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验室安全风险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图1风险管理过程
1实验室资产清单
我院的开放性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在2010年结合学校倡导的柔性管理、弹性教学等改革方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投入建设并推广。该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室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等部分组成。我院对外开放实验室有五个机房,每个机房均有工作站33台,空调2个,讲台前配有交换机、机柜、音响系统、投影仪等设备,总价值为五百多万。
2威胁/风险分析
2.1辨别威胁和弱点
2.2风险分析
从上述我院开放实验室存在的弱点来看,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不可控,因此忽略不计。而部风险主要是在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性方法和完善内控制度的方法来化解与防范,而且对实验室开放的成败影响比较大,相对可控,因此,内部风险将是探讨的重点。
故障树分析(FTA)技术采用逻辑的方法,根据故障与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分解,形成树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的内部风险可分为管理系统、管理体制、实验队伍、实验室、学生参与等风险。本文利用故障树分析技术对内部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可得如图2所示故障树图。
图2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风险的故障树
(1)管理系统: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利用门禁系统和管理系统使得学生通过自助预约进入实验室。因此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功能是否齐全、是否人性化、是否完善和是否稳定等将对实验室的开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管理组织结构:我院实验室实行从上到下负责制,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教师分级管理、层层管理。从管理和安全的角度来讲,这种管理组织结构可能导致了限制实验人员的创新精神、实验设备或仪器共享存在障碍等。
(3)评价激励机制: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缺乏激励实验教师、学生的机制,表现好的得不到及时的奖励,差的没有处罚措施,无法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队伍:长期以来,实验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待遇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善,使得各高校实验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等。况且,开放实验室实验后,实验室工作将更为繁琐和紧张,要求更多更全面,这对原本就有些先天不足的实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开放实验室工作的全面展开。
(6)设备配置和管理:随着实验仪器和电子产品的更新加快,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快就会落后,若不充分地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若使用落后设备则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开放实验室的正常开展。
(7)实验教学和管理手段: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师生进行开放,但却碰到学生寥寥、效果不好的尴尬情况。
(8)学生参与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就成了空谈。我院实验室对外开放人气不旺,一是可能因为我们实验室位于的楼层较高,二是实验室开放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3制定对策
开放实验室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无人管理、自助预约使用,因此,在整个运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类复杂的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一个风险组合,一种风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风险或者可能同时发生。所以,有必要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对策对开放实验室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3.1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监控机制
我院数字媒体实验室通过群管理系统实现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无人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该平台,开放实验室每天的预约情况、使用情况、设备运转情况均实时地体现在管理平台上,为开放实验室的评价、风险监控提供依据。
3.2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和保障建设
鼓励实验室教师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发现并提出所有可能威胁实验室安全的因素。制定有效的规则,引导实验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室真正的开放而非流于形式。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保障建设。首先,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高端性;其次,仪器设备的性能应满足实验室开放的需要。在经费保障方面,我校每年都有一笔费用作为实验室维护费;另外,鼓励我院教师积极申请学校实验室开放项目,带动教师、学生的科研。
3.3健全实验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实验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学校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实行培养、引进、稳定、调整的方法,完善实验人员结构,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队伍。
3.4建立宣传引导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如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分团委、学生会等人员宣传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效利用开放实验室促进学习与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带动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等;同时,实验室的开放要与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相吻合。
4结语
数字媒体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寻求新突破的过程。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已经历时三年多,随着我院领导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将会有更多的师生关心和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安全中,我院实验室也将根据自身情况,落实实验室风险管理的要求,保证实验室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安全建设。本文也希望能给其它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提醒其可能忽略的潜在问题,能为提升实验室风险管理贡献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1.1四元复合实践
教学体系的组成结构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以学校已有的化学、材料类专业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化工行业背景的安全工程特色专业,但与老牌工科高校依托传统采矿、冶金等专业发展起来的安全工程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实践教学有多个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等内容。本文在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化工行业特色的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构成。
1.2基础性实践
基础性实践包括工学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基础实验,工学基础实践内容是指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工学通识类实践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实验、热工学实验、电工实训、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实践内容是指立足化工行业的基本要求的化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和立足安全工程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燃烧与爆炸基础实验、安全人机实验等。基础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是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1.3专业性实践
专业性实践是培养基本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带领学生初步进入专业角色的实践性课程,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实习。例如消防安全实验、安全监测与监测技术实验、应急救援实训、化工过程见习、专业认识实习、安全管理实习、生产实习等。
1.4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例如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课程是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化工安全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安全设计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化工安全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评价方案、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全面训练;安全工程仿真模拟是应用挪威船级社开发的SAFETI风险评价软件或其他安全评价软件对石油、化工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进行火灾、爆炸、泄漏等多种灾难事故的叠加风险分析与定量计算,是以虚拟仿真案例综合培养学生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毕业设计提倡真题真做,要求学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所以选题应以实际安全设计或安全评价项目为主,需要学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加深并具有一定的创新。
1.5创新性实践
2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2.2实验室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课程的需要,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学校的重点扶持下先后建设了安全人机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监测与检测实验室、工业安全实验室、应急救援实训准备室和安全仿真模拟实验室等七个实验室,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条件。
2.3实习基地建设
2.4实践课程建设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院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由于行业属性不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所以缺少成熟的实验实训讲义,所以要鼓励专业任课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探索,及时修编整理实践课程讲义,形成一套能较好满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讲义教材;另外在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能够提升学生研究、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实践项目,并制定出新的实验指导书与实践讲义。
3结语
关键词: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应用
1岩土工程概述及其风险管理
1.1岩土工程简述
1.2岩土工程的风险管理
2岩土工程的风险分析方法
3岩土工程基于风险分析的设计应用
3.1边坡极限状态的描述
一般来说边坡的破坏机理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其破坏的判断量数值是不同的,有一定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就需要相应的调查研究。其实不同种类的岩土体对不同的位移变形承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范围,范围过大就会对岩土体造成一定的破坏。岩土工程中深基坑开挖后地表以及边坡体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和变形,所以要重视对其的研究。
3.2裂隙岩体随机渗透和多场合耦合
3.3地下工程风险
地下工程一般都具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就限制了工程人员对地下工程特性及稳定状况的准确认识,从而造成风险的出现。这样在工程很多方面都提高了要求,也都要求更可靠的地下工程分析结果。岩土工程在地下工程风险分析应用主要为依赖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常规工程以及研究潜在风险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中每个都非常重要,要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就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岩土工程和其他工程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不能简单的把通用的可靠性风险分析方法移植到工程中,必须对岩土工程的实际环境来对工程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4岩土工程风险分析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尚未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在工程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合理描述较为困难。怎样把工程背景有效的结合到工程设计中去,怎样更高效的进行工程的管理工作,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可以发现问题产生原因就是理论的缺乏。所以利用有限的样本所提供的信息,通过风险理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协调还未实现,怎样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系统就是最大的问题;(2)对实际工程的临界情况分析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失效模式模型,因为岩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变量比较多,而且还是非线性的,所以没有一个失效机制就很难获得失效机理,也就无法研究出适于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的有限元算法;(3)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以及完工监测没有很好的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单一的依靠一般方法而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然就很难在可靠性的评估中进行粗糙集技术、数据挖掘、融合信息等不确定计算,这样就会对最终的计算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5岩土工程风险分析与应用展望
长期以来,人们对风险分析和应用存在很多的偏见和顾虑,在岩土工程中也是如此。其中由于岩土工程具有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模型误差大、量测实验数据有限的特点,如果不进行风险分析对整个工程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岩土工程师认识如果从概率现象入手,研究的结果和相应的评价也就必须以概率的形式进行。经实践证明,通过各种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利用定量风险分析法来为最终的决策提供依据是很方便的,这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决策者提供辅助评价信息,帮助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通过风险分析可以认识更多在工程中出现的异常或是不期望的事件,另外通过风险分析也可以对事件出现的概率和相应后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工程系统可能响应的事件进行全面的估计,并对相应结果进行评定。其反映了对岩土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要求,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经济与安全的统一,所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6结束语
岩土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和应用是基于对工程施工条件和岩土工程的了解上进行的,要得出有效的结果就需要对不确定因素和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必须结合一定的工程施工标准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可以对岩土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风险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大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宏.谈岩土工程的可靠性设计[J].山西建筑,2002(07):32-33.
[2]潘建,李支令.岩土工程中风险评估方法分析[J].吉林水利,2009(07):10-14.
[3]李凯,姜英德.岩土工程勘察的风险控制[J].化工矿产地质,2010(04):252-254.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调查;血清学;风险分析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布鲁氏杆菌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已知有60多种驯养动物、野生动物是布鲁氏杆菌的宿主,其中主要感染牛、绵羊、山羊、猪、狗等家畜,多种野生动物均可感染,并可在其中互相传播,人也可感染发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控制和净化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刻不容缓,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塔城地区家畜布病疫情的实际情况,对A市、B市和C县进行了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和临床定点调查,并对全地区各县市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进行病原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通过对这一地区布病流行病学信息的分析,做出该地区在2010-2012年间发生动物布病疫情的风险评估,对当地的布病防控有着积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011-2012年从塔城地区A市、B市和C县3个定点县市,随机采集各乡镇农牧户牛羊血清,在本中心实验室进行试验。
1.2诊断试剂
布鲁氏杆菌病阳性和阴性诊断血清由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提供,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由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提供。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抗原由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提供。
1.3试验方法
1.3.1血样采集及血清制备将牛保定后尾静脉采血(羊保定采用颈静脉采血),血样采好后,用记号笔在一次性采血器塑料管壁上注明对应的耳号,将采血器塑料竖立试管架中静止。送入实验室进行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分装入离心管待检测。如需要保存的血清置于-20℃的冰箱内保存。
1.3.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在灭菌洁净的玻璃板片上,用移液枪分别吸取被检血清30L与虎红平板凝集抗原30L混合均匀,在室温(20℃)4~10min内记录反应结果。同时以阳、阴性血清作对照。被检血清出现任何程度颗粒状或絮状的凝集现象均判为阳性,完全不凝集的判为阴性,无可疑反应。
1.3.3试管凝集试验(SAT)本试验按《家畜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反应技术操作规程及判定标准》进行。首先稀释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12.5、l﹕25、1﹕50、
1﹕100。加入等量稀释后的抗原,混匀,则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25、l﹕50、1﹕100、1﹕200。同时做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及抗原对照,并配制比浊管。将全部试管、对照管及比浊管充分振荡后置37℃恒温箱中20~22h,取出后放室温2h,然后以比浊管为标准判定结果。如果试管的底部出现点状或圆盘状沉淀,则不需比较清亮度。如果试管的底部出现倒伞状沉淀,则需要用比浊管比较其清亮度,如果其清亮度在
1﹕5O达“++”以上时,则判定为可疑;在l﹕100达“++”以上,则判定为阳性。
2结果
2.1牛、羊布病调查统计结果
通过对A市、B市、C县3县市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1、表2),2011年牛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25%、0.78%、0.88%,羊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0.97%、0.97%、1.94%。2012年牛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63%、1.17%、1.17%,羊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0.97%、0.97%、0.65%。
2.2牛羊布病释放风险概率结果
根据监测率、扑杀率越高,布病发生的风险越低,监测阳性率越高,布病的释放风险越高的特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布病的释放风险=(1-监测率)×(1-扑杀率)×监测阳性率×100%。分别对2011年和2012年牛羊布病进行释放风险概率计算[1]。由表3可见,2011年塔城地区3县市中,牛的布病释放风险概率高于羊,A市牛布病释放风险概率高于B市和C县。由表4可见,2012年塔城地区3县市中,牛的释放风险概率高于羊的释放风险概率。监测的A市牛羊布病释放风险概率相比B市和C县要高。
3风险评估以及布病防控建议
3.1风险评估
根据统计分析,布病的2011和2012年流行病调查风险概率评估,A市牛的布病流行的风险概率较高,达到1.11%和1.32%,对疫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A市也是塔城地区重要牛羊肉育肥生产地,患病牛羊在无检疫情况下购进,在该地区混合饲养而感染其他家畜,是该地区的重要传播源。B市,C县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牲畜流通量比较大,疫病的传播感染的风险也较高。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A市存在布病暴露和扩散的双重风险。B市和C县存在着扩散的风险。
3.2布病防控建议
(2)加强饲养管理,对圈舍进行不定期的消毒处理。对于养殖场,必须每年进行2~3次的布病检测工作,发现疑似阳性的牲畜进行隔离处理,避免感染其他健康家畜。对污染圈舍中的物品、用具等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扑灭传染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入境大豆;检疫;疫情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25
1入境大豆疫情分析
1.1入境大豆杂草疫情分析
从送检实验室的大豆样品中每批均可以检出杂草,巴西大豆携带的杂草种子数量相对较少,美国和阿根廷大豆携带杂草种子不仅种类多,且含量高,检疫性杂草的携带率为100%。近几年从入境的大豆中检出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表1),主要涉及20科、111种,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达到31种,其次是豆科14种、菊科11种、蓼科11种,其中检疫性有害杂草有苍耳(属)(非中国种)、假苍耳、假高粱、黑高粱、蒺藜草(属)(非中国种)、豚草(属)、美丽猪屎豆等[1,2]。此外还检出对人体、家禽家畜产生有毒有害的豚草、三裂叶豚草、锯齿大戟、曼陀罗、多刺曼陀罗、粗刺曼陀罗等,同时还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带来危害的恶性杂草牛筋草、假高粱、阿洛葵等[3-8]。
1.2入境大豆昆虫疫情分析
入境大豆中检出昆虫种类和批次较少,仅检出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锯谷盗(OryzaephilussurinamensisLinnaeus)、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Herbst)、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ferrugineusStephens)和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Hubner)6种昆虫,其中截获检疫性昆虫四纹豆象2批次,检出的昆虫均是仓储性害虫。
1.3入境大豆病原真菌疫情分析
实验室从送检的大豆样品中分离出的病原真菌主要有两种类型:大豆储粮病害和大豆生长期病害。实验室共检出11种病原真菌,主要有链格孢属(AlternariaNees)、镰刀菌属(FusariumLinkexFr.)、青霉菌属(Peniciilinosis)、柄锈菌属(PucciniaPers.)、根霉属(RhizopusEhrenberg)、曲霉菌属(Aspergillus)、德氏霉菌属(DrechsleraS.Ito)、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Fries)Keissler]、黑粉菌属(ThecaphoraFingerh.)、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大豆霜霉菌[Peronosporaman-schurica(Naum.)Syd.],其中链格孢菌截获频次最高。病菌的检出率与送检样品有很大关系,实验室从送检的大豆样品中未发现土块、种子表面皱缩和白垩状,检疫性的病原真菌的检出率很低。
2建议
2.1根据风险分析报告加强检疫监管
2.2与口岸局加强信息沟通,避免监管脱节
湖北入境大豆多数是经沿海口岸转口到湖北,增加了湖北检疫部门的监管难度,在监管中不仅考虑加工厂的监管,还需考虑运输途中撒、漏、调、卸等问题的监管,监管部门要及时加强与口岸局信息沟通,共享大豆的检验检疫结果,加强协作配合,有效跟踪每一批进口大豆流向,建立进口大豆台账管理制度,对进口大豆实行100%核销验证,避免监管脱节,认真排查疫情传播隐患,采取应对措施。
2.3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培训,提高疫情的检出率
大豆疫情的检出率与现场抽样技术有关,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一线检验人员关于大豆病菌为害症状、传播途径等业务培训,实验室必须加强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对有害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必须做到高效、快速、准确,提高疫情的检出率,缩短检测周期,促进大豆快速通关。
2.4对进口企业加强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培训,做好疫情监测
[1]印丽萍,颜玉树.杂草种子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郭琼霞.杂草种子彩色鉴定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李扬汉.田园杂草和草害-识别、防除与检疫[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张则恭.杂草种籽检疫鉴定图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1986.
[5]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6]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7]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8]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关键词: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
1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构建
1.1开发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监测系统
②检测样品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实现检测样品的追溯与预警管理,对样品名称、产地等进行计算机编码,并将相应编码存入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农业标准NY/T1741-2009《蔬菜名称及计算机编码》对样品名称进行计算机编码。根据国家行政区域地区编码+地块GPS航迹编码的方法对样品产地进行编码。
③数字化检测信息录入各个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点采用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将样品、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等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数据录入人员根据编码数据将样品检测信息录入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
1.2探索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①开发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从2008年开始,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示范》项目,开发了具有基础数据、数据录入、系统管理、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数据查询等模块的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并将该软件链接到柳州市农业信息网。目前针对3家企业(合作社)的莲藕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已经实现网上查询。
③数据查询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1761《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的要求,在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内,自动生成每个企业每个品种不同生产批次的条形码数据,通过条形码打印机打印对应条形码,并粘贴在产品包装盒上。在质量安全追溯数据查询窗口上录入该条形码即可以实现该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
④企业应用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社)向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提出使用该系统的请示后,农业管理部门对该企业(合作社)进行评估,后由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管理单位对该企业(合作社)进行培训指导,在该企业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完善追溯信息系统。
1.3探索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预警功能
①柳州市质量安全预警功能软件开发2010年,在完善柳州市质量安全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追溯管理的同时,开发一体化系统,实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实现柳州市总体和分品种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市、县、乡分级预警。
2系统运转情况
2.1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运转情况
从2010年建立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以来,共有各类系统录入用户6个,其中管理用户1个,普通用户4个,浏览用户1个;农药残留检测信息14万余条;产地代码849条;品种代码295条;监测公告140条。
2.2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运转情况
从柳州市2010年探索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起,共在3家企业(合作社)推行条形码质量安全追溯,面积3000hm2;共建立标准化基地2个,完善莲藕生产基地生产记录并适时监测,共发放条形码3.6万条。
2.3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运转情况
从2010年开始探索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目前已经覆盖柳州市所有行政区划内的监管单元和所有监测莲藕生产基地品种。目前主要针对农药残留进行风险分析,对于一般农药的残留风险分析,采用统计连续15d农药残留超标率的方法,设定阈值,超过阈值发出风险警示信息;对于禁限用农药,检出即发出风险警示信息。
3结论
IntegratedConstructionPracticeonMonitoring,TracingBackandEarlyWarningforQualityandSafetyofLotusRootProductionBasesinLiuzhouCity
HUANGYangcheng,WENGChunying,LIXiang
(LiuzhouTestingCenterfor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Guangxi545002)
Abstract:BasedontheinformationfromqualityandsafetymonitoringandtracingbacksystemofagriculturalproductsinLiuzhoucity,wecarriedouttheriskanalysisoflotusrootproductionbasestoestablishmonitoring,tracingbackandearlywarningintegratedsystem,sharequalityandsafetydataoflotusroot,andimprovetheeffectivenessandtimelinessof
supervision.Since2010,Liuzhouhasinitiallybuiltthemonitoring,tracingbackandearlywarningsystemforqualityandsafetyoflotusrootproductionbases.Atpresentwehavebuiltsixdemonstrationsitesforthedataacquisitionandtheriskwarning,andwecouldtracebackthequalityandsafetyoflotusrootproductsofthreeenterprises(cooperation),realizingtheriskearlywarningofqualityandsafetyoflotusrootproductionbasesinLiuzhoucity.
Keywords:Lotusroot;Productionbases;Qualityandsafety;Monitoring;Tracingback;Earlywarning
基金项目: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莲藕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F010114)
大数据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特性
大数据是指数据容量大到超出传统数据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大数据由量变引起质变,需要创新思维模式和处理方式,能带来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能力、流程优化能力。大数据的内涵决定其具有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特性。
加速金融脱媒。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体系内扮演者信息中介的角色,在充斥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中,规范着一种金融秩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媒介正成为低效率和高成本的制造者,传统金融体系的脱媒化趋势愈演愈烈。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具有“4V”的特点:一是数据存储容量巨大(volume),大数据以ZB为统计单位;二是数据类型众多(variety),包括结构型数据也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非结构性数据;三是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单位数据价值度比较低;四是处理数据的速度要求非常快(velocity),时效性强,智能分析能力强。以第三方支付、余额宝、P2P和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优势,使得金融市场几乎达到没有金融中介的状态,成本更加低廉、效率更高,严重削弱商业银行在传统体系内的金融中介作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应用为前提,转变以往依赖网点规模和人员数量扩张的中介运营模式,深刻领会大数据的理论和精髓,创新“去中介化”的价值创造方式。
优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优势,可以识别并且全面管理企业中的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名誉风险和IT风险等。基于大数据应用的风险管理,能形成新型风险洞察力,通过构建风险视图,实施风险调整值管理,借此提高经营效力与财务业绩,并从客户赢取率、产品定价到执行标准以及商业战略的执行中受益。为此,商业银行通过部署大数据平台,给整个财务、风险及合规部门提供系统的、可靠的、实时的信息,从而使得这些部门可以利用高级分析与情境分析工具砟D馔蹲史缦铡⒀沽Σ馐浴⒎缦栈乇ā⒆时痉峙浼氨ǜ嬷谱鳎最后将风险分析结果完全集成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便及时做出明智决策。借由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把整个解决方案实施到监管、业务流程和系统中,以实现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取得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