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暴利说”:违反常识,不负责任评论频道

星巴克因为在中国内地的单杯咖啡售价高于美国等地,受到道貌岸然的指责。这种缺乏经济学常识的指责遍地都是,比如以土地价格与建安价格指责房价过高,以中、美、欧等地人均收入指责中国消费品价格过高,受此指责波及的包括眼镜、牛仔裤等,现在是星巴克。

物料成本并不等于星巴克咖啡成本

即便一个普通老百姓也知道,成本的构成并非仅为物料。在地价日益上涨的今天,在一线城市的繁华商业区,物业租金非常之高,往往占到成本中很大比例。除此之外,装修、人力、日常运营的水电气费、税费等,都构成了商家的成本。媒体岂能仅以物料成本来计算利润率呢?贴膜小贩在大街上忍受夏日酷暑、冬日寒风,不也是一种很大的人力成本支出吗?

《华尔街日报》根据星巴克2012年财报绘制过一张中国星巴克定价依据图,以一杯售价4.8美元的星巴克拿铁咖啡为例,具体构成为:房租1.25美元,占26%;利润0.85美元,占18%;店铺运营成本0.72美元,占15%;原材料0.64美元,占13%;劳动力成本0.41美元,占9%;一般管理费用0.28美元,占6%;税收0.24美元,占5%;设备成本0.17美元,占4%;其他运营费用0.23美元,占5%。

成本不决定价格,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商品的价格包含成本,但成本并不决定价格。这是经济学常识。一件商品的成本几块钱,售价十几块或几十块钱,这并不必然表示它的价格就“高”。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CarlMenger),曾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述:“再生产的因素,绝不是决定价值的重要原理”。

实际上,成本如何并不重要。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在市场中,决定价格的并不是成本,而是稀缺性。这一点,中国古话也说过,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在竞争的市场中,对单个厂商而言,成本其实是相对次要的东西:产品好,利润再大也卖得出去;产品不好,价格低于成本也无人问津。

充分竞争的行业本就该由企业自主定价

很多媒体的眼中,产品的定价法应该是这样的:原材料的价格加上其他摊销的费用,再加上一定的利润,OK,定价完成。但一般来说,定价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基于成本的定价,一种是基于竞争的定价,还有一种是基于需求的定价。

比如说,白菜进货两元一斤,我加到两块半卖出,那就是成本定价;竞争对手的产品卖两块,我就卖一块八,这是基于竞争的定价;消费者觉得一杯咖啡值三十块,我就卖三十块,这就是基于需求的定价。

在星巴克的品牌运作之下,在星巴克喝咖啡已经成为一种小资身份的象征了,在星巴克喝咖啡,不仅仅是那一杯咖啡,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同时,星巴克的咖啡并非刚需,政府也没有对咖啡行业有着任何的准入限制。那就是说,开咖啡店这事,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呢?如果它不值这个价,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央视又何必来操这个心。

当“成本说”站不住脚之后,又一个攻击目标被抛了出来:星巴克在中国内地的单杯咖啡售价高于英美等地,是对中国人的歧视,并且受到了@人民日报官网微博“杀气腾腾”的指责。而这,又是一个缺乏经济学常识的典型案例。

星巴克成功不是因为美国大众品牌在中国伪装高级品牌,而是永恒的商业成功逻辑:有竞争力的价格+令人放心的品质。

单纯比较不同地区的价格没有意义

仅仅在数字上对比北京、伦敦、芝加哥和孟买等地的咖啡定价,也说明不了多少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其税收、租金、物流以及消费喜好、消费心理、品牌形象等,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商品定价。甚至在中国国内,同一件商品在北京、上海、武汉等不同城市的定价,恐怕也都会不同。

说洋品牌黑心,民族品牌又好到哪儿去呢?

央视等媒体一方面在不断痛批星巴克定价高,另一方面还在不断地拿国外的价格做对比,却忽视了最应该对比的对象,即国内的咖啡市场。抛开星巴克,国内一些并不知名的咖啡店,普通的咖啡也要30元以上,何况人们去星巴克主要不是为了喝咖啡或舒适地喝咖啡,而是为了实现一种身份,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化为某个消费群体特有的集体无意识般的消费行为。

说星巴克贵的人可能很少进咖啡馆,星巴克价格平均水平略低于街上各种知名的或山寨的咖啡馆。星巴克成功不是因为美国大众品牌在中国伪装高级品牌,而是永恒的商业成功逻辑:有竞争力的价格+令人放心的品质。

打蛇打七寸,物价高别只揪住星巴克不放

星巴克的价格也许是高,但是光讲价格高,不讲为什么高,容易造成情绪化的误导。这就像中国市场上的一辆卖上百万人民币的高档进口车,同款的车型在绝大多数国家只卖30多万。

真要把进口车的价格压到与国外市场同步,中国的消费者肯定答应,国外汽车厂家估计也没意见。但国产车企第一个会跳出来不答应,政府的决策部门、税收部门肯定不答应。媒体维权如果在“拿谁是问”的核心问题上避而不谈,指着用被歧视的习惯心态,煽起民众的屈辱情绪来抵制消费,显然是低估了消费者的自身判断能力。

星巴克的价格高,可以不去它那儿消费。奥迪Q7的冤枉钱太多,就让愿意花的去买。这是气话,却符合无奈的国内消费市场现状。权威媒体如果找准了造成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价格奇高的七寸,并且有能耐一刀砍下去,倒也是为中国消费者维权,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对“暴利”的不恰当指责,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批评者市场经济常识的欠缺。不过,知识不足,补足便好,再不济也可求助于专家,但令人疑虑的是,这些报道却意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往小了说,此类报道不够严谨,缺乏说服力

从几家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操作报道的记者编辑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这里甚至包括专业的财经报纸,而这种常识往往在中学的课程中就能够得到。

其次,这种观点先行没有逻辑的报道是不负责任且缺乏说服力的。它一味的迎合着所谓的“低价格”的民意,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原理。这类的报道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往大了说,市场经济搞了二三十年,许多人还是计划思维

暴利批判者,把矛头对准了生产商的贪婪,消费者的虚荣,忘记了市场正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自由市场由竞争决定价格。垄断由反垄断法规制,自由定价是市场的权利。

长久以来对所谓资本、剥削等概念的负面认识,成为滋生民粹主义的根源

而更深层次的背景,则是某种深植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压过了市场经济常识。在当下中国,虽然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模式,但还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社会运行的工具,而非人民的信念与判断世事所依赖的知识。而长久以来对所谓资本、剥削等概念的负面认识,成为滋生民粹意识的根源。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以道德上的快意恩仇,逼问企业有没有道德血液,是拿民粹主义来要挟市场,让市场掺入了太多的非理性情绪,反而让市场上的投资者心存疑虑。

THE END
1.星巴克定价策略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星巴克定价策略 导读: 星巴 克定价策略分析 其次组 定价策略 影响定价策略的因素包括定价目标、 本金、需求、竞争者的价格水平以及政府 的政策法规等。 定价过程要采取的步骤是:选择定价 目标、测定需求的价格弹性、估算本金、 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价格、选择适当的 定价方 星巴 克...https://www.mayiwenku.com/p-39433518.html
2.《星巴克定价策略》课件.ppt星巴克定价策略 欢迎来到《星巴克定价策略》PPT课件。在本次分享中,我将向大家介绍星巴克的定价策略,揭示其背后的市场定位、产品与定价策略以及定价模型。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来探讨星巴克的定价策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饮品巨头的独特之处吧! 星巴克的市场定位 咖啡品质 星巴克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咖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25/8031035122006010.shtm
3.关于星巴克你不得不知的小秘密(咖啡英语终极篇)9. 星巴克定价 拿卡布奇诺举例,中杯790, 大杯990,超大杯1090,看看差价,不说也知道点哪杯合适了。 10. 网上流传的星巴克隐藏饮料 所谓隐藏饮料,就是用不同现有原材料自行调配出全新咖啡口感。确实有很多星巴克Fan做过大量尝试,不信看上面那杯玛奇朵。但是,想要尝试的朋友切不可理直气壮地照搬,毕竟不同区域的星...https://www.meipian.cn/24u3l76k
4.从星巴克看定价:能卖多少钱就看你如何定位i天下网商注:除开跟央视扯上关系,星巴克其实有自己的玩法。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星巴克的定价。通常都认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定价偏高,但这并不妨碍星巴克在中国的走俏,甚至其一度还开到了故宫。于此类似的还有哈根达斯、优衣库等等,这些品牌看上去都有知名度,尽管在国外都是大众品牌,但到了国内他们便成为了品质生活的代...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029/17/535749_325097137.shtml
5.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卖这么贵?同理,很多白领每天喝一杯星巴克 30 块钱的拿铁,但极少有白领每天吃比同事贵 30 块钱的外卖。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人来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都蹲在地上吃盒饭了,花再多钱逼格也高不起来啊。 可见,有些产品天生就“高级”不起来,那它们是不是就不能使用“支付意愿定价法”了呢? https://www.foodtalks.cn/news/1860
1.星巴克咖啡价格表星巴克有很多新品,价格也不一样,焦糖玛奇朵价格,中31、大34、超37元,香草拿铁价格,中30、大33、超36元,拿铁咖啡价格,中27、大30、超33元,卡布奇诺咖啡价格,中27、大30、超33元,美食咖啡价格,中22、大25、超28元,摩卡咖啡价格,中30、大33、超36元。 https://www.qhi-logistics.com/a/news/NEWS/116409.html
2.星巴克在中国的定价策略及收益分析星巴克 中国市场 定价策略 收益分析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1017158075.htm
3.央视批星巴克暴利新华网反驳称卖的是文化近日,包括央视在内的一些媒体揭露星巴克咖啡在中国获取“暴利”,引起舆论争议。昨天下午,新华网也发文关注星巴克“暴利门”,但站在了星巴克一边,称星巴克卖的不仅是咖啡,还有“咖啡文化”。 新华网文章称,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星巴克的高价必然是经过合理的评估”;质疑星巴克定价过高,是“把消费者当傻子”。 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3_10_22_180131.shtml
4.为打破瑞幸“围剿”星巴克中国计划每9小时开一家新店中国市场的业绩已经开始影响星巴克的整体增长,星巴克不得不开始作出改变。 王振东认为,瑞幸等新兴品牌的崛起,已经潜移默化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市场定价权。中国市场对于美式、拿铁的消费量不及美国市场,所以瑞幸等品牌的创新风味迅速出圈,导致星巴克也不得不将创新口味放在点单最显眼的位置。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9142508599126.html
5.星巴克中国价格“暴利”还是“被暴利”?相比2007年指责者众多,当下星巴克的处境比较微妙:官方媒体看似正义的维权质疑,不仅未能让消费者喝彩,还招致不少经济学家、评论人士的批评。 新华社:与其指责星巴克定价高 不如反思我们 如今很多的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星巴克,从这个角度讲,星巴克很像当年刚进入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见证的不仅是消费升级,还有人们对咖啡文...https://www.yicai.com/show_topic/3052126/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