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选择什么?”这是和君咨询总经理潘松挺在近日发出的灵魂拷问。
领跑消费品赛道,酒业是对的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尤其在当前的环境下。
好赛道在哪里?高客单、高复购、无库存压力无疑是衡量的重要标准。
酒行业毛利大都在50%以上、净利10%以上。而一般的消费品行业的毛利不到40%,净利不到5%,酒业在整个消费品领域的净利堪称优秀,唯有医美赛道可以与之媲美。
可以预料,未来的五年、十年,整个消费品和酒水行业会比较困难,但刚好可以证明谁能穿越周期,从未来的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来看,消费品永远是一个好赛道。
在家具行业的低复购、钻石业的低频消费,以及服装业因库存积压和水果行业的高损耗的对比之下,能同时做到高客单、高复购,越老越值钱的酒业,无疑是一个值得坚持长期做的行业。
战略×组织=成功管好人是关键
选对赛道,就成功了一半。
酒业作为一大消费品行业,与其他消费品遵循着一些共性原则。潘松挺将酒业与消费品置于同一维度,结合其他行业的发展实践,为酒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解法。
潘松挺提出,企业成功=战略×组织。但仅仅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组织来执行这些战略。酒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流通、生产等多个环节,对组织的协调性和执行力要求极高。
未来的5—10年,酒业的经营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何向管理要效益,会成为大部分企业的核心命题。酒的流通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头部企业,流通领域不像有天然壁垒的生产领域,更多的就是靠管理。怎么把1千个人、1万个人甚至更多的人管好是关键。
相较于其他行业,酒业的组织规模相对较小。以茅台为例,作为业内龙头企业,其上市公司体制内的员工数量也仅为三四万人。但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酒业的人才队伍在逐渐扩大,强化组织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要把酒卖到欧洲去,卖到美国去,至少让一帮欧洲人来给你打工,天天想着帮你把酒卖到欧洲去,可能会更好卖一点。”
关于白酒国际化,潘松挺认为关键也在人,当国内消费饱和的情况下,去欧洲、东南亚,或许能找到新的机会。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的三层模型
“管1个亿的公司,管10个亿,管100亿,管1,000亿的公司,打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合过去20年的经验,潘松挺提炼了一个企业发展组织目标三层次模型。
首先是组织目标的分解。组织目标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它指导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日常运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确保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通过月度、季度的经营计划,企业可以将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标和经营计划体系。
组织效能与人才管理。组织效能包括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政策、提供有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及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从选择到管理,潘松挺的主题演讲贯穿了“人”和“效率”两个核心。他强调长期主义,推崇赋能型组织的构建,提倡组织迭代与创新,借鉴国际奢侈品牌与科技巨头的管理智慧,为酒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
成功案例是别人的历史,而酒业需要创造的,是自己的未来。行业不同,世界在变,这场演讲上提出的方向,才是更加值得企业深思和攻克的重点,而方法论也值得借鉴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