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帕克市场(PikePlace),三位大学同学,英文老师塞伍-西吉尔、历史老师杰瑞-鲍德温和作家戈登-鲍克每人投资1350美元,再加上向银行借的5000美元,一共凑了近1万美元创立了一家名叫星巴克的小咖啡店,专门销售咖啡豆、茶还有香料。三个朋友都是上等咖啡和茶的热爱者。当时,旧金山海湾已经形成了崇尚上等咖啡的客户群体,三个创业者希望在西雅图也发掘出类似的消费群体。
星巴克开业前的几个月,三个创办人特地跑到伯克利(Berkeley)向烘培大师毕特(AlfredPeet)拜师学艺。毕特是一位荷兰移民,对咖啡有非常高的造诣。1950年代,毕特开始进口咖啡到美国。1966年,毕特在加利福利亚的伯克利开了一家小店,叫“毕特咖啡和茶”,并拥有一批忠诚的客户。三个创办人非常崇拜毕特的技艺以及他独特的深度烘培咖啡,多次跑到毕特的店里学习关于咖啡的技艺。他们在毕特的店里一边帮忙,一边学习。毕特将对优质咖啡不容妥协的理念灌输给三位年轻人,并不断向他们强调充实咖啡知识的重要性。正是毕特的教诲确定了星巴克日后坚持追求咖啡品质的基本思想。
帕克市场的星巴克店内所有的家具都是手工打造的。一面墙展示了三十多种咖啡豆,另一面墙的木头架上则陈列了各类咖啡器具。当时,星巴克只卖咖啡机和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让人们买回家自己研磨煮制,店内并不销售一杯杯煮好的咖啡。当然,店内有时候也会现场煮泡一些咖啡,供顾客试饮,以鉴别所购买的咖啡豆品质。顾客在试饮的时候,还可以在店里听听关于咖啡的讲座。
1972年,三个朋友又在华盛顿大学校区附近开设了第二家星巴克店。1980年,公司在西雅图地区已经开设了四家星巴克店,而且每年都盈利。尽管当时的经济景况时好时坏,影响到咖啡店的生意。但星巴克不断研发出新品味产品,而市场对这些口感丰富、味道浓郁、粉末细致的咖啡的反响非常好,星巴克的生意蒸蒸日上。
舒尔茨结缘星巴克
霍华德.舒尔茨,是瑞典一家生产厨房设备的公司(Hammarplast)的副总裁兼美国分公司经理。1981年,舒尔茨注意到西雅图的星巴克,经常大量订购一种型号的手磨咖啡设备。这引起舒尔茨的好奇心,他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企业订购这么多的手磨咖啡设备。他决定亲自拜访一下这家客户。于是,他立即坐着飞机跑到西雅图,想去看看这家企业。
一个晴朗的春日,在当时负责星巴克销售的零售经理林达-格劳斯曼的陪同下,舒尔茨来到了美国西海岸边的西雅图。他来到星巴克店在帕克农贸市场的店内。当他推门的瞬间,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味飘逸而出,柜台后面立着一罐罐来自苏门答腊、埃塞俄比亚、哥斯达黎加等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另一面墙上则陈列着各种咖啡机。一个古色古香的咖啡殿堂呈现在舒尔茨面前。
通过和鲍德温、鲍克的交谈,舒尔茨了解到星巴克的历史超过十年,但到现在仅有四家店。舒尔茨很惊奇,为什么这几个人如此迷醉于这项事业,却没有一个人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这几个有着浓浓艺术家气质的人创办星巴克,只有一个理由:热爱咖啡。他们期望教育消费者关于深度烘培咖啡优点的热情深深打动了舒尔茨。
在回纽约的路上,舒尔茨一直在思考关于星巴克的事情。舒尔茨后来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当时就像有什么魔法,我在商业社会从未见过的一种热情和真诚打动了我。”当飞机降落在肯尼迪机场的时候,舒尔茨已经决定要参与星巴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