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1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低:目前,社区医院由于人员配置不足,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多是从在社区医院选出来的优秀的护士,这些人员在学校及工作后很少接受系统管理知识的培训,从而欠缺科学严谨的管理知识。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多以自己经验作为标准,造成一些弊端和误差

1.3考核过程中忽略了社区医院服务的社区居民的重要性: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还没有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调整到以患者为中心。指标与质量评定及指标的制定缺乏务实性,违背了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忽略了以医院内护理调整到以社区家庭护理,因此目前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制来看,在制定指标时未以社区居民为核心,仅强调患者适应社区医院制度,而社区医院未适应患者需求。在评价护理质量中忽略了社区居民对护理质量的诉求及感受,脱离了实际与群众。

1.4社区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疲于应付:大多数社区医院护理质量评审多采用事后查,考核内容多为护士记录来评定护理质量,因此在考核时,很多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补写记录,甚至篡改记录,护士把考核看做包袱,疲于应对;同时,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社区医院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绩效奖励制度未有相应的财政支持,绩效难以准确执行,很难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很难重视护理质量的管理,不能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2对策

2.1加大对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现任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因为欠缺护理管理知识,致使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与偏差。因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很有必要,管理素质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允许上岗,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关于自收自支的事业试点单位和在人才服务中心存档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京劳社养发〔2000〕64、67号文件和京劳社保发〔2000〕151、150号文件作了明确规定,相应的软件程序也修改完成,市、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此项业务。现将有关具体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凡按京劳社保发〔2000〕151号文件规定,填报了《试点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缴拨情况结算表》和《试点单位补缴补拨核定表》并经养老保险处审核盖章的试点单位,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已经发生的缴拨基金额,由市人事局基金管理部门统一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结算;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尚未发生的应缴应拨金额,由试点单位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直接办理补缴补拨手续:补缴基金由试点单位按养老保险处审核的应缴基金额通过支票结算,补拨基金由市社保中心依据养老保险处审核的应拨基金额直接拨付到试点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上或以支票形式结算。

二、基金结算完后,市社保中心将书面通知试点单位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通知中下达的金额数,通过表二、表三为该单位职工补建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个人账户。试点单位填报的表三中的个人账户汇总数(加有汇总程序)不得大于通知中个人账户汇总数。建库工作一次性办理完毕,此后不再办理试点单位个人账户的补缴、补拨、补填工作。

三、试点单位在填报表二时,“增加原因”栏填“其他”,“人员类别”栏填“事业2”;在填报表三时,“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和“职工月缴费基数”栏均不填数,由程序自动生成。

四、试点单位从2000年1月起,按京劳社养发〔2000〕64号文件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由于2000年缴费滞后,其应缴基金各区(县)可按现行管理办法通过表四、表五、表十六补缴、补拨到位。

五、试点单位及在人才服务中心存档人员按全额缴拨方式收缴、支付养老保险基金。由于这部分基金需单独记账,正常缴拨后,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汇总月报和表五时,将这部分基金以“事业2”为基金性质汇总上报。在为其建立单位信息库填写《北京市养老保险参统单位登记表》时,“经济类型”栏亦填写“事业2”。试点单位及在人才服务中心存档人员正常缴拨后的个人账户管理、职工转移、退休清算等按本市养老保险现行规定执行。

六、按京劳社保发〔2000〕150号文件规定,执行京人险〔1996〕379号文件规定的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将填写的《试点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缴拨情况结算表》和《试点单位补缴补拨核定表》审核后报市社保中心,市社保中心将依据表中应缴基金直接与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结算。基金结算完后,市社保中心将书面通知人才服务中心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通知中下达的金额数,通过表二、表三为按京人险〔1996〕379号文件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职工补建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的个人账户。人才服务中心填报的表三中的个人账户汇总数(加有汇总程序)不得大于通知中个人账户汇总数。建库工作一次性办理完毕,此后不再办理按京人险〔1996〕379号文件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职工个人账户的补缴、补拨、补填工作。

七、补缴金额的利息按现行程序中根据市政府1998年第2号令规定设定的计息规定执行。

八、移交前调出的试点单位缴费人员和人才服务中心存档人员可持原人才中心开出的个人账户转移单或原存档单位开出的缴费证明(样式附后),由现单位劳资人员到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个人账户的认定和补记,其后缴费按2号令执行。

九、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试点单位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职工退休后,试点单位和人才交流中心在填报《北京市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登记表》时:

1.“退休前工资栏”数与“基本养老金”栏数一致。

2.“比例”栏填“100%”。

3.“基本养老金”栏含国发〔1978〕104号、国发〔1989〕82号、国发〔1993〕85号、京人工字〔1987〕第11号、京政发〔1985〕62号规定支付的金额。

4.“基本养老金补贴”栏填其他栏未涉及的经审核应由统筹支付的金额数。

5.“调整机制”栏填1996年至2000年离退休人员增加生活补贴的口头通知金额数。

6.“统筹负担”栏填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的由统筹支付的养老金。

7.“生活补贴”栏数含京人工〔1988〕31号、人事局1992年8月11日口头通知、人事局1994年1月29日口头通知、京人退〔1995〕583号规定支付的金额。

8.“困难补贴”、“企业负担”栏不填数。

9.“价格补贴”栏填1985年工改前退休应支付的53元;1985年工改至1993年工改期间退休的填48元;1993年工改后退休的不填此栏数。

10.“其他补贴”栏含洗理费、书报费及京国工改〔1994〕10号规定的50元。

11.“建国前补贴”栏填按劳人险〔1983〕3号规定的金额数。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治理;公民参与

社区治理的本质是确保公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够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并且能够监督社区各种行为与活动,从而防止社区公共权力的滥用。同时,通过多元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民主协商来实施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的利益,从而促进社区生活的和谐稳定。

一、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1.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取得的成效

A社区服务中心根据自身规模、管理体制以及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建设思路,把公民参与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社区参与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离不开物质支持和硬件设施。A社区是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社区建设的资金预算每年由财政局、民政局、组织部共同编制,并且每年年底对使用的情况进行专项监督,这使得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了社区项目的顺利推进。

(2)公民参与内容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城市社区的居民需求日益增加,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文艺活动、社区救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社区文艺活动方面,创立了“社区出钱物,物管出场地,居民出节目”的运行模式,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社区救助方面,如果社区服务中心有非专业性的岗位空置,社区低保户则优先录用,等等。社区成员通过社区服务的参与形成了社区的社会救助制度。

2.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A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基本上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这与社区建设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不强,参与率低。社区公民自愿参与社区活动或事务的程度,是社区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效度的综合反映。目前,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是一种社区服务中心动员、社区公民执行的状况,公民参与率总体偏低。

(2)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有限,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除选举外,A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基本局限在非政治性事务上,所谓非政治性参与是指公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多与政治不沾边或关系不大,如参与居委会组织的文体健身活动、环境整治活动、治安巡逻活动,等等。社区内的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社区的政治性事务中去。

(3)社区治理中参与主体单一,社区精英主导社区重大事务。对于一般的社区事务,参与主体主要是退休老人。而社区内的重大事务,参与主体则主要是社区内的“精英分子”,即社区内各单位代表、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区领导及少量的居民积极分子,这样既不能充分提高社区治理决策的科学民主性,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有效监督。

二、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意愿不强、参与内容有限、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受传统思想观念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影响

一方面,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人们己经习惯了接受政府的大包大揽,对于社区治理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社区公民的意识薄弱,认为社区治理是政府的事情,只需要政府来管理就好,因此,不会积极参与到社区会议和社区监督等社区治理活动中去。

2.参与理性不足,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人是利益与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在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社区建设时会较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与自己利益有关的社区事务,参与热情就高,反之则低。总之参与的功利性较强而理性不足,而且多数人都有“搭便车”的心理。

3.社区治理行政化程度过高,公民参与权被边缘化

社区服务中心由政府直接领导,社区治理依然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但政府并没有将公民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而是将公民作为治理的对象,包揽了社区的大多数政治性事务,因此,政府依然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存在,以行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着管理。但社区公民仅仅作为一个旁听者与传答者的角色参与,较少拥有发言权,而发言权大多被掌控在政府和社区“精英分子”手里,因此,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被边缘化了。

4.社区治理活动的宣传方式滞后,宣传效果不佳

三、增强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1.培育公民意识和社区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理性

2.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尊重公民的主体地位

3.完善公民参与保障机制,促进公民参与的法制化

4.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创新公民参与平台

社区治理是实现“善治”最基础的途径,而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它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降低社区治理成本,同时也能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推动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政府和社区服务中心要充分重视公民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动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不断拓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及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唐忠新.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4(09).

关键词:社区治理治理理论善治

一、社区治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位制的解体,街居制向社区制的转变,政府主导下的传统社区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城市社区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社区治理应运而生。在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使得国内外学者纷纷将希望寄于治理理论,而建立在国家和市场基础上的有效的治理--善治--是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不足的有效手段。善治是一种最好的治理方式,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因此社区治理的现实意义即是走向善治,实现合作共治。

二、D市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证研究

1.调查方法

2.调查背景及概况

近年来,D市以“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为根本出发点,以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目标,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截止2013年5月,D市全市辖14个镇,368个村委会(其中含75个农居),42个居委会,总人口115.23万人,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6万亩。目前,市区现有5个街道、22个社区,常住人口21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先后创建省级文明社区2个、和谐社区3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0个、绿色社区3个,地市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17个。《D市“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到2013年,D城市社区全面建立“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新体制,农村社区达标率达80%;到2015年,农村社区“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达标率达100%。2013年D城市社区已全面建立“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新体制,农村社区达标率达82%,已达《办法》规定水平。

3.问题及原因分析

D市城市社区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人事管理安排、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社区管理的标准,但社区治理还未在这个长江以北县级市中唯一的中等城市里深入人心,与已在全国很多城市得到良好实行的成熟社区治理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D目前在民政局登记备案的社区民间组织有30余个,而实际上这些民间组织与社区的联系仍然是停留在书面层面,实际操作意义上能够真正起到社区治理主体作用的社区民间组织少之又少。社区居民也因为“熟人社会”的逐步瓦解而很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缺少了社区居民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力量,便缺少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公共利益不可能在这样的模式中最大化。

一、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县上会议后,我们按照县治理办的要求,成立了此次环境治理进社区领导小组,召集各社区书记、主任以及驻社区领导、干部召开了环境治理进社区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会上指出了目前各社区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整治重点。办事处会后,各社区立即行动,召集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网格管理员、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安排。

二、强化宣传,全民参与。各社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板报、标语、宣传单、广播等形式对环境治理进小区、进楼院、进家庭进行宣传,让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共办板报专栏8块,标语2条,社区利用广播每天早、中、晚进行广播宣传。各社区还通过“六联机制”中的卫生联洁,每月评选先进卫生文明户,带动居民广泛参与。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使此次环境治理进社区落到实处,办事处采取领导、工作干部包社区;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社区采取社区干部包大网格,居民小组长包小组,网格管理员包小网格,公益性岗位人员包街、小巷和小区,使社区内环境卫生的治理有人督促、有人清扫保洁。

五、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为了使此次环境治理进社区顺利开展,办事处在有限的经费中向各社区下拨了5000元整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整治中所需的物品,如涂料、银粉、香焦水、灰刀、毛刷、桶等工具。

六、加强督查,逗硬考核。为了搞好此次环境治理进社区工作,办事处治理办专门抽出2人坚持定期不定期到社区办公区域、小区等责任区进行明查暗访,对检查出的问题在网上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并将此次进社区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做得好的进行加分,做得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扣减年度目标分。

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牌:

一是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不高,表现在乱丢、乱扔、乱吐、乱停、乱放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牛皮癣”整治仍然不彻底,今天刚整完,明天又贴起了,况且现在越贴越高;

一、认清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新形势,落实责任抓创建

二、强化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新举措,注重实效抓创建

虽然我们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按照新形势下社区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一定借助此次会议的机会,进一步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为构建平安社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1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

2新时期,如何做好社会工作的转型

2.1以社区工作为主要方向

在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做好社区工作至关重要,能够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以逐渐改变小区居民的思想意识,在进行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服务的主要群体是小区居民,应不断调动小区居民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投入到社区工作之中,以在小区中转变自身的社会角色,从小区居民逐渐转变为社会公民,为小区建设奉献自身的力量。因此,要想实现社会工作的顺利转型,应逐渐扩大服务的群体,不应局限在小组或者个案,以不断加快社区工作的进程[2].

最后,在社会工作转型的过程中,应使公益性组织结构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股社会凝聚力,以逐渐形成共同治理的全新格局。现阶段,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依赖国家的政治权利,或是依据治理人员自身的主观意愿进行社区治理,这种治理方式不利于激发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此外,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参与式模式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只依赖社区当地自身的力量,而不与外部进行合作,这不利于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与政府和市场进行合作,进而不断加快社区的发展进程[3].

在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使得公益网络能够与社区结合在一起,进而在社区之中形成一股社会力量,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2.2以社会政策为主

现阶段,在开展社区工作过程中,应以社会的基本政策为准,对于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体现了社会政策存在的缺陷,因此,社会政策还有待完善。在社会工作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社区工作,还应以社区工作为基础,为转变社会政策提出合理建议,以加快社会政策转变的进程。此外,在社会工作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应以社区工作经验为主,提出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进而为社会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2.3做好权利的分配

在社会工作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利制约性较差,以及无法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关系,不利于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社会工作转型的过程中,应做好权利的分配,确保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到侵害,为确保权利之间能够得到平衡,就应在社会工作转型的实践中,找到制约权利的主要因素,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权利之间的分配[4].现阶段,在社会工作转型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以下两种现象:

首先,由于受到政府权利的干预,在进行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都体现了政府的意愿,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在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强调技术性与专业性,却不能将社区志愿者与社会公益性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在社区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

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城市治理;新公共管理理论;社区管理;启示

究竟什么是城市治理呢?不同的学者观点是不一样的。第一类认为治理是一种统治方式,其手段是运用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第二类强调治理的过程特征。这种治理是“一种综合的全社会过程”,它强调以“协调”为手段,而不是协调和控制。第三类认为城市治理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包括国家和公民、执法者和守法者、政府与可控性的关系。第四类则认为治理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为了应对政府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城市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治理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手段,它的实施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理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城市治理从宏观层面来讲,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政府的运作效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从微观层次上来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建立在对传统行政的批判和吸收基础之上,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二)特征

二、社区管理

(一)社区管理

社区是人们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生活共同体,人们的生活要有序地进行和开展,必然要求对社区内的事务进行管理,也就是所谓的“社区管理”。在我国,社区管理是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社区管理是指社区职能部门对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二)社区工作和管理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以及改善社区办公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区体制的问题,社区资源利用问题,社区建设资金没有保证,社区队伍素质不高,社区服务的服务范围和方式有限,服务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社区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社区服务工作弱化。当前社区服务工作还不够完善,除一部分大的社区社区工作开展的比较好外,许多社区存在社区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此外,在社区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政企不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混为一谈的现象。

三、新公共管理对于社区管理的启示

(1)改革社区现行管理体制。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一要实现自己的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功能和完成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的功能。其二,在协助政府工作方面,政府应赋予社区足够的权力和提供相应的资源来处理问题,并且这个协工作不能是工作任务的转移。总之,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群体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同时要增强广大居民的参与。

(2)健全社区考核和激励机制。新公共管理认为社区管理应当确立明确的绩效目标,既包括组织的目标又包括个人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实现程度,要进行测量和评估。首先,要加强对社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训主要是培训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等等。与此同时,要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过程中来,充分发挥民主。其次,可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区工作人员应当给予提拔和奖励,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实现社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除了政府的拨款以外,应当吸引其企业、社会组织的资金,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

(4)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活动。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取向,社区居民作为顾客,通常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那么社区的管理者就应当给予居民的需求以回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在传统行政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更好地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挥他们的特性。政府不能调节的问题尽量交给市场,对于市场无法调节的问题,政府也应当充分自身的作用来调节。在回应公众需求方面,政府要坚持顾客导向,公众也应当提升自己管理社会事务的参与度。

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克服了政府传统管理的弱点,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效率,对于我国的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意义重大。在平常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借鉴和运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1]杨明伟,新公共管理理论评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2):19-23.

[2唐春丽,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9):119-122.

[3]邓智明,新公共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J]法制与管理,2002(11)6-9.

>>协同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探索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城市环境责任的逻辑协同治理视域下的我国智库发展及其资本提升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药品安全从行政监管走向协同治理的路径审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浅谈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多民族社区中居民参与存在的困境及路径选择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危机协同治理研究基层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和生成逻辑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初探刍议如何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分析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探讨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模式与实践措施关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探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3〕〔4〕〔美〕理查德瑞吉斯特.生态城市〔M〕.王如松,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

〔5〕〔6〕〔9〕刘祖云.十大政府范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71-314,289,306.

〔7〕姜爱林,陈海秋,张志辉.城市环境治理若干理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8〕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4,(4).

〔10〕〔11〕〔17〕〔美〕奥兰扬.直面环境挑战:治理的作用〔M〕.赵小凡,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80-81,164.

〔12〕赵喜亮,等.中美环保产业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2,(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活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市管理攻坚年”行动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全面打赢肺炎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的通知》文件要求,广泛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活动,在辖区内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横幅6条,各小区处张贴宣传海报约300余份,发放宣传单约3000余份,社区设立宣传站点音频播放6处,社区LED滚动宣传5处,2个农业社区广播宣传。

(二)持续开展“城市管理攻坚年之环境卫生日”活动。

为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攻坚年”行动,改善辖区内城市环境卫生面貌,营造整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于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上午组织各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社区部分党员、志愿者及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共组织人员约1300人次,保洁背街小巷700条约10000余米;清运杂物垃圾35余处约20余方;整治阴阳沟5000余米;清除暴露垃圾10处约15立方米;清除街面、交通标识、电杆上及小区楼道内乱贴乱画“牛皮癣”约1800处12500余条。

(三)积极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工作。一是强化清扫、保洁力度,强化病菌灭杀,对辖区内三无院落、无物管小区、公共区域、居民组实施喷洒消毒;二是积极配合第三方专业消杀服务公司集中开展灭“四害”活动,着力提升群众的爱国卫生思想认识。

(四)加强限养区犬只管理集中整治行动。根据市犬只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在辖区内张贴关于加强限养区犬只管理的通告300余份,并在辖区显眼位置悬挂宣传标语7副,在人员密集处设立宣传站点6个,播放宣传限养区犬只管理通告音频资料。辖区内共摸底各种品种饲养犬只近800只。

(五)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为迎接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积极做好准备,于4月2日上午召集各社区书记、主任、全处干部,集中召开《街道迎接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会》,明确工作要求,做到一是各社区加强巡查、保洁,确保辖区内背街小巷、城中村、开放式小区干净、整洁,垃圾池外干净无“牛皮癣”、无烟熏痕迹,河道无漂浮物;二是辖区内无秸秆、露天垃圾焚烧现象;三是对省、市环保督查组反馈的问题加强巡查,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整改措施。

(六)严控秸秆焚烧。为切实做好我处2020年秸秆禁烧工作,我处主要做法是:一是街道办组织召开机关领导干部、各社区书记、主任工作会议,明确秸秆禁烧工作要求;二是广泛宣传,利用广播、辖区民警车载喇叭、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单、干部上门及到田间地头等形式签责任书、开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禁烧秸秆(垃圾)的好处,人人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秸秆禁烧中来,总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30条,召开广播会20次;三是加强巡查,办事处专门确定了4名人员白天、晚上巡查各社区落实情况,发现火点及时处理;四是各社区安排人员定点定位值守、巡查,巡逻人员全力巡查,严防死守,发现一处立即制止;五是强化考核、责任追究。制定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与各社区签订禁烧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和考核制度。六是落实工作经费。办事处在有限的经费里专门为各社区安排了约6万元秸秆禁烧专项工作经费。

(七)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员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网格管理员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充实城市管理工作力量,对城市管理工作分辖区分片进行网格化管理,对网格巡查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

(八)加强了“五一”、“十一”节日期间环境卫生的治理。为确保节日期间辖区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在“五一”、“十一”小长假时期,办事处在节前进行了安排部署,组织了节前千人卫生大扫除活动。

(九)加强“中原节”期间的宣传引导。“中原节”期间,办事处要求各社区利用广播、小组会议、宣传横幅进行宣传引导,并划定集中焚烧区域,8月28日至9月2日期间,各社区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公益岗位人员共150余人在辖区风景区、背街小巷、大道北段两旁、沿线、绿化带旁等处进行劝导,要求群众环保、文明祭祀,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抛洒祭品。各社区巡逻人员全天候分片定点防火执勤,发现一起制止一起,以确保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洁,消除火灾等安全隐患。

(十)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整治。根据上级部门的专项整治活动要求,进一步营造干净、整洁的辖区居住环境,街道社区联合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市派出所、市执法局、城司)对一小区、三小区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主要整治辖区内乱搭乱建、绿化带乱堆乱放、脏乱差等。从10月20日起,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宣传,营造氛围。对有搭建的居民进行劝导自行拆除,自行拆除不了的将由社区组织统一拆除。并向居民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11月17日至11月23日社区组织人员对一小区、三小区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拆除乱搭建的窝棚34个,搭建的灶台、洗衣台共24个,砍除绿化带杂树60余根,清运清理的杂物垃圾共63车(拖拉机)。通过此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的改善了辖区的环境卫生面貌,给居民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居住环境。

二、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区乱倒建渣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由于利益驱使,仍然有个别居民违法建设;三是对清除辖区内的“牛皮癣”就像打游击战一样,前面清除完了,后面有张贴起了,给社区管理、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四是1、2、3、4、5还房小区以及社区的统拆自建房全部是开放式小区,部分居民正处于农村向城镇的转变当中,总喜欢乱堆乱放,乱晒乱晾;二是个别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给社区管理、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五是个别居民不听劝导,依然存在不遵守交通等不良现象。

THE END
1.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的基础单位——社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逐步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是社会结构最基础层面上的社会单元,而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社区治理得好,将大大推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本文将从社区居委会定位、社区经费投入以及居民参与度等方面分...https://www.wm114.cn/wen/193/384537.html
2.新时代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XX社区为例.doc新时代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羊市社区为例目录3045摘要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的建设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能够更好的展现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而对于城市建设来说,社区的治理处在关键地位,只有使城市社区的治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才可以使社区变得更加美好。本文...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693658.html
3.社区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区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靖和街道办事处主任 朴成学 (一)社区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居民的公共教育缺失,主人翁意识相对较差。对居民环卫意识教育不到位,使辖区居民自我管理意识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许多居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乱丢烟头纸屑,随意倾倒、抛洒或堆放垃圾,宠物在公共场所、沿街随地便溺...http://tmjnews.net/paper.asp?Aid=3683&Fid=521
4.浅谈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浅谈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5页内容提供方:wangyimingliqin 大小:26.5 KB 字数:约2.06千字 发布时间:2023-06-22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2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浅谈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17/7013144003005123.shtm
5.浅谈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的积极性不高,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 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作用发挥不明显方面。存在社区党建资源与社区治理资源缺乏整合以及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需求相互脱节等现实;联合党委作用发挥不充分,共治共建共享效果不明显;社会组织党组织培育数量少,社会组织服务项目针对性不强,...http://www.fanwy.cn/1w/213/424564.htm
6.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docx该【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https://www.taodocs.com/p-969830117.html
7.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南宁市L社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南宁市L社区为例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水平也正不断提高。而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们多样化需求飞速增长,为社区治理实践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本研究涉及社区发展理论、http://www.daiwen123.com/a/xingzhengguanlilunwen/2023/1208/24899.html
1.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熊家燕;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年 2马瑞玲;组织嵌入视角下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年 3李佩姿;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年 4吴雅楠;党建引领基层老旧社区治理实践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年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11-1017801973.htm
2.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立恒. 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9(5): 98-101. Gao Lihe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cial Work Agencies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Governance[J]. 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20, 39(5): 98-101. 使用本文 0 / 收藏文章 0 /...https://xuebao.qjnu.edu.cn/CN/Y2020/V39/I5/98
3.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传统城市社区治理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将治理理论与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结合起来,本文以治理理论为视角,讨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产生与发展,在阐明了社区含义后,以南京市秦淮区其中几秦虹南路等几个社区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为社区治理提供对策。 秦淮区社区治理现状 (...https://m.360docs.net/doc/0074054.html
4.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智慧社区治理问题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智慧社区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新型社区形态。虽然智慧社区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https://blog.csdn.net/simpro_sq/article/details/140441404
5.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全文)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本文讨论了城市社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8efkbje.html
6.提高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度理论版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发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疫情防控、社区治理的各种事项中来,不仅可以弥补社区治理力量的不足,也能够激发社区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内生动力。 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多数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都比较薄弱。有的社区虽然通过一些活动吸引居民参加,也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https://www.dzwww.com/extro/sddxb/lilun/202205/t20220505_1166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