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性中“非善”因素的激发:某些商业模式过分侧重了对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的激发,虽然一开始能够迅速积累起庞大的消费流量,但在这一点上,竞争者很容易模仿—“你便宜,我可以更便宜”,从而这样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对合作方的“蓄意”打.压:有些商业模式通过利用多边平台中的一边打.压平台的另一边,形成“劫富济贫”之势,虽短期内颇有成效,但终究不是各方得利,其结局一定不会美好。
空手套白狼:有些商业模式过于“轻巧”,走的是自己一毛不拔的路子,而且专挑合作对象的软肋,这种“耍心眼”将便宜占尽的做法,终会难以为继。
“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一些企业被迫转型,包括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升级或重建商业模式,但创业者或高级管理者们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行为方式及角色定位。
商业模式向左,企业战略向右
这一点与企业战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类上,企业战略包括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发展战略讲的是企业未来在发展方向上的选择,企业自身要达到怎样的一个发展目标。
不难看出,从成己达人的角度看,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走的路数无疑是“南辕北辙”。这也就从一个新的角度回答了商业模式与战略孰先孰后的问题:先有战略而后有商业模式,则商业模式免不了从自我出发的“俗”;先商业模式而后战略,则战略之争将上升为商业模式之争,也就升华成为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不争之争了。
当然,不能说企业沿着战略之路走下去,就不需要领导力,但其目的更多地是服务于对外的竞争以及对内的绩效提升,如将之推广到企业之外,则其先天地不能服务于更广阔的社会化舞台。这样的领导力是狭隘的、片面的,充斥着如此领导力的世界也必将是彼此割裂而又对抗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商业模式并使之大行其道,在商业回归人性这一点上它们是紧紧牵着手的。循着这样的发展趋势,人类的未来必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