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论文(通用9篇)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论文(通用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专项旅游形式发展非常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保护

一、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从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和破坏的经验教训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承受力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自然区域,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景观地域、丰富的物种资源分布区、珍惜动植物的分布区、能揭示内在自然规律的特定风景区、名川大河的水源涵养区、具有参照标准的地质坡面和化石群产地以及一些人们至今尚不能认识的再探索自然中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干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将改善、美化其环境旅游收益也为其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其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自然保护区将失去保护的必要,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并且资源的保护还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这是由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决定的。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和保护区发展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方向。

3、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

合理的、科学的对自然保护区开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同时一定的开发促进其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自然保护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开发意味着保护。

4、过量保护不利于开发

因担心开发造成破坏,而"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自然保护事业也就得不到发展,在自然保护区保护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应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需要政策支持、引导和适度的管理力度,以规范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适当的政策和旅游宣传教育,可以使社会形成开发保护的共识,使旅游从业人员成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先锋,使旅游者成为文明的资源保护者。同时,旅游资源环境是社会、自然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有必要与整个旅游大环境协调一致,以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保护。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保护资源与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增加旅游者享受乐趣和给当地带来效益的同时,把旅游开发对所在地区的消极影响维持在最小限度内,是可持续旅游资源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显然,发展(即满足现在需要)与保护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对核心,这与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是相吻合的。可见,可持续旅游发展也应该成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关系问题的衡量标准之一。

2、加强科学研究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的影响等进行系统研究,为和谐平衡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步。

3、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旅游产品

狭义的绿色旅游产品指生态旅游产品,如森林旅游、负离子吸附区等;广义的绿色旅游产品则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本身就是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和核心的。

4、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

开发生态旅游后的部分旅游收益,应该用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改善和美化资源环境,从而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

5、导入知识经济内涵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高新科技产业群为支柱,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导入知识经济是新时代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要求,也是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6、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科技兴旅"战略

资源的开发应该在调查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开发总体规则,以保证开发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珍贵的自然、人类遗产进行保护,减少旅游资源的自然损失,延长其生命周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保持并增加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般来说旅游资源都凝结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内涵是旅游资源的生命线,保持并尽可能地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也将成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新的价值取向,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2]肖亚波。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3。

[3]王沛,刘军波,许军让,等。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1。

[4]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

[5]乔凡梅,刘田天,袁婷玉,等。榆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43。

[6]高优仙,刘文静,唐玲娣,等。对农家乐的理性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2。

[7]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8]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9]刘田天,乔凡梅,袁婷玉,等。汉中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64。

[10]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

[11]张姣,刘军波,刘田天,等。浅议汉中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8。

[12]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13]常翊,朱颖育,李悦,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9。

[14]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15]李琰,秦婉君,任睿,等。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81。

1数据和方法

漳江口保护区涉及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的竹塔村和船场村,两村有2681户,约11186人,社区村民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生产、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1.1资料

1.2问卷调查

1.2.1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

1.2.2专家的调查问卷

1.3数理统计

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按照重要程度给予赋值,分别以5分、4分、3分、2分和1分的赋值,最后用总得分除以选择人数,得到平均分。

3漳江口保护区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公共组织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经济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需要整合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公共组织的力量,公共管理的主体不仅有政府,还有社会中为追求公共利益服务的非政府组织等[7,8]。漳江口保护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在管理中会造成“搭便车”、“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等[9],需要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所以作为公共管理对象的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主体应该多元化。

3.1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面临问题的分析

3.2漳江口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选择

3.2.1政府主导的管理型

3.2.2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共同管理型

3.2.3政府指导下的企业与旅游公司管理型

3.2.4政府指导下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型

4结论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环境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近九成草原出现退化现象,内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濒危物种生存堪忧,因此,有关我国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让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改善这一矛盾,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成为了关键。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具有较多自然保护区和丰富的资源。为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实际价值,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超过八成的自然保护区都开始建设旅游区。目前,旅游区的管理还不完善,没有树立起“保护第一”的关键理念,甚至一些旅游区只注重经济收益,忽视了对旅游区的管理和保护,直接导致环境问题出现,造成资源退化。同时,游客的旅游感受也逐渐变差,旅游区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云南石林,石林县政府建设石林旅游业,对五棵树村进行拆迁,政府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村民的谋生条件,伤害了村民的情感,导致了拆迁不能顺利进行。至今,石林中还留有未能拆除的房子,不仅破坏了石林的景观,还影响了村民原本正常的生活。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宏观管理,明确管理职责

2.2加强自然保护区旅游社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也能增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在自然保护区旅游的生态管理中,需要实行自上到下的统一管理,加入社区参与机制;在自然保护区开发、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社区的利益发展,为社区参与提供支持。例如,合理分配社区居民旅游区的股份,在旅游区雇佣居民,如果社区的居民能够在生态旅游方面获取足够的利益,居民就能对自然保护区有新的认识,进而减少居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利用,提高居民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此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2]。在自然保护区建立旅游区,增加了自然保护区的游客数量,就会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关机构需要维护好社区居民的个人利益,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不占用居民的生活空间。另外,旅游区开发最大的弊端就是废弃物数量的激增,因此,废物回收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既可以方便游客的垃圾处理,又可以做到资源的回收利用。比如,景区向游客发放可被降解的垃圾袋,减少游客随意扔垃圾的问题,实现生态旅游。

2.3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应该确保不影响生态环境,严格禁止会对生态环境有所损害的旅游项目、建筑和设施的建设。例如,在建设道路、指示牌、管道等基础设施时,要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游客购物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社区中,同时,需要协调好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习俗冲突。另外,还要进行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的管理,制订行之有效的生物资源保护措施,避免在开发旅游区的过程中出现破坏生态系统建设的情况。在开发之前,要对保护区的动植物划分界限,禁止在动植物密集区开发旅游区,以保护生物的生活领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区的人文景观,需要进行专项保护,保障人文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自然保护区可以采取经济补贴的方式鼓励当地居民发展民族特色产业,营造出当地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提高市场竞争力。

2.4加强自然保护区游客管理

对自然保护区游客的管理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

②规范游客的行为,加强对游客的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旅游区定期开展有关生态环境的科普活动,组织生态保护知识竞赛,鼓励游客参与,在科普活动中约束游客的行为。

2.5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在科技时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理需要充分应用先进设备,利用科技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例如,在自然保护区使用风能、太阳能发电,以此降低煤炭的使用率,减少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建立生态处理系统,用水中生物控制水污染,利用GPS、GIS等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检测监控。同时,在加强技术投入之后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结论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中需要重视旅游区在开发、运营、维护上的管理。同时,可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社区管理、加强资源管理、加强游客管理、加强科技管理等有效策略,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吕奕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224.

[2]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06):679-690.

随着人们整体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自然保护区就成了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生态资源。因此在旅游高峰期,自然保护区人流量急剧增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感受大自然的需求,但同时也相应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更好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以期给旅游者提供一个更长久、更美好的旅游环境。

引言

旅游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一部分,生态旅游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态旅游意义重大。说起自然保护区这样一个特殊区域,我们总能将之与旅游联系在一起。虽然大自然的环境在大众的欣赏下有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随之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这是因为随着旅游人流量的增加,旅行者带来的破坏和污染也随之而来,这就会使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面对这样的突出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适当的管理,并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规划中的重点,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一、生态旅游的意义与价值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旅游风险评估

在开发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生态旅游规划,这不仅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整个生态旅游环境扩展中实质性的目标和需求。要尽量吸引各个利益团体的参与,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和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规划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并有一些强制性的要求。首先可以对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当的区域划分,有些地区可以作为建设开发区域,但是对于一些重点保护区、核心区就要严禁开发建设,将之作为重点的保护场所,所以规划需要非常的明确,各项内容也要准确分布,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严格依据规划对生态旅游区实施保护。同时,各地的环境保护要在国家规定的内容中提出具体的实施要点和战略性的方案,这样会增强旅游者遵守的力度,保护环境的效率也会提高。与传统旅游业不同,生态旅游的既定前提是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然而即使是严格控制的生态旅游活动也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管理者开展旅游项目建设时,进行生态旅游风险评估,要将旅游项目建设对景区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加强生态意识、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生态旅游的法制建设

要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要有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目前,国家虽然有自然环境保护法,对大自然的环境及原生动物的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仍缺少一些明确的实施条例,这使得原生态的环境呈下滑状态。因此要加强生态旅游的立法和法律解释工作,对生态旅游管理者实施必要的法律教育,让他们在具体的旅游环境中,亲眼去看,亲身去体会旅游者对待环境的态度,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以提升他们保护生态旅游区的法制意识。综合来说,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法可依,做到“以法兴旅”“以法治旅”,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旅游区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为的一些因素对原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从我们自身做起,让自然保护区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更好的发展,让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使“生命”“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地结合起来,真正实行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1综述

林业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原生态较强的资源,也可以被开发为生态旅游基地。因其具有的原生态和神秘感,对喜欢自然环境的游客更加具有吸引力。其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补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决不能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应当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其能够可持续地运营和发展。

2我国现有的林业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及问题

2.1管理局统管的多种经营模式在此种模式中,政府只是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参与对生态旅游基地的经营管理,附近的住户可以通过提供住宿或者餐饮等参与经营活动,但都是在管理局的统一管理下进行经营,因此,周围参与住户的收入都归管理局进行统一分配。在此种管理模式,参与者与基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都不高,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性。

2.2由保护开发管委会统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主要是由保护开发管委会成立的旅游公司负责,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还是归保护开发管委会负责,因此容易造成保护与经营之间的冲突,严重制约着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2.3保护区管理局与企业垄断经营模式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权以承包转让的方式交予旅游经营企业,由企业负责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但是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还是由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保护区周边的住户可以在保护区的外围进行相应的经营活动。这种模式的问题就是承包转让的费用没有明确的标准,容易形成国有资源的浪费现象,周围住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容易造成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不明,对环境的保护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2.4政府与企业垄断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政府主管经营与管理,并通过招商方式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营项目进行转让,主要是吸纳投资公司的资金及经营收入对自然区的保护工作进行支持,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非常容易造成政府与保护区管理部门以及经营企业的分歧与矛盾,不利于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3优化模式的具体措施

3.1优化模式的原则首先,无论是哪种经营模式,都应当将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将保护区的原生态的环境保护好,才能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对自然区的保护工作职责不能动摇,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可以交由旅游公司负责,但是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指导与监督工作,可以采取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式对企业经营进行支持,做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工作,加强对保护区环境保护的同时,使生态旅游业能够健康发展。对与林业保护区内的资源,要做好合理的分配与开发,在允许较大客流量的地方,可以开发开放式的旅游项目;对于不适合过度客流量的范围,要限制游客的流量,实行有条件地旅游项目,以控制人员流量,保护生态环境。在将经营管理权承包转让给旅游企业之后,要充分考虑经营利益以及周围产业的经营状况,不得将企业的利益转变为自然区保护工作的成本,以保证经营活动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合理保护当地周边住户的经营活动,因为他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可以使其给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自发地加入到对保护区环境的保护中来。

3.2优化模式的措施在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化中,管理部门要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开展经营模式的选择,但是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都应当做到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与利益共享,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社区参与模式的共同经营管理模式,而作为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中的监督工作,使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4结语

总之,做好生态旅游产业的环保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平衡,这也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总结创新,并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使林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业能够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怀龙,张东方,玉宝,皑妍。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优化模式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5)

2刘泽锁。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优化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5)

一、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实践

(一)生态旅游的提出和生态旅游的内涵

旅游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全球旅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甚至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废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逐渐兴起的,它是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áin)于1983年首先提出。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研究和实践。

总之,生态旅游可归纳为一种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感知、研究某一景观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和使游客亲近大自然,接受生动的生态教育为目的,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及保护自然、人文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并以使当地社会与经济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这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既定前提。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生态旅游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使旅游成为人们享受大自然、了解和学习大自然,热爱、保护大自然的公众活动。生态旅游应强调旅游地社区的参与和利益,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理念形成的必然性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90年全球环境与产业大会将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旅游资源的管理应当既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又维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不断保持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并能给旅游区的居民公平地分配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

(三)生态旅游的实践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五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进行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澳大利亚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往往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1.旅游产品必须面向市场。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努力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要。同时,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企业一条龙服务在提供给旅游者优质周到的服务的同时,应给旅游者相当的自主选择权,不应造成垄断和过多限制,灵活的点式服务也应发挥作用。

2.主题突出的原则。

地域文化生态的绚烂多彩是旅游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源动力之一,每一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独创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形成鲜明的主题,唯此才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线路不重复原则。

应根据整个地区的旅游规划,合理科学地组织各旅游线路,使旅游线路各具特色,在整个旅游区尽量不重复,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使游客在整个景区合理分布,避免景区局部地段环境因过度旅游而遭受损害。

4.旅游线路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之有一定的节奏感。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和体力状况,安排合适的旅游顺序和节奏,使一条旅游线路像一部艺术作品一样具有序幕―发展―高潮―尾声,并使旅游日程安排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5.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注意该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包括自身所在区域的和相邻区域的旅游产品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共生的,也有冲突的。即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从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来考虑。

(三)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1.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是建立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基础上,其开发原则除了遵循一般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外还应包括生态性原则。即旅游产品开发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尊重当地的文化,能促进社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保持整个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生态旅游产品的类型及其开发途径

(1)态旅游产品的类型划分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开发途径也有一定的差别,但首先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二、对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包括旅游地居民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旅游教育。

②做好旅游地旅游容量、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工作。

科学确定旅游地环境容量,最大游客承载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包括价格浮动、限量售票和预约、同类区域轮流开放等手段控制游客数量。同时建立相应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监测与预警体系,做好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工作,为旅游开发、管理提供科学的、动态的数据。

③在整个生态旅游区实施可持续规划设计。

不仅包括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规划设计,也包括整个旅游区的建筑设计、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设备等的规划、选择使用。例如旅游区应推广使用绿色生态建筑、生态商店、生态饭店、生态旅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绿色清洁能源、环保汽车、节水设备、中水系统、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等。

(2)种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①自然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的对象是原生性的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自然风景,如地质、地貌、水体、气象、生物等自然生态景观。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该类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是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确定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Gunn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采用。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②人文生态旅游

包括各类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遗产等生态旅游,该旅游产品的设计要避免脱离历史文化的低级甚至庸俗的人工复制滥造。而是要紧密结合历史渊源和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事实求实,合理挖掘,营造人文生态型旅游景点,达到人类文化圈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③农业生态旅游

以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和农业体验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应依托农村或城郊农林果蔬业、特色养殖业等的发展,尤其是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的示范推广进行,取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走企业联合开发经营或政府指导下农民经营等形式。农业生态旅游一定要体现出其生态性和独有的农业文化、乡土文化。例如一位法国农场主经营了一个占地40公顷的小型环保农场,很具有旅游吸引力。它不仅风光旖旎,且极具环保特色。农场用电基本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板和牲畜粪便产生的沼气发电,农机用燃料主要来自农作物提炼出的植物油,灌木枝和树枝用来取暖。融古老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农业技术体系,也往往可以变成生态旅游的资源。瑞士拉沃地区的梯田式葡萄园即是典型的例子。

④工业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短短的十余年间,生态旅游也已成为我国各地发展的热点。实践证明,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我国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社会综合效益。但是,当前生态旅游被泛化或曲解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许多号称生态旅游的产品只是停留在山水观光的浅表层次,有些项目甚至背离了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轨道。因此,增强国民现代旅游意识,普及生态旅游科学知识,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非常必要。

1安康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定量分析

1.1评价结果分析

当得分≥90分,为五级资源;当得分为75~89分,为四级资源;当得分为60-74分,为三级资源;当得分为45-59分,为二级资源。结合安康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现状及调查数据,依据表2,安康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如下:五级资源8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0.83%;四级资源24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2.49%;三级资源43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4.46%;二级以下及未上级别的884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92.22%。为了最终分析安康生态旅游资源方面优势,起到指导开发目的,对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各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计算得分率。经比较发现: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资源自身价值较高,各项指标所得分率最高,占到83.2%;其次生态环境条件评价指标各项得分也居前,可见生态稳定性、环境适宜性比较适合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的也较好,一些县域像镇坪、宁陕的森林覆盖率都可达80%,生态环境处于原真状态。旅游开发条件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区域经济条件、配套设施条件等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强。

1.2问题体现

依据安康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定量分析评价,评价系统里个别项目得分较低,如资源自身价值系统里农事体验价值C2和历史文化价值C4得分较低;资源历史方面的文化价值资源、民俗方面的文化价值得分也较低,需要加强提升。突出表现在:

1.2.1规划不合理,农业生态旅游缺乏本土特色,创新性不足。安康生态农业旅游的本土特色性差,政府及企业片面地注重对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种苗产业园、花卉苗木园及休闲山庄、农家乐等的开发建设,对当地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等区域农业资源挖掘深度不够,生态农业与传统旅游景点间不能紧密合作,无法相互促进。休闲农庄的很多建筑都是白瓷砖贴面,缺乏农家个性化色彩。有的农家乐住宿建筑项目功能单一,缺乏创新与特色,产品单一,“雷同化”严重。许多农家乐推出的旅游产品重复,项目雷同,层次低,就是“住农家院子,吃农家饭,摘农家果”。

1.2.2农业与旅游缺少融合,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整合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在于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静态农业资源变为旅游资源,把封闭式的园林变成开放式的、观赏性强的旅游吸引地,安康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没有突出农旅结合的优势。旅游贵在体验,旅游体验的核心在于参与性。农业生态旅游是要把行、游、住、吃、购、娱六大要素结合起来。而安康一些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只重视单一模式的游览过程,忽视游览与其它几大要素的融合,使游客在众多农业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中找不到结合点和平衡感。新型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应该把(行、游、住、吃、购、娱)六大要素全部整合起来,在每一个环节都让游客感受到旅游项目的独特性。

2安康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2.1要遵循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安康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依托资源的原真性,应在当地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原汁韵味和特色民间文化项目,使开发出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具有原汁原味。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中还应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景区内的建筑材料要选用环保材料,景区能源要尽可能使用自然能源,做到节能减排。

2.2提升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和格局

陕西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安康市在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时应对当地特色性的资源建立特色模式,提升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和格局:

(1)针对安康市游客体验性最多的休闲农家、休闲农庄,应避免“千店一面”,没有特色,要提升休闲农家的旅游档次,注重规划指导,形成“一镇(乡)一色”、“一村一品”的休闲农家旅游发展模式。

(2)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应做好与民俗节庆的融合。安康农业生态旅游应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设计举办不同的农家乐旅游节庆,如城固的柑橘节、安康的油菜花节、紫阳富硒茶文化节等,使农家乐旅游“一年四季,季季有节,节节各异”。

(3)应把农业特色产品与当地旅游结合起来。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把农业特色产品与当地旅游结合起来,如陕西安康紫阳一带山清水秀,漫山遍野都是富硒茶树,安康可以考虑开展“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让游客在这些天然的大茶寮里“采茶、赏茶、品茶”,在茶文化的线路里,懂茶礼、品茶香,把茶文化旅游与当地特色旅游线路整合起来,让游客在轻松的游玩中了解安康富硒茶。

2.3注重培养安康山地农业体验游

摘要:“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从构成要素看是一个由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可供游人观赏的旅游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在价值取向上,“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必须要具备旅游价值,既要展示独具乡村特色的审美价值,更要注重生态平衡、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定义

2.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若干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旅游业在在发展的同时,会造成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乡村景观自身的运转也要符合生态要求,做到环保、低碳、绿色,尽量达到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构建一个正常的生态环境。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降低污染,不能给自身以及周边带来负面作用。以生态的原则对景观进行规划,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尽量打造恬静的旅游景观区域,形成适合旅游的环境,这样可以提高景观的质量。

2.2经济性原则

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及改造乡村旅游景观都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进行规划时要考虑到经济的因素。例如,在乡村生态景观中开展采摘园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规划时不但要对采摘点进行合理的设计,还要想出在淡季也可以吸引游人的方法,不断的增加收益。对景观进行设计要注重经济性,也就是保证旅游经济以及生产经济都可以发展起来。

2.3特色性原则

乡村旅游业想要顺利发展下去,必须要有特色,旅游景观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如何规划以及设计出有特色的景观呢?就需要综合考虑园区不同方面的特征,例如经济、历史、自然、社会、文化等,然后结合这个特征,找好自身的特色所在,让园区的设计可以与众不同,和大众化的景观规划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将更多的游客吸引过来。

2.4参与性原则

如今比较流行的旅游方式是让游客可以亲自的参与进来。农业园区比较适合观光游览,因此占地空间很大,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让游客参与进来。从城市过来的游客必须亲身体验园区的生活方式,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在农村生活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游客才可以真正的走近乡村,体会更外一种生活方式。

2.5多样性原则

3.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实施重点

3.1景观生态规划建立在产业适宜基础上

对产业比较适宜的地带进行规划,也就是分析乡村景观的各种要素以及整个景观情况,以相容性为基础进行生态规划。对这种相容性进行分级,构建起判断相容性的矩阵,以此为依据,规划产业比较适宜的地带,以便于确立一种科学的行为体系。

3.2景观生态规划要充分规划乡村土地

根据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几项原则,如何充分的利用乡村土地进行良好的旅游景点规划非常重要。在此我们可以将将乡村景观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乡村景观保护区、乡村景观整治区、乡村景观恢复区和乡村景观建设区。在这几个区域合理的规划好之后,可以充分的解决生产土地和景观规划用地之间的各项矛盾,不仅仅给乡村土地带来了更多的生态价值,还创造了新的产值,可谓是一举两得。

3.3景观生态规划要以乡村聚落为中心

对景观生态进行规划主要建立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主要内容是规划景观意象、功能以及性质,规划土地利用方面的景观生态以及景观平衡,规划聚落形态以及空间景观,规划聚落规模以及功能区,塑造聚落的风貌以及体系,规划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建设以及绿地系统,规划景观控制以及景观区划,规划灾害的控制等等。

3.4景观生态规划中融入田园公园式风格

4.小结

目前,旅游业属于飞速发展时期,乡村生态旅游也开始出现,让生态旅游景观规划逐渐受到了更多了重视。但是,当这种全新的景观规划兴起的时候,随之也带来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思索,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该如何保护环境资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只能企盼更多的专业人才不断的加入进来,也希望可以找到最佳的方式,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也保证了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作者单位: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1]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3):445一448.

[2]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2):20-31.

[3]肖笃宁,李秀珍.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3):27-3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绿色生态文明的倡导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其生态旅游这一特色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研究就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析,旨在促进地方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

1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1生态旅游的概念功能生态旅游一词的兴起,最初起源于自然旅游或是绿色旅游。随着旅游这个朝阳产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被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意义,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精神的体现。对于生态旅游的功能来讲,首先其被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理念,突出的是“生态”的意思,这就要求对环境的美化和优化工作要做到位,同时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和合理的利用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来达到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效益的共同目的,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3个功能。

1.1.1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一直是全国各地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目标,也是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合理有效措施。因此必须在掌控全局的基础上,全面地统筹兼顾、合理规划,通过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在很多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地区,当地的林业、草原都保留着最原始的外貌,这是提高当地经济收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随着国家退耕还林、保护林业的发展等有力措施的实施,给当地的林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从侧面来讲,在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下,相应地也给当地的经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1.1.2观光旅游的功能生态旅游最直观的概念功能,就是其自身的观光游览功能。生态旅游的功能和其他的旅游一样,满足人们的住、行、娱乐、休闲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不同的就是生态旅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其特点就在于用其自身的绿色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就是其独特性。生态旅游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对自然崇敬的满足,利于人们彻底释放身心压力,忘却杂念,回归自然的怀抱,这也是大自然给人们馈赠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1.1.3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的就是其自身的绿色资源,生态旅游美在于其自然毫无修饰的美,这是大自然协调下的美,不掺杂一点一滴的人工修葺。当然,在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视觉盛宴”的同时,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生态旅游的根本就是其自身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发展史需要长久可持续化的战略目标,这需要所有人要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自身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持续地利用绿色的生态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使其在旅游这个朝阳行业中越走越远。

1.2林业生态发展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我国的林业生态旅游始于1980年,随着近年来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早已在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的生态旅游在不断的发展,如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但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确切地进行调查,随便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对开发的林业进行及时的保护,导致林业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白白浪费。此外,对于管理的不善导致林业生态当中很多的野生动物遭到捕杀,这种行为导致了当地动物资源的减少。最后就是当地林业生态旅游缺乏管理,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地乱扔垃圾,随意破坏当地的环境,制约了当地林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需加强对游客旅游知识的补充和观光游览行为的疏导[1]。

2林业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状况的具体案例

湖北省宜都市素来就有“巴楚咽喉”之称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于宜都市的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天然物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宜都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也在逐步提升。宜都市的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近年来,宜都市全市的生产总值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其增长速度较快,从20xx年全市的生产总值来看,已达到184.15亿元,占据了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53.5%。由此可以看出,当地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

THE END
1.50道垃圾分类知识选择题(附答案).pdf14.破碗属于以下哪类垃圾? A.可回收物B.干垃圾C.湿垃圾D.有害垃圾 答案:B.干垃圾 15.清洁剂空瓶属于以下哪类垃圾? A.可回收物B.干垃圾C.湿垃圾D.有害垃圾 答案:A.可回收物 16.纽扣电池属于以下哪类垃圾? A.可回收物B.干垃圾C.湿垃圾D.有害垃圾 答案:D.有害垃圾 17.铝箔纸属于以下哪类垃圾?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03/5324340141011342.shtm
2.2024年高职单招《通用技术》每日一练试题11月07日解析:有机玻璃其实就是热塑性塑料之一。 2、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A:对 B:错 答案:对 解析:根据教材P16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可知,题干表述正确。 单选题 1、牛仔布适合做() A:西裤 B:婚纱 C:休闲装 D:内衣 答案:C 2、三氯生,属于低毒高效杀菌剂,广泛用于牙膏、沐浴露、香皂等清洁...https://www.jutiku.cn/articles/233560_1399.html
3.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练(2024年11月10日4983)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单项选择题 A、请选择 B、请选择 C、请选择 D、请选择 3:托勒密派天文学家坚持“地球静止说”,其根据是如果地球是转动的,每天一圈,那么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在很短的时间都将运动很大一段距离。这时,如果一块石头从塔顶落下...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21727.html
4.趣味知识竞赛:趣味科技知识竞赛考试答案(考试必看)175、问答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经比25年前减少了1/3,请问,如今世界的缺水现象已经影响到多少个国家? 点击查看答案 176、单项选择题 太阳光是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种不是太阳光的组成之一?() A、可见光 B、紫外线 C、不可见光 D、红外线 点击查看答案 17...http://www.91exam.org/exam/87-4518/4518813.html
5.中央财经大学2003年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回忆版)12. 随着工资率的不断提高,如果具备下列哪一个条件,劳动供给曲线就向后弯曲() A.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同方向的 B. 工资率高于最低工资 C.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D.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13. 下列哪一种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 A. 城市公共汽车 B. 收费通过的桥 C. 国防 D. 艺术博物馆 ...https://m.kekenet.com/kaoyan/201404/289890.shtml
6.以下哪一类物品具有排他性?()问答题 以下哪一类物品具有排他性?() 参考答案:私人物品与俱乐部物品 点击查看答案 广告位招租 联系QQ:5245112(WX同号)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a08dea835bad47a5a6e79607a098c281
7.政府经济学学习辅导3至5章财务公开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https://www.jytvu.cn/Item/Show.asp?m=1&d=2499
1.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答案解析 (单选题) 下面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 (单选题) 以下哪一类物品具有排他性?() 答案解析 (名词解析) 说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什么意思? 答案解析 (单选题) 物品的分类中,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属于()。 答案解析移动...https://www.examk.com/p/1615481184.html
2.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思越教育官网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 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 A、城市公共汽车 B、收费的高速公路 C、国防 D、艺术博物馆https://www.siyueedu.com/175584.html
3.2020年湖北文理学院专升本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1. 下列关于公共物品说法正确的有( ) A 一般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商品或劳务 B 具有排他性的特征 C 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 D 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 E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 2. 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可以采取下面的哪些相应措施( ) ...http://3g.hbzkw.com/zsb/ksdg/113820.html
4.[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公共经济学在线考试复习资料77.共有资源是指产权不属于任何个人而属于某个集体所有的资源,它具有( )特征。 A.消费竞争性 B.受益非排他性 C.消费非竞争性 D.受益排他性 78.所得课税的特征有( ) A.税负不易转嫁 B.有利于税负公平 C.通过应税数额的计算,调节利益分配 D.所得课税常按累进税率课征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1902938
5.「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什么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什么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什么 按支出功能分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按支出经济分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https://www.dongao.com/wdzt/zjjs_ggwp_3311957/
6.产品类面试题(精选6篇)根据这种科研分类体系, 我们可以按照非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和公共产品类中的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和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对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定价。 (一) 非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定价方式。 对于非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来说, 其成果的使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因此其成果作为一种生产性商品, 具有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b48ycqy.html
7.房地产论文15篇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纳税人即使想拒绝该商品是不可能的,所以纳税人总是试图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购买该商品。所以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活动就自然产生了。3.企业契约理论与税收筹划。科斯的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与政府间的税收契约就属于其中之一。”企业逐利性和契约的可策划...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30214100037_644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