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于回龙观预计1万户90平方米户型占70%2013年迎搬迁高峰
明年底,西城首批万余户人口疏解将启动,对接安置于昌平回龙观。
西城区日前表示,拟定六片旧城保护人口疏散区域,年内对接安置的五大房源地有望全部开工。
紧邻京藏高速楼间将有绿化带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的西城区回迁房项目所在地。该项目紧邻京藏高速路进京方向辅路西三旗桥南侧,和北面的回龙观新兴小区新龙城隔路相望。
现场工人告诉记者,最快到2011年底,楼体框架就会建起来了,整体完工估计要到2013年。
新居民考察
而回龙观的居民对西城保障房项目也是期待和担心并存。家住新龙城的居民杨女士说,她很希望西城区保障房项目在建成之后有配套的医院等公共设施,能给回龙观的居民带来便利。
但她也担心,西城保障房建成后,和回龙观村保障房项目都连在了一起,可能会给原本就拥堵的进城路添堵。
西城六片区域拟定人口疏散
根据原西城区统计,区内有14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居住的市民有5.7万户,总人数在12万左右。而新西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在全市所占的面积达到最大,大约占北京所划定保护区的74%。
目前,旧城居民区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堪称条件艰苦。
例如人口密度高,聚居在拥挤的大杂院里;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设施条件差,有的院没有上下水,有的没有各户独立的厕所,还有的没法通燃气等;并且大多数房屋年久失修,隐患多。
目前,西城区拟定六片旧城保护人口疏散区域。
对接安置用地划定五大区域
据西城区长张建东介绍,从去年起,对旧城保护人口疏解的对接安置用地进行规划,目前划定了五大区域,总占地面积260万平方米。
张建东区长表示,五片对接安置房项目预计可提供2.5万套住房,解决7万多疏解人口的居住。其中,昌平区的对接安置房一期工程已开工,今年将启动二期建设,其余项目都力争在年内开工。
首批疏解人口拟明年底启动外迁
据张建东区长介绍,在定向安置房的分配上,将根据居民的需求而定,一居至三居的户型都有。根据市住建委统计,已经开工的昌平回龙观安置房中,9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占了约70%。
旧城居民外迁何时开始?张建东区长表示,根据目前的进度规划,有望在2012年底,首批疏解居民启动搬迁。进入回龙观的安置房项目,预计在1万户左右。
其余人口疏解将分阶段进行,2013年将迎来搬迁的高峰时期。
预计目前划定的旧城疏散人口搬迁将在5年内完成。而西城区整体人口控制指标,将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确定。
同时,还将在对接安置区域中建立大型医疗机构、商业设施、老人服务设施等,以及有着西城特色的休闲项目。
另一方面,人口疏解后的旧城,留下来的居民也将改善生活条件,包括增加服务设施等。对于疏散后的地区开发,张建东区长表示,将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开发建设。
西城规划主要有三大方向
原来的老居民区,依然以居住为主,适当进行扩容,对重要院落进行保护。例如什刹海等地区,在保留居住地的同时,进行有特色的旅游街巷建设
作为金融配套区建设,以白塔寺地区为主,其位于金融街北边,将建设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特色区域,包括增加会馆和会所等
适当植入产业开发,例如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室、小设计公司等
其他区县人口控制规划
朝阳:缩减10平方公里住宅规划用地,至少可减少37万人落户。未来五年,朝阳将人口调控的目标控制在400万左右。
房山:未来五年,房山将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以内,流动人口将持居住证。同时将抑制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和吸纳外来人口多的低端产业,包括小服装、小加工、小作坊等五小企业;并加快将小旅馆、小餐饮、小网吧等六小场所退出房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