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严控采购成本保证重点支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一文,其中对通过“832平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大订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振兴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重点报道。
刊载于《人民日报》2024年07月15日第20版
以下为报道原文:
图①:重庆市九龙坡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在区级政府采购数据驾驶舱前查看实时数据。(周邦静摄)图②:浙江省舟山市博物馆AED安放点。(刘建武摄)
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脱贫户王友康(左)、王绍林在重庆市璞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劳作。该基地农产品通过“832平台”行销多地。(张益民摄)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是财政运行乃至国家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据财政部统计,2022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34993.1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别为9.4%和2.9%。
政府过紧日子,要确保政府采购“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与此同时,作为财政资金的重要支出方式,政府采购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笔政府采购订单,如何兼得政府的“紧日子”和百姓、市场的“好日子”?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进行了有益探索。
发挥规模优势,批量采购物美价廉
炎炎夏日,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多了一层安全保障。今年,浙江省舟山市的居民发现,从医院、车站到学校、社区图书馆,很多地方都配置了AED。一尺见方的设备箱红白相间,附近还放了大大的提醒标识,方便居民在紧急情况下发现并操作使用。
330套AED由舟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统计医院、疾控、社区、教育等机构单位的需求情况后统一购得,在全市公共场所统筹配置,采购价比市场价降低约40%,节约近200万元。
“今年以来,舟山市加快打造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相适应的政府采购新模式,对具备实施条件的公共服务领域采购项目,由市级主管部门牵头,通过统采分签、统采统签、框架协议采购等方式,在全市开展批量集中采购。”舟山市财政局采购监管处处长郏宣耀告诉记者,批量集中采购发挥了规模采购优势,提高采购效率,节约了采购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做到了全市范围内采购需求标准统一,落实了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使群众享受到了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财政部出台文件,要求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批量集中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将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等产品汇集起来实行批量集中采购,发挥规模优势,采购价格明显降低。”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台式计算机批量集中采购的价格,整体上比市场价格低30%左右。同时,财政部要求各部门对通用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工程监理服务等实行框架协议采购,规范小额零星采购行为,明确最高限价,允许采购单位在这个限价内,通过二次竞价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
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优势节约开支,各地创新推出不少“金点子”——
2021年10月,北京市试点推动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带量集中项目采购”,涉及市区两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交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100多家执法单位,约1.5万名执法人员三年的制式服装和标志,最终由来自6省市10家供应商成功中标。相比总预算金额,节约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资金节约率16.05%。三年来,项目履约情况良好,达到了节约财政资金过紧日子的目标,实现“物美价廉”政府采购示范效应。
为发挥批量集中采购规模效益,山东省青岛市汇集全市需求标准较为统一的通用类货物和服务采购需求,开展批量集中采购,2023年以来,全市批量集中采购计算机1319万元,资金节约率达46%;采购空调680万元,资金节约率达29%。
建章立制、数字赋能,“阳光采购”公开透明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财政局,大屏上滚动着实时采购数据。“这是区级采购数据驾驶舱,对采购进行全过程信息公开和数据分析。”九龙坡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政府采购节约率、项目执行进度、政策落实情况、资源建设情况等信息实时刷新、滚动显示,能为政府采购监管、决策、绩效评价做好数据支撑。对于超期异常项目还可在线智能催办,提高采购效率。
为了提高政府采购绩效,重庆市财政局在法定基础上,优化信息公开机制,新增公开评审得分和履约结果信息,提升采购活动全过程透明度,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增加采购活动竞争性以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2023年,重庆市参与全市政府采购活动供应商数量较上年增长17%,采购预算与采购结果之间差额达82.54亿元,节约率达12%。
从建章立制到动态监管,中央和地方多措并举,让政府采购更“阳光”。
完善立法——
财政部积极推动政府采购法修改,在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增设“政府采购需求管理”专章,确立以需求为引领的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体系,建立了采购需求与采购方式、竞争范围、评审方法、合同管理的对应关系,切实提高需求和评审的科学性,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更好地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严格预算——
无预算不采购。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政府采购活动全面融入项目入库、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环节,建立起部门预算控制政府采购、采购合同辅助控制资金支付的控制体系。目前,各地财政部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立项、采购执行、签订合同、支付等闭环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违规采购。
规范标准——
数字赋能——
浙江省打造交易、监管、服务一体化的“政采云”全省统一大平台,建立了商品价格拦防系统和定期监测机制,今年已累计阻止超250万件价格超限商品上架,监测并下架违规、价格超限商品4万余件。
福建省首创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审模式,实现全省评审场地、专家资源等跨区域共享,有利于专家独立评审,防范出现“人情标”。截至今年4月底,福建全省已建成22个远程异地评审场地,完成远程异地评审项目478个,累计成交总金额91.04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认为,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极大提升了采购过程中的信息传输速度,使财政资金和货物、工程、服务的匹配过程更加高效,在提出更高监管要求的同时,也为更好释放政府采购政策效应提供了更牢固的基础和更广阔的平台。
扶“农”助“小”向“绿”,落实财政政策要求
政府采购主打一个“抠门”,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但是将采购支出重点向脱贫地区和中小企业倾斜时,该花的钱一点都不含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大订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振兴。
北京市密云区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魏景玉告诉记者,目前,本单位食堂政府采购食材,30%来自脱贫县,主要从“832平台”进行采购,“平台运行规范,质量检查、退货机制等都很严格;货品丰富,价比三家,价格也很实惠。”
“832平台”是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指导下,由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入驻供应商2.85万家,在售商品26.42万款,注册采购单位67.2万个。
截至今年6月30日,“832平台”今年已完成成交额31.96亿元,购买方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金融机构等。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北京市组织动员全市4500余家预算单位专门面向全国832个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实施采购。2023年度,全市面向脱贫地区采购整体预留金额达6.12亿元,实际采购额达到7.38亿元,占全部采购金额比例36.68%。”北京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副处长袁林说。
政府采购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纽带,为中小企业纾困解忧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至今,《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发布,通过提高预留政府采购份额、加大评审优惠力度等方式,不断健全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2022年,全国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总金额,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七成以上。
四川省对于适合支付预付款的采购项目,要求预算单位应明确合同预付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的40%、不高于合同金额70%,符合合同约定付款条件的应依法依规及时完成资金支付,不得拖欠或延迟付款;山东省积极推广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丰富“惠企贷”产品体系,今年以来共发放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50亿元……政府采购在多个方面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绿色已成为政府采购的“底色”。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明确提出,在政府采购中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2024年预算报告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加大强制采购、优先采购绿色低碳产品力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国家鼓励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设专栏、开辟绿色通道,畅通废旧产品设备资产交易;绿色采购平台不断搭建,绿色采购目录清单不断完善。
政府采购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23年10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签订《长三角区域政府采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目前,安徽省正在研究建立长三角区域政府采购供应商统一注册标准,拟定长三角区域政府采购供应商信息登记管理办法,搭建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证书(CA)互认开放平台。”安徽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副处长李元元说。
“政府采购助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规则,加快实现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公平竞争制度、商品和服务评定标准、信用制度、产权保护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有助于培育、发展和壮大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泽彩说。
王泽彩认为,未来,要加快完善政府采购集约式、整体性、一体化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关键节点“买什么”“怎么买”“买得值”的管理约束。一是在探索持续加大绿色、低碳、节能产品采购规模的同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拉动弱势产业、行业、领域经济实现供需“双侧”恢复性增长。二是探索数字赋能政府采购,导入数字化大模型,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大“不见面审批”范围,努力实现政府“少花钱”、经营主体“有钱赚”的降本增效“双赢”目标。三是探索开展政府采购政策与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使政府采购政策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更好融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双重效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在互联网发现“832平台”发布公开信息称,销售额正式突破五百亿。帮助三百万农民脱贫卖货。
可谓是牛逼啊,不单单在扶贫,还在帮助致富。
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832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530亿元,注册供应商超过3万家,在售商品超40万款;
超过134万个人用户,以及70余家央企和金融机构、3000余家国有企业等在内的1.5万余家非预算单位,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助推超320万农户巩固脱贫成果。
简单来说832平台,就是政府采购预算单位、非政府采购预算单位和个人,可以在平台上采购自己中意的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那么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平台的商业模式和背景情况。
823平台
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原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四部门指导下,由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于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成立了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简称“832平台”)
几年来,“832平台”以政府采购为引导,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致力于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在培养电商人才、带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激发农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农业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台搭建的目标
拓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建档立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依托供销总社既有平台,搭建了一个集交易、服务、监管于一体的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扶贫832平台),集中展示来自832个贫困县的农副产品。
整个平台商城的特点
一是功能齐全。
集“交易、服务、监管”于一体,具备在线展示、网上交易、物流跟踪等功能。扶贫832平台是一个B2B平台。该平台是用于各级财政预算单位、有定点帮扶任务的央企和地方国企等采购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副产品的B2B交易平台。二是多方参与。扶贫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工作具体由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同推进。
三是坚持零收费原则。
四是提供多种交易模式。
目前,扶贫832平台交易模式分为直购和竞争性选购两种模式,直购是供应商在网站上发布商品的各项信息,采购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下单采购。竞争性选购是由采购人在线发布商品竞购单,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在线响应,由采供双方协商确定商品规格、采购数量、成交价格等。
五是提供交易统计功能。
扶贫832平台可以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交易信息统计,为各级财政和扶贫部门交易监管、信息统计提供数据支撑。
六是具有强大的运营服务。
供销e家通过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平台运营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客户服务体系、仓储物流体系这五大体系,助力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保障消费扶贫成效。
一,政策属性
以政府采购为引导,以市场机制为手段,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式推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与国内大市场的产销对接
二,公益属性
坚持“零收费”原则,不向供应商收取入场费、平台使用费等费用,不向预算单位收取交易服务费
三,帮扶属性
所有入驻“832平台”的供应商及销售的产品必须来自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
832平台发展历程
2019年5月财政部、原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
2019年8月财政部、原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0年1月“扶贫832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2020年6月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2020年7月
“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
2020年10月“2020消费扶贫·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在京召开
2021年1月“832平台”第一家产销地仓正式运营2021年4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1年5月“832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2021年6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关于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832平台”启动脱贫县产业帮扶示范项目
2021年10月“2021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在京启动2021年11月
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商务、供销优势共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
2022年1月“832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2022年2月“832平台”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22年11月“832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300亿元
2023年12月“832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平台的采购模式
(采购方式):直购、竞购。
1.直购交易流程:
1.1先款后货:查找商品→选择购买方式(一口价或在线议价)→选择商品购买信息→签订合同→支付货款(网银支付或线下支付)→供应商发货→收货验收→双方评价→交易完成
1.2先货后款:查找商品→选择购买方式(一口价或在线议价)→选择商品购买信息→支付定金(网银支付或线下支付)→签订合同→供应商发货→收货验收→支付货款(网银支付或线下支付)→双方评价→交易完成
2.竞购交易流程:
查找商品→交易方式选择先款后货→发布竞购单→供应商报价→双方洽谈→生成订单→合同签订→支付货款(网银支付或线下支付)→供应商发货→收货验收→双方评价→交易完成
交易流程
先货后款
第一步:选购下单。采购人通过查找商品进行采购,磋商价格后供应商确认接单(也支持不议价直接购买),订单生成。
第二步:签订合同。根据订单信息的约定,采购人支付订金(订金为0时直接生成电子合同)。订金支付完成后,采购人和供应商核实交易合同信息,调用电子签章,完成合同签订。
第五步:评价和追评。采购人支付货款后,可对此次订单交易进行商品评价和店铺评价,同时支持采购人对交易订单追加评价。
先款后货
第一步:选购下单。采购人通过查找商品进行采购,或者通过发布竞购单,供应商报价的方式选择商品进行采购,磋商价格后供应商确认接单(也支持不议价直接购买),订单生成。
第二步:签订合同。采购人和供应商核实交易合同信息,调用电子签章,完成合同签订。
第五步:评价和追评。
采购人在确认货物和发票无误后,可对此次订单交易进行商品评价和店铺评价,同时支持采购人对交易订单追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