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MAP)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应用心理(MAP)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用户体验、心理咨询、消费心理、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与行为大数据、教育与学校心理等领域的应用心理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四、考试内容

考试科目由公共科目和方向科目组成。公共科目包含《心理学导论》、《心理学研究方法》两个科目。其中,《心理学研究方法》包含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和心理实验设计三门学科的主干知识。每个方向另设一个科目,详见下方。

方向

公共科目

方向科目

用户体验(UX)

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

心理与行为大数据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研究方法》(含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实验设计)

《社会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

教育与学校心理

《人格心理学》

五、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写作题等

六、参考阅读书目(仅供参考,不限版本。命题以下面各科目大纲中列出的知识点为依据)

彭聃龄.(2019).普通心理学(第5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张厚粲,许燕.(2020).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舒华,张亚旭.(2008).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戴海琦.(2022).心理测量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厚粲,徐建平.(2020).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戴维·迈尔斯.(2016).社会心理学(第1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许燕.(2020).人格心理学(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第一部分公共科目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领域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二、感觉

(一)感觉概述

(二)视觉

(三)听觉

(四)其他感觉

三、知觉

(一)知觉概述

(二)空间知觉

(四)运动知觉

四、意识

(一)意识与无意识

(二)注意

(三)睡眠与梦

(四)意识的其他状态

五、记忆

(一)记忆概述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五)内隐记忆

六、思维

(一)思维概述

(二)表象和概念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四)决策

七、语言

(一)语言概述

(二)语言的理解

(三)语言的产生

八、动机

(一)动机概述

(二)社会性的动机

(三)动机理论

九、情绪

(一)情绪概述

(二)表情

(三)情绪理论

(四)情绪智力与情绪调节

十、智力

(一)智力概述

(二)智力理论

(三)智力测量

(四)智力的发展

十一、人格

(一)人格概述

(二)人格理论

(三)人格测量

(四)人格的形成

十二、学习

(一)学习概述

(二)学习的规律

(三)学习理论

十三、人生全程发展

(一)人生发展概述

(二)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三)语言与其他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心理社会性发展

十四、社会心理与行为

(一)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

(二)人际交往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心理实验设计基本概念

实验法;实验设计

前测;后测;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匹配组;双盲法

(二)心理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心理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测控

(一)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二)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排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三、心理实验设计类型

(一)单因素、多因素实验设计

(二)真实验、准实验、前实验设计

(三)组内、组间与混合实验设计

四、实验研究的效度

内部效度、外部效度

五、单变量描述性统计

(一)集中量数

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二)差异量数

方差;标准差

(三)相对量数

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二)一元线性回归

七、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一)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标准误

(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

(三)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t检验;Z检验;F检验

(四)方差分析原理

八、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量表类型: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二)测验类型: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九、经典测量理论

(一)经典测量理论模型及假设

(二)经典测量理论对测量误差的解释

十、心理测验质量指标

(一)信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的类型;影响信度的因素

(二)效度:效度的定义;效度的类型;影响效度的因素

(三)难度

(四)区分度

第二部分方向科目

一、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自我

(一)自我概念

(二)自尊

(三)自我与文化

(四)自我服务偏差

三、社会知觉与判断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二)印象与印象形成

(三)归因

(四)社会判断

四、态度及其改变

(一)态度的概念及成分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三)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

五、从众

(一)从众的定义及经典研究

(二)从众的影响因素

六、说服

(一)说服的途径

(二)说服的要素

七、群体影响

(一)群体概述

(二)社会助长和社会懈怠

(三)去个体化

(四)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

八、偏见与歧视

(一)偏见与歧视概述

(二)偏见的根源

(三)刻板印象

九、攻击行为

(一)攻击行为的理论

(二)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如何减少攻击

十、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一)人际吸引的规则

(二)爱情

十一、帮助行为

(一)帮助行为的理论

(二)帮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说明:此科目仅适用于以下两个方向:临床与咨询心理,教育与学校心理。

THE END
1.自考大专04265社会心理学复习考题复习资料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关。而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动因和社会效应,分析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态度、认知、吸引)及行为(侵犯、助人、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社会心理学...http://www.mdgs-edu.com/fxzl/1779.html
2.2020年北师大心理学部应用心理(MAP)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三)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四)辨认与识别过程 四、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一)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的功能 (三)睡眠与梦 五、学习与行为分析 ...(四)社会关系 十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一)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二)攻击 (三)偏见 (四)冲突与和平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 ...https://yz.kaoyan.com/bnu/zhaosheng/5d8c5dd1c815f.html
3.3社会知觉与归因分析.ppt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不同: 作用的信息:客观物理事物 Vs.社会信息 心理过程不同:“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不包括判断、推理等高级认识过程。 而社会知觉则包括复杂的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和人格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以及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判断与解释;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 ...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6/0629/46881891.shtm
4.兖州事业编招聘2021年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下载版- 1:“身教”的意思是( )。单项选择题 身体教学用身体动作教人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 2:对比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偏见,指评价一个人或一件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22514.html
5.浙大《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克服知觉偏见:知觉与管理1、 社会知觉的偏见 (1)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2)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3)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有时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往往决定着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http://www.op5n.com/thread-54556.htm
1.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01 知觉的概念 ★★ ?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在知识经验的作用下,经过人脑的加工而产生的。 ?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http://www.zikao35.com/34429.html
2.心理降人际关系教案(全文)6、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理论任务: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https://www.99xueshu.com/w/sg44d74xe5ms.html
3.组织行为学作业答;: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有: (首因效应)由于人们在心理上存在认知上的惰性,所以在对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心理定式作用。 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人们往往用一些明显的品质和特点,去掩盖其他品质和特征,以致影响对知觉对象本质的了解全面正确评价,产生偏见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1i4q6yg.html
4.谈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谈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优先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在行为科学中,人们在社会知觉方面存在着几种“偏见”,本文分析了这些偏见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并阐述了管理者如何适当利用它们...https://wap.cnki.net/qikan-JJSS905.002.html
5.2018上半年三级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单选题)33、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具体不包括( ) A.蝴蝶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答案,A。社会知觉具体包括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效应。没有蝴蝶效应,故选A 39、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其具体內容不包括( ) P13 ...https://www.educity.cn/hr/1830795.html
6....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2-08-09 收藏 更多“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情妇、办事不牢,并在减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美国社会两级分化十分严重,年轻人呈现少子化、不婚化...https://www.youtibao.com/TV79EVPS.html
7.社会心理学前者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而后者则探讨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两者强调的重点都是个体。除此之外,沙莲香、周晓红和沈德灿等都对社会心理学加以定义,其中沈德灿教授在对所有的这些概念做了分析整合之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也是我们认为最全面的。https://www.guhei.net/post/jb460
8.学渣备忘录(6)——社会心理学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3.群体心理和行为 4.社会心理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档案研究法(最早用于精神分析) 第二章 社会思维 一、社会知觉 .概念: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社会知觉的分类: ...https://www.douban.com/note/513365192/