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模式是指由社区居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政府部门、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积极配合,改善社区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种过程模式。
(一)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取向
1.创新改革
地区发展模式通常都会建立一个新的改革目标或理想,社会工作者通过一系列协调工作,促进社区居民对理想或计划的认同,并愿意通过合作实现社区发展的目标与理想。
2.习俗改变
地区发展模式重点是改变社区居民的风俗习惯,采用具体可见的行为,运用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改变中介机制,促成社区居民行为模式的改变,进而达到社区发展的最终目标。
3.工作过程
地区发展模式强调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通过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教育与组织社区居民,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模式,进而达到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目标。
4.行为改变
地区发展模式聚焦于具体可见的行为。社会工作者要运用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改变中介机制,进而改变社区居民的行为,最终达成社区发展的目标。
(二)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特点
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当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对社区问题漠不关心或社区居民之间关系淡薄等情况时,社会工作者就要培养社区居民的自主能力。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引导居民讨论分析,逐步达成共识。
如果社会工作者直接把专业的判断和结论告知居民,就剥夺了居民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社会工作者要提升社区居民自主能力,并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3.过程目标比任务目标重要
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地区发展模式希望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社区居民学会自决和自助,特别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
(三)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1.社会工作者要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2.团结邻里
社区中存在邻里关系问题或邻里纠纷,一般是因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比较差。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让居民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构建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
3.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主要是针对不熟悉社区环境的居民开展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教育者。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帮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的状况、熟悉社区的资源、参与社区的建设。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绘制社区地图,告知社区居民社区的服务状况,还可以开设一些课程,引导居民运用社区资源来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
4.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
当社区中的社区服务和社区资源出现贾乏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就需要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比如,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居民提供转介服务,也可以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培养社区居民骨干。
5.社区参与
(四)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有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和协调者。
1.使能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使能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将居民组织起来,协助居民有组织性地表达对社区问题的不满,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
2.教育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教育者,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居民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中介者
中介者一般是负责沟通和合作的角色,作为中介者的社会工作者要调动社区内外资源,改善社区的问题。
4.协调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协调者,他要在社区之间、社区与社区组织之间、社区组织与外界组织之间实现组织间或系统间的团结,减少误解和分歧,争取支持合作,促进各系统发展。
(五)地区发展模式评价
1.优点
2.缺点
二、社会策划模式
社会策划模式也叫社会计划模式,是指在理性方法指导下,依据专家的诊断把握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和资源,确立社区工作的目标,从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佳的工作方案。然后结合社区居民的需要动员并分配资源。在社会策划模式中,专家一般指社会工作者或社区政策研究方面的专家。
(一)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
社会工作者要对社区问题进行排序,排序后逐一解决社区问题。社会策划模式更加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以解决实质性的社会问题为主要工作目标。
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3.注重自上而下的改变
与地区发展模式不同,社会策划模式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改变。此时,社会工作者扮演着专家的角色,运用专业的知识和决策能力推动社区变迁,同时社会工作者在收集资料和采取行动过程中也居于主导位置。
4.指导社区未来变化
社区策划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社区未来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前设计好应对的措施,从而指导社区未来的变化。
(二)社会策划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般情况下,社会策划模式的实施策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全面需求评估,分析环境和形式;第二步,明确机构发展宗旨和目标;第三步,确定社区需要并制订可行性方案;第四步,强化方案实施过程的执行效果,并持续反馈,同时要注重项目的评估。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也可以把社会策划模式的实施步骤细化,将其划分为十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第二步,分析环境和形势;第三步,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能力;第四步,界定和分析问题;第五步,确定需要;第六步,建立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第七步,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性方案;第八步,测试方案;第九步,执行方案;第十步,评估结果。
(三)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策划模式中的角色
1.技术专家
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专家的角色,包括收集社区资料,进行社区分析及社区诊断,进行社会调查、提供资讯、组织运作及评估等。
2.方案实施者
社会工作者执行有关方案,与有关机构、团体保持良好关系,有利于方案的推动。
(四)社会策划模式的评价
社会策划模式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并具有效率。一般社会策划模式已经由专家事先考虑清楚如何解决社区问题,加上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所以能够保证其服务的质量。社会策划模式比较注重专家的作用,所以专家能够推动决策和计划的执行,让服务变得更加高效。
在社会策划模式中会存在居民参与率低的情况,尤其在服务目标制订过程中,有可能专家策划出的目标不是居民实际需要的目标,不能够代表居民的意见和想法。因为在计划制订过程中缺少居民的参与,所以居民对计划的执行缺乏兴趣。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会增强居民的依赖性,导致被动居民群体出现。
三、社区照顾模式
(一)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
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
社区照顾模式认为服务对象应该生活在能够使其正常生活的环境中。有服务对象熟悉人群的环境能够为服务对象进行正常的社会性交往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康复。
2.强调社区责任
社区照顾模式强调政府、非营利机构、社区志愿者及服务对象的家人和个人要共同承担责任。社会工作者要让以上群体及时回应社区有需要的人群的需求,提高有需要人群的生活质量。
3.强调非正规照顾的作用
正式照顾是由政府和福利机构提供的照顾。社区照顾模式认为社区存在着许多人际关系网,这些关系网对社区成员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可以为社区有需要的人提供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支援和服务。社区照顾强调非正式社区照顾,如亲戚朋友,邻居和志愿者提供的照顾。
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社区照顾模式强调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照顾服务,构建社区居民之间互助互爱的关系。建立一个有关怀性的社区是社区照顾模式的终极目标。
(二)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
1.在社区照顾
在社区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放在社区内开展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有需要及依赖他人照顾的困难人士,他们将在社区的小型服务机构或住所中获得专业人员的照顾。在社区照顾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将照顾者放回社区内进行照顾,使他们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协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
2.由社区照顾
由社区照顾是指由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等提供的照顾和服务。由社区照顾强调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发动社区内的亲戚朋友和居民提供照顾。由社区照顾的重点是积极协助困难群体和有需要人士在社区中重新建立支持网络。
这些支持网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提供直接服务的网络;二是服务对象自助网络;三是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3.对社区照顾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将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相结合,形成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区照顾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个体与其他个体、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这些联系使个体获得情绪、物质、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1)非正式照顾通常是由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邻居来承担的。
(2)正式照顾的提供方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和市场上的营利性机构,正式照顾的对象包括服务对象及其照顾者。
5.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服务
由于非正规照顾系统在社区照顾模式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学者批评其将服务和资源集中给予服务对象或有需要的人士,忽视了那些提供照顾的家属的需要,尤其是那些独立照顾家人的家庭成员,他们缺乏必要的支援。
6.社区倡导
鼓励被照顾者和提供照顾者参与有关服务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只有通过这个层面的参与,服务对象才可以有系统、有组织地表达自己面临的问题,让社区照顾模式能够更有效地配合他们的需要,并保障服务质量。社区倡导包含两个层面意义:一是社区倡导是社区教育的过程,目的是使社区内的居民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困难,从而体谅、理解并接纳他们,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融入社区;二是社区倡导是社区增权的过程,目的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信心,维护自尊,勇于表达自己在经济、身体、精神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更敢于向社区和社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政策倡议,并通过这个过程,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公民意识和社群精神。
(三)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模式中的角色
社会照顾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是治疗者的角色,对服务对象开展心理治疗或团体治疗。社会照顾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是辅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为服务对象开展培训课程,教导他们沟通或护理的一般性技巧。社会照顾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是经纪人的角色,帮助服务对象寻找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服务。社会照顾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是倡议者,为特殊服务对象争取合适的服务,争取相对应的福利资源。社会照顾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是顾问的角色,就服务对象的情况向有关服务机构提出意见。
(四)社区照顾模式的评价
社区照顾模式能够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能够组建强大的社区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人士构建社区互助网络。社区照顾模式强调将社区层面的服务综合化。
2.不足
第一,社区对困难人士的排斥和歧视问题。社区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人士,如对残疾人士、精神病患者往往存有很严重的偏见和歧视,甚至会出现社区居民采取激烈的行动反对在社区中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这实际上反映了社区居民对特殊困难群体境况的不理解,也反映了社区居民缺乏关怀和体谅,不能接纳他们。
第二,社区资源状况不符合社区照顾要求,非正式的照顾服务很难保证质量。因为非正式的照顾者,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知识和技巧都不够,而且也不受专业伦理的约束,很可能会侵犯服务对象的隐私。服务的连续性也不能够得到保障,有特殊需要的服务对象可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需要专门或特别的专业人士进行照顾。
第三,激励机制问题。社区照顾显然是把传统责任和利他精神作为照顾行为的道德基础。然而,当我们肯定道德承担和约束力量的同时,必须承认道德的约束是有限度的。当家庭、社区网络不能对服务对象承担长期照顾责任时,服务对象的利益也将被损害。
第四,非正规照顾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在社区照顾的范围内,服务提供者不仅可以选择受聘于政府或服务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照顾服务,也可以选择亲人、邻居或社区志愿者提供照顾服务。但是,在遇到较复杂的照顾任务时,非正式照顾的服务质量可能难以保证。
规律一:考查在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和由社区照顾的区分。
规律二:各个模式的实施策略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区工作的服务模式中考查频率高的是各个模式的实施策略和社会工作者在该服务模式下承担的角色。在本知识点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本书第一篇第一章中社会工作者的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的内容有重复,但略微不同。考试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考查更注重理解,所以考生要结合案例的服务模式,对角色进行记忆。
1、【2019-单选-39】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社区开展有关认知障碍老人的服务项目,该项目强调为服务对象建立和维系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也强调关爱社区倡导。从社区照顾模式实施策略的角度出发,属于社区倡导目的的是()。
A.帮助认知障碍老人建立信心、维护自尊
B.向照顾者介绍认知障碍老人的行为特点
C.为照顾者寻找活动场地以开展小组
D.协助认知障碍老人参与康复训练服务
【答案】A。解析:社区倡导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社区倡导是社区教育的过程,目的是使社区内的居民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困难,从而体谅、理解并接纳他们,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融入社区;第二,社区倡导也是社区增权的一个过程,目的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信心,使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在经济、身体、精神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使他们更敢于向社区和社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政策倡议,并通过这个过程,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公民意识和社群精神。
2、【2018-单选-38】关于地区发展模式实施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