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产业政策为中成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中药生产、流通企业。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十五年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中成药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中成药市场主营业务收入为5198亿元,到2018年增长至8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1.2%。
1.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
中成药企业约80%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多数中成药企业集中生产成熟、技术要求较低的同类药品,大部分中成药仅停留在改变剂型的水平上,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2.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中国药典》中明确炮制标准的药材仅占全部药材的2.7%,药典无明确规定的参照各省市地方规定,各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多样,有的差别很大,甚至互相矛盾。在对中药材种植标准、种植和加工技术、中药材指标控制质量标准、中药饮片和提取物标准的研究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可靠的科学数据证明。
3.质量问题严峻
上游中药材产品质量堪忧,国家药品抽验结果显示,2017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抽验共64102批次,合格率为84%。2017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十种中药材进行抽查,千金药业、云南白药等93家中药饮片企业被通报存在染色、增重、掺假等问题。另外,中药材重金属超标问题一直严重。中药材产地的的自然生态环境,土壤、水及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有很大差异,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有直接的关系。
4.研发投入少、新药注册数量少
中成药产品的销售取决于推广能力而非产品疗效,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缺乏药品创新与技术创新,因此近年来中成药审批申请数量很少。图表1可以看出中成药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非常小,云南白药、同仁堂和以岭药业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6.65亿元、132.77亿元和142.55亿元,但它们的研发费用仅为1.74亿元、1.11亿元和5.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