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面布——1181/Ne/克重=线圈长度
2、双面布——3440/(Ne+1.6)/(克重+100)=线圈长度
3、单珠地——2010/(Ne+2.7)/(克重+80)=线圈长度
4、双珠地——2280/(Ne+3)/(克重+100)=线圈长度
5、1*1罗纹——4388/(Ne+2)/(g+60)=线圈长度
6、2*2罗纹——纱长(CM/25R)=228554/(Ne+1)/(克重+70)
Ne——英制支数
门幅计算公式
1、单面布——门幅=针筒总针数/〔1平方米线圈数的平方根*0.375*(线圈长度+1.018)/(纱直径d+0.318〕〕
纱直径d=1.3/公制支数的平方根(公支=1.693*英支)
单面布门幅简化的公式:横密/CM=0.0026*(Ne+1.05)*(克重+50)
2、双面布——横密(针柱数/CM)=0.00118*(Ne+3)*(克重+110)
3、单珠地——A.横密(针柱数/CM)==线圈总数/1m2
开方*900*(线圈长度+0.07)/(D+270)
(线圈总数=m2纱长/线圈长度纱长(m)=9000/D*克重*100)
单珠地——B.简化的
横密/CM=0.000467*(Ne+11)*(克重+450)
4、双珠地——横密/CM=0.00145*(Ne+2.5)*(克重+65)
5、1*1罗纹——横密/CM=线圈总数/m2开方*0.301*(线圈长度+0.2)/(纱直径+0.08)
新公式:横密/CM=0.000436*(Ne+14)*(克重+400)
6、2*2罗纹——CM/针筒每针=550/(Ne+2)/(克重+130)
【门幅=总针数*(CM/针筒每针)】
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不对或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哦
缩水率是可以控制的:一般的布料做干蒸,洗水。就可以算出缩率了!测出来后计算好,把数据提供给纸样师傅,他们参考后放出适量。就OK了。
以上是基本的流程。。。
具体的做法是(以下我主要说干蒸和水洗):
A:干蒸------也是上面鱼说的“烫缩”
1)在要测算的布料上(要有足够的大),画出2块固定的长和宽,------拿针织内衣来说,一般40*40CM就可以,意要留出约2CM以上的缝位,因为内衣(~像内裤),面积不大,但是针织布料的缩率又很大。像氨纶布,莫代尓等,要是定型没定好,可能会缩的可怕。。。
2)将这2片的画好固定尺寸的布料反面相对,用平车在画好的痕迹上车好,这样布料的正面就路在外面了,还可以方便一起看看色差,色牢度什么的,省料.,着时在沿着留出来的2CM以上的缝位用锁边机锁好边..
特别注意哦::蒸的时候,别让熨斗和布料接触!!也就是说,不是要向人家烫衣服一样去烫这块布!!!但是距离也布要离的远了!一寸左右吧!就好了.还要随时给它翻番身,移动位置,这样受热才均匀,才可以算准确点!还有,尽量布要
打开机台的吸风器..
4)蒸完了,就拿到通风的地方给它晾干,请注意不是要拿到太阳下晒干哦!这样算出来的也是没效果的!!
5)干了后就是计算了,注意要分布料的经纬方向的...经向也就是直纱,维向就纱横纱.(斜纹的例外)例如:经向现在缩到了38CM了,拿就是38-40=2/40=0.05*100%=5%.,也就是说这布经向的缩率是5%..维向的算发也是如此>>
6)最后,干蒸这部分基本就完了.除了提供数据给纸样那边外,还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原样(也就是测试布料)留底..
现在来说说B:水洗:.(同样以针织布为例,因为我在以前的公司做的就是针织类的,)
前面的步骤同上面干蒸的1)2),也是同样的先做好测试样品..
3)水洗,就比较复杂点了.复杂的不是水洗缩率的算法,而是它的洗法太多了!
不过这些是根据布料的特性和客人的要求来定的!下面介绍几种洗缩的名称吧:
干洗DryCleaning
机洗MachineWashable
商业洗涤DonothaveCommerciallyLaunder
家庭式洗涤HomeLaunder
手洗HandWash
冷水洗ColdWash
温水洗WarmWash
热水洗HotWash
以上的各种洗法中,还可以根据客人和布料特性的需要,选择在水洗过程中是否要用滚筒,水温多少是否烘干(一般做布料的缩率不可以烘干,做成品测试时可以.)等…..
4)洗好了后,一般是晾干,不要晒干的!
5)计算缩率,和前面的干蒸的算法一样.正常情况下,布料干蒸的缩率要比水洗的缩率小..
6)同前面的做法..把算来的结果书面提供给技术部,自己存档..
针织面料成本核算
1,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有何对应关系?比如144gsm的纯棉平布须用多少支数的纱?
2,针织坯布在染色后克重的变化范围大约是多少?
a目前所讲的纱支数大都是指“英制支数”,用英文字“S”表示.它的定义是:在公定回潮率下,重一磅的纱线,它的长度有几个840码,就称为几支纱线.纱线越粗,S值就越小,纱线越细,则“S”值越大.即40S/1要比20S/1的纱支幼细.这样,在同种结构的针织布中,纱支越幼细,它的克重(g/m2)就越轻.如32S/1平纹布成品克重在135-145G/M2之间,而20S/1平纹布的成品克重在180-190G/M2.
针织胚布在经过前整,煮练,与溶液中的染料结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吸湿澎化,所以一般都会增重15-20G/M2左右.但会随着原料纤维的选择,织物的构造,染色工艺,染料特性而有一定程度的浮动.如:普梳纱因杂质较多,同种纱支,织物较精梳纱支的成品会较轻;平纹布较罗纹布的线圈构造密实,故胚布与染后的克重相差较罗纹布要小.还有同纱支同种结构的布,织造的密度也会有影响.
b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纱支/规格米克重和实际上的大不相同.同一批生产的面料因为拉幅定型处理稍有不同,克重也会偏差不少.当然,从工厂价目表上看纱支,规格,幅宽,克重,大致可以知道一定的规律.反正算克重的那套方法不会简单.举两个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