者吴学新(2010)[12]从管理者的角度指出造成国有企业战略执行力缺乏的原因既存在于战略决策的形成过程中,也存在于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战略决策容易扭曲,战略规划的短效突出,战略共识难以积聚,人力资源成为战略决策执行的“短板”,执行进程和效果未能得到有效监控,业绩评估与奖惩激励机制缺失;徐万里(2008)[13]等人通过构建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维度,并对其进行测量,高薪慧(2007)指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兼顾可操作性,考虑可执行性的问题。

国内学者提出的战略有效实施方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其一,利用平衡计分卡法将企业战略目标按照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进行分解和考核;其二,张卫国(2007)从控制论角度构建了复合战略控制系统,它是在传统的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添加前馈控制功能,使战略控制系统既能对未来风险进行防范,又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控;其三,李雪松(2007)建议企业可通过鱼刺图战略分解法提取关键绩效指标,找寻到指标间的因果关联,并将之层层分解落实至员工,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产生实质的效益,它是一种适用于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进行绩效管理方案设计的强力武器。

(五)本文的研究重点

三、理论研究

(一)战略分解实施方法研究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战略目标分解方法,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较有影响的方法有: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法(BSC)和战略地图法(SM)。各方法的优劣点及适用条件概括如下:

1.目标管理法。1954年,美国著名学者提出了经典的目标管理法,是指在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主要包括“确定目标”、“目标指导与反馈”、“目标实现考核”、“激励回报与考核挂钩”的四大循环,该方法不仅仅在于目标的确定,还强调了目标的“管理”。其优点为目标明确、员工参与率和工作积极性较高;但主要缺点为目标易短期化,与长远战略联系不够紧密,且偏重于纵向的分解、淡化了横向的目标协调与一致。从国内外企业运用情况可知,该方法比较适用于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战略和目标明确、以任务和成果为导向的企业。

2.关键绩效指标法。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将企业战略目标经层层分解产生起到关键作用的战术指标,对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进行监测,有助于各级部门明确自身职责,其缺点是“关键”指标缺乏全面性,难以制定通用的指标体系,因此该方法常融入到目标管理和平衡计分卡中同时使用,适用于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明确、内部沟通顺畅的企业。

3.平衡计分卡法与战略地图。20世纪90年代出现并方兴未艾的平衡计分卡法,是指通过建立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将企业目标进行划分,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评价与考核。其优点为以战略为核心、过程与目标管理并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其缺点为目标体系庞大、指标多元化难于统一量化。适用于将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重视企业综合能力培养、管理基础较好且规范化的企业。战略地图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依据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是描述战略的工具,通常与平衡计分卡同时使用。

(二)战略计分卡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战略分解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和相互对立的,往往可以交互使用,或者复合使用,它们之间有许多原理是共通的。鉴于各种管理工具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运用,因此,我们应注重方法实施效果,无需夸大其中任何一个管理工具而排斥其他管理工具,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力求做到以企业实际情况为主、博采众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战略分解方法创新之路。

鉴于此,本文提出采用“战略计分卡”(StrategyScoredCard,简称SSC)的方法来进行战略的分解实施及评估与考核。即通过建立一整套战略分解体系,以平衡计分卡法为基础,融合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目标管理法的优点,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系统地分解、实施及评估与考核。该方法包括战略目标体系的构建、战略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战略目标体系的评估与修正。

(四)战略计分卡实施内容与步骤

本文以组织结构体系包括总部及所属单位的企业为例,将战略计分卡的实施步骤概括为十六个步骤,实施流程图见图2。

(一)战略计分卡实施内容与步骤

第二步:构建公司级战略地图。在梳理公司组织架构、分析机构与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战略主题,由总部战略管理部门构建公司战略地图(初稿);组织召开公司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人员参加的战略讨论会,对战略地图(初稿)进行审议,在得到会议修正和确认后,形成战略地图(终稿),并对战略地图进行文字表述,编制战略主题转换表,报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五步:编制公司级战略执行考核表。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公司战略执行考核计划,界定考核指标、分解指标与否定指标;采用主管经验法、权值因子法或层次分析法来分配所有考核指标的权重;并依据层差法确定考核指标赋值标准;将公司战略执行考核计划提交各项行动计划责任人的间接上司审批,通过后与责任人签订战略执行考核计划。

(二)总部各部门及所属单位战略分解实施步骤实施

第六步:确定并构建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主题和战略地图。由公司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根据公司战略主题并结合各自对应的战略和规划确定各自部门、单位战略主题;依据公司战略地图和部门、单位战略主题构建部门、单位战略地图(初稿),并编制相应的部门、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由公司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召开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分管人员参加的战略研讨会,经讨论后确定部门、单位战略地图(终稿)和相应的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

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综合上述分析结果修正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得到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分解目标体系;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本部门、单位对其他部门、单位的协同期望与要求,实现部门间协调,推导职能目标体系,并使之与部门职能目标的对比,通过修正确定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终稿)。

第九步:编制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执行考核表。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单位、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与公司级相同方法的战略执行考核过程,并编制考核表。

第十步:确定并构建各标准职位战略主题和战略地图。由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对各标准职位的直接上司进行访谈,分析各职位的职责和业务活动,构建各标准职位的战略主题、战略地图(初稿)并编制各标准职位的战略地图转化表;由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组合召开单位、部门战略管理人员参加的战略研讨会,确定各标准职位战略地图(终稿)及其战略地图转化表。

(三)标准职位战略分解实施步骤

第十一步:确定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结合子部门战略主题转换表中的战略目标,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采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价值树和价值差距分析等工具和方法,确定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各标准职位人员提交本人对其他标准职位的期望与要求,填写标准职位需求分析表;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通过综合上两个步骤的分析结果修正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得到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终稿)。

第十三步:编制各标准职位战略执行考核表。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单位配合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与公司级和所属单位级相同方法的战略执行考核过程,并编制考核表。

第十四步:进行战略评估,考核各级战略执行情况。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对各级单位战略执行情况按照不同周期进行自评与专家测评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并解决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战略评估结束后,各标准职位提出各自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填入相应战略计分卡,报本单位战略管理部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提出各自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填入相应战略计分卡,报公司总部战略管理部门。

(四)战略评估与调整实施步骤

第十五步:完成战略计分卡。由公司总部战略管理部门汇总各战略主题执行结果和战略调整意见,形成公司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完成战略计分卡,报送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

第十六步: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调整。根据各级提出战略目标体系修改建议,由战略规划部召开战略研讨会,并根据战略评估对各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进行调整。

五、战略计分卡实施建议

成立战略管理机构。组建专门的战略管理团队,负责战略和规划分解方法的宣传、培训、实施、控制、修改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随机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陈桂玲.企业战略管理的模型化研究―从执行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7,(8):110-112.

[2]商迎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与战略思想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65-69.

[3]赵大春.企业战略制定及其有效执行的思路浅析[J].改革与战略,2009,(2):51-53.

[4]王志强,邵良杉,张兆梁.建立战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科技和产业,2006,(9):28-31.

[5]HrebiniakL.,JoyceW.ImplementingStrategy[J].Macmillan,NewYork.WestPublishing,1984:192.

[6]Michael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CreatingandSustainingSuperiorPerformance[M].FreePress,NewYork,1985.

[7]DanSchende.EvolutionaryPerspectivesonStrateg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6,17(s1):1-4.

[8]韦华宁.中国企业战略执行障碍与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5):56-60.

[9]张琦,王开明.企业战略过程研究述评[J].软科学,2008,(3):120-144.

[10]孙铁邦.企业战略执行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2007,(10):70-71.

[11]LawrenceG.hrebiniak.Obstaclestoeffectivestrategyimplementation[J].OrganizationalDynamics,2006,(35):12-31.

THE END
1.企业战略分析是什么战略分析即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包括组织诊断和环境分析两个部分。战略分析包括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将带来机会还是威胁。 了解企业的地位、资源和战略能力;了解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组织行为的影响...https://m.gaodun.com/wenda/cpa/98329.html
2.企业战略分析六篇.docx企业战略分析六篇.docx,企业战略分析六篇 企业战略分析范文1 1.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的立足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成本事先战略。以战略进展为目标导向,通过有效的方法,让企业在行业中凭借成本优势,猎取更多的竞争主动权;二是差异化战略。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强调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608/8015050023005076.shtm
3.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分析是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战略分析需要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这包括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评估。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等,能力包括技术能...https://www.dugusoft.com/zixun/zixun30876.html
4.读后感丨常见企业战略分析模型(01)2、主要观点: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SWOT法,即分析判断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而根据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发展战略。 SWOT分析 3、和其他分析方法的关联:SWOT分析只是一个初步的分析,更加深入的战略分析可以用五力模型。 https://www.jianshu.com/p/a3938ad7bab1
1.公司战略规划方案范文(精选10篇)(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 公司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https://www.ruiwen.com/fangan/7307434.html
2.以企业战略为核心,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新蓝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战略首先是对企业自身的定位,这涉及到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一个清晰的企业定位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例如,某科技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战略定位,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3904609
3.企业持续成长战略分析企业持续成长战略分析 企业在战略方面要有创新往往是要借鉴行业之外一些游戏规则。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待的时间太长,会对行业有一个非常固定的认识。实际上很多非常创新的商业模型都是在行业之外,而不是在行业之内产生的。如果我们盯着房地产看房地产,就很难实现一些模式的创新,我们要从行业之外借鉴到一...https://www.yjbys.com/edu/zongheguanli/77135.html
4.如何科学规划企业经营的发展策略?这种发展策略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科学规划企业经营的发展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首先,深入的市场调研是规划的基石。企业需要了解市场的规模、增长趋势、消费者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能够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威胁。例如,可以制作如下表格来对比自身与主要竞争对手...https://stock.hexun.com/2024-11-21/215683486.html
5.企业战略分析(通用6篇)篇3:企业战略分析 一、打好基础, 分清责任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既要做到全面地分析, 又要做到具体地分析, 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能。企业的经营不是片面的, 单方面的, 而是全方位的, 具体的, 尤其做为领导者和决策者, 更要面面俱到, 做好及时、准确的经济活动分析, 并把分析的结果和内容运用到企业经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jkx87yt.html
6.战略分析方法有哪些?这8个超实用!战略分析是当下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分析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优势和机遇,也能让企业拥有足够的底气去承担外部的风险与挑战,使得企业能够掌握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掌握高效便捷的战略分析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将由boardmix博思在线白板为大家介绍8个战略分析方法...https://boardmix.cn/article/8strategicanalysistools/
7.企业战略分析有哪些方法?【企业战略培训导读】:“企业战略分析有哪些方法?”由诺达**企业战略培训网为您提供,想了解更多企业战略培训信息,请关注诺达**企业战略培训。 【企业战略培训导读】:“企业战略分析有哪些方法?”由诺达**企业战略培训网为您提供,想了解更多企业战略培训信息,请关注诺达**企业战略培训。 https://www.thea.cn/xqzl_px_61287-1.htm
8.企业的战略分析第二讲、企业的战略分析 ? 战略就是要决定公司发展的方向并对其资源的配置进行相应的筹划,以使得公司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一、行业结构与竞争分析 ? 1.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市场结构是指一定产业间以及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特征和形式。 ?基本类型:完全竞争、垄断、买方垄断、双边垄断、买方寡头、垄断...https://doc.mbalib.com/m/view/deb0c660d81c36e15f75a6ea25b1cca0.html
9.企业竞争战略分析6篇(全文)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第1篇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发的国际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企业同样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wljjvqp.html
10.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报告范文必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报告范文必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完善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主体,但是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不够完善,尤其缺乏战略...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4504548.html
11.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分析重点复习资料(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分析重点复习资料(企业经营战略) 01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一、企业经营领域(SBA)的概念 ?【经营领域】是指企业选定的行业和选定的目标市场相结合形成的经营场所,也叫经营时空领域。 ?【经营领域(SBA)】是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http://www.zikao35.com/3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