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投资哈萨克斯坦:模式效益与风险

一、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源和石油外资政策

(一)石油资源概况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石油资源丰富。2009年,探明石油储量为5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3%;天然气储量1.82万亿立方米[1]。目前,哈萨克斯坦有191个油田和49个凝析油田,其中80多个正在开[2],主要分布在阿特劳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西哈萨克斯坦州、阿克纠宾斯克州和卡拉干达州等地。2003—2008年,这6个州的石油年平均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8.69%、26.87%、17.15%、15.63%、11.64%和仁03%[3]。目前,正在运作的油田有田吉兹、卡拉恰干纳克、乌津、热特巴伊、让纳若尔、库姆科尔和北布扎奇等;卡沙甘、卡拉姆卡斯等油田近一两年有望投产。此外,阿拜(Abai)、达尔汗(Darkhan)、“Istatai”和“Zhambyl”等油田也处于协商开发阶段。

(二)石油外资政策

自1991年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先后颁布了《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先经济领域清单》、《与投资者签订合同时的优惠政策》、《外资法》和《国家支持直接投资法》等法律法规。其开发油田的外资政策经历了由松到紧的变化。最初,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利用与外国公司签署保密的产量分成协议[4]的方式吸引外国石油公司的投资([5];2004年后,通过修订《地矿和地下资源利用法》(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海上石油项目产量分成协议法》及新通过的《关于保障经济领域国家利益问题的民法补充和修正案》,加强国家对战略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赋予国家在油气资产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和单方修改合同的权力。

表1哈萨克斯坦部分油田的勘探开发合同类型及储量

油田阿克纠宾恩巴卡拉恰干纳克卡沙甘库姆科尔田吉兹乌津库尔曼加齐Tub-Karagan合同类型R/TR/TPSCPSCR/TR/TR/TPSCPSC储量(十亿桶)107241506901055-7722

哈萨克斯坦的税法文件于1995年制定[6],其后多次修订。2009年的新税法总体上提高了石油公司的税负水平,降低了大石油公司的收益;与俄罗斯相比,哈萨克斯坦的税负较低[7]。

目前,哈萨克斯坦使用的勘探、开发合同类型主要有矿税制(R/T)、产量分成合同(PSC)和参与合同(ParticipationAgreements)三种(主要油田的合同类型见表1)。其中,勘探期最长10年,生产期25年,大型油田可达45年;产量分成合同大部分条款可协商。2009年的新税法出台以后不再签署产量分成合同,原来的产量分成合同仍然有效。

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外国石油公司

三、中石油进入模式分析

(一)概况

1997年6月4日,“中石油”获得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60.3%的股份(2003年5月增股到85.42%),同年8月,又取得了对乌津油田的开采权益。自此,拉开了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的序幕。此后,“中石油”通过收购又获得北布扎奇油田[11]巴斯勘探开发区块[12]uatAmlonMuani”公司(KAM)[13]Dan—Munal”公司(ADM)[14]、“PK”石油公司[15]和“MMG”公司[16]的权益;与哈萨克斯坦油气运输公司(TNG/KTO)合资兴建肯基亚克一阿特劳的输油管道[17]和中哈原油管道(肯基亚克一阿拉山口)[18];与“KMC”公司成立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AGP),负责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哈境内的建设和运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综合负责“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勘探、开发、炼油、油品销售和油气运输项目以及与上述各项目配套的服务业务。

近13年来,“中石油”在哈的业务已由单一的油气开发,逐步拓展到勘探、输运、炼油、油品销售和工程服务等领域。截至2008年年底,“中石油”在哈的投资达70多亿美元,拥有61座加油站、6座成品油库,具有年产原油2000万吨和天然气55亿立方米、管道年输油1600万吨以及年炼油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二)模式的特点

从建立方式上看,“中石油”进入哈石油行业的上、下游是以购并其他公司的油气资产或股权为主,兼有新建投资方式;进人中游(输油管道的修建与运营)则是新建投资方式。通过收购,“中石油”享有“AMG'’的股份、乌津油田开采权益、“PK”、北布扎奇油田、“ADM”、“KAM"和“MMG'’的股权和奇姆肯特炼厂及油品销售的权益。同时,“中石油”又通过新建让纳若尔第三油气处理厂[17]、中哈石油管道、盐下油田一让纳若尔集输管线、恩巴一让纳若尔铁路工程以及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拓宽了业务范围。

从投资类型看,“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油气市场以直接投资为主,还有以贷款换石油(项目)的合作新模式。

从投资过程和发展速度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项目由少到多,由小变大。“中石油”由最初的1个项目增至12个,后又组建海外子集团公司;二是经营业务从上游的勘探、开发拓展到中游的油气储运、下游的油气销售,从投资扩展到工程服务、技术合作,最终实现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三是资产由部分收购到整体收购,由招投标收购发展到按国际规则收购上市公司;四是由直接投资延展到以贷款换石油等方式。

从所有权结构看,所有大项目都是合资经营,倾向于独资或控股。合资可以达到四个目的:与“KGM'’合资既符合哈萨克斯坦的法律规定,又加强了与政府、企业的关系,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解决资金的问题,分散投资经营风险;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有利于长期的国际合作;与知名国际公司合作,提升企业品牌。此外,还可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国际运营能力。

(三)动因分析

“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集中反映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其动因主要有六点:一是获取石油资源,实现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的需要。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多。因此,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和供给基地,确保稳定的石油供给成了国家石油公司责无旁贷的任务。二是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推动。

表21997-98年哈萨克斯坦石油部门私有化(或长期合同)情况

四、模式的效益分析

(一)从宏观层面上讲,两国实现了共赢

1.中哈石油管道完善了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运输体系,实现原油出口渠道多元化。中哈石油管道建设前,哈的输油管线都是南北走向,多分布在西部、阿克纠宾和东部地区,运行相对孤立;其石油输油管道出海口主要有田吉兹一新罗西斯克输油管线(CPC)、乌津一阿特劳一萨马拉输油管线、肯基亚克一奥尔斯克输油管线和巴库一第比利斯一杰伊汉输油管线(BTC),其原油出口的85%经俄罗斯输油管道运送,目标市场只是欧洲[22]。缺少原油出口的“出海口”,制约着哈开发利用石油资源。因此,对哈来说,减少原油出口对俄罗斯的依赖,多元化管道线路是降低俄罗斯的影响和确保独立性的重要方式[23]。中哈石油管道自西向东横穿哈全境,不仅完善了其西东方向的原油运输体系,也增添了一条东向、不经第三国直接出口到中国的原油出口通道,在一定程度减少对俄罗斯管道系统、铁路运输及其主导的“CPC"管线的依赖[24],实现了原油出口的多元化。

1997年在哈投资的国家(地区)有35个,投资额21.07亿美元;2008年增至76个国家(地区),金额达200.7亿美元。大量的外资流人,拉动了哈经济的快速发展。1999—2008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7%[25]。同时,外国直接投资(FDl)在哈国内流向也呈现多向化,降低了FDI在石油行业的图21993-2008年哈萨克斯坦的FDI流入量及油气行业中FDI在FDI总流入量中的

比重(见图2)。

4.增进了中哈两国的贸易。中哈石油领域的合作拉动了两国间货物贸易的增长。

1994年,中国从哈进口的货物不足2亿美元。

1997年,增长到4.3亿美元。此后,快速增长。2008年,达77.26亿美元。1997年,中国对哈的出口额不足1亿美元,而2008年则多达98。2亿美元。2008年,两国的贸易额是1997年的33倍(见表4)。其中,中国从哈进口原油数量在其原油出口总量的份额也显著增长。1997年的份额是0.57%,而2008年则为9.32%(见表3)。、5.带动中国在哈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发展。中国石油公司的成功进人,促进了中国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在哈快速发展。中国在哈的工程承包营业金额由1998年的50万美元增至2002年的2.4亿美元,2007年达到10.41亿美元。截至2007年年底,累计营业额为27.51亿美元;劳务合作营业额1998年为27万美元,2001年达到6600多万美元,2007年年底累计达9160万美元(见表5)。

(二)从微观层面上说,经济效益显著

1.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有两点:一是亏损油田扭亏为盈,“中石油”控股或参股的各油田产量明显提高。“中石油”接管阿克纠宾公司时,该公司亏损7000万美元。

几年后,赢利2.7亿美元,其原油产量已由1997年的260万吨增至2009年的600多万吨。

北布扎奇油田的产量由2004年的不足50万吨增至2008年的171万吨。让纳若尔油田由1997年的年产油235万吨增至2004年的408万吨(“中石油”每年的作业产量或权益产量见表6)。这不仅为“中石油”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为“KMG'’、股东及其他合作方创造了效益。二是带动勘探、井筒工程、油田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和物资装备出口的快速发展。

表31997-2008年中国从哈进口的原油数量及其在中国原油进口、哈原油出口总量中比重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原油进口(万吨)4.4940.9249.0872.4264.96100.36119.59128.56129.08268.27599.79567.06在中国原油进口中的份额(%)0.131.501.341.031.081.451.311.051.021.853.683.17在哈原油出口中的份额(%)0.571.951.772.612.071.624.024.552.245.389.439.32

表41995-2008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货物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51998-2007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工程承包营业额及劳务合作统计单位:万美元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工程承包营业额0.00500.08710.44181.43692.40722.10231.09143.69185.831510.4143对外劳务合作0.00270.00550.00290.66180.02330.00960.03360.05920.03860.0787

表61997-2009年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权益产量或作业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数量301521261733264374655797431824186218281857权益产量(份额油)作业产量

10多年来,“中石油”在哈的物资出口合同金额由1995年的11万美元增至2006年的12亿美元;截至2007年,累计合同额已近9亿美元;测井、录井和测试业务也不断扩大。

2.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贡献。“中石油”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贡献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上缴税费,增加哈政府的财政收入。截至2008年年底,“中石油”上缴哈的税费累计超过70亿美元。二是支持哈的“进口替代”计划,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2001-2007年,“AMG"与当地企业签订并完成近6亿美元合同额;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与当地企业的物资采办合同额超过1700万美元,分包协议合同额和工程分包合同额达3793.67万美元。三是投资培养当地人才,用工本土化。“中石油”提供135万美元设立“总统奖学金”,支持哈的人才培养;直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48万多个,油气投资业务的员工本土化程度超过97%。四是注重公益投资。截至2008年年底,在哈的社会公益投入5000万美元,环保投入4.45亿美元。此外,“AMG"还以优惠价向阿克纠宾斯克州供应天然气、柴油和重油。2001-2008年,以哈国内油价向炼油厂提供原油340多万吨。

五、风险分析及对策

“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和运营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动态的法律法规和税费体制,包括哈的外资政策、矿产资源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劳工的限制等。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哈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态度渐趋强硬,油气行业的外资政策由松变紧。新的外国投资法取消了内外资企业的差别、变更了优惠政策;石油法律的条款几经修订,使合同类型和内容条款更有利于哈的国家利益,突出了“KMG'’在石油资源开发中的主导地位。二是税收政策也变得苛刻和随便。

哈萨克斯坦的税法多次修订,2009年的新税法取消矿区使用费,开征石油开采税,提高超额利润税,石油公司综合税负由49%上涨到62%(国际油价按每桶60美元测算)。三是有关“哈萨克斯坦含量”的内容已从温和宽松的规则演化为强制性的政策。例如,哈每年根据全国总劳动力数量限定发放外籍员工许可的配额。2005-2010年的6年间,外国劳务比重分别占其劳动力人口的0,32%、0.7%、0.8%、1·6%、0.75%和0.75%。除人员外,“哈萨克斯坦含量”还包括商品、工作和服务。这些政策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指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收益受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认为,哈萨克斯坦是73个新兴市场国家中经济最为脆弱的3个国家之一,其最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政府若难以控制通货膨胀将会摧毁国家的宏观经济,哈经济发展的好坏无疑将影响石油行业的勘探、开发。二是指跨国石油公司间的激烈竞争。竞争主要来自于公司间股权或油气资源转让及新勘探、开发区块的竞标,“CPC”管线、阿特劳一萨马拉输油管线、“BTC”管线与中哈原油管道的油源竞争(中哈原油管道的油源问题全部由中方负责)以及外籍员工许可数量的竞争。三是跨文化的融合。“中石油”在哈的规模快速壮大,中方的企业文化是否能恰好与“KMG"及其他合作者的企业文化融合,以及在控股企业中如何整合原有的企业文化将直接影响经营效果。此外,世界石油价格以及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也将影响“中石油”的经营效益。

六、结论及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中石油”在哈的直接投资实现了其国际化运营,建立了集生产、炼油、运输、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海外石油生产基地,是“中石油”寻求规模效益、紧随国际石油巨头的发展战略与哈多元化原油的“出海口”及完善原油运输体系的战略需求的结合,是继“中石油”苏丹模式之后,又一以直接投资带动商品及服务、品牌输出,最终实现资本、商品和服务、品牌三个层次“走出去”,同时又达到了共赢的成功案例。对“中石油”来说,提升了其国际化运营的能力,增大国际市场的份额,其示范效应推动了中国石油项目在中亚的快速发展;对哈而言,实现了战略目标,促进了经济增长。该模式以收购为主,兼有新建投资,还具有合资、创新合作模式和渐进性等特点,显现出“中石油”的“走出去”战略已步人高层次。然而,“中石油”的运营既要面对哈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和税费体制,也要经受宏观经济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因此,企业要注重对政治风险及经营风险进行研究,及时预见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以规避及减少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THE END
1.风险以及对策范文五篇.docx风险以及对策范文五篇【篇一】风险以及对策 政策风险预测: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就目前或是不远的将来国家政策也会往着更利于我公司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教改的推进,将来素质教育进入课堂,这将可能对公司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市场风险: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6/8016013046004077.shtm
2.风险分析及对策.docx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险分析及对策.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文档介绍:风险分析财务风险:( 1)由于公司初期规模较小,且面向的消费群体有限,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资金短缺风险,即资金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2)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会直接导致业务纰漏出现;(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以及在筹资方面资金结构不合理;技术...https://m.taodocs.com/p-481028980.html
3.高校筹资风险及对策分析高校筹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高校筹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1.资金筹集具有盲目性。高校筹集资金一般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软件、硬件建设,包括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如果不考虑筹资成本等因素,则会为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化运营改革的深入,财政拨款占高校收入比例的下降,迫使各校不得...https://www.zjitc.net/info/1015/35723.htm
1.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3篇)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篇一 一、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仍处于工程项目建设的高峰期。工程项目本身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工程参与方众多、内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多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从筹划、设计、建造及竣工后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可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自然风险、管理风险、...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868268/
2.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6篇(全文)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个产品从它的研发到投入市场再到消费者购买使用它,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环保风险、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并筹划出相关的对策,争取将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5jq183x.html
3.项目风险及对策分析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个产品从它的研发到投入市场再到消费者购买使用它,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环保风险、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并筹划出相关的对策,争取将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vh265.html
4.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这些管理策略有哪些潜在风险?股票频道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和个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风险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 首先,明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这包括对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全面分析。内部因素可能涵盖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流程、人员素质等;外部因素则涉及市场动态、政策法规...https://stock.hexun.com/2024-11-19/215635065.html
5.企业风险分析及对策.docx企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投资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本文分析了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控制投资风险的对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投资活动能达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源泉,但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9508409.html
6.浅谈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主要项目风险及对策浅谈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主要项目风险及对策 软件项目成果的需求分析方和软件项目的承担者都十分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因素会导致软件项目的失败?与项目有关的因素的改变将对按时、按经费预算交付符合预定质量要求的软件成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属于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考虑的风险问题。 https://blog.csdn.net/u011106957/article/details/45537475
7.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通用8篇)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的对策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企业经营者面对财务风险,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地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https://www.oh100.com/peixun/caiwuzongjian/284165.html
8.菲律宾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及对策分析案例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菲电力EPC项目风险及对策分析 曾芬钰 石国平摘 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在菲律宾EPC总承包项目不断增多。国际EPC项目不仅工作内容复杂,还受到工程所在地区的政策、环境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风险程度远高于其他模式。 https://www.goalfore.cn/a/3393.html
9.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阴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苏惠琳渊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南昌330032冤【摘要】我国风险投资业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与具有50多年风险投资经验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西方发达国家该产业中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我国...https://doc.mbalib.com/view/0c4b949f82f8bcc53ea763699475a82a.html
10.转基因中国危局分析及对策转基因、中国危局分析及对策 1.2 半个内行看转基因的巨大危害 1.2.1 本人的几点经验 1.2.2 转基因油可能是近年来女性肺癌增速远远高于男性的原因 1.2.3 毒红豆、地沟油等有可能是给转基因油打掩护的 1.2.4 转基因不安全的理论证明 1.2.4.1转基因的安全性不能用理论证明...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0/12/179497.html
11.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人力资源外包法律风险)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以及人力资源外包法律风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力资源外包法律风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https://www.ctghr.com/post/18666.html
12.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分析和对策有哪些2、合同谈判及签约阶段 在取得合同资格后,应把主要精力转入到合同谈判签约阶段,其主要工作是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以及最终签订有利的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合同谈判前,承包人应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如经营处,负责施工合同的审阅,根据发包人提出的要求,逐条进行研究,实施监督...https://www.66law.cn/laws/378285.aspx
13.财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论文(精选8篇)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风险发生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新的税务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https://bylw.yjbys.com/caiwushuishou/14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