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才是好的生活?

如果有一台“快乐机器”,可以直接通过刺激你的大脑产生快感,你会想要使用它吗?

一个有意思的消息是:这种机器也许已经出现了。

在一篇2012年的论文中,德国神经科医生MatthisSynofzik讲述了他的经历。

随后,他逐步调整电极的电压,并要求病人用1~10评价他当下的愉悦感和焦虑感。

当电压调到1v时,病人的愉悦感在2左右,焦虑感在8左右;

当电压调到2v时,愉悦感上升到3,焦虑感下降到6;

而当电压调到4v时,病人表示“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持续了10分钟,几乎没有焦虑感。

电压再高一点会怎么样呢?Synofzik把电压调到5v,病人表示:他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抑制的狂喜感,但这种感觉太强烈了,这使得他的焦虑感上升到了7。

最终,双方协商将电压定为3v。为什么不定为4v?因为Synofzik认为:3v可以使得病人的愉悦感和焦虑感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为他自己日常的情绪波动留下空间。如果长期保持在高度愉悦的状态,对他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这种手术被称为“深层大脑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用它来治疗和缓解抑郁症,已有10来年的研究。

2005年,神经科学家HelenMayberg和AndresLozano发现: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叫做Brodmann25区。它位于眶额皮层后面,连接着大脑的奖赏回路和边缘系统。

HelenMayberg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Brodmann25区体积较小,比起正常人也较为活跃。因此,她通过电击的方式降低这个部位的活跃程度,结果是:患者显著降低了焦虑感,感到久违的平静和幸福。

好了,关于医学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今天主要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科技高度发达,通过植入芯片、刺激大脑,我们就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愉悦感,而不需要真的去采取行动,你想要这样的生活吗?

上个世纪,哲学家RobertNozick提出过一个很类似的思维实验,叫做“Nozick的体验机器”。

他问,如果现在有一台机器,通过连接你的大脑,可以让你产生各种各样快乐的体验,比如让你感觉自己成为名人、成为大众的焦点,让你感觉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让你感觉跟一位完美的伴侣堕入爱河……

当然,你自始至终都清楚地知道:这些都是机器带给你的幻觉。但是,它非常逼真,你绝对找不到任何破绽。

并且,你进去就出不来了,只能一直待在里面。

那么,你愿意舍弃“真实的生活”,使用这台机器吗?

Nozick认为“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我们活着并非仅仅为了享乐,还有很多同样重要的东西。

这个思维实验被后世的科幻作品广泛使用,比如1999年惊世骇俗的《黑客帝国》,以及一系列反乌托邦、赛博朋克作品。

我对《黑客帝国》第一部里一句台词一直印象深刻,来自一个小角色Cypher,一名背叛了主角一行人的觉醒者。

他说:“你看,我知道这块牛排根本不存在。但这有什么关系?当我把它放进嘴里,矩阵会告诉我的大脑,它多么美味、多汁。这么多年以来,你知道我认清了什么?无知就是快乐。”

那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

为了摒除我们天性中固有的“维持现状”的偏好,我们不妨把这个思维实验再稍微扩展一下:

试考虑,在下面两个情境之下,你分别会如何决定?

情境1:你过着现在的生活,某一天,科学家宣布,开发出了这么一台“体验机器”,保证绝对安全、真实,但代价是你进去了就不能出来了,你会不会选择使用它?

情境2:你过着现在的生活,某一天,一行人出现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现在活在一台体验机器里,你可以选择回到现实生活,也可以选择继续过下去。现实生活可能比你现在更好,也可能比你现在更糟。你愿不愿意回到现实?

你会怎么选?

我想,也许会有不少人愿意待在“体验机器”里,但肯定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拥抱真实世界——哪怕真实世界并不那么美好。

为什么呢?Nozick提出了三条假设,他认为这是我们在作出决策的时候,所考量的重要依据:

(1)我们想要去做某些事情,而不仅仅是获得做这些事情的体验。

(2)我们想要依照自己的选择成为特定的人,而不是成为毫无变化的“电子人”。

这两点可以总结为第三点:

(3)我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真实的世界”。如果失去了真实的世界,生命就失去了根基。

无论如何,这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想要的,绝不仅仅只是虚无缥缈的“快乐”,而应该有实际的事物作为依托。什么实际的事物呢?就是跟外在世界、跟他人,乃至于跟未来的自己的关联和交互。

哪怕你在体验机器中,你能够体验到你的亲人、伴侣、朋友,能够感受到跟他们在一起的快乐,但你会知道,他们并不是“真实的”。你跟他们的交互,对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并不会影响到这个星球上真实存在的“他们”——实际上,在这个体验机器里,自始至终只有你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

想到了这一点,你的快乐可能就会被孤独吃掉。

简而言之,跟这个真实世界的联系,可能是比快乐本身,更为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更加看重的事情。

基于此,我总结了一个3P2A模型,希望帮你梳理清楚: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到底什么样,才算是“好的生活”?

下面详述。

1.意义Prospect

你会发现,在这个模型里面,快乐并不是最首要的位置——实际上,这5个要素,它们的地位是同等的。

其中,起到引导和指向作用的,就是意义(Prospect)。

什么是意义呢?简而言之就是:有哪些东西,是比“我”这个个体本身,更重要的?

在他们看来:为家乡培养出新一代的优秀年轻人,推动祖国在某个领域上往前迈一步,又或者能帮到一些亟待援手的人,是比自己的得失更加重要的。

当你作为一个个体,被放入一个更大的系统里面,你的运转可以如何为这个系统赋予价值?可以如何优化系统中其他元素?这个系统有了你,跟没有你,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所以,我常说,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你需要去为它赋予意义。什么是意义?就是你跟这个世界的联结。你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之外,还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值得你为之付出努力和奋斗?

这些,是需要你自己为自己定义的。

像我自己为自己设定的意义,就是“打开视野,传播知识,启发思考”,所以,我现在基本不做企业咨询,也不接个案咨询,而是把精力都投入写作和课程里面,就是因为这样能够辐射到更多的人——这才是符合我人生意义的方向。

无需觉得意义是个很高大上的词汇,实际上,它也可以非常现实:

想让更多人理解、喜欢某个行业、某项领域,这也是一种意义;

想让家人过得更好,想回馈帮助过自己的人,想援助更多跟自己有相同境遇的人……这些,同样可以是你为自己设定的“人生意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又为了什么要活着呢?

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这也许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2.快乐Pleasure

我们日常所说的快乐,可以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愉悦感,一部分是动机。

这其中,奖赏回路本身的激活提供愉悦感,而多巴胺的作用,是为这种激活的刺激提供动机。

什么是愉悦感呢?简单来说,就是通俗所说的“高兴”“开心”,从学术上表述,就是较高的积极情绪和较低的消极情绪——它可以衡量你对一件事情的“喜爱程度”。

而动机呢,指的是你有多强烈的渴望,想要去做一件事情。它衡量的是你下意识、不假思索的行动方向。

很多情况下,这两者是一致的,你喜欢它,才会想去做它。但有些情况下,这两者也会分离。不妨想一想,会是什么情况呢?

答案是“上瘾”。

举个例子:毒品上瘾的机制是什么?就是通过阻断多巴胺的吸收,提高大脑中多巴胺的浓度(同时激活奖赏回路),从而让大脑慢慢适应这种异常的、高多巴胺的状态。等这个状态过去了,大脑无法适应多巴胺浓度的落差,就会产生巨大的痛苦,从而推动着人体去继续服用毒品。

也就是说,对于上瘾者来说,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喜欢才去做”(正强化),而是“因为不想痛苦才去做”(负强化)。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动机和愉悦感分离的“奖赏刺激”。

想一想,当你刷手机时,当你在网上到处闲逛时,当你瘫在沙发上刷剧、看综艺时,有多少时候你是真的“喜欢”这些内容,又有多少时候,你仅仅是觉得“无聊”“烦躁”“什么都不想干”,才这样做?

后者就是一种典型的“因为不想痛苦才去做”。归根结底,它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刺激阈值被这个世界不断提高,乃至于我们已经无法忍受片刻的平静、安宁和无所事事。

当你的愉悦感和动机被外界操纵了,你就很难再通过自己的行动来重新掌控它了。

那么,一个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是保持一种平稳、内在、缓慢的“快乐曲线”,既要避免大起大落的外源刺激,也要避免不断抬高我们阈值和基线的潜在刺激。

这一部分内容,我在人生的幸福算法和为什么我们不快乐中都写过,不多讲了。

简单来说,真正的快乐,永远都要从内在去寻找,而非依赖于外在的力量。只有当你通过付出努力、思考和动手之后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才是健康的,也才是持久的。

3.成就感Ability

既然提到了付出行动,那么我们来聊聊“成就感”。

如果说快乐是“我想做”,那么成就感就是“我能做”。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一种胜任感,“我能够胜任我所处的这个位置”,也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验和感知。

这种体验和感知,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叫做“自我效能感”——你也可以简单粗暴地把它理解为“自信”。不同点在于,它会聚焦这么几个方面:

(1)对自我和任务的清晰认知:我知道我的能力是什么,也知道任务有多复杂。

(2)基于(1),对自己的表现有明确且坚定的信念:我相信我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也会努力达到这个程度。

所以,为什么这里我要用“成就感”?就是因为,无论是对自我的能力,还是对外部世界的复杂程度,你都必须去“做”,才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知。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意义提供目标。在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快乐减少阻力——你体验到的愉悦感和动机越强烈,你就越不容易放弃它。

那么什么提供动力呢?成就感。

只有当你意识到“我是能够胜任的”“我能够把它做好”时,你才会产生源源不断、想要把它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它最容易在什么状态下出现呢?当你完全沉浸入你所做的事情,大脑会不断地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并微调自己来适应这种变化——当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契合达到一个稳定的同步时,你就进入了心流,亦即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比起快乐,我们更需要去寻求和获取的,其实是心流状态和成就感。

所以,哪怕躺在机器里,就能享受到巨大的快乐,我也会更愿意动手去创作、去思考、去行动。因为只有真实的动手,才能赋予我成就感,也才能令我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4.自主性Autonomy

在第三点中,我们提到这个模型的基本结构:意义提供目标,快乐减少阻力,成就感提供动力。这是3P2A模型的核心引擎。

那么,这个引擎,还需要一个东西,为它提供“开关”。是什么呢?就是我常常提到的“自主性”。

什么是自主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行为,一个决策,一个选择,是由你内心所作出的,还是由外在的力量逼迫你、引导你作出的?

许多实验都表明: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主性,他会慢慢丧失对一切事物的希望,沦为行尸走肉。

比如最经典的“习得性无助”。它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你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结果,慢慢地,你会觉得一切都是被注定的,从而丧失一切行动的动力。

我们可以用JulianRotter提出的“控制点理论”来理解自主性。Julian认为:我们在生活中,都受到自主意志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两种看待问题的方式:

像习得性无助,就是外在控制点所导致的负面结果。

如果你在一个不够自由的环境里工作、奋斗,久而久之,你就很容易从内在控制点滑向外在控制点,从而失去自主性,把工作变成敷衍和应付。

我们回到体验机器。想一想,在体验机器中,你的一切都是被外界设定的,你对这个世界的控制力根本就是0——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快乐能够持久吗?我相信是很难的。

所以,我希望,无论你是谁、做什么,都要尽量地去寻求发挥你的自主性。这才是使得你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自由和乐趣,最重要的“开关”。

5.和谐与平和Peaceful

最后,这个模型还需要放在一个环境里面。什么样的环境呢?和谐的环境。

我把它分为两层:和谐与平和。和谐,指的是跟外部世界相处的方式;平和,指的是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和投射。

也就是说:前者,是跟身边的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互惠的、积极的互动模式;后者,是面对世界的变化、不确定性与多样性,尽可能摒除焦虑,保持稳定。

简而言之,就是“协同与合作”。

先释放善意,用合作的姿态共同协同;如果成功了,就继续合作下去;如果失败了,就进入防卫和警戒状态。这样可以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跟外部世界达成和谐。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善意,思考双赢和合作的可能,才不会迷失在尔虞我诈和你争我夺之中。

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予”。

面对偌大的世界,拉起手,在一起,才能更容易抵御冲击和风险。

每个人在生活中,多交几个朋友,永远都是不会错的事情。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这可以帮助你多获得一个渠道和机会;从抽象层面来说,这也是你面对这个世界,试图去理解它、接纳它、和它友好相处的一种方式。

而比起交朋友本身,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的心态:永远对未知保持积极的姿态,先给予,不一定有回馈,也不一定要期待回馈,仅仅只是给予,就足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饱满。

很多时候,幸福并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是在于你能够给出什么。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模型。

希望它能给你一些启发。也希望它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THE END
1.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绝密考点!重点知识全覆盖!激励: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 程。 激励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激励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激励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2.三重需要理论(麦克利兰) (一)主要内容 (1)成就需要: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 ...https://blog.csdn.net/m0_54848586/article/details/143721626
2.初级人力资源易错易混淆考点汇总初级经济师摘要:在备考过程中,部分考生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考前冲刺如何记忆高频考点?别担心,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收集资料并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下吧~ 本文资料:【2024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前冲刺卷】【23年11月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11.11上午)真题估分回忆版(更新中).pdf】【2013-2019年初级经济师...https://www.educity.cn/jjs/5352355.html
3.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A. 安全需要 B. 社交需要 C. 自尊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公共关系学题库 > 手机使用 参考答案: D 复制 纠错 参考解析: 自我实现的需要 AI解析 重新生成https://www.shuashuati.com/ti/96cab13929774ccfa8bfd860e78ca0aa.html?fm=bdbds
4.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13.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 A.安全需要B.生理的需要 C.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4.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 ) A.艾维·李B.格鲁尼格 C.巴纳姆D.伯尼斯 15.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 ...https://www.hbzkw.com/exam/20051021102447.html
5.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文学13.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 A.安全需要B.生理的需要 C.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4.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 ) A.艾维·李B.格鲁尼格 C.巴纳姆D.伯尼斯 15.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 ...https://zikao.chazidian.com/wenxue/41225/
6.湖南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试卷A.安全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4.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 ) A.艾维·李 B.格鲁尼格 C.巴纳姆 D.伯尼斯 15.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https://m.hunanzk.com.cn/beikao/a43942.html
7.管理心理学论文立足管理心理学角度,在选择人才时,企业为了全面、更好地了解岗位具体信息,需要应用管理心理学对其工作性质、内容、任职者要具备的素质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判断任职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为让员工真正了解自己是否适合所在岗位,需要通过管理心理学来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利用管理心理学细致地判断胜任...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804130913_5391731.html
8.新疆各族群众体面劳动的事实论述2.出于满足胜任感的情感需要 胜任感是指在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是被肯定的。劳动最光荣,通过劳动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往往能够提高劳动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当前,较为突出的是劳动为提高妇女地位、实现对妇女的尊重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前,社会上多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https://www.xju.edu.cn/info/1028/18461.htm
9.教师幸福感论文范文因此,对工作的胜任感,工作中的成就感,教师工作的崇高感以及来自社会的尊重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2.人际关系融洽 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容易处理好和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学生间的关系。87.5%的教师感觉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比较满意;89.1%的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比较满意;94....https://www.gwyoo.com/haowen/6203.html
10.专家声音刘焱:玩具和游戏对儿童究竟有多重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主决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行动和冒险,游戏能够使获得自主感、兴趣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选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这个年龄最高水平的坚持性。 玩具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玩具之于幼儿,不仅是童年生活的亲密伴侣,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和...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Id=5f8a373f-f1b8-4dc4-a095-6bab5da3f5f3
11.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心得体会(精选35篇)因此,在理解、关爱、尊重教师的基础上要下大力量对教师进行培训,为她们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她们丰富专业知识,增长教育智慧,提高专业技能,对工作有较强的胜任感,从中体会到幼教工作的乐趣。合理使用也是一种培训,根据教师的能力安排其到适合她的岗位上去,或者让她承担一定的重要任务,激励教师努力完成,使教师感受成功...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6737517.html
12.广州中南财经培训学校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胜任感和成就感方面)。 他又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①②属于较低级需要,③④⑤属于较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 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其局限:a 把人的需要看成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固定程序,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被...http://www.zncjxx.com/web-article.html?id=833
13.“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了不起的我)书评41.如果他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那他就会陷入另一种心智模型——防御型的心智模型。他不愿意去探索世界,不愿去面对一些必要的难题。他行动的所有重心,都在想方设法地回避可能的伤害上。他通过缩减自己的活动空间,来获得一种安全感。为了让世界看上去可控一些,他会非常在意头脑中的规则,以至于看不到现实发生的变化...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293927/
14.区域培训心得体会(经典15篇)幼儿的自尊心较强,非常在意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在师幼互动环节要让幼儿更多的有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更强的自信心,他们也会更配合日后的互动活动,从而形成正性的强化作用。反之,如果忽视幼儿情绪的变化,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产生自卑情绪,则会大大削弱其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40906120108_3972034.html
15.幼儿教师教师心得体会12篇我园的园本本课程也是“游戏教学一体化”。主导活动是指“最适合”儿童发展水平,并最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是推动儿童实现最佳发展的活动。所以对于如何组织好幼儿一日的游戏活动是我非常非常关注的!从网上相关的文章中我也获得很多关于“游戏”方面的知识。游戏对幼儿的意义是学前领域一直探讨和挖掘的问题。https://www.liuxue86.com/a/470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