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反映社情民意特邀信息员***反映,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危化品作为重要生产经营原材料,适用范围和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因危化品生产、运输、存储的特殊性,运用车辆进行道路运输是危化品的主要运输方式。危化品运输车辆运营安全管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治理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存在问题
(一)行业监管标准不一,存在多头监管。公安、应急、交通检查企业、事故倒查要求等标准不一,从部门职能的角度来看,危险化学品车辆装载安全管理由应急部门负责,道路运输的资质管理属交通部门管理,路面运输属公安交管部门管控,而危险化学品车身罐体检验属质监部门检测。从检查内容的角度来看,公安部门检查内容包括日周月排查,车辆一车一档、驾驶员一人一档,驾驶员“八类”风险隐患筛查,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车辆动态监控,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消防演练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等7项内容;交通部门则是检查经营许可、安全机构设置、两类人员台账、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制度、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日周月排查、车辆技术管理资料、车辆动态监控等8项内容。其中有重复项,也有差异项,存在多头监管。
(二)企业落实责任不力,存在违法行为。部分运输企业存在内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挂靠经营等漏洞,部分车辆存在未按照规定进行车辆二级维护、伪造虚假的车辆二级维护合格证等问题。例如2021年1月24日,重庆克米克物流有限公司一辆到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装载30吨甲醇的罐车,行至353国道2141+150米扶欢镇两扶路段下坡急弯处,因驾驶员操作不当,侧翻撞坏26米护栏后坠下公路,罐体脱落至川黔铁路旁并发生燃烧,事故导致2人死亡,经事故调查,该事故车辆存在二级维护造假行为。另外,部分危化品运输企业驾驶员更换频繁,导致驾驶员不能熟练使用危险货物电子运单系统,易出现电子运单与实际运行线路不符、车辆未随车携带电子运单等情况。以綦江区为例,在检查重庆萱宏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时,发现每次从业人员档案中的驾驶员都与上次检查不同,甚至有未完成岗前教育便离职的驾驶员。今年以来,累计检查危化品运输车辆320辆次,查处各项违法行为26件,其中未按规定制作危险货物运单的就占到57.7%,其中煜洋公司、驰豪公司、萱宏健公司、吉创公司等4家公司均存在上述违法行为。
二、对策建议
(一)在监管理念上,突出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明确从业务委托、充装查验、运输过程到卸货回场各个环节的管理举措,并要求在装卸、回场等重要环节进行人脸识别,确保全过程监管闭环。强化公安、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和大数据局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深化全链条闭环管理。
(二)在监管手段上,充分利用数字赋能提升智控水平。结合数字重庆建设推出“安全码”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对驾驶员进行动态赋码,完善危货运输监管平台功能,基于电子运单和加强人员安全码,通过人脸识别、扫码查验、动态监控等,确保全过程透明受控。
(三)在监管举措上,全力破除行业痛点和顽症痼疾。针对危运企业“低小散”局面,提出加强新增企业和运力管理,实行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等级动态评价和分级管理,建立奖优罚劣机制等。明确外省籍车辆在异地经营,应按规定报送电子运单,未备案或未按规定报送电子运单的,不得进行托运或收货。
(四)在监管机制上,创新建立网格化体系。将社会治理模式引入行业管理,创新建立“两长四员”网格化管理体系。“两长”即交通部门监管责任网格长和企业主体责任网格长,“四员”指行业监管员、企业安全员、乡镇街道和保险网格员,实现全覆盖,通过分片包干、层层压实责任,实现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