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要继续实行搞活经济的政策,继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防止在搞活经济中,出现摆脱国家计划的倾向。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如果说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末,笼子就是国家计划。
——陈云:《实现党的十大制定的战略目标的若干问题》(1982年12月2日),《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0页。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其后,陈云继续思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81年12月,陈云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新构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陈云提出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被写进了大会的政治报告。之后,在对这一思想进行解释时,陈云进一步用“鸟”和“笼子”的关系来阐述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他说: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当然“笼子”的大小要适当。另外,“笼子”本身也要调整,比如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改。但无论如何,总得有个笼子。就是说,搞活经济、市场调节,这些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脱离开计划的宏观指导。
陈云“鸟”与“笼子”的比喻旨在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既要引入市场机制搞活经济,又要防止“出现摆脱国家计划的倾向”。1982年宪法确认了这个提法,《宪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规定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党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深化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相继作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