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有关文件精神,把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放在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层面去谋划,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路。但从深层次对标全国一流标准,城区社区治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主导,社区自治度不高。从模式构架的建立来看,社区治理仍处于政府主导的最初阶段,政府对社区干预较为直接,对社区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社区民主自治还不能够很好体现,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力量较强,距离“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的建立还有不小差距。
2.协同困难,政策体系不完善。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社会组织发展、政府购买服务操作细则、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等多个方面都遇到问题,许多创新性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联动滞后,专业化程度后劲不足。现阶段,我区无论是持证社工还是社区社会组织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足、职业化进程滞后,没有凝聚成推进“三社联动”的强大力量,难以满足社区治理创新纵深推进的要求。
二、社区治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2.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社区工作每天面对五花八门的具体事务,都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思维、处置、应对等能力,对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从业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有些社区干部处理问题比较粗放,专业化水平不足,进而损害社区形象。
3.社区治理立足自治,居民参与度不高满意度不够。当下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还不强,社区发动宣传群众的方法较为简单,群众对基层组织的认知度、信心往往不高,参与热情随之降低,给社区治理增加难度。
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党群活动阵地作用微弱。虽然每个社区都有党群服务阵地,但仍存在地方狭小,功能不全,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党群服务阵地的吸引力、凝聚力大大降低,难以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阵地作用。
三、社区治理方面的对策建议
1.政府与社区平等合作,进一步推进社区自治。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探索推行社会组织的“星级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推进“政府立项、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组织运作、评估兑现”的服务方式,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3.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精准提高干部治理能力。要立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4.党群阵地与服务设施保质保量,稳步推进基础建设提档升级。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借助“三供一业”等有利时机,采取扩建、资源整合、共驻共建等方式扩大群众活动场所面积,为居民群众搭建更大的服务平台和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